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灰姑娘的故事——流星花园(论文文献综述)
丁美玲(DINH MY LINH)[1](2019)在《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初,在全球合作共赢大趋势的影响下,各国影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与时俱进提出了“走出去”的影视战略。在此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影视从内容和技术形式上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使得海外观众再次被中国影视的魅力所征服。越南作为中国邻邦,且两国关系历来友好,加上越南在新世纪提出了促进“融入国际文化”的策略,使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为中国影视如何“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作为一位越南留学生,对此我感受颇深。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影视投资“精品”制作与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在越南引起了观赏中国影视的新潮流。我们在通过“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接受”的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发现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观看选择模式主要有“发散效应”、“明星效应”、“舆论效应”等几种。相比之下,电视剧比电影的传播与接受效果更明显一些。对此,本文从传播学中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中国影视的传播与接受实践作了符号学分析。除了绪论和结语,具体分为五章:一是描述21世纪新时代下影视发展的大背景,诸如世界各国影视合作交流共赢、新媒体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二是基于时代的变迁,梳理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全面的艺术革新,包括西方格式化的创作、精品大制作的推进、视觉效应与画面刺激感的加强等。一方面,21世纪中国影视作品更加关注当代人的心理问题和人对命运的主动权问题,但另一面看又多少忽视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从中反映出21世纪中国影视的一种新追求,从原来的人物心理演绎向特效画面感转移。三是考察发生变革了的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如何被接受。具体从播放形式、影视作品的组成要素以及审美观三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了越南观众对上世纪中国影视的原有印象。四是进一步探索人们在行为层面上的接受,同时揭示这些年越南人在精神文化、经济生活方面的改变,从中描绘出社会文化在新时代变化的全景。五是考察中国影视承载的深层的价值观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效果,按照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分析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解读方式与接受效果,以此推断中国影视业传播与发展的前景。
赵一婷月[2](2018)在《国产“玛丽苏”影视剧的审美文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剧市场的和影视文化的蓬勃发展,"玛丽苏"影视剧成了当下国产影视剧的一种潮流。本文首先从国产"玛丽苏"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玛丽苏"进行了概念性的阐释;其次总结了国产"玛丽苏"影视剧的阶段性特征;最后从当代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玛丽苏"影视剧进行了审美文化分析。
肖博文[3](2018)在《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类型特征与传播策略》文中认为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重要文学形式,其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互动性等传播优势与特征,吸引着众多网民的阅览,并转化为影视作品登上荧屏。伴随网络小说与影视剧的成功联姻以及文化产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愈加重视,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成为影视创作与传播的重要课题。从第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问世到获得成功,电视剧产业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日趋成熟。在文化消费语境下,受众消费行为是市场勃兴的原动力,牵动着电视剧市场的脉搏。以年轻受众群体为目标定位的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成为极具商业、学术价值且话题度极高的电视剧类型。笔者以近年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文本的类型特征和传播策略,为今后该类型电视剧的发展给予理论的相关建议。本文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梳理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为三大章节,第一章对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两大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发展历程和热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二章分别从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影像表达的静态描述和跨媒介改编的动态改写两个方面来探究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第三章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从传播内容、受众参与、跨媒介传播以及整合营销传播四大部分,讨论融媒时代下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传播策略。最后结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并对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合理的展望与建议。
