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盐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盐分,环境,秸秆,水分,春小麦,高温。
水盐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1](2019)在《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技术是当前农业节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半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农田土壤盐分表聚及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风险增大,在石灰性土壤地区尤为明显。笔者综述了灌溉制度、田间管理、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次生盐渍化影响,并针对目前半干旱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土壤盐分累积效应以及防止次生盐渍化调控途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刘洪光[2](2018)在《盐碱地滴灌葡萄土壤水盐养分运动机理与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是我国西北战略屏障和资源重要储备区,对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土壤肥力低下,盐碱土地分布广泛,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节水灌溉、盐碱土地防治与改良是促进新疆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新疆是我国葡萄主产区和优质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50%以上,是农林经济重要支柱。新疆葡萄灌溉主要采用漫灌和沟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壤盐渍化加剧,肥料有效利用率低,葡萄产量和品质不高,每年由于缺水和盐碱问题,导致葡萄减产,损失巨大。滴灌技术有显着的节水效果,也可以随水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但是,不合理的灌溉制度和不当的水肥管理模式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肥料利用率降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在新疆干旱区开展农田水盐运移规律、水肥耦合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了提高新疆干旱地区水资源及肥料利用率,控制土壤盐渍化,本文于2016-2017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7团6连,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鲜食葡萄品种——弗雷为研究对象,设置基于盐碱地滴灌葡萄水肥交互作用田间小区实验,以期通过水-肥-盐协同调控,为促进葡萄生产管理科学合理,实现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开沟宽度是影响土壤灌水均匀度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开沟模式与灌水组合中,灌水定额为40m3/亩,开沟宽度为80cm时,灌水均匀度最佳,高达86%。(2)滴灌配合覆膜,可极大提高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在灌水和覆膜内土壤水分的反复蒸发、凝聚、下渗微循环作用下,土壤中的盐分向土体下部迁移,且靠近滴头处土层盐分迁移愈加明显。灌水定额为40m3/亩时,盐分的迁移深度可达60~80cm。而裸露地段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显着,这是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上迁,在土壤表层发生重新淀积的结果。(3)HYDRUS软件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出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可以为实际生产活动提供一种定量化判别方法。(4)在不同灌水量和开沟模式处理下,从开花坐果期到采收期根系生长动态指标值均增大,灌水量对根系生长动态指标值的影响较大。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比表面积和总体积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根平均直径与灌水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根系生长影响的双重因子中,灌水量对根系生长变化起主导作用。(5)利用15N示踪法分析土壤中15N分布和葡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发现,在0~100cm土壤深度范围内,全氮含量和15N丰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施肥量的增加可以使15N肥料贡献率增加,水肥配比合理可以使肥料的利用率增加。(6)在葡萄不同生育期,相同灌水量下,随着施肥增加,光合作用指标有升有降。相同施肥量下,随着灌水增加,光合作用指标在不同葡萄生育期逐渐增加,试验中光合午休现象明显。灌溉定额为360m3/亩,施肥量为100kg/亩时的葡萄产量最高;灌水量为360 m3/亩,施肥量为120kg/亩时葡萄的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与产量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2个方面:1、量化了水肥配合模式对葡萄生产的影响及不同氮源对其生长贡献。2、量化了开沟宽度、滴灌配合覆膜措施葡萄生产水分利用及土壤控盐效应。(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11-01)
杨东,李新举,孔欣欣[3](2017)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调控机制,设置4种处理方式:秸秆覆盖(P),秸秆深埋(S),秸秆覆盖+深埋(T),常规耕作(CK),以CK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盐运动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储水量,P,S和T处理0—70cm土层生育期储水量均值高于CK处理8.28mm,6.86mm和13.76mm;冬小麦前中期对0—30cm土层保墒效果明显,随生育期的推移各处理间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均逐渐减小。秸秆还田抑制了土壤盐分表聚,T处理可显着降低0—50cm土层土壤含盐量,生育期含盐量均值低于P,S和CK处理41.24%,32.08%和52.77%,淡化土壤耕层效果明显;S处理对0—30cm土层脱盐效果优于P处理。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水盐状况,显着增加了冬小麦产量,产量表现出T>P>S>CK的顺序。