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转移论文-李达,王林松,唐巍,沙金

电流转移论文-李达,王林松,唐巍,沙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转移型接地选线装置,电压互感器,过电压保护器

电流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李达,王林松,唐巍,沙金[1](2019)在《转移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应用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企业电网结构较为复杂,同时由于设备运行环境恶劣,电气事故发生频次较高,尤其是接地事故时有发生。传统的处理程序是通过接地选线装置及倒母线或轮停的方式确定接地线路,由于选线装置准确率不高,所以通常根据运行方式特点依靠倒闸操作及特定顺序停电的办法进行选接地。但是在选接地操作过程中(如合切母联及其他断路器)及间歇性弧光接地经常发生电气设备(电压互感器及过电压保护器)短路放炮事故,使单相接地演变为短路停电事故,给公司的生产带来极大影响。根据公司最大变电站运行特点,结合目前行业出现的转移型接地选线装置工作原理,探索了一套适合本系统的接地选线装置及其运行管理办法。(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9年10期)

葛国伟,程显,王华清,谢伟,黄金强[2](2019)在《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性能对其开断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得其电流转移特性及判据,分析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真空电弧电流转移过程简化电路。搭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实验研究平台,采用高速CMOS相机观察转移过程中真空电弧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电流大小、转移支路参数、燃弧时间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通过修正参数得到适用于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真空电弧电流转移改进判据,并通过400V/5kA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样机验证了其有效性,为高性能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研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范松海,陈坤燚,肖先勇,刘小江[3](2019)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残余电流转移消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消弧线圈和故障转移灭弧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残余电流转移的消弧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消弧线圈将故障点电流补偿到较小数值,再投入故障转移装置转移故障点的残余电流,使电弧可靠熄灭。为了避免转移装置错误投入带来负面影响,采用两级开关结构,并用限流电阻对第一级合闸电流进行限制。通过检测限流电阻的电压或电流,可实现转移装置投入正确性以及电弧是否熄灭的判别,为故障转移装置的投退提供了可靠依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消弧线圈残流过大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故障转移装置错误投入带来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张敏,余娟[4](2019)在《一种电流快速转移直流电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工业应用和科研试验中,常常需要输出电流大、纹波小、变化快的直流电源。利用IGBT开关速度高、损耗小、耐压通流能力强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IGBT并联编码电路的电流快速转移直流电源,通过控制不同支路IGBT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流快速转移、调节电流转移深度以及调节电流转移宽度。本电源具有电流转移响应速度快、转移精度高、电流纹波小等特点,适合在众多需要电流转移的场合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葛国伟,程显,谢伟,廖敏夫,吴启亮[5](2019)在《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电流转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真空电弧与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针对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电流转移特性展开试验研究。搭建了真空开关与大功率并联分流电阻的电流转移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燃弧时间、主电流峰值、分流电阻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数据处理和简化分析,得到了电流转移特性的数学描述。基于上述电流转移特性,研制了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合成回路电压源迭加电流、横向磁场吹弧等对电流转移特性及弧后电流测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过零前20μs电流转移过程完成,测量结果可靠。通过该研究得到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为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许烽,陆翌,裘鹏,江道灼[6](2019)在《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高电流转移型直流断路器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结构复杂性和控制复杂度,提出了可用于正极和负极的两种二极管钳位式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该改进式拓扑将原断路器一半的通流支路改用二极管支路,同时添加了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组件相并联的旁路开关,以提升超快速机械开关分断失灵情况下对直流断路器本体的保护。在保证同等直流故障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其投资成本与电流转移型直流断路器具有可比性,不引入过高的投资成本增量。为验证二极管钳位式电流转移型直流断路器的有效性,在PSCAD/EMTDC内建立了一个叁端单极直流网络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二极管钳位式电流转移型直流断路器在隔离直流线路故障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王振浩,刘婕,肖壮,李国庆[7](2018)在《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典型的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无法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问题,提出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MMC(currenttransferringMMC,CT-MMC)拓扑。CT-MMC是在半桥型MMC拓扑基础上,增加断流支路、能量吸收支路和桥臂转移支路3部分支路。在系统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通过断流支路迅速断开换流器与故障线路的连接,再通过桥臂转移支路和能量吸收支路吸收故障电流,从而快速清除直流故障。该文建立CT-MMC拓扑,详细分析其故障清除过程,给出主要参数的选取方法,并对该拓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相对于半桥型MMC,CT-MMC仅增加少量开关器件和电阻及一个超快速机械开关,且通态损耗非常低。基于RT-LAB OP5600仿真平台搭建双端51电平MMC-HVDC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拓扑能够在故障发生几百μs内迅速隔离子模块,保护电力电子器件不受损坏,且整个故障清除过程在几十ms内快速完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9期)

王蒙,王银顺,彭畅,刘明闯[8](2018)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不同搭接方式下的电流转移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由多层材料构成,超导层在基带上制备,带材的横截面结构是不对称的。高温超导带材的不对称结构使带材接头有不同的搭接方式,电流转移至超导层有不同的路径,导致接头处的电流转移长度不同。由此,选取了YBCO超导带材之间搭接和YBCO超导带材与铜带间搭接两种接头,分析了超导带材在不同搭接方式下的电流转移长度,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显示,铜带与超导带搭接时,分铜-正、铜-反两种搭接方式,两种方式下的电流转移长度分别是15和25mm;超导带与超导带搭接时,分正-正、正-反、反-反叁种方式,叁种方式下的电流转移长度分别是5、10和15mm。(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6期)

