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宗亲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以姓氏为主,用以联络感情,获得团结,维护共同利益,增强民族认同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化开始依靠网络技术进行传播。技术不断提高,传播形式也时时变换,这也同样使得河南宗亲文化传播发生改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传播现状、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机遇以及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河南宗亲文化;传播模式;产生影响
一、互联网环境下河南文化传播现状
(一)河南宗亲文化
宗亲文化来源于宗法制的社会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状况相伴而生。氏族文化及宗亲文化,是在氏族部落的建立下形成。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女性崇拜也逐渐转变为父系崇拜,商周时期宗法制成为社会统治的架构建立一套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统治制度[1]。宗亲文化以儒家为经典,儒家文化极度重视宗亲与宗族。现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崇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不少华夏人民寻根问祖掀起了“宗亲文化热潮”。
相同发酵工艺条件下称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铵、磷酸氢二铵添加到苹果汁发酵液中,使得苹果汁发酵液中铵态氮的添加达到0、100、200、300、400 mg N/L的浓度,20 ℃进行恒温发酵,结束后蒸馏取样测定苹果白兰地中异丁醇、异戊醇及苯乙醇含量。
纵观各类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可知,河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河南人口密集,文化昌荣,经济发达,是宗亲文化的发展摇篮。宗亲文化主要以姓氏为主,而中华姓氏绝大部分根源在河南[2]。因而可以说河南宗亲文化是整个宗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宗亲文化传播方式
在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宗亲文化传布主要依靠口语传播,以教育为主。通过先生的教导学习三纲五常,领悟宗亲性质。另外,宗亲文化还主要通过口口相传以及立家规的形式进行传播,在皇室则以登基祭祀大典等方式进行传播。
现代社会中,宗亲文化传播模式与封建社会时期相比有所不同,但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宗亲文化废除了三纲五常等一些不合理的规则,但在现代社会中以姓氏文化为主的宗亲热潮仍被掀起。如于氏宗亲,台湾同胞大陆寻根问祖,卫辉比干庙等都凸显了宗亲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宗亲文化是如何传播的呢?作者认为其一:教育。通过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姓氏文化的同时对宗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学习《北史》与《唐书》就会对于氏宗亲有一定的了解。当然,中国是一个以教育为主的国家,从小学到高校,老师们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会教导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而这其中就会涉及到有关宗亲文化的内容;其二:走亲访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在过节走亲访友的习惯,这也正是宗亲文化传播的体现。利用这一方式可以对自身的宗亲文化底蕴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不论有没有血缘关系,姓氏相同的人们都可以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去进一步了解整个宗族的文化。其三:祭祀。我们以于氏宗亲为例,于氏起源于河南洛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迁徙等原因,使得于氏家族分布于各个不同的地区,通过祭祀则可以使各地区的于氏人们聚集在一起。现如今河南省通许县六营村有于氏祠堂,在农历十月初一,散布在各地的于氏家族成员都会在这里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足以可见祭祀可以使宗亲文化得以广泛传布。其四:资料查阅。对于宗亲文化来讲,各个时期的活动都会有所记载,想要了解宗族文化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其五:新媒体传播。利用大众传媒以及各种新媒体,如QQ、微博等交流平台以及花椒直播、抖音等一系列直播平台,打造别具一格的宗亲文化传播模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运用智能手机以及网络,所以大部分宗亲文化活动也开始从现实转向网络方向上来,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内容海量、时效性等特点来传播,使得宗亲文化被广为人知,掀起新的热潮。
二、互联网传播对河南宗亲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宗亲文化的影响面
在传统的河南宗亲文化传播形式中,以祭祀最为常见。宗族中成员在同一时间段内聚焦于同一地点开展的宗族祭祀活动,无疑加深了宗族成员的认同感,也更有利于宗族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宗亲网站的网络分支越来越广泛而复杂,如果宗族内部运营管理不足,就有可能会给一些不良社会分子机会,利用网络钻空子,从而造成坏的结果。
(二)有利于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现代化环境中,应高度认可技术建设,在技术层面上为宗亲文化的传播提供保障。
(三)有利于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
目前很多以传播宗亲文化为名的活动,常常将活动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受到严重忽视。如某些机构设立的“国学班”,从表面上看是传播国学文化,实际目的则是获取经济利益;拍摄与宗亲文化有关的电视剧,大多也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为主,肆意篡改史实,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等。这些活动,并未真切的研究宗亲文化的内涵,未挖掘到其潜在价值,而仅仅是进行市场化包装。
