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抖动论文_霍明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时抖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吞吐量,方差,激光器,脉冲,流媒体,机器人,公式。

延时抖动论文文献综述

霍明德[1](2016)在《延时抖动对分组网承载语音业务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分组网承载数据IP包传送过程的延时抖动、丢包率以及网络拥塞、吞吐量等指标性能对语音业务的影响,提出采用TWAMP等新技术检测方法、优化分组网组网结构和增加有效带宽等技术手段,改善缩短数据包在分组网中传送延时抖动,为分组网将要承载4G的VOLTE语音IP化做好技术准备。(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张清振[2](2015)在《基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力反馈遥操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网络的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已和人类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比如在远距离探测、远程医疗、互联网加工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结合人的智能,实现带有各种信息反馈的机器人遥操作技术是满足人类在各种极端作业环境下工作的关键。但是网络本身存在的随机延时一直是影响遥操作性能的核心问题,若处理不好会降低遥操作系统性能,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在假定从端机器人系统为事件驱动的条件下,来自主端的指令包在从端机器人系统的执行时间对主、从端的同步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角度探索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力反馈控制问题。在单向网络延时抖动预测框架中加入力反馈技术可以实现在主、从端系统状态同步基础上的力反馈控制,提高遥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针对基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单向延时测试程序对单向延时抖动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提出了多元线性回归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两种预测算法,实现了对系统单向延时抖动的预测。然后对机械臂末端刚性碰撞下的反馈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即非接触阶段和冲击震荡阶段,在非接触阶段采用固定参数的非接触阻抗控制使机械臂得到期望的虚拟力,冲击震荡阶段采用消抖控制来抑制末端回弹位移,减小碰撞震荡持续时间。最后以力反馈操纵杆为主端控制器,在Visual C++6.0环境下用OpenGL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利用两种预测算法进行单向延时抖动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遥操作系统的平稳的力反馈控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袁鑫荣[3](2015)在《快脉冲放电电路的延时抖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固态磁压缩放电电路的高重复性、长寿命等优点,使其在脉冲功率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光刻用准分子激光器。随着对光刻光源线宽、功率要求的提高,光刻用准分子激光器一般采用双腔结构,这种结构对双腔放电的延时抖动异常敏感。因此,如何降低全固态磁压缩放电电路的放电延时抖动成为这类快脉冲放电电路的重点问题。本论文基于实验室研制的用于准分子激光器的快脉冲放电电路进行研究,通过放电实验对电路的放电延时抖动进行分析,初步找出抖动原因,发现使用一种特制的两级耦合复位回路能够显着降低放电抖动。为找出复位电路的工作机理,进一步控制放电抖动,使用PSpice软件对电路进行分析。通过磁芯的实际B-H回线建立磁开关、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的仿真模型,使用ABM器件对充电电源进行模拟,实现了对整体脉冲电路的仿真。通过建立的电路仿真模型,对电路放电抖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仿真验证,发现初始充电电压值1 V的电压波动会引起5-10 ns的放电抖动。对两级耦合复位回路进行仿真分析,证实复位回路可将放电抖动从μs量级降低到ns量级,对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发现复位的关键因素在于复位回路可在放电过程之前有效地对各级磁芯状态实现稳定复位。通过对复位回路中复位线圈的绕组方式、绕组匝数、回路串联电感、充电电源的开关频率进行优化分析,选取复位效果最佳参数可将放电抖动降低到86 ns;通过在二级复位回路中引入合适的复位电流源,进一步将抖动控制到37 ns。同时,对主回路中谐振电感及各级磁芯绕组匝数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为实现对充电电源的精确模拟,通过分析电路充电电源的工作过程,计算电源相关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实现对充电电源的仿真。通过验证,使用精确电源模型下的仿真电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实际电路的工作状态。本论文建立的电路仿真模型,对低放电抖动的脉冲放电激励电路设计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毛席龙,程辉[4](2012)在《基于NetMagic的流媒体传输延时抖动均方差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报文转发和控制平台NetMagic,截取报文的前64字节,加上本地时间戳信息,产生摘要报文,在外部控制主机上实现流媒体传输延时的抖动估计。在主机与平台之间实现了NMAC协议,利用以太网传输控制命令,简化了系统体系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摘要报文既能反映流媒体传输延时的抖动特性,也能提供其他五元组分析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刘梦娟,魏小东,王勇[5](2011)在《基于延时抖动趋势的分层组播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速率拥塞控制中存在的周期性丢包、拥塞响应速度缓慢等问题,提出基于延时抖动趋势的分层组播方案LM-DJT。该方案通过延时抖动趋势来推测当前网络状况,使接收端能够对网络拥塞进行早期检测,并将其引入到改进的TCP吞吐量公式中,用以估计当前传输路径的可用带宽,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层次订阅调整。仿真实验表明LM-DJT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异构性,在保证带宽公平分配的情况下,具有较快的收敛和拥塞响应速度,引入较少的丢包。(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延时抖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网络的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已和人类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比如在远距离探测、远程医疗、互联网加工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结合人的智能,实现带有各种信息反馈的机器人遥操作技术是满足人类在各种极端作业环境下工作的关键。但是网络本身存在的随机延时一直是影响遥操作性能的核心问题,若处理不好会降低遥操作系统性能,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在假定从端机器人系统为事件驱动的条件下,来自主端的指令包在从端机器人系统的执行时间对主、从端的同步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角度探索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力反馈控制问题。在单向网络延时抖动预测框架中加入力反馈技术可以实现在主、从端系统状态同步基础上的力反馈控制,提高遥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针对基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单向延时测试程序对单向延时抖动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提出了多元线性回归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两种预测算法,实现了对系统单向延时抖动的预测。然后对机械臂末端刚性碰撞下的反馈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控制,即非接触阶段和冲击震荡阶段,在非接触阶段采用固定参数的非接触阻抗控制使机械臂得到期望的虚拟力,冲击震荡阶段采用消抖控制来抑制末端回弹位移,减小碰撞震荡持续时间。最后以力反馈操纵杆为主端控制器,在Visual C++6.0环境下用OpenGL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利用两种预测算法进行单向延时抖动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遥操作系统的平稳的力反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时抖动论文参考文献

[1].霍明德.延时抖动对分组网承载语音业务影响的分析[J].数码世界.2016

[2].张清振.基于单向延时抖动预测的力反馈遥操作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

[3].袁鑫荣.快脉冲放电电路的延时抖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4].毛席龙,程辉.基于NetMagic的流媒体传输延时抖动均方差估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

[5].刘梦娟,魏小东,王勇.基于延时抖动趋势的分层组播方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采样抖动和延时抖动:部分调度VOIP延时抖动平均延时抖动VBR业务信元在两种分配算法下的延时和...不同节点移动速度下的延时抖动

标签:;  ;  ;  ;  ;  ;  ;  

延时抖动论文_霍明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