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平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平,组织,社会公平,分配,利益,倦怠,攻击性。
公平感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飞,李苏燕,胡丽涓[1](2019)在《身份意识启动对经济困难生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启动经济困难生的身份意识,比较其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与非困难生的差异。结果显示:(1)身份意识启动会显着降低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2)经济困难生消极的元刻板印象会增强这种效应;(3)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要显着低于非困难生;(4)亲社会行为的唤醒会增强经济困难生的社会公平感。总之,经济困难生身份意识的启动会改变其社会评价,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对经济困难生的帮扶应尽量避免强化其负性身份标签。(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周琬琳,陈旻,莫楠[2](2019)在《医疗大数据利益分配的公平感与公义性——以中国台湾地区健康保险数据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私风险与利益分配是医疗大数据时代所衍生的两个最重要的伦理争议。隐私风险包含信息安全、社会标签化等议题,利益分配主要关注在社会资源分配的公义性。探讨将医疗大数据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使用和交换的过程中涉利者产生的公平感与整体社会公义是否能达到一致,前者是涉利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后者是客观的社会分配正义。主张在争论有关利益分配的议题上,只有尽可能满足所有涉利者心理上的公平感,公义的社会分配-利益共享才得以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琪瑛[3](2019)在《收入、健康、社会公平感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一个区域差异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CGSS2015年的数据,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收入不平等、健康和社会公平感等角度探讨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绝对收入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着影响,对西部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没有显着影响;相对收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健康自评程度越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公平感知越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居民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婚姻和教育上的差异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刘威[4](2019)在《马克思公平观对学生公平感的建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马克思公平观贯穿着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公平观对于学生公平感的建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1期)
李炜[5](2019)在《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06-2017年的数据资料,笔者剖析了中国公众社会公平感及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公众对社会公平状况的总体评价基本上处于好评区间;社会公平感的内在结构包括了政治公平、保障公平和经济公平叁个维度;社会变迁背景下,不同群体在城乡、教育程度、收入层级、职业等级、社会保险享有、互联网使用等方面形成的公平感存在叁个维度上的评价差异,其变迁走向呈现出总体提升且趋同的态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林致,袁文莉,茹雪慧[6](2019)在《企业员工薪酬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基于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97名企业员工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员工金钱崇拜心理与其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薪酬公平感在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显着正相关;员工薪酬公平感对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王元腾[7](2019)在《参照群体、相对位置与微观分配公平感 都市户籍移民与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考察和比较了都市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分配公平感形塑过程中参照群体选择及相对位置效应的内在逻辑,揭示了社会比较机制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报告分配公平感时,户籍身份成为都市移民选择参照对象的制度性基础,拥有都市户口者方可成为户籍移民的参照对象,而流动人口的参照群体更为开放和多元,倾向于与所有都市常住居民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即便考虑到社会网络结构、迁移时长、迁移世代等因素,结论仍具稳健性,来源地居民均不会被二者视为参照群体。另一方面,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位置距离对分配公平感的形塑作用之于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并无显着差异,同时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参照优势地位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心态,参照劣势地位者则表现出"损失厌恶"的特征;相对位置距离的拉大给参照劣势者因损失带来的厌恶情绪大于参照优势者因获益而产生的满足感知。(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9年05期)
张芳文,苏荣安[8](2019)在《农村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组织公平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47名乡村教师,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组织公平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量研究,考察农村教师组织公平感、社会领悟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教师社会领悟支持与组织公平感呈显着正相关,组织公平感水平越高,则社会领悟支持水平越高。(2)组织公平感与职业倦怠呈显着负相关,组织公平感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3)社会领悟支持与职业倦怠呈显着负相关,社会领悟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4)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更高。(本文来源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楚红丽,李慧莹[9](2019)在《X乡镇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组织公平感视角访谈调查X乡镇小学教师对教师绩效工资评价、教师职称评价、年终评优考核等叁大教师评价制度在程序公平感、分配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层面上的认知与意见,一方面,深描教师在评价制度中身处的现状及感受,另一方面,剖析教师关于组织公平感认知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进而提出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领导管理中需改进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09期)
杜小利,黄华平,何梅[10](2019)在《护理岗位管理对护士组织公平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岗位管理在提升护士组织公平感中的作用,为其他医院开展岗位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建立和实施包含岗位测评、科学设岗、人力配置、薪酬分配、能级进阶及360度考核的岗位管理体系,于2018年11月1日~12月31日对某叁级综合医院510名护士利用组织公平感量表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前后的护士离职率。结果共发放510份问卷,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04%。护士的组织公平感量表得分为(36.73±10.32)分,总体处于公平状态。不同工龄、学历、职称以及劳动关系护士的组织公平感总分及各条目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士离职率呈逐步下降趋势(P <0.01)。结论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有助于建立较为公平的绩效分配体系,提升护士组织公平感受,促进护士队伍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6期)
公平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私风险与利益分配是医疗大数据时代所衍生的两个最重要的伦理争议。隐私风险包含信息安全、社会标签化等议题,利益分配主要关注在社会资源分配的公义性。探讨将医疗大数据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使用和交换的过程中涉利者产生的公平感与整体社会公义是否能达到一致,前者是涉利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后者是客观的社会分配正义。主张在争论有关利益分配的议题上,只有尽可能满足所有涉利者心理上的公平感,公义的社会分配-利益共享才得以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平感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飞,李苏燕,胡丽涓.身份意识启动对经济困难生社会公平感和攻击性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周琬琳,陈旻,莫楠.医疗大数据利益分配的公平感与公义性——以中国台湾地区健康保险数据库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3].王琪瑛.收入、健康、社会公平感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一个区域差异分析视角[J].社科纵横.2019
[4].刘威.马克思公平观对学生公平感的建立研究[J].现代交际.2019
[5].李炜.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杜林致,袁文莉,茹雪慧.企业员工薪酬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基于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7].王元腾.参照群体、相对位置与微观分配公平感都市户籍移民与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J].社会.2019
[8].张芳文,苏荣安.农村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组织公平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探析[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9].楚红丽,李慧莹.X乡镇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个案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
[10].杜小利,黄华平,何梅.护理岗位管理对护士组织公平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