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包括外筒、内筒、连接件和除尘装置,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采用防腐材料制成;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用于去除烟气中粉尘颗粒;所述内筒上端和所述外筒上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或所述外筒上端覆盖有防腐材料。防止通过内筒的烟气腐蚀烟囱,进而损坏烟囱。另内筒内设置有除尘装置,以去除烟气中带有的粉尘。
设计方案
1.一种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
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采用防腐材料制成;
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
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用于去除烟气中粉尘颗粒;
其中,所述内筒上端和所述外筒上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或所述外筒上端覆盖有防腐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内筒的外壁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外筒的内壁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弧形;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弧长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弧形;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弧长短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外筒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以两个为一组,每组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轴线对称设置,另多组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轴线方向排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的轴线呈螺旋状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喷淋和滤网,所述喷淋和所述滤网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滤孔呈Z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高空排除各种经过处理达标废气的烟囱都存在腐蚀问题。最常见的腐蚀性气体是SO2<\/sub>、H2<\/sub>S、HF、HCl、Cl2<\/sub>、CO2<\/sub>、CO等腐蚀性气体和粉尘颗粒对烟冲造成冲蚀、磨损。当烟气中成分低于露点温度时,含硫、氯、氟、碳、氮的烟气与壁上露珠结合生成冷凝酸,会对烟囱内壁具有极强的腐蚀破坏作用。此外,长期处于工业大气环境下烟囱外壁也会受到烟气中残余腐蚀性气体及粉尘在烟囱的出口周围沉降,形成稀酸对烟囱外壁造成的腐蚀。
现有的烟囱均是增加防腐层来避免腐蚀损坏的,例如专利号为CN201420731860.8,专利名称为一种防腐烟囱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在烟囱本体内侧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设置有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该聚乙烯板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高温和吸水率低、抗冲击、耐磨损等特性,以达到了烟囱防腐的功效。但是,烟冲出口还会出现腐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提升防腐效果的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
一种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包括:
外筒;
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采用防腐材料制成;
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
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用于去除烟气中粉尘颗粒;
其中,所述内筒上端和所述外筒上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或所述外筒上端覆盖有防腐材料。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内筒的外壁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外筒的内壁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弧形;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弧长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长。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弧形;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弧长短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长。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外筒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以两个为一组,每组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轴线对称设置,另多组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轴线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内筒的轴线呈螺旋状排列。
进一步,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喷淋和滤网,所述喷淋和所述滤网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滤网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滤孔呈Z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烟囱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采用防腐材料,防止通过内筒的烟气腐蚀烟囱,进而损坏烟囱。另内筒内设置有除尘装置,以去除烟气中带有的粉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筒、20内筒、30连接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40挡板、50除尘装置、51喷淋、52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包括外筒10、内筒20和连接件30,内筒20位于外筒10内部,连接件30连接在外筒10和内筒20之间,使内筒20固定在外筒10内部。其中,外筒10可采用混凝土筑成。内筒20采用防腐材料制成,例如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玻璃钢或防腐橡胶等。烟气通过内筒20排至大气,有效避免烟气中残留的腐蚀性气体腐蚀烟囱,有效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
连接件30分别连接外筒10的内壁和内筒20的外壁上。参考图2,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31和内筒20的外壁相适配,第二连接部32和外筒10的内壁相适配,即当外筒10和内筒20均呈中空的圆柱体时,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呈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的弧长长于第一连接部31的弧长。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的弧长短于第一连接部31的弧长。
第一连接部31可通过紧固件与内筒2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32也可通过紧固件与外筒10相连接。该紧固件可为螺栓等。
继续参考图2,所述连接件3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连接。第三连接部33的形状不受限制,只要其避开紧固件作用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上的位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3呈长条状,且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中间位置。
第一连接部31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与内筒20相连接,该两个紧固件分别位于第三连接部32的两侧。第二连接部32也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与外筒10相连接,该两个紧固件分别位于第三连接部32的两侧。通过增加紧固件,以增强连接件30分别与外筒10和内筒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件30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增加连接件30的数量,以增强外筒10和内筒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连接件30以两个为一组,每组连接件30沿着内筒20轴线对称设置,另多组连接件30沿着内筒20轴线方向排列设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连接件30沿着内筒20的轴线呈螺旋状排列。
如图1所示,内筒20上端为烟气的排出口,而内筒20的上端高于外筒10的上端,即内筒20的上端高出外筒10的上端一部分。
内筒20上端和外筒10上端之间还设置有挡板40,防止烟尘或酸性气体进入内筒20和外筒10之间,进而腐蚀外筒10。在本实施例中,挡板40呈环形,且密封在内筒20上端和外筒10上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40材质和内筒20材质相一致,防止挡板40腐蚀。
在其它实施例中,挡板40的材质不受限制,但挡板40表面覆盖有一层防腐材料。
进一步地,外筒10上端外露的部分也设置有一层防腐材料,防止外筒10腐蚀。
如图1所示,所述除尘耐腐蚀的环保型烟囱还包括除尘装置50,除尘装置50设置在内筒20内部,用于去除烟气中的粉尘颗粒。
除尘装置50包括喷淋51和滤网52,喷淋51和滤网52相对设置,滤网52用于吸附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喷淋51用于清洗滤网52上吸附的粉尘颗粒,以及清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此时粉尘随着液体掉落至烟囱底部,通过回收或直接排出。连接喷淋51的水管可之间从外筒10和内筒20之间穿过。
滤网52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滤孔呈Z形,以便吸附粉尘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51位于滤网52的上部。
需要说明的是,喷淋51和滤网52的数量可为多个,在此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069.6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93434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F23J11/00
专利分类号:F23J11/00;F23J13/02;F23J13/04;F23J15/02;B01D46/10;B01D46/42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江苏超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超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4731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工业园区纬二路9#
发明人:安军烽;沈余良
第一发明人:安军烽
当前权利人:江苏超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非
代理机构:31326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点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