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目的论文_乔洪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文教育目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的,语文,语文教育,素养,启示,能力,方法。

语文教育目的论文文献综述

乔洪涛[1](2019)在《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和目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博览群书,深研精读,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也是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今天,重提"整本书阅读",既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语文教育"回归",又是对新形势下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再认识。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2期)

赵乔翔,梅凤岚[2](2018)在《语文教育目的观审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现代语文教育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实施分科教学,当代语文教育始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第一套《语文》课本。无论是在现代、当代还是在最近的新课改时期,理论界从未就语文教育目的达成共识,学堂章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教育目的不断变化,很多语文教师困惑于不知道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8年31期)

张超[3](2017)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显性目的"——培养"理解能力"(听与读,以读为重)和"表达能力"(说与写,以写为重);另一个是"隐性目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知识文化的积淀和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显性目的"与"隐性目的"虽然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有主与次、显与隐,本质与非本质之别。"显性目的"是语文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和(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22期)

李文华[4](2015)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演变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精神都要依托于语文教育目的。对语文教学成果的评判,应当制定一个客观的体系,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参照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考察语文教学的效果有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语文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体现。(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35期)

卓立子[5](2015)在《生成课堂:当代语文教育目的的实践操作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须明确其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课程实施的意义所在。"生成课堂"是指向当代语文教育目的的操作范式尝试之一。本文试结合李老师"生成课堂"理念和实践,解析"生成课堂"作为语文教育目的实践操作范式存在的样态,进而在课程论基础上建构"生成课堂"方法论:基于学科本位的"教育目的——学习手段"图式。一、"生成课堂"教育理念是立足于当代语文教育目的的。(一)用"生成课堂"理念尝试界定当代语文课程的(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5年34期)

卓立子,柳方平[6](2015)在《寻找现代语文教育目的的定位罗盘》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经义教育·语言专门化·语用》回眸历史,认为"总体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育之谜,要警惕"总体性教育"的全面突破和复辟;"语用教育观"既是对"语言专门化"的深化,也是不辜负历史的语文教育的正确定位。本文拟分析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于"语用教育观"的局限性和偏狭性,并结合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现代语文教育定位的建议——语文叁个层面教育目的视野下构建"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刊)》期刊2015年10期)

沈慧[7](2015)在《素质教育为目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通过有趣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语文规律,提高学生的(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5年15期)

张瑛[8](2014)在《阅读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途径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小学生阅读主要目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关注理念的更新,关注兴趣的激发,关注书单的开列,关注方法的指导,关注知识的积累,关注历练的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好办法,也是识字认字,理解语句的好办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4年22期)

裴瑞雯[9](2013)在《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为宏观背景,结合中国现代百年有余的语文教育史,分析每一时期的语文教育目的观,探讨其形成及内在发展的规律,最后进行归因、总结和反思,得到有益的启示。这样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及研究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推进其向纵深方向发展以有效启发。全文共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绪论,在总结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该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基础,界定了语文教育目的观这一核心概念。第二章介绍了语文学科自1904年独立设科至今的课程设置和名称的变更。语文学科的名称分别经历了“中国文学”设科期、“国文”设科期、“国语”“国文”科并设期和“语文”设科期四个阶段。第叁章对现代语文教育发轫期(1904-1919年)、探索期(1919-1949年)、徘徊期(1949-1978年)、革新期(1978-至今)这四个时期的语文学科性质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一时期的语文教育目的观。各个阶段的语文教育目的观又分别从内部状况和外部条件两方面进行具体详明的解数,从而可观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演变轨迹。第四章总结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来其教育目的观演变的规律及其我们得到的深刻启示。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指向特点为笼统、片面到明确、具体。对这一特点的归因分析又分别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教育总目标、语文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言以蔽之,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有余的历史窥探,总结归纳出各时期的语文教育目的观,合理有效地分析其演变的历程及形成的原因,希望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们以些许的感悟及启发。(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3-05-10)

申宣成,马瑞芳[10](2012)在《提升语文素养是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2011年语文教育论着评析之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回顾年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整体样貌,似乎可以用"面壁十年图破壁"来描绘。做出这样的判断有叁个理由:一是从研究内容来看,本年度的综合性学习论文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析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讨(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2年16期)

语文教育目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的现代语文教育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实施分科教学,当代语文教育始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第一套《语文》课本。无论是在现代、当代还是在最近的新课改时期,理论界从未就语文教育目的达成共识,学堂章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教育目的不断变化,很多语文教师困惑于不知道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文教育目的论文参考文献

[1].乔洪涛.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和目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2].赵乔翔,梅凤岚.语文教育目的观审思[J].中学语文.2018

[3].张超.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J].中学语文.2017

[4].李文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演变及启示[J].语文建设.2015

[5].卓立子.生成课堂:当代语文教育目的的实践操作范式[J].中学语文.2015

[6].卓立子,柳方平.寻找现代语文教育目的的定位罗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

[7].沈慧.素质教育为目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学语文.2015

[8].张瑛.阅读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途径之一[J].内蒙古教育.2014

[9].裴瑞雯.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演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3

[10].申宣成,马瑞芳.提升语文素养是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2011年语文教育论着评析之五[J].中学语文.2012

论文知识图

黄淮学院鉴定验收项目(5)黄淮学院鉴定验收项目(4)黄淮学院鉴定验收项目(3)黄淮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黄淮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附录泸州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

标签:;  ;  ;  ;  ;  ;  ;  

语文教育目的论文_乔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