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轴全息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全息,同轴,数字,测量,微粒,粒子,颗粒。
同轴全息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1](2015)在《同轴数字全息术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2.5)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同轴数字全息术测量PM2.5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可行性,并设计了一套针对PM2.5颗粒测量的同轴数字全息实验装置。在讨论同轴全息图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基础上,利用所设计的装置测量了与PM2.5颗粒粒径相当的标准粒子,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证明,同轴数字全息术可有效应用于PM2.5颗粒的测量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5年04期)
吴冰静,姜宏振,徐昱[2](2012)在《利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基于合成孔径技术的同轴数字全息干涉术。与离轴数字全息术相比较,同轴数字全息术可以充分利用CCD靶面的有限空间带宽积,降低CCD对光场准确采样所需满足的分辨率要求。利用合成孔径技术可以有效增大全息图的记录面积,有利于对衍射光场中高频信息的记录。因此,本文提出将合成孔径技术与同轴数字全息术相结合,并利用设计和搭建的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实验光路,对高分辨率鉴别率板进行了全息记录和数值再现,以验证其改善对数值再现全息像分辨率的有效性。实验中,通过采用偏振相移技术实现同轴数字全息术中的相移量控制。利用二分之一波片将参考光的偏振方向由竖直调整为水平,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偏振方向互相正交,在先后经过四分之一波片与偏振片进行相移量的调节。令四分之一波片的快轴与水平方向呈π/4角,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通过旋转偏振片,取θ角分别为0、π/4、π/2和3π/4时,即可获得相移量分别为0、π/2、π和3π/2的同轴全息图。在利用偏振相移技术记录同轴全息图时,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数字全息再现像,采用精密电控位移平台控制CCD靶面在全息图记录平面上的精确位移。对于每一个子全息图拍摄区域,分别采用四步相移的方法得到四幅子全息图,然后将具有同样相移量的多幅子全息图拼接成大面积的合成孔径数字全息图,从而得到相移量分别为0、π/2、π和3π/2的四幅合成孔径数字全息图。最后,根据四步相移全息术的重建公式,对其进行计算,即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数值再现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可以有效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使再现像的分辨率由45.3lp/mm提高到71.8lp/mm。(本文来源于《2012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9-21)
鲁静[3](2012)在《颗粒场激光同轴全息术在小颗粒测量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离轴全息术相比,同轴全息术有着光学系统简单、对光源相干性要求低、只需使用低功率光源、并且受环境振动和扰动影响小等优势。然而,当被测颗粒的直径小于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的直径时,图像噪音变大,难以保证粒径测量的精确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就全息图像去噪、颗粒定位和颗粒数值重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陈鹏飞,李泽仁,赵建林,叶雁[4](2005)在《同轴全息术用于粒子场测量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同轴全息术测量粒子场的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数值算法———直接傅里叶变换算法和卷积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卷积算法符合实际要求。分析了记录图像的空间频谱及其对图像采样频率的要求,得出了在记录波长、采样间隔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的最小记录距离。对于一幅512×512像素的数字图像,若像元尺寸为6.7μm,所用光波长为532 nm,则最小记录距离为43.2 mm。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记录的振幅和相位型静态粒子的数字全息图,均得到了满意的数值再现像。(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5年09期)
