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无法将引导螺母组成以及推筒组成中的弹簧压装到位的问题,其包括底座(1)、机身(2)和齿条(3),所述机身的形状为倒L形,机身(2)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机身(2)的前端与齿条(3)活动连接,所述齿条(3)竖直设置,机身(2)上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3)配啮合,转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摇杆(5),摇杆(5)与转轴(4)垂直。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省力,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中TBU的弹簧安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机身(2)和齿条(3),所述机身的形状为倒L形,机身(2)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机身(2)的前端与齿条(3)活动连接,所述齿条(3)竖直设置,机身(2)上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与齿条(3)配啮合,转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摇杆(5),摇杆(5)与转轴(4)垂直,所述齿条(3)下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压头内孔(10),所述摇杆(5)与转轴活动连接,摇杆(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6)。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机身(2)和齿条(3),所述机身的形状为倒L形,机身(2)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机身(2)的前端与齿条(3)活动连接,所述齿条(3)竖直设置,机身(2)上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与齿条(3)配啮合,转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摇杆(5),摇杆(5)与转轴(4)垂直,所述齿条(3)下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压头内孔(10),所述摇杆(5)与转轴活动连接,摇杆(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的横断面为L形或T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上设置有数个通孔(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设置有高度相同的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前端设置有数个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位于齿条(3)的正前方,所述定位螺栓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
背景技术
踏面制动单元(简称制动单元或TBU)是城市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的重要部件,其检修质量直接影响到制动单元制动性能的好坏、使用寿命及运行安全。为了保证检修质量应严格按照检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执行。制动单元大修后,检验部门应对制动单元的质量进行监督与验收,由验收员按规定进行抽检,按《XFD型踏面制动单元检修试验规范》进行试验台检验,检验合格后应填写检修记录、检测报告及合格证,方可成品入库和装车使用。
现有技术中,TBU检修中弹簧的安装一般采用人工手动安装,但是制动单元中如图5所示的引导螺母组成键号52的弹簧以及图4所示的推筒组成中键号410与48的弹簧的弹性系数过高,导致人工压装无法压装到相应位置,从而导致TBU中的引导螺母组成以及推筒组成的功能无法实现。而且人工压装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引导螺母组成以及推筒组成中的弹簧进行压装、省时省力、消除安全隐患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包括底座、机身和齿条,所述机身的形状为倒L形,机身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机身的前端与齿条活动连接,所述齿条竖直设置,机身上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摇杆,摇杆与转轴垂直。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扳动摇杆,带动齿条向下运动,齿条下端将引导螺母组成或者推筒组成中的弹簧压缩,从而将弹簧压装到固定位置,解决了单纯使用人力无法完成TBU弹簧压装的问题,省时省力。
优选的,所述齿条下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压头内孔。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将被压装零部件的上端放置于圆锥形的压头内孔内,能够防止零部件在压装过程中移动,避免弹簧弹出伤人,而且压头内孔设置成圆锥形,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零部件压装。
优选的,所述摇杆与转轴活动连接,摇杆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能够调节摇杆的力臂长度和方向,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而且摇杆两端设置限位块能够防止摇杆从转轴上滑出。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横断面为L形或T形。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在机身的强度和刚度减小很少的情况下,机身所使用的材料大大减少,节约材料,并且重量极大减轻,方便装置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数个通孔。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机身所使用的材料进一步减少,重量进一步减轻,方便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四角设置有高度相同的凸起。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底座更容易放平稳,避免底座下方有固体颗粒而使装置发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机身前端设置有数个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位于齿条的正前方,所述定位螺栓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将零部件内的弹簧压缩到位后,拧紧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与齿条紧密接触,防止齿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方便操作人员向零部件上安装弹簧固定装置,防止弹簧回弹伤人。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扳动摇杆,带动齿条向下运动,齿条下端将引导螺母组成或者推筒组成中的弹簧压缩,从而将弹簧压装到固定位置,解决了单纯使用人力无法完成TBU弹簧压装的问题,省时省力。
2.设置圆锥形的压头内孔,能够防止零部件在压装过程中移动,避免弹簧弹出伤人,而且压头内孔设置成圆锥形,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零部件压装。
3.摇杆与转轴活动连接,摇杆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能够调节摇杆的力臂长度和方向,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而且摇杆两端设置限位块能够防止摇杆从转轴上滑出。
4.机身的横断面为L形或T形,在机身的强度和刚度减小很少的情况下,机身所使用的材料大大减少,节约材料,并且重量极大减轻,方便装置的移动。
5.机身上设置数个通孔,机身所使用的材料进一步减少,重量进一步减轻,方便移动。
6.底座底部四角设置有高度相同的凸起,底座更容易放平稳,避免底座下方有固体颗粒而使装置发生晃动。
7.设置定位螺栓,防止齿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方便操作人员向零部件上安装弹簧固定装置,防止弹簧回弹伤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筒组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引导螺母组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机身,3-齿条,4-转轴,5-摇杆,6-限位块,7-定位螺栓,8-齿轮,9-通孔,10-压头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和“后”等方位性的名词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技术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能理解为对实施例的具体设置方式或使用方式的限定。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制动单元检修的TBU手动弹簧压装机,包括底座1、机身2和齿条3,所述机身的形状为倒L形,机身2的下端与底座1焊接连接,机身2的前端与齿条3活动连接,所述齿条3竖直设置,齿条3能够在机身2上下活动,机身2上设置有轴承,轴承中设置有转轴4,转轴4穿过机身2,转轴4的一端焊接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与齿条3啮合,齿轮8转动带动齿条3上下运动,转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摇杆5,摇杆5穿过转轴4并且与转轴4互相垂直。转动摇杆5使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带动齿条4向下运动压缩位于齿条3下方的零部件,从而使在零部件内的弹簧压装到固定位置,实现人工压装TBU弹簧。所述齿条下端设置有圆锥形的压头内孔10。这样设置能够将被压缩的零部件的上方固定,防止压缩过程中弹簧弹出伤人,压头内孔10设置为锥形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零部件。所述摇杆5与转轴滑动连接,方便调节力臂长度,摇杆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6防止摇杆5从转轴4中滑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包含实施例一的全部特征,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
所述机身2的横断面为L形或T形。由力学原理可知,构件的抗弯、抗剪强度与构件的截面高度有关,横断面设置为L形或T形,截面高度不变,构件的力学性能削弱很小,但是材料的使用量却大大减少,节约了成本,装置的重量大大减轻,方便移动。
所述机身2的背部设置有三个圆形的通孔9,装置重量进一步减轻。
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设置有高度相同的凸起。
所述机身2前端设置有两个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位于齿条3的正前方,所述定位螺栓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7。当齿条3将零部件压装到位时,需要将弹簧固定装置安装到零部件上,此时需要操作人员一只手安装弹簧固定装置,一只手拉住摇杆防止弹簧回弹,这样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设置定位螺栓7后,弹簧压装到固定位置时,拧紧固定螺栓7,使固定螺栓7与齿条紧密接触,防止齿条3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此时操作人员可以腾出手来安装弹簧固定装置,消除了安全隐患。
底座长665mm,宽242mm,机身高808mm,齿条长度为680mm,齿条行程为460mm,齿条的横断面尺寸为50mm×50mm,压头内孔的最大直径为12mm,压头内孔中心到机身的水平距离为226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325759.1
申请日:2019-08-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717572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5B27/02
专利分类号:B25B27/02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成都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101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驿都西路2170号2栋1层1号
发明人:厉砚磊;甘勇;杨鹏;杨艳
第一发明人:厉砚磊
当前权利人:成都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龙
代理机构:51282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