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缸内燃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柄连杆机构,ADAMS,多缸内燃机,动力学分析
多缸内燃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明,魏德超,郭晓杰[1](2012)在《基于ADAMS的多缸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起内燃机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曲柄连杆机构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应用多体动力学相关理论,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Pro/E,建立了多缸内燃机的虚拟样机参数化实体模型,通过MECHANANISM/Pro接口模块将所建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活塞、曲轴、连杆等主要运动部件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仿真结果与内燃机实际工作情况基本一致,为内燃机曲轴连杆机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2年12期)
王润茁[2](2012)在《单缸机技术升级急需政策“阳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全国累计生产单缸柴油机850万台,销售832万台,产销同比分别回落了1.8和3.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更是让人担心,同比平均下降了15%。继2008年倒下一批企业后,今年很有可能再倒下一批。”说起单缸机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2-05-31)
杨扬,孙军,赵小勇,王虎,黄保科[3](2012)在《多缸内燃机曲轴轴承叁维轴心轨迹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四行程四缸内燃机为对象,在内燃机试验台架上进行多工况下的内燃机曲轴主轴承叁维(即同时包括轴颈在轴承截面中的平面运动和轴线方向运动)轴心轨迹实际测量。轴颈在曲轴轴承中的位置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并通过后处理计算获得。结果表明,内燃机工作中,曲轴轴承轴颈存在沿轴线方向的运动;实际内燃机曲轴轴承的轴心轨迹为叁维空间曲线;一个内燃机工作循环的曲轴轴承轴心轨迹曲线是不封闭曲线;曲轴轴承轴颈沿轴线方向存在较大的移动量,其数值大于轴承径向间隙;随内燃机转速和负荷增加,轴颈的轴向移动量增大;内燃机转速较低时,轴承轴颈的轴向运动在一个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数等于内燃机的气缸个数,而高转速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瑞明,崔玉林[4](2010)在《多缸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润滑系统工作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决定其动力性和经济性。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是机油压力异常、机油消耗过甚及机油变质。为此,介绍了多缸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指出了减少润滑系统故障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0年20期)
王庭茂[5](2010)在《2010年上半年小柴市场浅析——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油机、多缸小柴油机及气缸垫分会秘书长邵仁恩》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半年高开低走总量增长2009年,在4万亿元扩大内需计划的实施、农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13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的执行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激励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拉动(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0年21期)
王义亮[6](2009)在《多缸内燃机曲轴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Pro/Engineer建立了某四缸内燃机活塞-连杆-曲轴系统的叁维实体模型,然后把模型调入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活塞-连杆-曲轴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四缸内燃机曲轴进行了多体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作用在内燃机机体上的主轴承力及活塞侧压力的准确解。研究结果表明,曲轴系统运动件的惯性力对主轴承力和活塞侧压力的影响显着,因此在计算时需要对运动件惯性力进行准确、合理地考虑。(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09年04期)
王义亮[7](2009)在《多缸内燃机缸套的振动位移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四缸内燃机机体在缸内气体压力、活塞侧推力、活塞摩擦力以及主轴承力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各缸套结构振动的位移响应做了深入研究,并就缸套结构振动对各缸套-活塞系统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缸套除了低频整体振动以外,还都包含有比较明显的高频局部振动;缸套结构振动的高频成分将对缸套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学行为产生影响,使得各缸缸套-活塞系统的摩擦学行为具有时变性,且不同缸缸套-活塞系统的摩擦学行为表现出差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09年04期)
王义亮,谢友柏[8](2009)在《多缸内燃机机体结构振动响应的激振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深入研究多缸内燃机机体与缸套结构振动、缸套-活塞系统摩擦学行为与动力学行为耦合作用及内燃机噪声控制等问题的基础,以四缸内燃机为例,分别对多缸内燃机各缸对应的缸内气体压力、活塞侧推力及主轴承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具体的四缸内燃机,对上述各力及其频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09年08期)
冯伟[9](2009)在《基于传递函数的多缸内燃机轴系扭振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系扭振是内燃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的扭振共振还会影响内燃机的性能、零部件的寿命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因此,对轴系扭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主要通过实验测试和(建模)计算分析两种方法来研究内燃机轴系扭振,本文将探讨由激励力矩和轴系扭振响应之间的传递函数求扭振响应的方法。本方法作为现有扭振分析方法的有益补充,可用于过渡工况扭振计算分析,以及基于扭振信号的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目前扭振计算分析和测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过程,说明扭振计算分析的局限和过渡工况扭振分析的重要性。根据测试结果校准的计算模型将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2)确定轴系扭振与激励力矩之间的传递关系,利用现有扭振计算分析软件稳定工况计算功能进行仿真计算,得到频率响应和脉冲响应两种方式表示的轴系传递函数。(3)将脉冲响应法引入扭振计算,尝试通过脉冲响应与激励力矩卷积积分来计算扭振响应。编写程序构造稳定工况激励力矩时域离散序列,根据卷积积分基本原理编写程序计算扭振响应。在稳定工况下将脉冲响应法计算结果与数学解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的准确性,探讨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影响因素。(4)将频率响应法引入扭振计算,根据频率响应法的基本原理编写计算程序,在稳定工况下将脉冲响应法的计算结果与数学解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的准确性。用频率响应法计算过渡工况扭振响应,将“准稳定”工况计算结果与相应的稳定工况计算结果以及将频率响应法起动工况计算结果与VOITH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本文过渡工况算法的正确性。上述工作及其结果与分析表明,可通过传递函数与激励力矩计算轴系扭振响应。脉冲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都能用于稳定工况计算,但频率响应法比脉冲响应法适用范围更广,并且能用于过渡工况计算。(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刚志,舒歌群,梁兴雨[10](2008)在《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油膜厚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油膜厚度的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以4100QB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负荷、转速对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油膜厚度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TEHD)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后表明:用TEHD法计算出的主轴承的油膜厚度与试验值变化趋势相同,两者的最小油膜厚度值相近。(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多缸内燃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去年全国累计生产单缸柴油机850万台,销售832万台,产销同比分别回落了1.8和3.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更是让人担心,同比平均下降了15%。继2008年倒下一批企业后,今年很有可能再倒下一批。”说起单缸机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缸内燃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明,魏德超,郭晓杰.基于ADAMS的多缸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J].机械传动.2012
[2].王润茁.单缸机技术升级急需政策“阳光”[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
[3].杨扬,孙军,赵小勇,王虎,黄保科.多缸内燃机曲轴轴承叁维轴心轨迹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
[4].李瑞明,崔玉林.多缸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
[5].王庭茂.2010年上半年小柴市场浅析——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油机、多缸小柴油机及气缸垫分会秘书长邵仁恩[J].农业机械.2010
[6].王义亮.多缸内燃机曲轴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
[7].王义亮.多缸内燃机缸套的振动位移响应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
[8].王义亮,谢友柏.多缸内燃机机体结构振动响应的激振力分析[J].煤矿机械.2009
[9].冯伟.基于传递函数的多缸内燃机轴系扭振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王刚志,舒歌群,梁兴雨.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油膜厚度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