(四)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基,也是文化创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河南宗族文化历史悠久,在早期文化中,有完好的形成发展链条。在迁徙过程中,河南人民将其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各地,由此大部分其他民族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文化,例如河南于姓氏文化就是以河南洛阳为发源,并不断向外拓展,促进了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利用源于中原的文化符号,依靠互联网传播的方式来影响其余地域的文化,进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这些注重人伦、和谐、亲情的文化资源, 对于消解当今利益至上、精神空虚等种种不良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河南宗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和各种不同文化相结合,形成被受众所能够接受的乐于接受的文化。
经常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我国数学家立志成材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很多,有待于去我们发现和挖掘。
按照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和行动部署,尤其是2015年底《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下发后,中国石油集团在总结前期各项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完成了以下几项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三、互联网环境下河南宗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群体对宗亲文化的责任感减弱
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来说,对宗亲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父辈。他们对宗族的认同感和关注度减弱,反之对网上娱乐性、游戏性强的内容的关注度提升。正如日本学者中野收所说的容器人一样,他们把自己困于容器中,像容器一样,虽然也想要与外界产生联系,但只是外壁的碰撞,无法到达他人内心深处。又如选择性接触假说一般,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本身就了解与认同的事物,而对陌生乃至对立的事物则有抵制情绪。祭祀是传播宗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如今青年群体对祭祀的参与感降低,也不愿过多在网上接触与宗亲有关的内容,群体认同度在下降,家族责任感在减弱。
(二)网络分支多而广泛,不便管理
河南宗亲文化承载着中国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深入发掘文化的潜在思想价值,有效整合优秀宗亲文化,维护文化遗产,创造地方特色显著、影响力强的宗亲文化品牌,拓宽文化交流途径,推动宗亲文化的向外传播。新媒体信息拥有图像、文字、音频等诸多形态,传播又可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借助新媒体可大大提升传播速率及成效。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用户日益增加,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宗亲文化如若可科学利用这些新兴媒介,必然可得到更好的传播,不断提升普及范围。
当代青年通过网络学习对宗亲文化有相应基础了解后,可以将他族文化与自身的宗族文化做对比,根据异同来更好的创新自身宗亲文化,打造更加合理的传播形式。亦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将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文章拍摄成有趣的宗亲文化故事视频在青年群体中传播,激起受众的文化认同感。
(三)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目前,河南虽然步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是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南在软实力的发展上相对滞后。河南身处中原地区,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挑战。想要提高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就需要鼎力弘扬当代主流文化与河南传统优秀文化,不停歇地扩大其影响力。优秀的传统宗亲文化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使得河南文化中“尊老爱幼、礼让三尺”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得到传播,以此来提高文化实力[3]。另外,河南还应充分利用河南优秀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发展。
2018年笔者在面向百人的授课中体会到不同岗位和学历群体的基础和需求不同,培训内容尽量让每个群里都能有所收获,并增加实践体验的机会。
(四)思想保守落后
河南所处位置为内陆,该地区人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创新精神较弱。河南人并未充分挖掘及认知本土文化内涵,对文化的开拓及创新并不重视,传播思想过于老旧,从而使得诸多优秀宗亲文化开发过于表面化,大量的文化资源出现了闲置,对宗亲文化进行创新性打造的,多是沿海发达地区[4]。现代化传播主要借助现代科技及理念,如若思想观念不够先进,就算拥有了先进的设备、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也会由于思想观念问题而无法取得高效传播。
(五)封建沉渣及低俗文化弥漫
河南宗亲文化借助互联网传播并非完全是积极的,消极因素同样存在。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对文化进行筛选,拒绝落后文化,保留和创新优秀文化。由于在极长一段时间内河南都受封建制度影响,某些落后地区的人们脑海中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某些媒体为了收视率、阅读量而并未对文化进行筛选,一味迎合人们喜好,大力宣传落后文化。还有部分农村地区有不良风气盛行,把封建迷信与宗亲文化混为一谈,这是不符合科学的[5]。重视和传播文化不代表不顾文化是否落后而盲目传播。对于优秀的文化应给予保留并不断推陈出新,而对于落后的文化则应及时摒除以免被滥用而削弱了宗亲文化的影响。
五、互联网环境下河南宗亲文化的传播策略
(一)开展宗亲文化网上学习活动,增强文化认同
鉴于青年群体对宗亲文化了解较少较为肤浅,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展开宗亲文化学习活动。例如对于于氏宗亲文化来说,虽不如比干文化那样众所周知,但是作为于氏始祖,于谨忠于君,为人民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于姓氏人应以自己姓于为荣。因此,我们便可以以于氏文化为依托,开展对于姓宗亲文化的学习竞赛,从而在学习中增强地方文化认同。
1)数据输入:本系统任何适量和栅格格式的数据均可输入至本系统中,TIF和Shapelile是主要数据类型。
(二)加大对网络宗亲文化传播的运营管理
