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雪: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王潇雪: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摘 要:庄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不仅在文学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讨意义,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美学体现在关于“美”的观念、对艺术的审美、哲学之美三个方面。其中,观念之美包括“大美”“美丑”和“美善”的思想;艺术审美包括对“艺术”的反对和对艺术形式的美学观念;哲学之美则体现在生死观念之美和认知思辨之中。

关键词:庄子;美学;审美;艺术;思辨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政治思想不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其美学思想也是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庄子对美的观念、对艺术的美学研究以及其哲学思想中的美学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庄子思想体系的价值。

1 庄子关于“美”的观念之美

1.1 庄子关于“大美”的思想

《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谈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意为:天地拥有大美,却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四时的运行具有鲜明的规则,却无法对其加以评议,世间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理,却不必要加以议论。庄子在这里说的“大美”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美”,是不同于感受和审美意义上的“美”的,而是指一种高度完善发展而成的德性和内在品质,也就是理解意义下的美德之“美”。另一方面,天地的“大美”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却终归是人的一种感性表现。第一,它是宇宙和自然的崇高形象,虽无法为人类所验证或掌握,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因而需要我们去承认这种“大美”的存在。其次,一般意义上描述的道德规律、德性品质,都是可以被描述和传达的,是概念化了的事物。庄子所说的天地之大美却是被圣人直观地描述并根据其感悟到的,圣人且因此顺应自然,最终通晓万物生长之理。

报警模块采用蜂鸣器或继电器,5V有源蜂鸣器内部有一简单振荡电路,将直流电转为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实现磁场交变,带动钼片振动发音。SRD-05VDC-SL-C继电器为电控制开关,2脚分接5V和地,3脚分为常开、常闭和公共端,输入电流达到规定要求时,内部线圈产生电磁感应,内部触点开关打向常开端;当输入电流小于规定要求时,内部线圈电磁感应消失,内部触点开关打向常闭端。

(一)材料 2011年1月~12月,对本区的20个大型生猪集约化养殖场,按每个猪场随机抽选种母猪以及15~45日龄的仔猪各10头份,每头份采集全血3~5 ml,并记录好各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将编号好的猪血分别移至1.5 ml灭菌EP管内,3 000 r/min离心10 min,共计获得了350份合格样品血清。根据养殖场的免疫记录,此次采样所抽选猪群均未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有部分猪场在采样近一个月内曾接种过猪瘟弱毒苗,另外所有猪场均接种过猪口蹄疫及猪伪狂犬病毒活疫苗。

这里便集中体现出了道家的“无为”思想。《知北游》中四时的明法、万物的成理都与天地之大美相类似,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却不可被概念化、明了化的,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天地,运用直观审美而非思考、政治或是道德等具体活动达到这一种人格境界。老子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最美的乐音是寂静无声,最大的形象是无影无踪。庄子所言“大美无言”,他不去讨论“美”的具体意义却无一处不体现天地之美的重要性,其美妙之处较之老子所言更添一筹。

1.2 庄子关于“美丑”的思想

很多父母说:“宝宝病了以后,好像长大懂事了。”正如老人说的:“生病的宝宝长见识。”这是因为父母能够利用疾病这个特殊事件,比较理性地教育宝宝:“要做一个勇敢的宝宝!爸爸妈妈喜欢勇敢的宝宝!”于是,宝宝在大人的鼓励下,战胜了疾病带来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变得坚强起来。

因此,庄子以为,美丑本身具有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他反对对美丑的绝对判断,这也和他反对功利思想、儒家的道德义务观念是彼此结合的。日常的美丑分辨事实上并不真实稳定,并且也并非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庄子所追求的“大美”,是超越于日常的美丑之上的。

