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作记忆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记忆,广度,工作,谬误,困难,听力,视觉。
工作记忆广度论文文献综述
谈志渊[1](2019)在《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目光投向学习困难儿童。所谓的记忆广度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工作记忆广度以及短时记忆广度。以工作记忆广度为研究切入点,对200名小学叁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以及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比较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工作记忆广度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学习困难儿童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以及堵点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08期)
廖水连[2](2018)在《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对无意识思维决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属于有意识范畴。但最近研究表明,思维不仅可以在无意识条件下进行,而且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还优于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研究打破了“努力思考就会有好结果”的传统观念,已成为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无意识思维理论(Dijksterhuis&Norgren,2006),从事分心作业时,无意识思维对信息加工产生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发现,在复杂决策的情况下,相较于有意识的思维,使用无意识的思维可帮助个体做出较好的决策,即使用无意识思维的个体较能够区辨最好决策与最差决策之间的不同。但是这种无意识的思维决策优势并无法得到一致的验证,这表示背后可能有其他因素在对这个现象造成影响。本研究沿用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实验范式,在对无意识思维决策效应进行验证的前提下,探讨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对于无意识思维决策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实验的研究内容:实验一采用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2(思维情境: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采用4部假想手机每部手机均有12条属性,共48条信息。随机抽取了 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获得78个有效数据。通过SPSS17.0方差分析得到工作记忆广度对思维情境存在主效应F(1,73)=16.52,p<0.001,显示高工作记忆广度组的被试决策品质要优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思维条件×工作记忆广度交互作用存在显着差异F(1,73)=4.23,p<0.05。实验二采用了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 2(思维情境: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2(记忆负荷:高、低)叁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与实验一一样,共130名被试参加了实验,有效被试115名,方差分析表明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存在主效应F1(107)=9.12,p<0.05;F1,107)=25.58,p<0.05;思维情境×工作记忆广度×工作记忆负荷不存在交互效应F(1,107)=0.20,p>0.05;思维情境×工作记忆负荷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07)=4.42,p<0.05。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在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决策结果好于有意识思维决策结果,但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无意识思维效应的展现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2)高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不会因为思维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决策偏好,低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会随思维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在无意识思维情境下,个体的决策品质明显优于有意识思维情境条件下的决策品质;(3)记忆负荷也对无意识思维效应产生显着性作用,表现为高记忆负荷下,不同的思维情境下的决策品质存在差异,无意识思维的决策品质显着优于有意识思维决策,而在有意识思维条件下,不同的记忆负荷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即低记忆负荷的决策品质会优于高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决策品质。通过两个实验检验认知资源对于无意识思维决策的影响力,能否成功的展现无意识思维的决策优势,关键在于个体所拥有的认知资源。(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6)
李文福,许郡婷,辛明奇,张庆林[3](2017)在《工作记忆广度和刷新对人工概念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形成也叫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中,由Bruner等人提出的假设检验说占主导地位。在对假设检验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关于记忆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记忆不起作用,概念形成是全或无的过程,存在替代取样现象。但其他研究者却主张概念形成是渐进的过程,假设库存在不断变小的现象,记忆发挥了作用。对于这种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结论。我们认为造成矛盾的原因在于两类研究中的概念形成过程对记忆资源的需求不同。