河南宗亲文化历经多年的传承及创新,现有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河南宗亲文化要在现代社会中长久立足则必须将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网络时代环境下,如能积极探索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来传播宗亲文化,开展网络形式的宗亲文化活动,对丰富宗亲文化内涵,提升价值和影响力有很大帮助。如可创作宗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或策划有关宗亲文化的网络文娱节目,有可能获得更多宗族成员的认同,实现河南宗亲文化的快速、有效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是以碎片化、网络化的形式传播,科技发展日益迅速,技术革新应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媒体从业者也不例外,掌握各种新型传播工具及模式对所有媒体从业者来说是具有必要性的。新媒体传播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微信、微博等平台是人们现今利用最为频繁的、也是效率极高的传播交谈工具[6]。对于河南于氏文化来说不妨尝试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广,通过软文或者小程序中的H5小游戏来促进传播,当然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网络操作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的利用。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级政府也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技术人员的培养,并积极参与培养工作,促进新媒体传播工具的发展。
(三)个人加强责任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宗亲文化,在姓氏宗族中我们都应尽力传播自身的宗亲文化。利用我们所掌握的新媒体平台,做到尽心传播、尽力传播、准确传播。
从医院回到社区,碰见了李闺女,我张口想打个招呼,没想到李闺女朝地上啐了一口,再看其他人脸上也冷冷的。我感到心里很委屈,我说,我招谁惹谁了。我好端端让车撞了,住了医院,现在鱼塘也没了,你们以为我心里好受呢。
在宗族中,人们都有相应的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份子。当我们将自己视为主体时,才能推动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由量变产生质变。因此,个人应加强责任意识,自觉地传播优秀宗亲文化,另外,加强不同宗亲文化的交流融合,以便形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从而丰富文化内涵。
(四)扩展宗亲文化传播渠道
依托豫剧、文物、庙会等渠道,对宗亲文化进行传播时,要有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利用多种方式培养一批独具河南特点的文化。建设中华宗亲文化,就要挖掘地域宗族文化资源,围绕洛阳于氏家族、卫辉比干庙等建设中华宗亲文化品牌,建立姓氏祖地展示园区、建设祭祀地区、构建网络宗亲传播网,以便同姓人员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宗族[7]。
目前河南宗亲文化传播渠道主要包括纸质媒体、网络平台、音像制品、旅游开发等。那么将媒介资源与宗亲文化合理联动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结合纸质和电子媒体,实现报纸、杂志等与手机、互联网的联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时传播;二是大力挖掘河南宗亲文化中的民俗习惯、名人故居等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以此来扩大文化宣传;其次,媒体应加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使其河南媒体的“外宣战略”与其他媒体的“内宣战略”相连接。通过策划活动、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创造不同媒体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传播力度;再次,可利用宗亲文化资源,进行选题和策划,出版与宗亲文化相关联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现代网络传播在宗亲文化的传播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是河南宗亲文化发扬光大的一种重要动力源。同时,作为一种交流手段,现代传播媒体也不是被动地担负传播任务。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扛起自己的责任,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传播媒介就一定能将我们优秀的宗亲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任宝旗.全媒体视域下宗亲文化传播对社会的价值维系-以河南卫辉比干祭典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10).
[2]王娜.河南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策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
[3]李丹.河南根文化对外传播模式研究[A].科教文汇,2017(1).
[4]丁美燕.河南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播[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5]孟萌 张仕儒 宋彩凤 惠颖 .“互联网 +”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方式[A] .中国民族博览,G122.
[6]黄学彬 周扬.黎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 互联网平台传播的设计与实现[J].社科学论,2018(7).
[7]李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原文化传播新机制的构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8]盖伟.新媒体视阈下中原文化认同与传播机制探究[J].新闻爱好者,2018(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5-29
作者简介:任宝旗,河南新乡学院教授;张钰,河南新乡学院2015级新闻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宗亲文化与伦理道德传播研究”(18YJA860011)阶段性成果。
标签:宗亲论文; 文化论文; 河南论文; 互联网论文; 宗族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3期论文;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宗亲文化与伦理道德传播研究”(18YJA860011)阶段性成果论文; 河南新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