前文所说的“大美”已经超越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丑的界限,而庄子对于美丑的分别也有着一定的观点。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持有相对论的基本观念。《庄子·外篇·天运》中有着“东施效颦”的著名故事,其中便包含了庄子对美丑的基本看法。首先他认为美丑都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分辨美丑。西施生病才能展现出“颦”之美,倘若西施是健康的,东施与她的美丑对比也就不复存在。此外,庄子认为美丑具有相对性。东施的不美是在与西施病态美的对比下显现出来的,正是因为东施刻意故作病态与西施相比较,人们才有了对于美丑的深刻判断。

1.3 庄子关于“美善”的思想

由此,庄子在美和善的关系上,是肯定了美和善的重要性的,并且美可以作为善而存在,反之亦然。而我们所推崇的美,有时候却可能损害善,或者说这种美是非善的美。因此,庄子主张平衡地处理生活中各要素的关系,即便美是一种值得我们肯定的价值,我们仍要面对生活整体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顺应自然的选择往往会恰到好处地平衡美与善的关系。

庄子对于生死有许多言论,其中有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这样的一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就好像是骏马通过了一条狭仄的道路,只不过是一瞬间就过去了。人在自然蓬勃生长的同时,也在顺应自然地走向死亡。

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有言:“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其大意是说,要是在暴君面前强行把仁义和准则这类的言论诉说给他,这就相当于用别人的丑恶行径来彰显自身的美德,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害人的。在这里,“美”是用来作为价值和道德判断的,是作为善而存在的,即好或者善的意思。此外,《人间世》篇中还有“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的话语,这里的“美”都是伦理和道德意义上的美,意为合理的、有益的美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能够持久,而与之相反的有害的行为,则等到后悔就为时已晚。

2 庄子对艺术的审美之美

2.1 庄子关于艺术的反对思想

就艺术内容和形式的观点上来讲,庄子坚持内容大于形式这一论点。在《庄子·杂篇·外物》中有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言论,即语言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在领悟了意思后就要忘记语言了。在这里,庄子的观点十分明朗,即形式只是传达内容的一些表现手法,只要能使内容准确无误地被传递给他人,并不需要太过在意传递的手段和形式。

显然,对于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庄子秉持着同样的观点。艺术作品只是用来承载艺术思想、精神的外在形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应该过分注重其表现手法、技巧等,而更要去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真正内涵。我们常说“歌以咏志”“诗以言志”,其重点也都是放在作者的精神高度和思维境界上,而并不是诗、歌这些附着形式上。这样来看,庄子对于艺术美的评价要比重心放在形式上的观点更加高明,庄子的艺术审美本身就体现了其哲学思维的美学维度。

2.2 庄子对于艺术形式的观念

作为艺术哲学的《庄子》一书,对于艺术的观念却是反对的。就这一点,在《庄子·外篇·在宥》中提到了八种做法、生理享受与日常的艺术行为,并且指出如果天下人不要稳定自然赋予的真情和本性,那么这八种做法就会成为纷争扰乱的缘由而扰乱天下。显然,庄子反对的是人们沉醉于生理感官的享受和日常行为的艺术,这些都不是人性所必需存在的,并不是自然赋予的真性情。他希望人们能够存留并保护好自身的天然本性,而并非去追逐那些声色犬马之物。

庄子反对的并不是美的存在,而是那些人为的、刻意创造出来的美。此外,庄子还反对创造这些艺术之美的技巧。庄子认为人们为了制造满足其要求的工具,而破坏了自然天性,这种对艺术的、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不美、不艺术的行为,原因是不论人们如何精心地去模仿、去复制创造美的过程,都无法与自然赋予的天然美相比较。事实上这一观念在现代也有所体现。譬如当下爱美人士为了追求更精致、更美丽的容颜,选择了整容手术,动辄刀械上阵,反而不如原本自然而淳朴的美来得灵动。庄子关于艺术的反对思想,大致就是顺其本性,他提倡的“大巧若拙”,也正是道家文化中无为思想承接。