为了检验这一假设,研究对工作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刷新两种重要的工作记忆能力进行了测量,并借助于经典概念形成实验和空白试验法实验探索了工作记忆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选取运算-词汇广度和2-Back任务分别测量工作记忆广度和刷新,在经典概念形成实验和空白试验法实验中探索工作记忆对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工作记忆广度与经典概念形成实验所用步数以及替代取样发生次数显着负相关;2)工作记忆广度与空白试验法实验的正确率显着正相关;3)被试在2-Back任务上的正确率与经典概念形成实验中所用步数以及替代取样现象发生次数显着负相关;4)被试在2-Back任务上的正确率与空白试验法实验的正确率显着正相关。结果说明替代取样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概念形成时需要验证的可能假设过多,超出了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导致的,当需要验证的假设数量较少时,可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发现记忆的作用,即假设库不断减小。结果重复验证了以往研究发现,并提出了一种可能导致以往研究矛盾的原因,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付瑶,张兴利,施建农[4](2017)在《6-15岁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精确度和工作记忆广度的横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工作记忆作为新的记忆能力指标,是对个体的记忆表征加工的精细程度的量化。工作记忆广度提供对记忆表征数量信息,而工作记忆精确度提供对记忆表征质量的信息。二者均为个体工作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二者在儿童期的发展关系却仍有待实证研究探索。本研究考察了6-15岁儿童及成人的视觉工作记忆精确度和工作记忆广度,并测量其流体智力作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12-13岁接近成人水平;对单个项目的工作记忆精确度在14-15岁接近成人水平,而对多项目的工作记忆精确度在14-15岁仍未达到成人水平,可能在青春期继续发展。分析被试的反应概率发现,多项目的工作记忆精确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对非目标刺激反应概率的增长。工作记忆精确度的发展速度不受工作记忆广度是否成熟的影响,说明即使个体存储记忆项目的数量不再变化,但个体加工存储记忆项目的程度仍会显着增高。本研究结果无法用插槽模型的假设进行解释,仅使用存储表征数量作为个体工作记忆能力指标可能会导致有偏估计。(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罗建梅[5](2017)在《对学困生小学数学工作记忆广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很多,同时也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各种数学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数学水平下降,由此形成了小学数学学困生。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工作记忆广度与深度都比正常学生要低,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越来越差。所谓工作记忆,指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并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帮助执行者完成任务。工作记忆的内容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增强学困生小学数学工作记忆广度,以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7年06期)
任曼曼[6](2017)在《工作记忆广度和反馈水平在随机序列知觉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随机序列知觉中“赌徒谬误”和“热手谬误”产生的心理机制,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研究。已有的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并发现了影响其产生的不同因素,如局部序列的连续性和由预测对错组成的反馈序列的调节作用等,但并未考虑工作记忆的作用。近期的研究则发现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如工作记忆广度在知觉随机序列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并未考虑反馈在随机序列知觉中的作用。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工作记忆广度在“赌徒谬误”和“热手谬误”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反馈水平对工作记忆作用的调节。实验一,筛选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被试,让被试对每一次硬币抛掷的结果进行预测,发现在知觉随机序列的过程中,工作记忆广度、结果序列和反馈序列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近因效应的产生。当序列中某个结果不连续出现,个体在结果预测时做出的是随机反应。当序列中某个结果连续出现时,低工作记忆广度被试,猜对时出现“热手谬误”,猜错时出现“赌徒谬误”;高工作记忆广度的被试,仅在猜错时出现“赌徒谬误”。实验二,通过奖励条件控制反馈序列的作用水平,发现无论工作记忆广度的高低,序列中某个结果不连续出现时,多数条件下均出现“热手谬误”。当序列中某个结果连续出现时,在高奖励条件下,猜对一次时均倾向于产生“热手谬误”,低奖励条件下,猜对一次和连续猜对时,均倾向于产生“热手谬误”。根据推理和决策的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双系统作用理论,对于不同工作记忆广度被试在知觉随机序列过程中的差异性反应,可能是反馈水平调节了启发式系统作用的发挥。(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廖慧云[7](2017)在《认知疲劳对不同年龄男性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疲劳是人们长时间脑力劳动后不可避免的一种感受,现今疲劳工作、过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既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随着退休年龄延迟,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经历着认知老化的过程与疲劳体验。本研究工作记忆的角度出发,以年轻组被试作参考,主要研究认知疲劳对55-69岁男性的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分别采用言语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和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进行研究。