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芦苇湿地论文-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

人工芦苇湿地论文-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芦苇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

人工芦苇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1](2018)在《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1—588.4mg m~(-2)h~(-1)、2.9—82.4μg m~(-2)h~(-1)和1.32—29.7μg m~(-2)h~(-1),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3—469.6mg m~(-2)h~(-1)、3.1—64.8μg m~(-2)h~(-1)和1.9—14.3μg m~(-2)h~(-1)。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夏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土壤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值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观测期间,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P>0.05);温度是影响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近地面温度和5cm土壤温度与CO_2和N_2O排放通量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H_4排放通量是温度和水分二者共同影响的,由近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拟合的方程可以分别解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71%、74.5%;土壤有机碳、pH、盐分、NH_4~+-N、NO_3~--N也是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均是CO_2、CH_4和N_2O的"源"。基于100年尺度,由3种温室气体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得出,人工芦苇湿地全球增温潜势大于天然芦苇湿地(15150.18kg/hm~2>12484.21kg/hm~2)。(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2](2017)在《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湿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为样地,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利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两种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旺盛期(7—8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最强,越冬期(11月)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为正值,且人工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天然芦苇湿地;5 cm深土壤温度、近地表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p H和盐分呈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宋创业,胡慧霞,黄欢,任红旭,黄翀[3](2016)在《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对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从环境、植物群落和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等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通过与自然芦苇湿地对比,对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含量、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显着低于自然芦苇湿地,地表水电导率、叶片的APX、DHAR、MDHAR等酶的活性显着高于自然芦苇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低于自然芦苇湿地。这说明在短时间内,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和自然芦苇湿地还存在一定差距。恢复时间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重要影响,长时间尺度上监测数据的积累是全面、深入了解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所必需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程嘉伟,邓昶身,鲁长虎[4](2014)在《苏州太湖湖滨人工种植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种植芦苇(Phragmites adans)是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手段,人工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研究有助于评价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效果。自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根据研究样地情况在人工芦苇湿地内设置一条1.5 km的样线和一条1.0 km的样线,原生芦苇湿地内设置一条1.5 km的样线和两条200 m的样线,逐月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人工芦苇湿地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种生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50种,其中人工、原生芦苇湿地分别为39种、36种,共有种25种。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纯色鹪莺(Prinia inornata)等留鸟在芦苇湿地中一直占优势地位。总体上看,两种芦苇生境中鸟类种数和密度的月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11种)和2月(25.36只/hm2),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30种)和6月(73.64只/hm2)。从各季节看,春季(H'=3.411 5)和夏季(H'=3.050 1)人工芦苇湿地鸟类多样性高于原生芦苇湿地,春季(J=0.993 5)、夏季(J=1.035 9)和冬季(J=0.831 5)人工芦苇湿地均匀度低于原生芦苇湿地;全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芦苇湿地(H'=3.274 7,J=0.893 9)<原生芦苇湿地(H'=3.300 2,J=0.920 9)。从两种芦苇湿地的鸟类群落比较来看,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着,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人工芦苇湿地的恢复已接近原生芦苇湿地。(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仝欣楠,王欣泽,何小娟,孔海南[5](2014)在《人工芦苇湿地氨氮污染物去除及氨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质量浓度的NH3-N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的去除过程进行考察,并且对比分析了去除率和硝化强度,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ρ(NH3-N)及植物种植等因素对人工湿地中AOB(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 d的情况下,模拟低污染水ρ(NH3-N)分别为0.6~0.7和4.5~5.0 mg/L时,芦苇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9%和62.2%.较高的ρ(NH3-N)和种植芦苇有利于提高湿地硝化强度和AOB群落多样性.系统运行50 d时,处理高ρ(NH3-N)和低ρ(NH3-N)低污染水的芦苇湿地的硝化强度分别为0.164和0.103 mg/(kg·h);AOB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系统运行90 d时)分别为2.32和1.75.处理高ρ(NH3-N)的低污染水时,空白湿地和芦苇湿地的硝化强度分别为0.082和0.164mg/(kg·h);AOB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系统运行90 d时)从1.95增至2.3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程嘉伟,邓昶身,鲁长虎[6](2013)在《苏州太湖湖滨人工种植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芦苇湿地是鸟类繁殖与越冬的良好场所,鸟类群落不仅维持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是对芦苇生境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逐月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的人工芦苇湿地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50种,其中人工、原生芦苇湿地分别为39种、36种,共有25种,人工芦苇湿地雀形目种类相对较多,原生芦苇湿地非雀形目种类相对较多。从全年看,两种芦苇生境中鸟类种数和密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最低值分别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咸月,周晖[7](2013)在《铜在人工芦苇湿地中的去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试验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对Cu的去除率较好。叙述了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水力停留时间越短,铜的去除效果越不明显,水力停留时间越长,铜的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好。铜的去除率还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情况,植物的生长情况,进水浓度有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研究与监测》期刊2013年02期)