王爷平素不这样,像一块生冷的铁;实在是被气着了。中午从他家往车上装那些木偶时,一个搬东西的人毛手毛脚,把铁架子一角直直压在了一个木偶身上,心疼得王爷一个大跨步上去,把那铁架子哗啦一下就推开了,倒叫旁边的人着实一惊:他几乎是歪着身子跨上前去的,若不小心摔着,83岁的人了怎能经得起。

3 庄子的哲学思想之美

3.1 庄子的生死观念之美

而另一方面,世俗普遍认为的“美”却并非庄子所推崇和赞扬的。《庄子·杂篇·盗跖》中说到:“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在这里“美”是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存在的,而“生”则是指天下百姓自由存活于世的现实状况,尧舜认为“生”重于“美”而存在,因此,他们从不为了使自己获得美的肯定而损害百姓的自由。要获得美的判断是可行的,但若获得美的判断就会失去作为美的存在的善,这是不可取的。

人们常常感叹韶光易逝,年华不再,但却不肯停止对事业、名利、赞誉等的追逐。庄子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都是外物罢了。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顺应自然发展的,想要蛮横而愚蠢地对抗天地法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死也是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向死而生的过程,在生时享受纯粹而自然的乐趣,而不必为死担忧和烦恼。我们常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其意义与庄子的生死观念大同小异。这种死生平等的哲学思维对于传统是一种打破,更体现出了庄子逍遥自由的思维之美。

3.2 庄子的认知思辨之美

庄子有这样一个十分著名的言论,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中,我们很难走出“子非鱼”的逻辑悖论。庄子和惠子都不知晓鱼的心思,只是凭借知觉判断进行思辨。事实上庄子并不需要知晓真相,他做的是去尊重和欣赏鱼的本性,即现在通常所讲的“移情”的概念。这种直觉观点并不需要后天的过多学习、了解和判断,凭借自然的顺应和观照即可达成。庄子的思辨逻辑正是一直顺从天性,将经验放置在认识之前,他颠覆了先认知后判断的行为传统,体现的是高明于一般辩论意义上哲学性的思辨美。

在现场,试验田里的项目牌上赫然醒目地标示此块水稻试验田的处理方法,设置钾的五种配比:常规施肥、不施钾肥、50%钾肥、100%钾肥和120%钾肥。在试验田的各处理田块中,参会人员能清晰对比出,100%和120%施用钾肥的稻谷分蘖情况和稻谷籽粒饱满程度明显好于其他。

庄子还有一个同样著名的哲学命题,即“庄周梦蝶”。明明是庄子梦见了蝴蝶,醒来却去思考是否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在这里,庄子的哲学思维具有极高的发散性,道家相对论的观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个问题,因各种条件相对而存在,我们可以永无休止地讨论,这一种本身就包含相对性的思辨思维,显然也独具哲学的思辨美。

4 结束语

不难发现,庄子对于美的观点是与其思想主张一脉相承并有所关联的,即顺应自然,保存天性。庄子的美学思想在其评鉴美的同时已然超越了美本身。同时,庄子的哲学思想本身就独具美感,他对生死、思维判断和认知的理解并不处于传统文化的主流位置,但其浪漫灵动的思想能够留存至今,对当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1]孙通海.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杨震.从美、艺术走向人〈庄子〉美学可能性的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3]史红.道·美·人生——庄子美学思想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46-52.

[4]金燕.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10.

[5]李晓云.自由之美 自然之美——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108.

[6]王先祥.试论庄子的美学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26(3):98-102.

[7]张雯.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5):55-55.

[8]黄锋.《庄子》匠人之喻及其美学内涵探析[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9]毕东.老子“道”论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6(3):113-117.

[10]计艳贺,滕海滨.“理念”之美与“道”之美——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5):65-68.

[11]王莉莉.《庄子》生命哲学的美学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2]徐诗婕.试析我国文学作品受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55.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7-0193-02

作者简介:王潇雪,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  ;  ;  ;  ;  ;  

王潇雪: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