实验一主要考察认知疲劳对不同年龄男性言语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将被试按年龄分为四组,采用TOT范式诱发认知疲劳,通过计算广度任务和阅读广度任务对各组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TOT主效应显着,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计算广度差异不显着,第叁时段计算广度显着低于第二时段,第二时段阅读广度显着低于第一时段,与第叁时段差异不显着;(2)年轻组被试计算广度显着高于55-59、60-64、65-69岁年龄组,阅读广度显着高于60-64、65-69岁年龄组,55-59岁年龄组被试的计算广度和阅读广度均显着高于60-64、65-69岁年龄组;(3)认知疲劳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显着,主要表现在阅读广度上,年轻组被试TOT效应不显着,55-59、60-64、65-69岁年龄组的TOT效应均显着。实验二主要考察认知疲劳对不同年龄男性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将被试按年龄分为四组,采用TOT范式诱发认知疲劳,通过对称广度任务和旋转广度任务对各组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TOT主效应显着,第二时段对称广度显着低于第一时段,第叁时段对称广度显着低于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旋转广度差异不显着,第叁时段旋转广度显着低于第二时段;(2)年轻组被试对称广度和旋转广度均显着高于55-59、60-64、65-69岁年龄组。对称广度在55-59、60-64、65-69年龄段逐渐显着下降,旋转广度也随年龄增长下降,55-59岁年龄组与60-64岁年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认知疲劳对各年龄段被试的空间工作记忆广度都有显着影响,没有加剧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年龄效应。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综合发现认知疲劳对工作记忆广度的负面影响,且在不同年龄段被试上的影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相比较于年轻组被试,认知疲劳对55-69岁年龄段被试的阅读广度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31)
张兰[8](2017)在《双语工作记忆广度与二语听力水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简要来讲,是一种处理当前信息时所需用到的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工作记忆的抽象性,无法被直接测量,所以心理学家们采用“工作记忆广度”,即记忆的容量这一可量化的指标来研究工作记忆。本研究题目当中的双语记忆广度指的是,使用母语做材料测得的记忆广度,和使用第二语言做材料测得的记忆广度。听力理解是第二语言习得里,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项。本研究中的二语采用日语,被试在大学之前并未自学过日语。二语听力理解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行为,所以本研究就工作记忆的广度与日语听力理解的能力展开研究,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大学日语专业里选取被试,分为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以及大学叁年级叁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组别。以典型的数字广度任务做工作记忆广度的测试材料;以国际通用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听力题做听力理解的材料。不同与以往的是本研究中的所有材料均为语音材料,且记忆广度材料分为四种:A类,汉语-汉语;B类,日语-日语;C类,日语-汉语;D类,汉语-日语。被试需要用到听与说两种感觉通道,即被试需要把他所听到的汉语/日语的数字串,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听到的顺序用汉语/日语说出。研究发现:(1)A类工作记忆广度与C类工作记忆广度随着年级的不同而不同;(2)二语工作记忆广度(B/C/D任务)与听力理解成绩相关显着;母语工作记忆广度(A任务)与听力理解成绩相关不显着;(3)母语记忆广度优于二语记忆广度;四种记忆广度之间的大小为A>C=D>B;(4)随着日语熟练程度的提高,二语记忆广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越来越趋于稳定;而母语记忆广度与二语听力理解之间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5)
谢菲[9](2017)在《死亡凸显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关于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在探讨恐惧管理理论的远端防御,主要包括对文化世界观、亲密关系、自尊这叁方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者对恐惧管理理论的近端防御进行研究,特别是把恐惧管理理论和认知结合起来。之前有研究者已经发现恐惧管理理论的近端防御会消耗认知资源,还发现威胁情境会导致工作记忆广度的下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死亡凸显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情绪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包含叁个实验,被试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实验一通过运算广度任务来研究被试经过死亡凸显操纵以后,工作记忆广度的变化。实验二通过情绪词汇判断任务和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来研究被试在死亡凸显后,是否产生了消极情绪,并进行了自发的情绪调节,从而影响了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实验叁采用外显指导语的方式,引导人们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研究死亡凸显对工作记忆广度影响的过程中,情绪调节的作用以及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死亡凸显组的工作记忆广度成绩显着低于控制组的工作记忆广度成绩;死亡凸显操纵以后,人们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并自发的对这种消极的情绪进行调节,从而导致工作记忆广度的降低;采用情绪抑制调节策略时,死亡凸显组回忆字母的正确个数显着低于控制组;死亡凸显组采取情绪抑制策略的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低于采取情绪重评策略的被试,控制组采用情绪抑制策略的被试工作记忆广度成绩和采用情绪重评策略的被试没有显着的差异。最后,我们在恐惧管理理论、情绪调节有关理论和工作记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本研究所得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月兰[10](2017)在《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广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学习困难是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类型之一。数学学习困难的儿童存在认知因素不足等问题。随着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现阶段的一项研究重点是学习困难儿童的记忆过程,研究者们根据工作记忆模型,进行了工作记忆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学习困难儿童的记忆广度明显不足,数学学习困难的儿童存储数学方面的记忆广度不足,并且相对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专家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困难主要与语言工(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7年10期)
