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纵坡论文-胡建波

公路纵坡论文-胡建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路纵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公路,纵坡梁场,安全,质量

公路纵坡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波[1](2019)在《探讨山区高速公路纵坡梁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道高速公路重庆段第2合同段主梁场(简称主梁场)受地形条件影响,采用纵坡梁场建设方案,并通过系列措施解决了梁体预制质量控制和梁场安全管控等施工难题,形成了纵坡梁场施工工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2期)

叶爱山,刘琦,章玲玲,祝强[2](2018)在《林区公路纵坡下坡路段驾驶员心率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驾驶员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性,提高林区冰雪路面行车安全性,选取林区冰雪路面纵坡路段作为试验路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运行车速和心电信号等数据,分析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试验路段线形指标、运行车速之间的关系,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线形指标、运行车速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呈正相关,而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显着;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存在叁次函数关系,心率增长率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随着运行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和运行车速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增加更显着,坡度越大、运行车速越高,驾驶员心率增长率越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12期)

曹智伟[3](2018)在《冰雪条件下山区公路纵坡设计指标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展山区经济,修建公路是必然之事,但海拔高、气温低、冰雪灾害频繁发生无不影响着山区公路行车安全。基于对冰雪灾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道路冰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以及各类路面的摩擦系数。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到了冰雪条件下公路纵坡设计指标值;并从公路服务水平、驾驶员行车速度以及其驾驶状态叁个角度,对纵坡设计坡长和坡度取值进行探究,得到相应的坡长设计指标推荐值;结合车辆在不同路面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系数不同,选取典型车型进行车辆爬坡的模拟,得出冰雪条件下,山区公路纵坡最大坡长和坡度的设计推荐值。(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徐进,汪旭,王灿,邵毅明,马兆有[4](2018)在《山区公路纵坡段驾驶人脚操纵特征及驾驶负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证实山区道路纵坡参数与驾驶人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晰纵坡路段参数影响驾驶负荷的内在机制,在3条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了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加速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力。基于实测数据,描述制动和加速踏板力幅值的分布特性,分析坡度值对踏板力的影响;探讨加速踏板力、制动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H之间的关联度,并建立H与踏板力之间的回归模型,最终从体力和精神负担两方面揭示了纵坡路段驾驶负荷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踏板力的均值和特征分位值均高于加速踏板力,对应最高使用频率的制动踏板力幅值也高于加速踏板力,即下坡路段踩踏板操作的体力负荷更大;踏板力与H正相关,其中下坡制动踏板力与H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下坡路段尤其是陡坡路段的踏板操作更容易导致精神负担;当踏板力超过某幅值之后,部分驾驶人的H对踏板力的增加变得敏感;对纵坡单元各被试驾驶人的H和踏板力数据取均值,发现在消除驾驶人的个体差异之后,H踏板力的相关性变得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晶莹[5](2017)在《简述公路纵坡对驾驶员心理与生理反应方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的驾驶员是公路的使用者,他们在驾驶车辆时会受到公路线形设计的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从驾驶员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角度出发,关注公路线形的设计,可以提高公路服务性能、减少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7年41期)

徐进,汪旭,林伟,王灿,邵毅明[6](2017)在《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驾驶人在纵坡路段上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其影响因素,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试验,采集了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汽车行驶速度、轨迹、加速度等运行参数和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了公路纵面线形参数、汽车加(减)速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H_(R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坡参数、加速度与H_(RI)叁者之间相互影响.坡长与H_(RI)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坡度与H_(R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下坡路段的相关性强于上坡路段,并且坡长越长,坡度增加导致H_(RI)的增长越明显;H_(RI)与加(减)速度正相关,坡度越大,H_(RI)对加(减)速度的变化越敏感,且下坡路段减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较上坡路段加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应旗[7](2017)在《山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资流通行业的逐步发展,货运量与日俱增,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75%以上。半挂汽车列车由于其运输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在公路货运中承担了主要的运输任务,其营运数量将持续增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货车车辆中,半挂汽车列车所占比重增大,同时,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表明,半挂汽车列车的轮廓尺寸大,牵引车的功率偏小,山区高速公路坡道及长大坡道占比大,车辆制动性偏弱等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关于长大下坡车辆自身的制动安全及车辆的制动性能等已有较多研究。本文重点从半挂汽车列车在山区高速公路坡道路段运行过程,研究其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本文利用实车道路试验与仿真方法,选择代表性东风牌天龙半挂汽车列车在重庆地区G42高速公路梁平-万州段进行道路试验,在奉节-巫溪高速公路进行下坡转弯行驶试验。同时,利用TruckSim软件,建立了由半挂汽车列车模型、道路模型、驾驶员模型等组成的整车仿真行驶系统。研究了车速V、车辆比功率、载重量M、纵坡坡度值i、弯道半径R、弯道转角Ф、弯道横向坡度hi、载荷质心位置等因素,对半挂汽车列车行驶速度、纵/侧向加速度、驾驶员换挡次数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上坡(i>0)行驶过程中,车辆平均纵向加速度a与爬坡初速度V呈现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当道路纵坡i≤4%,车辆爬坡初速度V≤60 km h时,由于惯性力作用,车辆的稳定爬坡距离S随载重量的增大而延长,在坡度、车速较高时,S随载重量增加而减小。驾驶员换挡次数K与爬坡初速V、坡度i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车辆的比功率每增加0.01 kW kg,车辆最低行驶速度的增量min(35)V增加接近10 km h,提升车辆的比功率可有效提高车辆爬坡时的运行速度。车辆在下坡(i<0)转弯行驶过程中,道路纵坡坡度越小,车速的变化对车辆的弯道横向加速度影响越明显。弯道转角由0°变化至7.5°过程中,车辆在下坡弯道处行驶时的车辆横向加速度随着弯道转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在车辆载重35t,通过弯道半径450 m的弯道,载荷质心距前轴距离1D、载荷质心距地面距离2D分别小于7000 mm、2300 mm时,车辆可安全行驶过弯道。上述研究结果,为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坡道路段限速、限载、防止追尾以及提升半挂汽车列车的比功率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5)

