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吕金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系统,其包括有多个依次拼接的轨道条、若干I型接驳器和若干L型接驳器,所述I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直线拼接的轨道条之间,所述L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垂直拼接的轨道条之间。上述轨道系统,通过I型接驳器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的直线拼接,通过L型接驳器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的垂直拼接,从而使轨道系统拼接出不同的形状,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装需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包括有多个依次拼接的轨道条、若干I型接驳器和若干L型接驳器,所述I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直线拼接的轨道条之间,所述L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垂直拼接的轨道条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包括有多个依次拼接的轨道条、若干I型接驳器和若干L型接驳器,所述I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直线拼接的轨道条之间,所述L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垂直拼接的轨道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有一输入接驳器,该输入接驳器连接于首个轨道条远离第二个轨道条的一端,向所述轨道系统输入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有一尾塞,该尾塞连接于末个轨道条远离倒数第二个轨道条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接驳器包括有直线连接的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所述第一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二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一接驳头的端部和第二接驳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I型接驳器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导电体,该导电体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一导电触片,所述导电体的两个导电触片一一对应伸出至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侧面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一字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的底部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头与第二接驳头的连接处的两侧各形成有一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插入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接驳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所述第一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二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一接驳头的端部和第二接驳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L型接驳器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L型导电体,该L型导电体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一导电触片,所述L型导电体的两个导电触片一一对应伸出至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侧面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L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的底部平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驳器包括有接驳器本体,该接驳器本体一端设置有接驳头,另一端设置有导线孔,所述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接驳头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接驳器本体内设置有导电体,该导电体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一导电触片,该导电触片伸出至所述接驳头的侧面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贯通所述接驳器本体和接驳头的一字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接驳器本体内与地线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灯就是安装在一个类似轨道上面的灯,可以任意调节照射角度,一般作为射灯使用在需要重点照明的地方。轨道灯一般商用居多,如商场(服装店、家具店等品牌专卖店)、汽车展示、珠宝首饰、星级酒店、品牌服装、高档会所、博文物展馆、连锁商场、品牌营业厅、专业橱窗、柜台等重点照明场所。

由于轨道灯的应用场景不同,我们一般通过将多个轨道条相互拼接成不同形状的轨道系统,以满足不同的安装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装需求的轨道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系统,其包括有多个依次拼接的轨道条、若干I型接驳器和若干L型接驳器,所述I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直线拼接的轨道条之间,所述L型接驳器设置于两个垂直拼接的轨道条之间。

优选地,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有一输入接驳器,该输入接驳器连接于首个轨道条远离第二个轨道条的一端,向所述轨道系统输入电源。

优选地,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有一尾塞,该尾塞连接于末个轨道条远离倒数第二个轨道条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I型接驳器包括有直线连接的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所述第一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二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一接驳头的端部和第二接驳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I型接驳器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导电体,该导电体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一导电触片,所述导电体的两个导电触片一一对应伸出至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侧面外。

优选地,所述I型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一字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的底部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头与第二接驳头的连接处的两侧各形成有一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插入深度。

优选地,所述L型接驳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所述第一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二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第一接驳头的端部和第二接驳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L型接驳器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L型导电体,该L型导电体的两端各自形成有一导电触片,所述L型导电体的两个导电触片一一对应伸出至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侧面外。

优选地,所述L型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所述第一接驳头和第二接驳头的L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的底部平面。

优选地,所述输入接驳器包括有接驳器本体,该接驳器本体一端设置有接驳头,另一端设置有导线孔,所述接驳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滑槽,所述接驳头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所述接驳器本体内设置有导电体,该导电体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一导电触片,该导电触片伸出至所述接驳头的侧面外。