T处理改善土壤水盐状况和提高产量表现较优,为试验的最佳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刘萍,樊连梅,王永章,原永兵[4](2017)在《滨州枣园盐碱地不同覆盖形式对土壤内部水盐迁移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盐碱地在无纺布地膜覆盖,自然生草和裸土中土壤的水盐迁移运动的规律,进而对枣园盐碱地铺设无纺布地膜提供依据。选取山东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地区的某一枣园枣树,株行距为1 m×2 m,选取3行,一行铺黑色无纺布地膜,一行自然生草,一行裸土作为对照,从2月份起,每月的11日在果园取土,到11月截止。无纺布地膜覆盖,自然生草和裸土中,分别取它们的0~5、5~10、10~15、15~20 cm的土层土样,测量每个土层的土壤水溶性盐、电导率、pH值及土壤八大离子(K~+、Ca~(2+)、Na~+、Mg~(2+)、Cl~-、HCO_3~-、CO_3~(2-)、SO_4~(2-))含量。结果显示,铺设无纺布地膜,自然生草和裸土的枣树行土壤,其不同的土层测量水溶性盐、电导率、pH值及土壤八大离子含量均有显着差异,呈现一定的年变化,不同土层的含盐量与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纺布地膜、自然生草和裸土条件下的土壤不同水溶性盐及离子浓度均呈现出M形变化,不同覆盖情况下的Na~+和Mg~(2+)均在7月份达到了含量的最大值,HCO_3~-和SO_4~(2-)的含量年变化较为平稳,各土层含量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小。裸土的不同土层中Cl-含量较自然生草的不同土层和无纺布地膜覆盖的不同土层含量高。随着月份的变化,各离子含量呈现一定的年变化,各离子含量在2、3和4月份增长,5和7月份各离子含量均显着增加,达到高峰。无纺布地膜覆盖下土壤各离子含量和水溶性盐含量变化较自然生草土壤和裸土土壤变化平稳。(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9)
王曼华,陈为峰,宋希亮,李贤红,胡琴[5](2017)在《秸秆双层覆盖对盐碱地水盐运动影响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式,研究了秸秆双层覆盖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及机制,以期对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的秸秆覆盖模式均能降低土壤水分的累积蒸发量,T4处理(土表与土表下35~40 cm处覆盖秸秆量之比为2∶1)在45 d内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较CK(无秸秆覆盖的对照)低36.73 mm,抑蒸率为65.89%,抑蒸率最大,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最好。2)秸秆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土壤返盐,其中T4处理返盐率最小,远低于对照处理。3)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土壤累积含盐量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4)秸秆双层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返盐的抑制效果大于秸秆表层覆盖和秸秆深层覆盖,并且,在不同的秸秆双层覆盖的处理中,T4处理的控盐保水效果最好,是一种较好的改良盐碱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俊芬[6](2017)在《高温不同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机体处于高温(33℃)与不同相对空气湿度(80%、50%、20%)组合的环境中,分别进行20min个体60%VO2max强度的运动和在相同条件下的安静暴露前后,通过测定受试者的血糖、血乳酸、体重、血清激素、血液Na+、血液K+、尿液中Na~+、K~+浓度的变化,探究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刺激下机体的水盐代谢变化特征,并探求环境湿度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12名北京体育大学2014级运动训练专业的男性青年为受试者,以自身作为对照。实验共分为6个组别,分别为:高温33℃20%RH暴露组、高温33℃20%RH运动组、高温33℃50%RH暴露组、高温33℃50%RH运动组、高温33℃80%RH暴露组和高温33℃80%RH运动组。本研究中所有的环境温度均设置为33℃,运动强度选取为受试者个体的60%VO2max水平。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受试者静坐20min后测量其血糖、血乳酸浓度以及体重,收取静脉血液和尿液,分别于实验后即刻采取与上述相同操作。所得血样放于室温环境下1h,以3000r/min进行20min的离心操作,将尿样和血样分装于管中用于后续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1)运动组受试者的体重减少百分数要明显高于安静暴露后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在33℃80%RH环境中的体重减少百分数要明显高于在50%RH和20%RH的值(P<0.01)。50%RH和20%RH环境中的体重减少百分数相比无差异(P>0.05)。(2)受试者在运动后的Renin、ANGII、ALD、ADH浓度都要明显高于安静暴露后的值(P<0.01),但ANP浓度要显着低于单纯安静暴露后的水平(P<0.01)。研究结论:(1)机体在高温环境中运动会比单纯进行高温暴露出汗多,体重丢失现象更加明显;并且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脱水情况会更加严重。(2)在高温33℃各个湿度环境下,运动时机体的水盐代谢调节激素表现出更高的变化水平,与以体重下降表示的体液丢失规律相类似。其中运动因素能够显着性地促进血液Renin、ANGII、ALD、ADH的释放,抑制机体ANP的释放,这有利于加强机体肾脏对水分和离子的重吸收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7-05-15)
裴磊[7](2016)在《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其光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疆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是在退出的低产低效的棉区上发展起来的,退出的低产田本身大多受盐碱危害,而滴灌小麦及玉米又无薄膜覆盖,土壤蒸发更加强烈,因此通过研究土壤含盐量对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土壤水盐运动以及其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在盐碱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青贮玉米品种“瑞玉F98”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计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中度盐化土、强度盐化土、盐土共5种不同的土壤盐分含量处理,监测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土壤水盐运动规律以及其光合特性、生长指标、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具有较好的同步性,随着土层深度(0~40cm)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土壤盐分含量越大,土壤贮水量越多,脱盐效果越明显。