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觉,环境质量,评价,景观,滨海,环境,城市绿化。
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路[1](2019)在《云南石林盆地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和资源价值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云南石林盆地的遥感卫星地图基础上,以景观敏感度的相对视距、坡度、可视域和醒目程度4个因素进行权重迭加,确定出石林盆地的7个景观敏感区.结合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美学相关理念价值,构建了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了石林盆地内景观视觉环境质量的空间特征,识别了景观视觉资源保护的关键区.研究结果表明:石林盆地的清水塘一带为景观视觉资源保护关键区,应严格禁止破坏其景色质量的建设活动的进行;大可镇、习克丈村和小波溪村区相对于小河村的景观质量较低,适合在此区域进行新的城镇建设活动.研究可为石林盆地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拓宽景观保护区识别与区划方法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陆洋[2](2018)在《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期望从对建设速度的追求逐渐转向对建成质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饱含归属感的住区空间来说,人们所需的已经远非“防寒暑,避风雨”这样简明的目标,而是从单纯的追求房屋面积转变为追求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与私密性。在这种追求和向往下,住区空间环境的品质和风貌控制成为了城市布局规划的重点关注方向。评价住区空间质量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层面也不尽相同,其中人对空间的感知是最直观也是最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之一。而观察者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80%是通过视觉实现的,因此不难看出视觉影响在住区空间环境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基于人眼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分析方法,视觉分析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助手段,视觉分析的结论可以作为对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调控的技术依据。数十年来,虽然中国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然而在视觉分析方面却一直局限于依赖传统的分析方法,对空间质量的评价仍基于一种经验性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工具。本文以此为契机,追本溯源对视觉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视觉分析的基本研究发展历程,并通过对不同阶段视觉分析技术特点的梳理,选取最具借鉴意义的人本位探索阶段的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加以介述,试图将其先进的概念及测量技术引入我国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当中。研究从住区空间视觉性及视觉分析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说明视觉分析与住区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视觉分析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点论证了其应用的适用性。同时客观分析了视觉分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对应用缺陷加以技术更新,提高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通过选择建模软件以及技术应用平台阐述了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应用的实现方法。文章最后以深圳市阳光带海滨城一期和二期两居住小区为实例,对视觉量化分析技术进行实例应用研究。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对比,从中发掘出影响住区视觉空间环境质量的水平及垂直设计要素,以期为住区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1-01)
孙婧,宋力[3](2014)在《大连滨海观光道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公众审美角度,采用心理物理学评价法,选取滨海路43张夏季景观照片为研究对象,评价滨海观光道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和各要素指标等级,对评价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轮廓线、水体、色彩种类对滨海路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显着的正面影响。最后针对评价结果,从提高景区视觉环境质量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滨海观光道的规划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姚玉敏,徐迎碧[4](2013)在《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我国传统山水审美理论具有悠久历史,但对现代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不足、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也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在分析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评价类型等,为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3年07期)
姚玉敏,朱晓东,徐迎碧,杨海燕,孙翔[5](2012)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肥市为例评价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综合"基于公众感知"和"基于专家/设计"的评价方法,选取22张滨水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这些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和各物理要素等级,对评价数据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环境质量得分较高的滨水景观比得分较低的滨水景观拥有更多的自然式驳岸和适当的园林小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人工景观"、"驳岸类型"和"树群轮廓线"对滨水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着非常显着的积极影响。另外,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8期)
姚玉敏[6](2011)在《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能源、交通、旅游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快速城市化进程,景观的视觉环境不断遭受破坏,视觉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绿化景观虽不能提供给人们维持生命活力的物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西方国家已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景观视觉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且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的风景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以丰富的传统山水审美理论和实用的设计方法而雄踞世界,然而现代景观视觉环境的科学评价与保护研究则较落后。由于对景观视觉环境影响的认识不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目前我国的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还未广泛开展起来。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考虑现有的条件,将“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概念,探讨了绿化景观视觉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应用到四个实例研究中。