陈鹏飞[5](2004)在《同轴全息术测量粒子场的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场的测试和诊断在许多工程技术及科研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的测试方法中,激光同轴全息摄影法以其不干扰流场,测量粒子尺寸范围大、拍摄景深大、可再现叁维粒子场信息、分辨率高以及光路布置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全息术用CCD记录全息图,以数值的方法再现全息图,它综合了光学全息原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全息成像技术,具有处理简便、对实验环境要求较低、可实现准实时处理等优点。本文综合同轴全息术和数字全息术的特点,进行了同轴全息术测量粒子场的计算机模拟和同轴数字全息实验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有: (1)分析推导了平面物菲涅耳衍射的两种常用数值实现算法,即直接傅里叶变换法和卷积法,结论表明后者更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通过对图像采样的分析,结合采样定理,给出了当图像像素总数、像元尺寸、记录波长都确定时,对衍射距离的限制条件。 (2)对同轴粒子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根据灰度梯度曲线判断粒子成像平面的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消除全息图边框衍射条纹的改进算法。 (3)在对多个粒子的模拟记录和再现过程中,通过改变粒子的密度,发现粒子密度较小时,记录和再现效果都很好,而当粒子密度增大一定程度时,粒子再现像的清晰度会下降。文中分析了其产生原因。 (4)用多层粒子模拟了叁维粒子场,然后用改进的算法进行模拟记录和分层数值再现,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发现用发散球面波再现时,可得到放大的再现像,有利于对粒子进行分辨。并且通过改变点光源的坐标,可得到粒子场不同部分的再现像。 (5)从实验上拍摄了单层静态粒子靶和多层静态粒子靶的数字全息图,并分别用平面波和球面波实现了该模拟粒子场的数值再现,得到了清晰的粒子像。(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3-01)
肖体乔,陈建文,徐至展,朱佩平,冠雷刚[6](1994)在《X射线同轴全息术中像差的数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X射线同轴全息中像差的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其叁级波差和光线像差,用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计算出光线像差,给出了类似于光线追迹中的点列图,并由此相应地估计出像差对分辨率的限制.所有的计算都是基于一个典型的X射线激光全息实验中的参数进行的.根据分析还讨论了减小像差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1994年12期)
赖天树,余昌旋,项志遴,谭玉山[7](1992)在《微粒场远场同轴全息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一般模型出发,导出了微粒场远场同轴全息图和再现实象面上的光强分布的普遍表达式.给出了全息图条纹对比度、记录介质的分辨率要求和可允许的微粒最大位移的普遍公式.完善和普遍化了微粒场同轴全息术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1992年08期)
同轴全息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基于合成孔径技术的同轴数字全息干涉术。与离轴数字全息术相比较,同轴数字全息术可以充分利用CCD靶面的有限空间带宽积,降低CCD对光场准确采样所需满足的分辨率要求。利用合成孔径技术可以有效增大全息图的记录面积,有利于对衍射光场中高频信息的记录。因此,本文提出将合成孔径技术与同轴数字全息术相结合,并利用设计和搭建的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实验光路,对高分辨率鉴别率板进行了全息记录和数值再现,以验证其改善对数值再现全息像分辨率的有效性。实验中,通过采用偏振相移技术实现同轴数字全息术中的相移量控制。利用二分之一波片将参考光的偏振方向由竖直调整为水平,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偏振方向互相正交,在先后经过四分之一波片与偏振片进行相移量的调节。令四分之一波片的快轴与水平方向呈π/4角,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通过旋转偏振片,取θ角分别为0、π/4、π/2和3π/4时,即可获得相移量分别为0、π/2、π和3π/2的同轴全息图。在利用偏振相移技术记录同轴全息图时,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数字全息再现像,采用精密电控位移平台控制CCD靶面在全息图记录平面上的精确位移。对于每一个子全息图拍摄区域,分别采用四步相移的方法得到四幅子全息图,然后将具有同样相移量的多幅子全息图拼接成大面积的合成孔径数字全息图,从而得到相移量分别为0、π/2、π和3π/2的四幅合成孔径数字全息图。最后,根据四步相移全息术的重建公式,对其进行计算,即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数值再现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可以有效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使再现像的分辨率由45.3lp/mm提高到71.8lp/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轴全息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萍.同轴数字全息术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2.5)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15
[2].吴冰静,姜宏振,徐昱.利用同轴合成孔径数字全息术提高再现像的分辨率[C].2012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3].鲁静.颗粒场激光同轴全息术在小颗粒测量上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
[4].陈鹏飞,李泽仁,赵建林,叶雁.同轴全息术用于粒子场测量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
[5].陈鹏飞.同轴全息术测量粒子场的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6].肖体乔,陈建文,徐至展,朱佩平,冠雷刚.X射线同轴全息术中像差的数字模拟[J].光学学报.1994
[7].赖天树,余昌旋,项志遴,谭玉山.微粒场远场同轴全息术[J].光学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