吴忆然[4](2016)在《台湾青春偶像剧研究》文中认为台湾青春偶像剧是新世纪兴盛起来的类型剧,比其他类型剧发展时间短,是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产物。多元共生的消费文化语境既是青春偶像剧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前提,又塑造着青春偶像剧的叙事形态。台湾青春偶像剧极大满足了以女性、青年为主的受众需求。内地和台湾同根同源,内地观众也容易对台湾青春偶像剧产生心理认同,故研究台湾青春偶像剧对中国内地有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台湾青春偶像剧,从新世纪以来的台湾青春偶像剧发展概况着手,分别对台湾青春偶像剧内容和形式层面分析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台湾青春偶像剧的概况;第二章总结出其故事类型与青春主题;第三章探究剧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第四章分析其艺术特色。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以往学者多是对内地地区或者是对日韩地区的青春偶像进行研究,对台湾地区的青春偶像剧研究甚少。其二,从研究角度来看,学者们对台湾青春偶像剧进行研究也多是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其热播原因、收视反应,并未触及台湾青春偶像剧的电视文本。结合台湾青春偶像剧的最新动态,本文运用电影学、美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在仔细观摩电视剧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对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分析研究。
高一萍[5](2015)在《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 ——“全球本土化”研究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格局之下,西方文化意图强力殖民,本土文化力争延续发展,而作为通俗文化载体的电视剧则深深烙上全球化与本土化力量此消彼长、共同作用的印记:外来文化可以凭借电视剧长驱直入,本土文化同样可借助电视剧彰显传承。近年来,一方面,海外电视剧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大量“收编”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群体;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电视剧在海外传播不佳,市场受限,这既关乎中国大陆电视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亦关乎中国电视文化能否参与全球当代文化的创新与重构,关乎电视文化能否为民族国家软实力之提升助一翼之力。在一定意义上,全球本土化是一种基于文化视角的全球化理论,它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并不等同于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并不可能抹平一切文化之差异与特殊性,文化全球化是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靠近的行动,是在对立、协商和博弈中逐渐融合的过程。对中国电视剧“全球本土化”现象的研究,将从中国电视剧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入手,挖掘其背后的国际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支配力量和主导因素,分析电视剧生产行业的问题和症结,并试图寻找促进中国电视剧全球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交代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相关研究概念,介绍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章“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发展状况”,从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贸易情况、中国的电视剧国际贸易市场、中国的电视剧国际奖项平台、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获奖情况四个方面对中国电视剧的海外经济效益状况、海外文化影响力进行分析,察看中国电视剧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位置。第三章“本土生产方式中的全球因素”,梳理伴随全球化而来的电视剧移植性生产、联合性生产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电视剧的生产方式得以丰富,同时,移植剧、协拍剧和合拍剧是这一变化的直接产物。第四章“类型剧生产的全球催化剂”,阐明全球化因素促使中国电视剧从题材分类转化为类型分类,其中,青春偶像剧、情景喜剧、医疗剧是直接源于海外的类型剧,而在本土形成的类型剧中,方言剧和抗日“神剧”偏离了管控要求。第五章“面向全球化的本土化管控”,从本土行政力量的干预、本土市场力量的制约两个方面对制播途径的本土化力量进行检视,认为行政部门的宣传职能偏重、审批制度的常规化把控、政策法规的阶段性调控等行政化干预确保本土市场免于海外文化的侵袭。但同时,行政垄断的做法限制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经济力量从另一个方面制约了大陆电视剧的全球化推进,出品制作定位于本土市场、营销发行渠道和措施片面局限、评估反馈面临着集体失明。于是,在制播途径中本土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力量支配着当前制播局面。第六章“海外受众的区域性偏好”,从电视剧进出口贸易的视角把海外受众分为单向输出区、双向交流区、单向输入区,区域受众因其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观赏习惯等形成一定的收视偏好,从而形成影响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又一个因素。第七章“参与全球电视剧文化构建”,参照海外视听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中国电视剧行业体制的症结,提出夯实全球/本土文化构建的基础、营造独立、多元和国际化的管理规制、针对受众进行生产、松绑海外贸易市场的策略方为中国电视剧重构全球文化格局的出路。第八章“结语”总结性回顾本论文研究要点,点明中国电视剧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实质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本土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吸收和参与,并对中国电视剧的“全球本土化”进程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饶欣欣[6](2014)在《国内青春剧的叙事主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电视剧事业从起步发展至今,电视剧的类型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青春剧一直是国内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一系列青春剧热播后,国内的青春剧正朝着更符合受众审美品位的方向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发展之路。本篇论文将国内青春剧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年国内多部经典青春剧的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深入探讨这一类型电视剧的叙事主题,即爱情主题、亲情主题和励志主题。通过对叙事主题的研究挖掘国内青春剧潜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武琼[7](2013)在《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神话 ——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穿越剧作为新兴剧种,近年来在中国内地非常盛行。