优选地,所述输入接驳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贯通所述接驳器本体和接驳头的一字型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接驳头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接驳器本体内与地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上述轨道系统,通过I型接驳器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的直线拼接,通过L型接驳器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的垂直拼接,从而使轨道系统拼接出不同的形状,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I型接驳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型接驳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I型接驳器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L型接驳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L型接驳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L型接驳器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输入接驳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输入接驳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输入接驳器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轨道系统包括有多个依次拼接的轨道条10、若干I型接驳器20和若干L型接驳器30,所述I型接驳器20设置于两个直线拼接的轨道条10之间,所述L型接驳器30设置于两个垂直拼接的轨道条10之间。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有一输入接驳器40和一尾塞50,该输入接驳器40连接于首个轨道条10远离第二个轨道条10的一端,向所述轨道系统输入电源,该尾塞50连接于末个轨道条10远离倒数第二个轨道条10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系统,通过I型接驳器20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10的直线拼接,通过L型接驳器30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轨道条10的垂直拼接,从而使轨道系统拼接出不同的形状,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装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I型接驳器20由绝缘上盖201和绝缘下盖202组成,所述绝缘上盖201和绝缘下盖202通过螺丝203和螺丝204连接固定。所述述I型接驳器20的两端对应形成有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该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直线连接。所述I型接驳器20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的导电体230和导电体240。所述导电体230的两端对应形成有导电触片231和导电触片232,该导电触片231伸出至所述第二接驳头22的一个侧面外,导电触片232伸出至所述第一接驳头21的一个侧面外。所述导电体240的两端对应形成有导电触片241和导电触片242,该导电触片241伸出至所述第二接驳头22的另一个侧面外,导电触片242伸出至所述第一接驳头21的另一个侧面外。所述第一接驳头2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213和滑槽214,所述第一接驳头21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210,该锁紧结构210包括有一螺丝212和一螺孔211。所述第二接驳头22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223和滑槽224,所述第二接驳头22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220,该锁紧结构220包括有一螺丝222和一螺孔221。

相邻的两个轨道条10通过I型接驳器20拼接时,所述第一接驳头21两侧的滑槽213和滑槽214与其中一个轨道条10的壳体滑动配合,使第一接驳头21插入至该轨道条10的一端,再拧紧所述锁紧结构210的螺丝212,从而将第一接驳头21与该轨道条10固定;所述第二接驳头22两侧的滑槽223和滑槽224与另一个轨道条10的壳体滑动配合,使第二接驳头22插入至该轨道条10的一端,再拧紧所述锁紧结构220的螺丝222,从而将第二接驳头22与该轨道条10固定。此时,所述导电体230的导电触片231、导电触片232与两个轨道条10的壳体内部一侧的导电金属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导电体240的导电触片241、导电触片242与两个轨道条10的壳体内部另一侧的导电金属条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两个轨道条10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I型接驳器的结构简单,而且I型接驳器的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能够直接插接到轨道条10的一端上,再通过设置于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端部的锁紧结构锁紧固定,即可实现两个轨道条10的直线拼接,拼接十分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I型接驳器20的第一接驳头21与第二接驳头22的连接处的两侧形成有挡块261和挡块262,该挡块261和挡块26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的插入深度。

如图4所示,所述I型接驳器20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第一接驳头21和第二接驳头22的一字型凹槽205,该凹槽205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250,该接地导电片250被所述螺丝203和螺丝204固定,接地导电片250的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21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22的底部平面。两个轨道条10拼接时,所述接地导电片250的一端对应连接所述轨道条10的壳体,从而实现两个轨道条10同时接地。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L型接驳器30由绝缘上盖301和绝缘下盖302组成,所述绝缘上盖301和绝缘下盖302通过螺丝303、螺丝304和螺丝305连接固定。所述L型接驳器30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接驳头31和第二接驳头32。所述L型接驳器30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第一接驳头31和第二接驳头32的第一L型导电体330和第二L型导电体340。所述第一L型导电体330的两端对应形成有导电触片331和导电触片332,该导电触片331伸出至所述第二接驳头32的一个侧面外,导电触片332伸出至所述第一接驳头31的一个侧面外。所述第二L型导电体340的两端对应形成有导电触片341和导电触片342,该导电触片341伸出至所述第二接驳头32的另一个侧面外,导电触片342伸出至所述第一接驳头31的另一个侧面外。所述第一接驳头3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313和滑槽314,所述第一接驳头31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310,该锁紧结构310包括有一螺丝312和一螺孔311。所述第二接驳头32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323和滑槽324,所述第二接驳头32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320,该锁紧结构320包括有一螺丝322和一螺孔321。

