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层减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软钢,屈曲,位移,阻尼器,钢结构,静力。
加层减震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黄卿德,张良,廖祥宇,余浩,谢恒[1](2018)在《基于ABAQUS的支挡结构新型反滤层减震消能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袋装砂砾石反滤层存在码砌不易、施工时间长、边坡暴露时间长等缺点,在地震区若反滤层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减震作用将非常有利于支挡结构的稳定。为规范与完善支挡结构反滤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充分、有效地发挥反滤层的反滤、排水作用,开发反滤排水层的减震功能,文章采用有限元ABAQUS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新型土工垫反滤层的材料参数及结构形式对减震消能作用的影响。通过在墙背与土体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复合排水反滤垫层有明显的减震效果。复合排水反滤垫层的弹性工作范围可设定在0~100 k Pa之间,在考虑保证墙后土体不失稳破坏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合理与最大程度发挥复合排水反滤垫层的减震效果的合理性能指标为:模量的适宜取值范围为0. 1 MPa左右,地震加速度0. 2~0. 3g墙高5 m及以下时,反滤排水垫层建议厚度为5 cm;地震加速度达0. 4g时,反滤排水垫层建议厚度为10 cm。(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王亚宁,杨晓明,温栎,詹进源[2](2016)在《隔震支座参数对框剪加层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框剪结构加层改造中采用隔震支座,改变支座的刚度和阻尼比对结构进行模态和时程分析,探索这2种参数对加层隔震体系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当隔震体系应用于加层改造工程时,其减震效果尤为明显,减震效果随着隔震支座参数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朱凯盟[3](2016)在《设置粘滞阻尼器的轻钢加层混合结构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极速推进,对于旧城区的改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旧房屋进行加层改造,有着经济节约、不破坏原有建筑文化、施工便捷等特点,成为解决旧城改建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然而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对于原有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否有影响,国内外研究的不多,其中消能减震技术引用在加层结构上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粘滞阻尼器应用于轻钢加层混凝土混合就够,设计制作了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及有限元计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消能减震技术在加层改造项目上的优势及必要性;剖析了消能减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消能减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2)设计制作了轻钢加层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对普通加层结构和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加层结构分别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测出了两类结构在叁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3)对比分析了普通加层结构和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加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层间位移和楼层柱底总剪力。(4)利用SAP2000建立了轻钢加层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结构在叁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5)对比分析了有限元与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在该技术上使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许航莉[4](2015)在《最佳减震效果的加层隔震结构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影响加层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叁个主要参数频率比、质量比、阻尼比进行优化分析,得出适合于加层隔震结构的最优频率比取值,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参数优化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加层隔震结构,存在一个最优频率比可以在有效地控制隔震层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反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隔震层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使得结构获得整体最优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5年08期)
罗浩[5](2015)在《下部减震—层间隔震在建筑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的加层改造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的房屋改造方法。但是对建筑进行加层改造以后,结构的整体刚度、质量、阻尼和周期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会形成一个竖向刚度不规则的结构,对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不利,需要考虑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传统的加层改造方法主要是针对建筑的原结构,增大原结构的截面尺寸,本文将下部减震—层间隔震这种新型的组合减震方法引入到加层改造中,讨论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针对原结构为5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上用钢框架结构加层,形成的混合加层结构,初步探讨了下部附加粘滞阻尼器的隔震结构运用到旧建筑物的加层改造中的可能性,采用MIDAS/GEN软件进行结构的抗震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对其进行不做任何减震处理的有限元分析,其次对其进行5层顶隔震的有限元分析,再次,在5层顶隔震的基础上,在下部结构附加了粘滞阻尼器进行了下部减震-层间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有利的减震方法。(2)对应用于混合加层结构的不同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对应于混合加层结构中采用下部减震—层间隔震体系时粘滞阻尼器布置的规律。(3)采用时程分析,考虑不同的加层层数,对混合加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结构的薄弱位置可能随着加层层数的改变而改变,而阻尼器放置在结构的薄弱位置耗能效果最好。在今后的工程实际中,需要先对结构的薄弱位置进行判断再布置阻尼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混合加层结构中抗震加固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4)