随着《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电视穿越剧的播出,这种题材的作品受到了大众的热捧,尤其受到年轻女性观众的喜爱。这与家庭题材电视剧的主要受众(家庭主妇)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对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研究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热播的穿越剧入手,研究它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策略如何对女性观众产生影响。讨论穿越剧的流行迎合了怎样的大众审美趣味,以及带来了怎样的社会问题。第一章首先梳理了中国香港、台湾、大陆地区的穿越剧发展情况,介绍了近几年中国内地穿越剧的红火程度。并结合电视剧的类型和特点,对穿越剧进行内涵界定。通过介绍前人对穿越剧的研究,来肯定本文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接着,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叙事学方法、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方法、以及伴随案例分析使用的文本分析法,并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价值。第二章分析了穿越剧的性别叙事模式。首先介绍了灰姑娘模式的由来,并运用“灰姑娘”原型,将穿越剧中人物按角色功能进行划分。接着对穿越剧的类型化叙事结构,以及性别叙事策略进行分析,解读其制造神话的方式。第三章探讨了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策略成因,主要从消费文化元素、叙事方式以及弗洛伊德心理学层面对穿越剧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本章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从受众(年轻女性)的角度对穿越剧中的各种元素进行解读。第四章重点分析穿越剧对社会、文化秩序造成的影响,解构隐含在穿越剧文本之下的意识形态和符号暴力,揭示了它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对女性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带来的误导和危害。并思考如何让穿越剧健康发展,不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有更多的教育意义。结合穿越剧的现状,探讨它的未来该如何发展?最后,对穿越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也对它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雷锦福[8](2012)在《谈谈经典影视文学中的灰姑娘情结》文中认为灰姑娘情结在影视文学中主要表现为剧作家运用"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一方面是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灰姑娘》的童话结构模式,塑造一些"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故事情节模式和人物的反拨和超越,即剧作家有意识地偏离、改变和修正这一叙事传统。
许人冰[9](2012)在《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影视文化的繁荣发展,当代影视作品越来越丰富,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影视作品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人愉悦和轻松的同时,使受众在审美娱乐的过程中领会影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当代影视作品有助于丰富受众的人生体验,引导受众树立科学人生观和反思错误人生观。但是,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当代影视作品误导受众形成错误人生观,二是在缺少教育引导的情况下对当代影视作品表达的人生观进行消极解读,从而反过来强化了受众自身的错误人生观;三是国外影视作品错误人生观的渗透。这种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人生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共分三部分,力图分析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探究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当代影视作品加强人生观教育的对策。第一部分:阐述当代影视作品、受众、受众人生观等核心范畴的相关界定,论述了当代影视作品的涵义、类型和基本特征,界定受众的内涵特征和主要类型、受众人生观的涵义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以近年来社会热议的影视作品为例,重点论述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别从创作层面、传播层面、受众层面分析了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第三部分:探索利用当代影视作品加强人生观教育的对策。一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创作生产更多优秀影视作品;二要加强管理和教育,全面优化当代影视作品的传播环境;三要提高受众影视素养,积极应对当代影视作品的双重影响。
徐艳蕊[10](2011)在《梦幻青春:解读偶像剧的意义编码》文中研究表明偶像剧是专门为青少年受众设计的文化产品,其内容紧扣着青春、爱情、美貌、成长等话题展开。深入分析这些元素,可以得知,在偶像剧所建立的想象性空间里,意义和快感的流通是并行不悖的。偶像剧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受众,并非只是缘于感官快乐的生产,更是由于它对青少年所面临的现实和心理问题进行了关注和讨论,并提出了想象性的解决办法,因此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和认同。
二、现代灰姑娘的故事——流星花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灰姑娘的故事——流星花园(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中国学者对国产影视作品在国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
二、越南学者对国内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 |
三、中越两国对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
四、中越两国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五、概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资料来源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三、资料来源 |
第一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的背景 |
