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论文和设计-左荣欣

全文摘要

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包括口琴,口琴包括口琴本体和琴壳,其还包括基座、防尘壳A、防尘壳B、转轴A和转轴B;防尘壳A绕转轴A转动从而在打开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防尘壳B绕转轴B转动从而在打开或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A和防尘壳B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两者通过卡接部A和卡接部B的对接连接为一体,并将口琴本体上表面、口琴本体下表面、口琴本体左壁面、口琴本体右壁面、两个琴壳笼罩在内。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口琴上增加了可盖合或打开的防尘壳A、B。防尘壳A、B在盖合状态下有效防止外界灰尘从口琴本体前壁面上的吹奏口及琴壳与口琴本体之间的条形缝隙进入琴腔内。

主设计要求

1.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包括口琴(1),口琴(1)包括口琴本体(11)和琴壳(12),口琴本体(11)呈长方体形,其内设有琴腔,其前壁面(111)上设有连通至琴腔的吹奏口(112),其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均设有连通至琴腔的排气口,两个琴壳(12)分别罩设在口琴本体(11)的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并分别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的排气口笼罩在内,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设有条形缝隙(13),条形缝隙(13)通过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其特征是:其还包括基座(2)、防尘壳A(3)、防尘壳B(4)、转轴A(5)和转轴B(6);基座(2)上设有位置相对的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基座(2)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分别与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紧密接触,而从将口琴本体(11)卡固在基座(2)上耳板(21)与下耳板(22)之间;防尘壳A(3)通过转轴A(5)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B(4)对接的卡接部A(31),防尘壳A(3)绕转轴A(5)转动从而在打开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A(3)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上半部分均敞露在外;防尘壳B(4)通过转轴B(6)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A(3)对接的卡接部B(41),防尘壳B(4)绕转轴B(6)转动从而在打开或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B(4)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下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下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下半部分均敞露在外;当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两者通过卡接部A(31)和卡接部B(41)的对接连接为一体,并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两个琴壳(12)笼罩在内。

设计方案

1.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包括口琴(1),口琴(1)包括口琴本体(11)和琴壳(12),口琴本体(11)呈长方体形,其内设有琴腔,其前壁面(111)上设有连通至琴腔的吹奏口(112),其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均设有连通至琴腔的排气口,两个琴壳(12)分别罩设在口琴本体(11)的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并分别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的排气口笼罩在内,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设有条形缝隙(13),条形缝隙(13)通过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

其特征是:其还包括基座(2)、防尘壳A(3)、防尘壳B(4)、转轴A(5)和转轴B(6);

基座(2)上设有位置相对的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基座(2)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分别与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紧密接触,而从将口琴本体(11)卡固在基座(2)上耳板(21)与下耳板(22)之间;

防尘壳A(3)通过转轴A(5)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B(4)对接的卡接部A(31),防尘壳A(3)绕转轴A(5)转动从而在打开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A(3)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上半部分均敞露在外;

防尘壳B(4)通过转轴B(6)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A(3)对接的卡接部B(41),防尘壳B(4)绕转轴B(6)转动从而在打开或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B(4)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下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下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下半部分均敞露在外;

当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两者通过卡接部A(31)和卡接部B(41)的对接连接为一体,并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两个琴壳(12)笼罩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其特征是:卡接部A(31)和卡接部B(41)分别为卡扣和卡座,卡扣和卡座可相互卡接或相互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其特征是:防尘壳A(3)外表面上设有尼龙钩带(32),防尘壳B(4)外表面上设有与尼龙钩带(32)相配合的尼龙绒带(42);当防尘壳A(3)与防尘壳B(4)均处在打开状态下时,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可分别通过尼龙钩带(32)与尼龙绒带(42)的粘合而连接为一体,此时防尘壳A(3)与防尘壳B(4)分别与基座(2)相抵而分别达到打开状态下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其特征是:当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以阻隔外界灰尘进入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及防尘壳B(4)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

背景技术

口琴是一种靠口吸吹气流带动簧片震动的乐器。目前常见的口琴的结构如图1-2所示:口琴1包括口琴本体11和琴壳12,口琴本体11呈长方体形,其内设有琴腔,其前壁面111上设有连通至琴腔的吹奏口112,其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均设有连通至琴腔的排气口(图中未示出),两个琴壳12分别罩设在口琴本体11的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并分别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上的排气口和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上的排气口笼罩在内,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设有条形缝隙13,条形缝隙13通过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