春小麦生育期内,非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18.89%、轻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22.15%、中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39.23%、重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41.68%、盐土处理的脱盐率为44.08%;青贮玉米生育期内,非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11.06%、轻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12.93%、中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16.92%、重度盐化处理的脱盐率为25.68%、盐土处理的脱盐率为30.83%。2.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为双峰型,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为单峰型;气孔导度日变化规律与净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相似;胞间CO2浓度大致呈现为上午下降、下午回升;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限制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低盐分土壤处理下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高盐分土壤处理下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青贮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为单峰型,光合作用并未出现“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为单峰型;气孔导度日变化规律呈现为单谷型;胞间CO2浓度大致呈现为上午下降、下午回升;青贮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主要受到气孔因素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低盐分土壤处理下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高盐分土壤处理下由非气与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3.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株高生长曲线大致均呈“S”形;单株叶面积变化曲线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较低时,对春小麦及青贮玉米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影响不大,而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则抑制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的生长。土壤盐分含量对滴灌春小麦及青贮玉米产量指标影响较大,各产量指标与土壤盐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根据分段式作物盐分生产函数模型,得到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盐分生产函数分别为:Y_r=1-0.03129(S-6.46021);Y_r=1-0.02177(S-5.24483)。确定滴灌春小麦耐盐临界值S_t=6.46g/kg,耐盐阈值S_(10%)=9.63g/kg;滴灌复播青贮玉米耐盐临界值S_t=5.24g/kg,耐盐阈值S_(10%)=9.78g/kg。结论: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种植在0~40cm土层深度为非盐土(盐分含量≤3g/kg)、轻度盐化土(盐分含量≤6g/kg),能够正常生长;种植在0~40cm土层深度为中度盐化土(盐分含量≤10g/kg),减产10%左右;种植在0~40cm土层深度为强度盐化土(盐分含量≤20g/kg),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种植在0~40cm土层深度为盐土(盐分含量>20g/kg),只有个别株成活甚至绝产无收。(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6-06-01)
彭振阳,伍靖伟,黄介生[8](2016)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农田水盐运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田间水盐运动的特殊性,选取典型试验区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面灌溉相比,灌溉区地下水位在局部灌溉后回落更为迅速,灌溉可以达到很好的洗盐保墒效果;而非灌溉区则部分承泄了灌溉区的排水,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都显着升高,尽管在灌溉结束后其地下水位会随着排水过程而相应回落,但在其上涨过程中却促使盐分向上层土壤运动,从而增加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分析还进一步表明,局部灌溉条件下,非灌溉区水盐运动所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灌溉面积所占整个区域的比重。(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封文平,屈金涛,尚文元,张卫英,冯葆欣[9](2015)在《高温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机体水盐代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为研究机体在高温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的水盐代谢的变化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以期对高温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的机体生理机能变化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为高温环境下的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以10名二级以上体育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产OMRON HBF-356电子体重计,测试受试者运动前后体重。高温环境条件为温度33℃±1℃,相对湿度65±3%,环(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期刊2015-11-05)