第一节 影响21世纪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政策 |
一、中国提升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政策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走出去”政策 |
三、21世纪越南融入国际经济与文化的政策 |
四、越南电影法:规范化电影进口政策 |
第二节 中越媒体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评论 |
一、中国媒体对越南传播中国影视的评论 |
二、越南媒体对中国影视的评论 |
第三节 从传播渠道角度考察 |
一、21世纪中国电影在越南影院放映情况 |
二、21世纪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商业化电视频道播映情况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网络传播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变化及在越南的传播 |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叙事手法的创新 |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新变 |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表演风格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摄影风格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布景风格 |
四、21世纪初中国影视服装与道具风格 |
第三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 |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在越南传播的类型 |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代表作与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的接受 |
第一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的接受度 |
一、21世纪初越南观众的观影选择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播放方式及其效果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对越南观众观影习惯的影响 |
第二节 从传播效果看越南观众接受中国影视的情况 |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类型的认知度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不太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
第三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接受 |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演员之美的接受 |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美术设计的接受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越南观众的影视艺术观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从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接受看越南大众文化 |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文化经济的刺激 |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电影消费经济的影响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引导越南观众的购物新潮流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影响越南人旅游倾向 |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观众生活习惯的重要影响 |
一、上世纪中国影视对越南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社群起到了联结的作用 |
第三节 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对21世纪中国影视的评价 |
一、两国官方舆论对越南观众接受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
二、越南观众对于媒体宣传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
三、越南观众对改善中国影视宣传方式的期待与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前景 |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承载的核心价值观 |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个人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
三、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
第二节 从价值观认同看21世纪初中国影视被越南观众接受与排斥的原因 |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的价值观 |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被接受的一种符号学分析 |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进入越南遇到的困难 |
第三节 未来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前景的展望 |
一、越南人接受中国影视与他国影视的比较 |
二、21世纪初越南与中国影视市场的比较 |
三、中国影视在越南继续传播与接受的预判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评价调查问卷 |
2.访谈提问表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类型特征与传播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缘起及意义 |
2.文献综述 |
3.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章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概述 |
1.1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核心概念界定 |
1.1.1 网络小说 |
1.1.2 青春偶像剧 |
1.2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热因 |
1.2.1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历程 |
1.2.2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热播原因 |
第2章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类型特征 |
2.1 题材选择 |
2.1.1 才子与佳人的爱情童话 |
2.1.2 现代灰姑娘的奋斗故事 |