张代林,杨晓明,万松琳,罗义盛[6](2014)在《软钢阻尼器在钢结构加层中的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框剪结构采用钢结构直接加层后,结构的整体质量、刚度、周期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对安装有软钢阻尼器和未设软钢阻尼器的加层钢结构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表明:软钢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直接加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有显着的减小,较好地控制了钢结构直接加层产生的鞭梢效应现象,减震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代林[7](2013)在《软钢阻尼器在钢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直接加层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房屋加层改造中的应用最为常见,但是钢结构直接加层后结构普遍存在着下刚上柔的现象,并且加层部分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有限,因此在房屋高度较高及水平力较大的情况下,结构的侧向变形会较大,不易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而我国又是一个多发地震国家,因此对直接加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内容:(1)阐述了加层结构改造技术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钢结构直接加层存在的刚度突变及带来的鞭梢效应,结构减震技术的应用及各类控制方法,阐述了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的原理及其开发和解决的问题。(2)框剪结构不同加层体系的时程反应分析:对一幢10层框剪结构的既有建筑扩展到钢结构直接加层结构、未设支撑、设有普通支撑和安装有耗能减震装置(软钢阻尼器)的加层钢结构,对其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反应,比较分析得出软钢耗能减震装置在不同加层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阐述了软钢耗能减震装置在加层钢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在罕遇地震下时程反应减震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为实际工程中软钢阻尼器在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应用提供初步的判断,科学合理的布置软钢阻尼器,使软钢阻尼器发挥最大的耗能减震作用。(4)耗能阻尼器与结构结合,一般都是通过支撑,不同的支撑形式在受力性能上有不同之处,会影响到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也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的支撑形式会使软钢阻尼器在框剪结构加层中发挥更好的减震效果。鉴于以上因素,本课题研究了不同支撑形式对软钢阻尼器在框剪结构加层体系中减震效果的影响,为软钢阻尼器在框剪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王秀丽,樊晓丽,郭艳华[8](2012)在《带BRB的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加层后抗侧刚度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限值的设计要求。运用ANSYS软件对加层后的整体结构进行两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确定各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布置屈曲约束支撑,然后对加支撑后的加层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侧移验算。结果表明,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2年06期)
蔡文章,陈清祥,潘琪[9](2012)在《探讨消能减震技术于加层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加层结构利用消能减震技术来适当降低抗震措施的抗震加固设计,在多遇地震下采用等值线性分析方法来计算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并对设置阻尼器后的加层结构进行在罕遇地震下的静力非线性分析。加层结构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后,不但可大大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可适当降低抗震措施,减少加固费用,降低施工的复杂度,使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做到抗震安全、经济、合理、有效和实用。(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期刊2012-08-10)
樊晓丽[10](2012)在《带BRB的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迅速发展的城市工业化和商业化,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限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要求,需要扩大其使用功能。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加层改造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扩大其使用功能的手段,它是建筑物再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对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已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加层改造,但是加层后的结构抗侧刚度小,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难以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加层后的结构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限值的设计要求,并通过加层层数的变化,尝试找出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一般变形规律。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对加层后抗侧刚度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出对结构布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办法,以满足弹性位移角限值的设计要求。2、应用ANSYS软件,选用不同卓越周期的El-Centro地震波与TAFT地震波,对原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动叁向激励作用下的抗震验算。3、对不同加层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不满足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楼层,确定合理的屈曲约束支撑的面积和布置方式。并对加支撑结构再次进行多遇和罕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4、对比分析不同加层层数的结构时程分析的结果,找出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一般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加层后抗侧刚度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后,加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了规范要求,屈曲约束支撑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并对不同加层层数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了不同加层层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一般变形规律。为加层改造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对将屈曲约束支撑在加层改造结构中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4-17)
加层减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框剪结构加层改造中采用隔震支座,改变支座的刚度和阻尼比对结构进行模态和时程分析,探索这2种参数对加层隔震体系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当隔震体系应用于加层改造工程时,其减震效果尤为明显,减震效果随着隔震支座参数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层减震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卿德,张良,廖祥宇,余浩,谢恒.基于ABAQUS的支挡结构新型反滤层减震消能作用分析[J].四川建筑.2018
[2].王亚宁,杨晓明,温栎,詹进源.隔震支座参数对框剪加层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
[3].朱凯盟.设置粘滞阻尼器的轻钢加层混合结构减震性能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许航莉.最佳减震效果的加层隔震结构参数优化[J].福建建筑.2015
[5].罗浩.下部减震—层间隔震在建筑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6].张代林,杨晓明,万松琳,罗义盛.软钢阻尼器在钢结构加层中的减震性能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
[7].张代林.软钢阻尼器在钢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减震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8].王秀丽,樊晓丽,郭艳华.带BRB的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9].蔡文章,陈清祥,潘琪.探讨消能减震技术于加层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C].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2012
[10].樊晓丽.带BRB的钢筋混凝土加层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