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彬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47-02
摘要:假马克思主义者在立场、观点与方法等方面脱离马克思主义,但却宣称其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假马克思主义阵营针锋相对。二者的对峙关联到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能正确区分将会造成理论上的困惑而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分,认为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物质标准和价值标准,并最终认为只有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根本标准;物质标准;价值标准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基于各种目的和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在真假问题上的混乱,如何正确界定“马克思主义”、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以及寻求验证标准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一、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一)理论上关系到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怀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在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使无产阶级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接受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因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观点和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2、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3、统一人们的精神意志及其精神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只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才能统一人们的精神意志和精神动力,才能推动我国建设的稳步前进;4、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所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国家的指导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二)实践上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关系到:1、能否坚持正确的路线纲领。我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曾出现的“左倾”和右倾机会路线给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多次挫折和失误,便是我们在制定路线纲领之时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所导致的;2、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便是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导致在实践上脱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遭到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共产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我们在进行共产主义事业探索的过程中要时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指导,决不能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事业。
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一)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它坚持着无产阶级的立场;同时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指明了实践观的伟大作用,构建了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不断地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然而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假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立场,割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相统一的看法,曲解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特殊性等方法论的认识,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去甚远,我们必须认清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念和观点,看清假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二)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具有时间和空间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特定时代和地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也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本身并没有否定和逃避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便表明马克思主义承认自己是相对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不恪守教条,积极地运用实践的观点来解决这一问题。反观假马克思主义,他们一方面对马克思真理观进行歪曲,割裂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要么奉行极端的否认真理相对性的绝对主义真理观,要么奉行否认真理绝对性的相对主义真理观,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同时由于其盲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在对待具体问题时不能具体分析而导致其受挫或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否认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并据此来推翻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不成熟、不完善的过程性。
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都伴随着曲折,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自孕育到成熟,也都是在曲折和斗争中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时假马克思主义也“加入”进来,利用马克思主义不够完善和成熟可能存在的空隙,在理论和实践中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说成谬误而自己以真理自居。但马克思主义在复杂的环境中成长和壮大,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成熟,逐步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解放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者由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自我对革命或建设形势的分析,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墨守教条、僵化发展等有局限性的错误。而在这种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运用却往往被当做真理,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对问题进行纠正和补救,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在苏俄的革命和建设中出现过,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也出现过。这种由于马克思主义者自身原因所犯的错误,尽管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出现的问题,但导致错误出现的原因却往往被归咎于马克思主义身上,使马克思主义蒙上不白之冤,同时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本身受到质疑,给假马克思主义生存和发展提供机会。
三、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一)实践标准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其包含着认识与实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不能只从这种关系中的一方得到正确的回答,必须通过实践这个中介才能得到检验。
依据什么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这里才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之后从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都多次重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其他的一切标准都是错误的。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和理论才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二)生产力标准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标准。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物质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提出生产力标准,既显示出自己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又把自己同其他理论区别开来。同时,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标准,以生产力标准去衡量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作用,接受生产力标准的检验,使自身与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假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因此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在生产中既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又是决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终极原因。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5]邓小平同志在生产力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完整阐述,不仅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提升和完善,而且是对实践标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先进生产力”的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坚持实践标准就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坚持“先进生产力”标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重要的首先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解决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亿万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也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并在实践保持其先进性的特质,才能更好的维持其执政地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8]。毛泽东同志认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9]这一论点不仅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还进一步强调了只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论点突出强调了人民利益的广大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要求。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不懈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利益构成的多方面性也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要求,只有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并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结论
实践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本上在于这一理论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只有来自于实践、与实践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随时随地经受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实践着的或者经受了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2—63,372。
[2][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60,283,285,79。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央文献研究室.1999:1。
[9]李兆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235。
作者简介:王琳彬(1983.6—),男(汉),河南杞县人,西南石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