工作记忆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观点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属于有意识范畴。但最近研究表明,思维不仅可以在无意识条件下进行,而且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还优于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研究打破了“努力思考就会有好结果”的传统观念,已成为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无意识思维理论(Dijksterhuis&Norgren,2006),从事分心作业时,无意识思维对信息加工产生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发现,在复杂决策的情况下,相较于有意识的思维,使用无意识的思维可帮助个体做出较好的决策,即使用无意识思维的个体较能够区辨最好决策与最差决策之间的不同。但是这种无意识的思维决策优势并无法得到一致的验证,这表示背后可能有其他因素在对这个现象造成影响。本研究沿用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实验范式,在对无意识思维决策效应进行验证的前提下,探讨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对于无意识思维决策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实验的研究内容:实验一采用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2(思维情境: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采用4部假想手机每部手机均有12条属性,共48条信息。随机抽取了 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获得78个有效数据。通过SPSS17.0方差分析得到工作记忆广度对思维情境存在主效应F(1,73)=16.52,p<0.001,显示高工作记忆广度组的被试决策品质要优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者。思维条件×工作记忆广度交互作用存在显着差异F(1,73)=4.23,p<0.05。实验二采用了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 2(思维情境: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2(记忆负荷:高、低)叁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与实验一一样,共130名被试参加了实验,有效被试115名,方差分析表明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存在主效应F1(107)=9.12,p<0.05;F1,107)=25.58,p<0.05;思维情境×工作记忆广度×工作记忆负荷不存在交互效应F(1,107)=0.20,p>0.05;思维情境×工作记忆负荷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07)=4.42,p<0.05。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在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决策结果好于有意识思维决策结果,但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无意识思维效应的展现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2)高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不会因为思维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决策偏好,低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会随思维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在无意识思维情境下,个体的决策品质明显优于有意识思维情境条件下的决策品质;(3)记忆负荷也对无意识思维效应产生显着性作用,表现为高记忆负荷下,不同的思维情境下的决策品质存在差异,无意识思维的决策品质显着优于有意识思维决策,而在有意识思维条件下,不同的记忆负荷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即低记忆负荷的决策品质会优于高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决策品质。通过两个实验检验认知资源对于无意识思维决策的影响力,能否成功的展现无意识思维的决策优势,关键在于个体所拥有的认知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作记忆广度论文参考文献
[1].谈志渊.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广度研究[J].新课程(上).2019
[2].廖水连.工作记忆广度和记忆负荷对无意识思维决策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李文福,许郡婷,辛明奇,张庆林.工作记忆广度和刷新对人工概念形成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4].付瑶,张兴利,施建农.6-15岁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精确度和工作记忆广度的横断发展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5].罗建梅.对学困生小学数学工作记忆广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7
[6].任曼曼.工作记忆广度和反馈水平在随机序列知觉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7
[7].廖慧云.认知疲劳对不同年龄男性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D].赣南师范大学.2017
[8].张兰.双语工作记忆广度与二语听力水平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9].谢菲.死亡凸显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7
[10].郭月兰.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工作记忆广度探究[J].科普童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