相邻的两个轨道条10通过L型接驳器30进行拼接时,所述第一接驳头31两侧的滑槽313和滑槽314与其中一个轨道条10的壳体滑动配合,使第一接驳头31插入至该轨道条10的一端,再拧紧所述锁紧结构310的螺丝312,从而将第一接驳头31与该轨道条10固定;所述第二接驳头32两侧的滑槽323和滑槽324与另一个轨道条10的壳体滑动配合,使第二接驳头32插入至该轨道条10的一端,再拧紧所述锁紧结构320的螺丝322,从而将第二接驳头32与该轨道条10固定。此时,所述第一L型导电体330的导电触片331、导电触片332与两个轨道条10的壳体内部一侧的导电金属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L型导电体340的导电触片341、导电触片342与两个轨道条10的壳体内部另一侧的导电金属条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两个轨道条10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L型接驳器的结构简单,而且L型接驳器的第一接驳头31和第二接驳头32能够直接插接到轨道条10的一端上,再通过设置于第一接驳头31和第二接驳头32端部的锁紧结构锁紧固定,即可实现两个轨道条10的垂直拼接,拼接十分方便。

如图7所示,所述L型接驳器30的底部设置有一连通所述第一接驳头31和第二接驳头32的L型凹槽306,该凹槽306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350,该接地导电片350被所述螺丝303、螺丝304和螺丝305固定,该接地导电片350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一接驳头31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第二接驳头32的底部平面。当两个轨道条10垂直拼接时,所述接地导电片350的两端对应与所述两个轨道条10的壳体接触,从而实现两个轨道条10同时接地。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输入接驳器40由绝缘上盖401和绝缘下盖402组成,所述绝缘上盖401和绝缘下盖402通过螺丝403和螺丝471连接固定。所述输入接驳器40包括有接驳器本体41,该接驳器本体41一端设置有接驳头42,另一端设置有导线孔43。所述接驳器本体41内设置有导电体45和导电体46,所述导电体45的一端452与电源线连接,所述导电体45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导电触片451,该导电触片451伸出至所述接驳头42的一个侧面外;所述导电体46的一端452与电源线连接,所述导电体46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导电触片461,该导电触片461伸出至所述接驳头42的另一个侧面外。所述接驳头42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421和滑槽422,所述接驳头42的端部设置有一锁紧结构44,该锁紧结构44包括有一螺丝442和一螺孔441。

所述输入接驳器40与轨道条10连接时,所述接驳头42两侧的滑槽421和滑槽422与所述轨道条10的壳体滑动配合,使输入接驳器40的接驳头42插入至该轨道条10的一端,再拧紧所述锁紧结构44的螺丝442,从而将所述输入接驳器40与该轨道条10固定;此时,所述导电体45的导电触片451和导电体46的导电触片461与所述轨道条10的壳体内部两侧的导电金属条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输入接驳器40与轨道条10的电性连接,此时,所述输入接驳器40向轨道系统输入电压。

如图10所示,所述输入接驳器40的底部设置有一贯通所述接驳器本体41和接驳头42的一字型凹槽472,该凹槽472内设置有一接地导电片47,该接地导电片47一端折弯凸起于所述接驳头42的底部平面,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接驳器本体41内与地线连接,实现轨道系统的接地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输入接驳器40的接驳器本体41内部还设置有一压线片48,该压线片48的两端各设置有一通孔,螺丝481和螺丝482对应穿过压线片48的两端的通孔将所述压线片48固定。所述压线片48中部拱起形成一曲部480,电源线和地线从该曲部480下穿过被所述压线片48挤压固定,可以避免电源线和地线被拉扯而脱落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2179.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95287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F21V 21/35

专利分类号:F21V21/35;F21V21/34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街道沙湖社区锦龙大道南极成工业园

发明人:吕金林;林陈椿

第一发明人:吕金林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筠

代理机构:4424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轨道系统论文和设计-吕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