口琴使用过程中,灰尘容易通过所述吹奏口直接进入琴腔,或通过条形缝隙进入琴壳与口琴本体之间的空间,再通过排气口进入琴腔。灰尘在琴腔中积累一定量后,既影响吹奏效果,又非常不卫生。

现有的口琴通常会配备独立的口琴盒,口琴装入口琴盒内可有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琴腔,但口琴盒与口琴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器件,两者没有物理上连接关系,口琴使用者并不能保证每时每刻将口琴盒携带在身上,若出现忘带口琴盒的情况,口琴使用完后就无法被妥善收纳,而处于暴露在外的状态。此状态的口琴没有任何的防尘措施,琴腔内非常容易积累灰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它解决了现有的口琴防尘措施不完善,导致口琴琴腔内容易累积灰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包括口琴,口琴包括口琴本体和琴壳,口琴本体呈长方体形,其内设有琴腔,其前壁面上设有连通至琴腔的吹奏口,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连通至琴腔的排气口,两个琴壳分别罩设在口琴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分别将口琴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排气口笼罩在内,琴壳与口琴本体之间设有条形缝隙,条形缝隙通过琴壳与口琴本体之间的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其还包括基座、防尘壳A、防尘壳B、转轴A和转轴B;基座上设有位置相对的上耳板和下耳板,基座上耳板和下耳板分别与口琴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紧密接触,而从将口琴本体卡固在基座上耳板与下耳板之间;防尘壳A通过转轴A活动连接在基座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B对接的卡接部A,防尘壳A绕转轴A转动从而在打开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A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上表面、口琴本体上表面上的琴壳、口琴本体左壁面上半部分、口琴本体右壁面上半部分及口琴本体前壁面上半部分均敞露在外;防尘壳B通过转轴B活动连接在基座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A对接的卡接部B,防尘壳B绕转轴B转动从而在打开或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B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下表面、口琴本体下表面上的琴壳、口琴本体左壁面下半部分、口琴本体右壁面下半部分及口琴本体前壁面下半部分均敞露在外;当防尘壳A和防尘壳B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两者通过卡接部A和卡接部B的对接连接为一体,并将口琴本体上表面、口琴本体下表面、口琴本体左壁面、口琴本体右壁面、两个琴壳笼罩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卡接部A和卡接部B分别为卡扣和卡座,卡扣和卡座可相互卡接或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尘壳A外表面上设有尼龙钩带,防尘壳B外表面上设有与尼龙钩带相配合的尼龙绒带;当防尘壳A与防尘壳B均处在打开状态下时,防尘壳A和防尘壳B分别通过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的粘合而连接为一体,此时防尘壳A与防尘壳B分别与基座相抵而分别达到打开状态下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当防尘壳A和防尘壳B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防尘壳A与口琴本体左壁面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右壁面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防尘壳B与口琴本体左壁面下半部分和口琴本体右壁面下半部分形成面接触,以阻隔外界灰尘进入防尘壳A与口琴本体左壁面之间的间隙、防尘壳A与口琴本体右壁面之间的间隙、防尘壳B与口琴本体左壁面之间的间隙及防尘壳B口琴本体右壁面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现有的口琴上增加了可盖合或打开的防尘壳A、B。防尘壳A、B在盖合状态下将口琴本体上表面、口琴本体下表面、口琴本体左壁面、口琴本体右壁面及两个琴壳笼罩在内,有效防止外界灰尘从口琴本体前壁面上的吹奏口及琴壳与口琴本体之间的条形缝隙进入琴腔内。

2、防尘壳A、B在打开状态下将口琴本体左壁面、口琴本体右壁面、口琴本体前壁面、口琴本体上表面、口琴本体下表面及两个琴壳敞露在外,此时,吹奏口和条形缝隙敞露在外,口琴用户可采用任何不挡住吹奏口和条形缝隙的握持姿势拿住口琴进行吹奏,不影响正常吹奏。

3、防尘壳A、B分别通过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的粘合而连接为一体,并且此时,防尘壳A、B分别与基座相抵而分别达到打开状态下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即此时,防尘壳A、B与基座实现了相对定位,有效避免了防尘壳A、B在打开状态下因随意转动晃荡而影响吹奏。