沈冰[8](2011)在《白洋淀人工芦苇湿地污水净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与日俱增,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全球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治理水体污染的各种手段中,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效果好、耗能低、利于资源化,利于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保定市安新县城生活及工业污水水体污染特征,通过动态试验,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去污效果的影响及规律。本文在对白洋淀芦苇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基础上,以芦苇栽植密度,运行水位以及水力停留时间作为受试运行参数,比较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去污效果的影响及差异。试验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分为叁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研究不同芦苇栽植密度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叁部分研究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力负荷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论概括如下:(1)芦苇栽植密度为30株/m~2,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不论芦苇栽植密度如何,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SS、COD_c、rNH~+_4-N、TP的去除都是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不同的芦苇栽植密度下,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芦苇栽植密度为15株/m~2时,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大。其次为栽植密度20株/m~2,再次为栽植密度25株/m~2,栽植密度30株/m~2。即栽植密度越大,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越小。(2)50cm水位运行时,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不论水位运行条件如何,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SS、COD_(cr)、NH~+_4-N、TP的去除都是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不同的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水位运行条件为50cm时,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大。其次为水位运行条件45cm,再次为水位运行条件40cm。即水位运行条件越高,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越大。(3)不论水位运行条件如何,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SS、NH~+_4-N、TP的去除都是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减小。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COD_(cr)的去除拟呈线性关系,去除率随水力负荷增大而逐渐减小。而不同的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力负荷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水位运行条件为40cm时,水力负荷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大。水位运行条件45cm与水位运行条件50cm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相差不大。综上所述,白洋淀芦苇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参数选定为:芦苇栽植密度30株/m~2,运行水位50cm,水力停留时间11天。本论文通过对白洋淀人工芦苇湿地治污技术的研究,提出对安新县城生活及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对白洋淀补充洁净水源,保障水质,恢复湿地,更好的发挥白洋淀生态功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5)

姜龙[9](2009)在《大同试验人工芦苇湿地治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姜龙)6月30日,在大同区庆葡工业园区排污口,看到这样一幕:农民杜彦春正领着几个人在排污口旁的盐碱地里建苇塘。在这里建苇塘,芦苇能成活吗?心里打起了问号。杜彦春一边栽苗一边笑着告诉,芦苇能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治污效果堪比一个小(本文来源于《大庆日报》期刊2009-07-15)

王国生,钟玉书,田敏,宋洪海,于长斌[10](2006)在《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表明,利用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一方面,通过芦苇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处理后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对土壤和芦苇生育未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芦苇生育提供了水肥资源,促进了芦苇的生长发育,因此发展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目前污水处理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人工芦苇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湿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为样地,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利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两种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旺盛期(7—8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最强,越冬期(11月)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为正值,且人工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天然芦苇湿地;5 cm深土壤温度、近地表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p H和盐分呈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芦苇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J].生态学报.2018

[2].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

[3].宋创业,胡慧霞,黄欢,任红旭,黄翀.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6

[4].程嘉伟,邓昶身,鲁长虎.苏州太湖湖滨人工种植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J].动物学杂志.2014

[5].仝欣楠,王欣泽,何小娟,孔海南.人工芦苇湿地氨氮污染物去除及氨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

[6].程嘉伟,邓昶身,鲁长虎.苏州太湖湖滨人工种植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7].咸月,周晖.铜在人工芦苇湿地中的去除试验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

[8].沈冰.白洋淀人工芦苇湿地污水净化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9].姜龙.大同试验人工芦苇湿地治污[N].大庆日报.2009

[10].王国生,钟玉书,田敏,宋洪海,于长斌.人工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

标签:;  ;  ;  ;  

人工芦苇湿地论文-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