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苏立华

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苏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文献综述

苏立华[1](2018)在《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命运”》真实背景揭秘》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一种文字语言无法替代的特殊语言。这种语言专门用来记录和传递人内心深处的心声、难以言表的情感和思想,甚至可以表达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与诠释。音乐,从形式上看,是时间和声音组合的科学和艺术,从其功能上看,低看它可以是娱乐,高看它可以是诗歌和哲学。从不同角度看它,它就可以成为不同视角中你所希望的任何东西。音乐非常神奇,而其神奇则是通过你如何使用它及如何感受它才(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期刊2018年07期)

王觅[2](2017)在《浪漫中的古典精神——浅析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一文中研究指出勃拉姆斯的众多创作很难用单一的风格加以描述,既有严肃沉重的作品也有轻松唯美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展现了勃拉姆斯独具的崇高信仰与人格魅力。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所写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多样化的和声、丰富的和弦变化以及复杂的调性布局,将古典主义的规整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8期)

隋鑫[3](2016)在《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一位19世纪之子,浪漫主义时代下重要的古典主义风格作曲家,在众多作曲家推崇“解放自我”的大潮之中,时刻保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作品体裁涉猎广泛。在交响曲方面主要继承了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的音乐传统,吸收了许多德奥的民间音乐素材,但却不乏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勃拉姆斯一生中所创作的交响曲虽然数量并不多,共四部,但每一部都深入人心。其中,《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是勃拉姆斯在其创作中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品充满了忧郁的悲剧性色彩以及矛盾冲突。这部封山之作的交响曲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哲理性和文学性,是古典情怀与浪漫思潮的完美结合。本文是对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和声运用方面的专题性研究,作品展现了勃拉姆斯一生所历经的磨难。笔者通过对《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的和声技法分析与研究,从个性化和弦材料的运用、变格进行的运用、意外进行的运用、线性进行的运用、多元化调式交替的运用这五个方面探究其和声技法的个性化运用方式,从而发现其丰富的和声语言,归纳勃拉姆斯这部作品在和声方面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和浪漫主义的发展,论证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12-01)

王慧[4](2009)在《传承、探索、出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涅耶夫是俄罗斯着名的理论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涉及歌曲、合唱曲、室内乐、歌剧和交响乐,作品的数量很多且广为流传。运用复调技术写作作品是塔涅耶夫一生都非常感兴趣并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复调风格和技术特点,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复调理论。论文主要以塔涅耶夫的《c小调第四交响曲》和大合唱《大马士革的约翰》为研究对象,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考察他是如何将娴熟丰富的复调技术灵活巧妙的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从音乐发展的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多声思维、艺术特点、美学意义等。另外,通过对塔涅耶夫的作品的分析,归纳出他的复调理论,特别是关于“可动对位”理论的内容。本研究分为四章,各部分围绕着塔涅耶夫的复调技术和复调理论展开论述,还将提到他对俄罗斯音乐教育的改革,以及对我国的复调音乐和作曲家的影响等相关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09-05-01)

赵海花[5](2007)在《大自然的交响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带有典型西贝柳斯美学观与创作观的作品,来探寻西贝柳斯在交响乐领域的创作特点。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是十九世纪末北欧音乐界升起了一颗闪耀的新星,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贝多芬”。1他的音乐创作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交响乐创作是他作品中极具灵魂的部分,最能体现西贝柳斯音乐语言魅力的核心所在。他的交响乐作品内容丰富;主题时而哀婉时而豪放;和声激情而富有张力;富有“芬兰气息”的音乐风格等等。这些都使我们对他的交响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交响乐创作体现出多元化的美学倾向,具有鲜明浪漫主义色彩;又不乏古典主义音乐美学的创作理念;同时又受到20世纪初期盛行的精简美学的影响,从而使其音乐作品体现出更加的凝练、统一,而又富于哲理的创作特点。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西贝柳斯本人简介及他的七部交响乐作品简要概述。二通过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全面论述其交响乐的创作特点。作者力求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主题、配器、和声等方面全面论述西贝柳斯。在第四交响曲中涌现出的特点,并总结他在交响乐创作中个性化的、独特的、创新的交响乐创作风格。研究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可以了解他的美学观和人生观。他将古典和现代、本民族和他民族、内容和形式等关系以及对待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胸怀和远见,对于当代中国的创作理念,在古今中外音乐成就基础之上,如何发展起一个高水平的“民族乐派”,将是我们很好的借鉴。作者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西贝柳斯交响音乐的研究过程,学习他在交响音乐中体现的创作特点,并通过这样的研究初步探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北欧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及创作特点。(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07-04-29)

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勃拉姆斯的众多创作很难用单一的风格加以描述,既有严肃沉重的作品也有轻松唯美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展现了勃拉姆斯独具的崇高信仰与人格魅力。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所写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多样化的和声、丰富的和弦变化以及复杂的调性布局,将古典主义的规整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参考文献

[1].苏立华.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命运”》真实背景揭秘[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

[2].王觅.浪漫中的古典精神——浅析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J].北方音乐.2017

[3].隋鑫.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和声技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

[4].王慧.传承、探索、出新[D].西安音乐学院.2009

[5].赵海花.大自然的交响乐[D].西安音乐学院.2007

标签:;  ;  

小调第四交响曲论文-苏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