此外还分析了视觉环境质量评价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深入探讨了绿化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总结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体系,明确视觉环境质量评价对改善环境管理决策质量、促进综合决策的重要意义。其中,景观审美评价可以分为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和经验学派,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专业/设计”和“基于公众感知”的评价方法。(2)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高压线下绿化景观、江南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城市滨水绿化景观作为实例研究对象。依据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功能,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从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语义变量和物理特征要素等方面构建多元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视觉环境质量评价应用到绿化景观综合价值的评价中。在理论和实例研究基础上,给出未来景观规划和视觉资源管理的相应对策,建议将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去。(3)评价对象是能反映研究地特点的景观照片,评价者以高校学生为主、兼顾普通公众,评价方法综合了“基于专业/设计”和“基于公众感知”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根据评价结果,选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明确绿化景观视觉环境质量与语义变量和物理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语义变量和物理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4)实例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一致性,例如公众都喜欢拥有更多植被类型的绿化景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适当增添有益人工要素(如景石、亭台廊榭、木栈道、雕塑等)的绿化景观比纯自然绿化景观具有更高的美学质量,语义变量“独特性”和“生动性”与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显着相关,物理特征要素“植被类型”、“景观色彩对比”以及“有利的人工景观”对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显着作用。(5)建议健全针对景观视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编制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依据、方法,初步制定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内容,并应将拟议行动对视觉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作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6)限于时间和作者水平,本文还只是初步研究,未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①绿化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学体系以及具体的评价技术需进一步完善;②本文实例中的评价方法对所研究的绿化景观是合适的,但绿化景观类型多样,文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适用于其他绿化景观,还需在更多、更完整的案例研究中检验;③本文研究具有空间上的变化,但缺乏时间上的变化,可在未来研究中补充;④结合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质量进行视觉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很重要;⑤可以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来模拟实施某些拟议行动后将会出现的景观视觉环境,进而评价和预测拟议行动对绿化景观视觉环境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11-01)
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期望从对建设速度的追求逐渐转向对建成质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饱含归属感的住区空间来说,人们所需的已经远非“防寒暑,避风雨”这样简明的目标,而是从单纯的追求房屋面积转变为追求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与私密性。在这种追求和向往下,住区空间环境的品质和风貌控制成为了城市布局规划的重点关注方向。评价住区空间质量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层面也不尽相同,其中人对空间的感知是最直观也是最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之一。而观察者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80%是通过视觉实现的,因此不难看出视觉影响在住区空间环境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基于人眼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分析方法,视觉分析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助手段,视觉分析的结论可以作为对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调控的技术依据。数十年来,虽然中国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然而在视觉分析方面却一直局限于依赖传统的分析方法,对空间质量的评价仍基于一种经验性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工具。本文以此为契机,追本溯源对视觉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视觉分析的基本研究发展历程,并通过对不同阶段视觉分析技术特点的梳理,选取最具借鉴意义的人本位探索阶段的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加以介述,试图将其先进的概念及测量技术引入我国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当中。研究从住区空间视觉性及视觉分析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说明视觉分析与住区空间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视觉分析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点论证了其应用的适用性。同时客观分析了视觉分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对应用缺陷加以技术更新,提高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通过选择建模软件以及技术应用平台阐述了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应用的实现方法。文章最后以深圳市阳光带海滨城一期和二期两居住小区为实例,对视觉量化分析技术进行实例应用研究。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对比,从中发掘出影响住区视觉空间环境质量的水平及垂直设计要素,以期为住区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环境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张路.云南石林盆地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陈陆洋.视觉量化分析技术在住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孙婧,宋力.大连滨海观光道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
[4].姚玉敏,徐迎碧.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3
[5].姚玉敏,朱晓东,徐迎碧,杨海燕,孙翔.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2
[6].姚玉敏.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