2.1.3 80 、90后一代的成长故事 |
2.2 情节设置 |
2.2.1 戏剧化的开端 |
2.2.2 爱情三角恋 |
2.2.3 坎坷曲折的历程 |
2.2.4 美好圆满的结局 |
2.3 人物塑造 |
2.3.1 人物的类型化、扁平化 |
2.3.2 人物的明星化、偶像化 |
2.3.3 人物的个性化、趣味化 |
2.4 影像表达 |
2.4.1 唯美的特写镜头 |
2.4.2 明亮的光影色调 |
2.4.3 浪漫的场景意境 |
2.4.4 时尚的造型元素 |
2.5 跨媒介改编 |
2.5.1 文字画面感 |
2.5.2 场景立体化 |
2.5.3 语言网络化 |
2.5.4 文本重构化 |
2.5.5 叙事协作化 |
第3章 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传播策略 |
3.1 提升受众参与度,完善“使用与满足” |
3.1.1 利用“意见领袖”,促进口碑传播 |
3.1.2 建立虚拟社群,增加互动反馈 |
3.1.3 运用“众筹”,提升受众粘度与深度 |
3.2 内容为王,注重传播品质 |
3.2.1 精选优质IP |
3.2.2 完善艺术品质,传递青春正能量 |
3.2.3 加大与原着作者的合作 |
3.3 跨媒介传播,提升互媒传播效果 |
3.3.1 网文与影视跨界合作 |
3.3.2 台网联播 |
3.4 整合营销传播,建构泛娱乐生态产业链 |
3.4.1 新媒体互动,话题造势 |
3.4.2 植入式广告应用 |
3.4.3 剧集衍生品开发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台湾青春偶像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台湾青春偶像剧概述 |
第一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溯源及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热播原因 |
第三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发展状况 |
第二章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子类型与青春主题 |
第一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几种子类型及艺术特点 |
第二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中的青春主题 |
第三章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人物形象 |
第一节 一般人物形象 |
第二节 另类人物形象 |
第四章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策略 |
第二节 台湾青春偶像剧的视听风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 ——“全球本土化”研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传播学讨论 |
1.2.2 “全球媒体产品”带来“全球化矛盾”的质疑 |
1.2.3 对“全球化心态”下的“本土化”策略的研究 |
1.2.4 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问题研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全球化 |
1.3.2 全球本土化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框架 |
2 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发展现状 |
2.1 海外经济效益的状况 |
2.1.1 大陆电视剧的海外贸易情况 |
2.1.2 大陆的电视剧国际贸易市场 |
2.2 海外文化影响力的状况 |
2.2.1 大陆的电视剧国际奖项平台 |
2.2.2 大陆电视剧的海外获奖情况 |
3 本土生产方式中的全球因素 |
3.1 移植性生产 |
3.1.1 为移植铺路的引进剧 |
3.1.2 从引进到移植 |
3.1.3 移植剧《丑女无敌》的案例分析 |
3.2 联合性生产 |
3.2.1 协作拍摄 |
3.2.2 合作拍摄 |
3.2.3 合拍剧《还珠格格》的案例分析 |
4 类型剧生产的全球催化剂 |
4.1 齐头并进的类型研究与类型化生产 |
4.2 从模仿到融合的类型化路径 |
4.2.1 青春偶像剧 |
4.2.2 情景喜剧 |
4.2.3 医疗剧 |
4.3 偏离管控的类型 |
4.3.1 方言剧 |
4.3.2 抗日“神剧” |
5 面向全球化的本土化管控 |
5.1 本土行政力量的干预 |
5.1.1 行政部门的宣传职能偏重 |
5.1.2 审批制度的常规化把控 |
5.1.3 政策法规的阶段性调控 |
5.2 本土市场力量的制约 |
5.2.1 定位本土的出品制作 |
5.2.2 片面局限的营销发行 |
5.2.3 集体失明的评估反馈 |
5.3 政治与经济的力量牵制 |
6 海外受众的区域性偏好 |
6.1 贸易视角的受众区域分类 |
6.2 单向输出区 |
6.2.1 区域的开拓 |
6.2.2 区域性案例 |
6.2.3 区域受众分析 |
6.3 双向交流区 |
6.3.1 经济交流的不对等 |
6.3.2 占据播出平台 |
6.3.3 区域受众分析 |
6.4 单向输入区 |
6.4.1 区域认定 |
6.4.2 区域受众分析 |
6.5 本土受众与海外受众的比较 |
7 参与全球电视剧文化构建 |
7.1 夯实全球/本土文化构建的基础 |
7.1.1 筑就法律、体制和规范的基石 |
7.1.2 建立公商并存的市场体制 |
7.2 营造独立、多元和国际化的管理规制 |
7.2.1 保护规制机构的独立性 |
7.2.2 设立电视剧分级制 |
7.2.3 实施播后监管 |
7.3 针对受众进行生产 |
7.3.1 支持原创性创作 |
7.3.2 区别受众偏好 |
7.4 松绑海外贸易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国内青春剧的叙事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国内青春剧的界定 |
一、 青春的涵义 |
二、 国内青春剧的概念 |
第二节 国内青春剧的成长轨迹 |
一、 国内青春剧的出现 |
二、 国内青春剧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国内青春剧的叙事主题概说 |
一、 叙事与主题 |
二、 叙事中的主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青春剧的爱情主题 |
第一节 现代爱情观的演绎 |
一、 追求真爱 |
二、 坚守爱情 |
第二节 现代婚姻观的审视 |
一、 对自主婚姻的渴望 |
二、 欲望诱惑下的婚姻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青春剧的亲情主题 |
第一节 传统代际关系的呈现 |
一、 老一代对青年人的干涉 |
二、 年青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二节 代际关系的新型特征 |
一、 母亲与子女间冲突凸显 |
二、 两代人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青春剧的励志主题 |
第一节 自我价值与理想的实现 |
一、 崇尚个性独立与实现自我价值 |
二、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付诸实践 |
第二节 不畏困难与努力奋斗 |
一、 完善自身品格与素质 |
二、 坚强执着的奋斗精神 |
本章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国内青春剧叙事主题的文化定位 |
一、 适应大众的文化消费 |
二、 满足大众的审美理想 |
第二节 国内青春剧叙事主题与大众文化 |
一、 社会转型期满足受众文化心理期待 |
二、 思维方式与审美价值判断的改变 |
第三节 国内青春剧叙事主题中的时代精神 |
一、 给大众带来“正能量” |