葛国伟,程显,廖敏夫,薛庆宽,邹积岩[9](2018)在《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弧后电流的高精度测量,该文提出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得到真空电弧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在合成试验中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分流电阻承受最大电流小于500A,并联真空开关在主电流过零前200μs电弧熄灭,验证了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该装置测量带宽为15MHz,测量精度为0.3%,对并联真空开关控制精度要求低。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断路器弧后特性研究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邓万源[10](2018)在《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技术,在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这种全球化问题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机太阳电池作为光伏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可溶液加工,材料来源广,质量轻,可卷对卷印刷等特点。在过去20年,科学家们通过设计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以及优化器件制备手段,使有机太阳电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4%。在材料合成方面,化学家早期致力于设计与合成新型窄带隙给体材料,拓宽薄膜吸收光谱,达到增加器件短路电流的目的。由于明星非富勒烯受体ITIC的出现,近叁年来,化学家则基于ITIC,不断改进非富勒烯受体的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非富勒烯太阳电池不断提供新的思路。在器件优化方面,科研人员主要通过界面修饰,活性层形貌调控来改进器件性能,主要包括热退火,溶剂退火,使用添加剂等手段。不论是通过使用新型光电材料还是改善本体异质结形貌来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都会涉及到器件内部物理机制的变化。本文围绕本体异质结中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阐述器件性能受光电材料以及工艺手段影响的原因。本文第二章,我们基于DPPZnPor-TBO:PC_(61)BM太阳电池研究了溶剂蒸气退火过程中“薄膜形貌-激子行为-器件性能”叁者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DPPZnPor-TBO结晶强度与相分离尺寸随溶剂蒸气退火时间增加单调递增,使光生激子在给体/受体界面处获得更高的激子拆分效率,大大抑制了孪生复合。给体与受体的结晶强度的提高,使得空穴与电子分别在给体/受体中获得了更长的有效输运通道,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荷输运能力。本文第叁章,通过溶剂蒸气退火方式优化了DPPEZnP-THD:PC_(61)BM小分子太阳电池,制备得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41%的器件,为当时世界最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之一。通过对比溶剂蒸气退火处理前后器件的电荷转移态激子拆分效率以及载流子孪生/非孪生通量,发现了溶剂蒸气退火处理使器件光电流增加但是光电压下降的原因。计算出溶剂蒸气退火前后器件的辐射复合能量损耗?V_(rad)分别为0.19 eV和0.23eV。通过器件电致发光量子效率EQE_(EL)计算出溶剂蒸气退火前后器件的非辐射复合能量损耗?V_(non-rad)分别为0.24 eV和0.31 eV。表明溶剂蒸气退火处理使器件额外产生的辐射复合与非辐射复合能量损耗分别为0.04 eV和0.07 eV。这正是溶剂蒸气退火处理导致DPPEZnP-THD:PC_(61)BM小分子太阳电池开路电压产生110 mV损耗的原因。本文第四章,我们基于PBDB-T:IT-M本体异质结,制备了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4%(V_(OC)=0.92 V;J_(SC)=17.3 mA·cm~(-2);FF=71.6%)的非富勒烯太阳电池。相比之下,以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受体的PBDB-T:PC_(71)BM太阳电池能量效率仅为5.66%(V_(OC)=0.80 V;J_(SC)=12.3 mA·cm~(-2);FF=57.5%)。为了探索富勒烯/非富勒烯能量损耗来源,我们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测量确定PBDB-T:PC_(71)BM和PBDB-T:IT-M太阳电池的电荷转移态激子拆分能量损耗q?E_(cs)分别为0.48 eV和0.32 eV;通过对辐射复合通量进行计算得到PBDB-T:PC_(71)BM与PBDB-T:IT-M太阳电池q?V_(non-rad)分别为0.34 eV和0.25 eV。(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电流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性能对其开断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得其电流转移特性及判据,分析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真空电弧电流转移过程简化电路。搭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实验研究平台,采用高速CMOS相机观察转移过程中真空电弧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电流大小、转移支路参数、燃弧时间等对电流转移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通过修正参数得到适用于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真空电弧电流转移改进判据,并通过400V/5kA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样机验证了其有效性,为高性能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研制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达,王林松,唐巍,沙金.转移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冶金动力.2019

[2].葛国伟,程显,王华清,谢伟,黄金强.低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真空电弧电流转移判据[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范松海,陈坤燚,肖先勇,刘小江.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残余电流转移消弧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9

[4].张敏,余娟.一种电流快速转移直流电源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5].葛国伟,程显,谢伟,廖敏夫,吴启亮.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电流转移特性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9

[6].许烽,陆翌,裘鹏,江道灼.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电流转移型高压直流断路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7].王振浩,刘婕,肖壮,李国庆.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电流转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8].王蒙,王银顺,彭畅,刘明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不同搭接方式下的电流转移长度[J].低温与超导.2018

[9].葛国伟,程显,廖敏夫,薛庆宽,邹积岩.基于电流转移特性和磁吹的新型弧后电流测量装置研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10].邓万源.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电流转移论文-李达,王林松,唐巍,沙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