4、口琴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基座的上、下耳板紧密接触,从而被卡固在基座的上耳板和下耳板之间,即口琴本体与基座之间是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施加一定力度即可将基座(连同防尘壳A、B)从口琴本体上拆除分离。这种可拆卸的活动连接的方式给了口琴用户选择的空间。口琴用户若是无法做到定期清洗口琴(即对口琴本体的琴腔清灰),那么就可以选择将基座一直连接在口琴本体上而不取下来,这样就能在每次吹奏完口琴后及时盖合防尘壳A、B,起到有效的防尘作用,以延长定期清洗口琴的时间间隔。口琴用户若是有定期清洗口琴的习惯,那么可将基座(连同防尘壳A、B)从口琴本体上拆下来,即做为普通的口琴使用。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俯视视角下口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仰视视角下口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吹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尘壳A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尘壳B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8所示,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包括口琴1、基座2、防尘壳A3、防尘壳B4、转轴A5和转轴B6。

口琴1包括口琴本体11和琴壳12,口琴本体11呈长方体形,其内设有琴腔,其前壁面111上设有连通至琴腔的吹奏口112,其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均设有连通至琴腔的排气口,两个琴壳12分别罩设在口琴本体11的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并分别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上的排气口笼罩在内,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设有条形缝隙13,条形缝隙13通过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吹奏口琴1时,气流通过吹奏口112进入琴腔,再通过排气口进入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空间,最后通过琴壳12与口琴本体11之间的条形缝隙13排出到外界。

基座2上设有位置相对的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基座2上耳板21和下耳板22分别与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和下表面114紧密接触,而从将口琴本体11卡固在基座2上耳板21与下耳板22之间。当基座2与口琴本体1卡固时,其位于口琴本体11后壁面117的后方。

防尘壳A3通过转轴A5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B4对接的卡接部A31,防尘壳A3绕转轴A5转动从而在打开和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A3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上半部分均敞露在外。

防尘壳B4通过转轴B6活动连接在基座2上,其上设有与防尘壳A3对接的卡接部B41,防尘壳B4绕转轴B6转动从而在打开或盖合状态之间切换,当防尘壳B4在打开状态下,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上的琴壳12、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下半部分、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下半部分及口琴本体11前壁面111下半部分均敞露在外。

优选,当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均处在盖合状态下时,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以阻隔外界灰尘进入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及防尘壳B4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

优选,卡接部A31和卡接部B41分别为卡扣和卡座,卡扣和卡座可相互卡接或相互分离。

优选,防尘壳A3外表面上设有尼龙钩带32,防尘壳B4外表面上设有与尼龙钩带32相配合的尼龙绒带42。当防尘壳A3与防尘壳B4均处在打开状态下时,防尘壳A3和防尘壳B4可分别通过尼龙钩带32与尼龙绒带42的粘合而连接为一体,此时防尘壳A3与防尘壳B4分别与基座2相抵而分别达到打开状态下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防尘壳A3与防尘壳B4各自从盖合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下的最大转动极限位置均需要转动180°。

优选,基座2、防尘壳A3、防尘壳B4、转轴A5和转轴B6均为塑料材质,基座2、防尘壳A3、防尘壳B4、转轴A5和转轴B6的重量之和不超过口琴1重量的33%。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防尘壳A3、防尘壳B4分别通过基座2连接在口琴1上,防尘壳A3、防尘壳B4可在打开状态与盖合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3所示,当防尘壳A3、防尘壳B4在打开状态时,防尘壳A3、防尘壳B4均翻转到口琴1后方(所述后方即口琴本体11后壁面117外侧),防尘壳A3、防尘壳B4通过尼龙钩带32与尼龙绒带42的粘合而连接为一体,并且分别与基座2相抵而被定位,避免了防尘壳A、B因随意晃荡而影响口琴吹奏。此时,吹奏口112和条形缝隙13敞露在外,口琴用户可采用任何不挡住吹奏口112和条形缝隙13的握持姿势拿住口琴进行吹奏。

如图4所示,当防尘壳A3、防尘壳B4在盖合状态时,两者通过卡接部A31和卡接部B41的对接连接为一体,并将口琴本体11上表面113、口琴本体11下表面114、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两个琴壳12笼罩在内。同时,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上半部分和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上半部分形成面接触,以阻隔外界灰尘进入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防尘壳A3与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防尘壳B4与口琴本体11左壁面115之间的间隙及防尘壳B4口琴本体11右壁面116之间的间隙。即防尘壳A3、防尘壳B4在盖合状态时有效防止了外界灰尘进入口琴本体11的琴腔。

设计图

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7824.3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418124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G10D 7/12

专利分类号:G10D7/12;G10D9/00

范畴分类:15K;

申请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三环东路南9号

发明人:左荣欣;刘铮;陈昭稳;于斌;李广豪

第一发明人:左荣欣

当前权利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杨代祯

代理机构:43101

代理机构编号: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可防止琴腔落灰的口琴论文和设计-左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