二、 用青春传递时代精神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神话 ——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叙事学方法 |
二、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视角 |
三、文本分析法 |
第四节 研究价值 |
第二章 穿越剧的性别叙事模式分析 |
第一节 灰姑娘模式的由来 |
第二节 基本人物系谱 |
一、灰姑娘 |
二、白马王子 |
三、假白马王子 |
四、灰姑娘的情敌或对头 |
五、灰姑娘的朋友 |
六、有权威的长辈 |
第三节 叙事结构 |
一、主人公穿越到古代 |
二、遇到危险,化险为夷 |
三、面对多位追求者,最终认定一位 |
四、是否回到现代,是否终成眷属 |
第四节 叙事策略 |
一、人物:定型化、理想化的人物 |
二、情节:浪漫而富有戏剧冲突的爱情 |
三、环境:穿越到帝王、富裕之家而非平民百姓家庭 |
四、主题:爱情(言情)+历史+宫廷权谋+古今元素 |
第三章 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策略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消费文化的多重集成 |
一、权力与财富崇拜 |
二、理想主义爱情的渴望 |
三、视觉文化的推崇 |
四、媚俗、色情、暴力的合法化 |
第二节 独特叙事元素的融汇 |
一、历史叙事:历史崇拜观 |
二、时空交错的叙事:多元文化观 |
三、神话叙事:奇幻爱情观 |
第三节 受众心理的巧妙捕捉 |
一、逃避心理 |
二、补偿心理 |
三、投射心理 |
四、娱乐心理 |
五、浮躁心理 |
第四章 批判与反思 |
第一节 穿越剧的社会文化影响 |
一、爱情:位置不对等 |
二、历史:男性的历史 |
三、权力:身份的象征 |
四、财富:经济特权的体现 |
五、性别:凸显男性优越 |
六、阶级:渲染尊卑等级优越感 |
第二节 穿越剧和社会问题 |
一、可消费的女性美 |
二、变相女性歧视 |
三、助长利己主义 |
四、认同享乐主义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影视学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 |
(一) 影视文艺理论与影视鉴赏研究的理论支撑 |
(二) 影视传播理论与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支撑 |
(三) 影视受众理论的选题指导意义 |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影视作品的基本取向 |
(一) 当代影视作品影响受众思想为研究切入点 |
(二) 当代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为研究重点 |
(三) 以方法论和载体理论的研究视角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三、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 当代影视作品影响力日益增大的现实需要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响应当代影视作品挑战的需要 |
(三) 运用当代影视作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需要 |
第一章 当代影视作品和受众人生观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当代影视作品的涵义、类型和基本特征 |
(一) 当代影视作品的涵义 |
(二) 当代影视作品的类型 |
(三) 当代影视作品的基本特征 |
二、受众人生观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受众的内涵、特征及主要类型 |
(二) 受众人生观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双重影响 |
一、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积极影响 |
(一) 当代影视作品丰富受众的人生体验 |
(二) 优秀影视作品引导受众树立科学人生观 |
(三) 部分影视作品激发受众纠正错误人生观 |
二、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消极影响 |
(一) 不良影视作品的负面内容误导受众形成错误人生观 |
(二) 受众对当代影视作品的消极解读强化错误人生观 |
(三) 国外影视作品中错误人生观的渗透 |
三、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一) 当代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监督不足 |
(二) 当代影视作品传播过程的可控性削弱 |
(三) 受众人生观现状和影视素养水平的制约 |
第三章 应对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影响的对策 |
一、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创作生产更多优秀影视作品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影视作品的创作 |
(二) 引导影视创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 |
(三) 全面促进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 |
二、加强管理和教育,全面优化当代影视作品的传播环境 |
(一)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净化当代影视作品传播的社会环境 |
(二) 以学校教育为重点,优化当代影视作品传播的校园环境 |
(三)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营造当代影视作品传播的家庭环境 |
三、提高受众影视素养,积极应对当代影视作品的双重影响 |
(一) 培育受众的影视鉴别力 |
(二) 提高受众的影视鉴赏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10)梦幻青春:解读偶像剧的意义编码(论文提纲范文)
一 青 春 |
二 偶 像 |
三 爱 情 |
四 成 长 |
五 结 语 |
四、现代灰姑娘的故事——流星花园(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丁美玲(DINH MY LINH).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2]国产“玛丽苏”影视剧的审美文化分析[J]. 赵一婷月. 艺术品鉴, 2018(30)
- [3]网络小说改编青春偶像剧的类型特征与传播策略[D]. 肖博文. 吉林大学, 2018(01)
- [4]台湾青春偶像剧研究[D]. 吴忆然.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5]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 ——“全球本土化”研究的视角[D]. 高一萍. 武汉大学, 2015(01)
- [6]国内青春剧的叙事主题研究[D]. 饶欣欣. 黑龙江大学, 2014(10)
- [7]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神话 ——穿越剧的性别叙事策略研究[D]. 武琼.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8]谈谈经典影视文学中的灰姑娘情结[J]. 雷锦福. 电影评介, 2012(09)
- [9]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许人冰. 西南大学, 2012(10)
- [10]梦幻青春:解读偶像剧的意义编码[J]. 徐艳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