汪旭[8](2016)在《基于心率增长率的山区复杂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在已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山区公路发生重大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纵坡路段最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道路行车中产生的驾驶负荷对驾驶人的影响较大,会使得驾驶人在行车时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因此,进行山区公路驾驶工作负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有助于优化山区公路的建设,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山区公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实车试验,进行了重庆山区双车道公路行车条件下的驾驶负荷研究。通过分析影响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因素,最终确定了心率变化作为驾驶负荷的评价指标。结合具体的试验数据,重点分析道路线形、车辆行车参数与驾驶负荷的关系,通过对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的数据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同时对纵坡路段脚操纵量与驾驶负荷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踏板力与驾驶负荷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纵坡路段行车时,坡长对驾驶负荷的影响较弱,可以忽略。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纵坡坡度、行车加(减)速度均与驾驶负荷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且坡度越大、加(减)速度值越大,心率变化越显着。通过比较相关系数发现,坡度对驾驶负荷的影响大于加速度的影响。其中,下坡路段比上坡路段更易引起心率的变化,相关性更显着。因此,在山区下坡路段行车时更应该注意行驶安全。通过对加(减)速度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坡减速度值明显高于上坡加速度。对车辆操纵量而言,随着踏板力的增大,驾驶负荷会随之增加,踏板力与驾驶负荷之间正相关,制动踏板力与驾驶负荷的显着性强于油门踏板力。且制动踏板力的变化范围比油门踏板力要大,其中制动踏板力主要集中在26N~42N之间,油门踏板力主要分布在20N~32N之间。另外,纵坡坡度与踏板力之间有一定的弱相关性,即坡度的变化会对踏板力产生影响。最后建立了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模型,通过残差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对今后山区公路行车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性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5)

孙文圃,许金良,景立竹,董亚萍[9](2015)在《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规律,以西安绕城高速为依托工程进行现场试验,采用MOVES进行碳排放模拟,并利用试验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评估模拟结果。基于MOVES模型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据库文件,建立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载重汽车的碳排放模型,并对碳排放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量以初速度、坡度、坡长为自变量作多元非线性函数形式的变化;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动车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路段,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_(上坡_∈[3%,6%]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对坡长l_(上坡)的敏感性居第二位次,反映出路线设计过程应尽量采用较小纵坡,避免长大纵坡的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累计碳排放对坡度i_(下坡)∈[-3%,-6%]的变化最敏感,坡长次之。(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张莹,许金良,贾兴利[10](2015)在《二级干线公路纵坡段限速与运行速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级干线公路主要承担长距离区域间的机动车客货运输,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纵坡段是事故高发地段,而运行速度与限速不协调是道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进行二级干线公路纵坡段限速研究,从限速与运行速度的关系入手,从15个不同的调查地点收集筛选到2 435条自由流下的运行速度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建立纵坡段85%位速度与限速值、纵坡坡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干线公路纵坡段运行速度与限速间的关系为小车运行速度V85大于限速值,大车运行速度V85随着限速值的提高渐渐趋近限速值。揭示了限速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二级干线公路的局部限速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公路纵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驾驶员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性,提高林区冰雪路面行车安全性,选取林区冰雪路面纵坡路段作为试验路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运行车速和心电信号等数据,分析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试验路段线形指标、运行车速之间的关系,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线形指标、运行车速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林区冰雪路面纵坡下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呈正相关,而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显着;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运行车速均存在叁次函数关系,心率增长率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随着运行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和运行车速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增加更显着,坡度越大、运行车速越高,驾驶员心率增长率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路纵坡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建波.探讨山区高速公路纵坡梁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J].四川水泥.2019

[2].叶爱山,刘琦,章玲玲,祝强.林区公路纵坡下坡路段驾驶员心率的特性分析[J].公路.2018

[3].曹智伟.冰雪条件下山区公路纵坡设计指标及安全性评价[J].邢台学院学报.2018

[4].徐进,汪旭,王灿,邵毅明,马兆有.山区公路纵坡段驾驶人脚操纵特征及驾驶负荷[J].中国公路学报.2018

[5].王晶莹.简述公路纵坡对驾驶员心理与生理反应方面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7

[6].徐进,汪旭,林伟,王灿,邵毅明.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张应旗.山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8].汪旭.基于心率增长率的山区复杂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9].孙文圃,许金良,景立竹,董亚萍.基于MOVES的高速公路纵坡段载重柴油车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

[10].张莹,许金良,贾兴利.二级干线公路纵坡段限速与运行速度关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

标签:;  ;  ;  ;  

公路纵坡论文-胡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