张楠,韩金旭,江红,蒋晓辉,苏晓慧[10](2015)在《耕作期内土壤水分和盐分运动规律——试验设计及水盐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灌溉期内土壤水盐变化规律,为改进灌区耕作期灌溉制度存在的现行问题,土壤盐碱化治理以及研究节水型灌溉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考虑土壤质地、灌溉方式、作物种植等因素进行试验点、观测点的布设,通过常规方法对水分变化、含水率、土壤盐分、地下水盐分等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2a耕作期内时空变化监测数据分析土壤水分、盐分运动变化特点。[结果]耕作期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含水率变化频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结论]耕作期内,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过大的降雨量(灌水量)并不能得到更高的脱盐效率,甚至可能降低脱盐率,表层土壤呈现较明显的脱盐过程;地下水盐分变化与降雨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5期)
水盐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是我国西北战略屏障和资源重要储备区,对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土壤肥力低下,盐碱土地分布广泛,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节水灌溉、盐碱土地防治与改良是促进新疆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新疆是我国葡萄主产区和优质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50%以上,是农林经济重要支柱。新疆葡萄灌溉主要采用漫灌和沟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壤盐渍化加剧,肥料有效利用率低,葡萄产量和品质不高,每年由于缺水和盐碱问题,导致葡萄减产,损失巨大。滴灌技术有显着的节水效果,也可以随水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但是,不合理的灌溉制度和不当的水肥管理模式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肥料利用率降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在新疆干旱区开展农田水盐运移规律、水肥耦合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了提高新疆干旱地区水资源及肥料利用率,控制土壤盐渍化,本文于2016-2017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7团6连,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鲜食葡萄品种——弗雷为研究对象,设置基于盐碱地滴灌葡萄水肥交互作用田间小区实验,以期通过水-肥-盐协同调控,为促进葡萄生产管理科学合理,实现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开沟宽度是影响土壤灌水均匀度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开沟模式与灌水组合中,灌水定额为40m3/亩,开沟宽度为80cm时,灌水均匀度最佳,高达86%。(2)滴灌配合覆膜,可极大提高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在灌水和覆膜内土壤水分的反复蒸发、凝聚、下渗微循环作用下,土壤中的盐分向土体下部迁移,且靠近滴头处土层盐分迁移愈加明显。灌水定额为40m3/亩时,盐分的迁移深度可达60~80cm。而裸露地段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显着,这是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上迁,在土壤表层发生重新淀积的结果。(3)HYDRUS软件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出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可以为实际生产活动提供一种定量化判别方法。(4)在不同灌水量和开沟模式处理下,从开花坐果期到采收期根系生长动态指标值均增大,灌水量对根系生长动态指标值的影响较大。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比表面积和总体积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根平均直径与灌水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根系生长影响的双重因子中,灌水量对根系生长变化起主导作用。(5)利用15N示踪法分析土壤中15N分布和葡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发现,在0~100cm土壤深度范围内,全氮含量和15N丰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施肥量的增加可以使15N肥料贡献率增加,水肥配比合理可以使肥料的利用率增加。(6)在葡萄不同生育期,相同灌水量下,随着施肥增加,光合作用指标有升有降。相同施肥量下,随着灌水增加,光合作用指标在不同葡萄生育期逐渐增加,试验中光合午休现象明显。灌溉定额为360m3/亩,施肥量为100kg/亩时的葡萄产量最高;灌水量为360 m3/亩,施肥量为120kg/亩时葡萄的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与产量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2个方面:1、量化了水肥配合模式对葡萄生产的影响及不同氮源对其生长贡献。2、量化了开沟宽度、滴灌配合覆膜措施葡萄生产水分利用及土壤控盐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盐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刘洪光.盐碱地滴灌葡萄土壤水盐养分运动机理与调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3].杨东,李新举,孔欣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
[4].刘萍,樊连梅,王永章,原永兵.滨州枣园盐碱地不同覆盖形式对土壤内部水盐迁移运动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2017
[5].王曼华,陈为峰,宋希亮,李贤红,胡琴.秸秆双层覆盖对盐碱地水盐运动影响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2017
[6].张俊芬.高温不同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7].裴磊.滴灌春小麦及复播青贮玉米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其光合特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8].彭振阳,伍靖伟,黄介生.内蒙古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农田水盐运动特征分析[J].水利学报.2016
[9].封文平,屈金涛,尚文元,张卫英,冯葆欣.高温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机体水盐代谢特征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2015
[10].张楠,韩金旭,江红,蒋晓辉,苏晓慧.耕作期内土壤水分和盐分运动规律——试验设计及水盐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