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香(黑龙江省萝北县文化馆黑龙江鹤岗154200)
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识码:A
拉场戏是在东北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方戏曲。拉场戏“分场”所采用的“拉场”类似于其它戏曲的“转场”。但它与其它戏曲不同的是,它在中国戏曲“空台艺术”的基础上取消了启落幕,完全采用“走圆场”、“人物上下场”、语言与程式化动作展示等以演员表演为依规的虚拟分场手段,本着“无中生有”、“景随人生”、“人下景灭”的原则达到舞台时空抽象、流动、场景随着剧情连续流动迁换的目的。创造出奇妙的不断变化的表演区与戏剧空间。从而达到象征性、连续分场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利与弊。拉场戏也并非完美无缺。拉场的“利”就是它在取消启落幕的前提下超脱舞台时空;“弊”,在于它景物、地点在随着剧情连续迁换的同时也给道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凡是戏就离不开道具。话剧重在写实。戏曲重在写意,并提倡虚实结合。
在拉场戏的舞台上,虽然演员是展现和控制时空的主体因素,舞台时空以虚拟性象征性的表演为主,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不受舞台时空限制,有相当大的时空自由。但实际上百分之百的自由是没有的,台上并非一味虚拟,一片皆空,完全彻底排斥写实。有时要根据剧情需要在某个局部和细节上还需要使用“砌末”进行点缀,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虚实结合。今天我们主要谈一下道具的使用,如一桌两椅、马鞭、船桨、兵器等等。
在演出中,小道具大多随人物携带,来去自如。可大道具在连续流动的演出中很难随意迁换,这是拉场戏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道具必须要符合拉场戏抽象、连续流动的时空结构,形式特点和承受能力。
一提到戏剧时空结构形式,总是要涉及到分幕分场。那么,幕与场的区别何在?拉场戏为什么只分场不分幕?
幕。是指挂在舞台正前方的大幕。在演出中,利用幕启幕落划分出来的剧情段落一般称为一幕戏。它属于剧情发展较大的段落。
场。是幕的组成部分,是剧情发展小于幕的段落。如有些戏曲在幕启幕落之间所采用的落二幕或用“暗转”等手段迁换出的剧情段落,称之为一场戏。
拉场戏取消了启落幕,它既没有大幕也没有二幕,分场只有利用多种多样的转场戏形式划分段落,达到此处无幕胜有幕,此处无景胜有景的艺术境地。
虚拟手段分场,是拉场戏特有的结构形式。通过分场把戏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划分大小段落,表明剧中事件在时空上的变化,清楚明了、艺术、浪漫地呈现给观众。同时利用场与场的间隔把次要的、不便于舞台演出的事件删除或隔开,使戏剧冲突集中紧凑。道具的使用也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根据剧情需要去粗求精、科学设置。
虽然拉场戏的特殊结构手法能构成舞台时空自由,但道具的使用仍受转场戏的限制,因此,在创作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以少胜多
剧作家在创作时,在本着把最有矛盾冲突的、最有戏剧性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情节集中分场展现的同时,科学选用道具。分场讲究精而少,道具的使用也同样本着精选精用,以少胜多,便于演出的原则。特别是在转场时,道具的搬上撤下必须要轻便快捷,服从连续流动时空结构的需要。还要与唱念做打舞相结合,真正把叙事、抒情、写景等包容一体处理分场、处理道具。本着删繁取简、虚实结合、点到为止的原则。繁多的分场易造成结构松散,过多的道具只能是转场的累赘。如有的剧团在演《洪奎卖妻》时在台上摆上了一桌两椅,这样无疑会给转场撤换道具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一桌两椅对一贫如洗,面临饿死、连妻子都要卖掉的洪奎一家也多有不配。只用一把椅子就可以代替全景。
二、利用人物行动撤换道具
剧作家在编制情节时给剧中人物一个搬道具的理由,加入搬道具的情节,让剧中人动手搬道具。从而在落幕、不暗转的前提下,使场景迁换快捷,消除由于道具迁换所造成的转场障碍。也就是说,在对舞台时空特殊处理的同时把道具的迁换编入情节结构,纳入戏剧行动和演出节奏中去,并和谐地成为戏的一部分,形成特殊的舞台调度流派。在此方面的成功之作很多,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该剧的第一场戏是四喜堂楼内,台上只有一条板凳代替全景。可第二场必须要撤掉凳子变成空台,迁变成假定性的、观众想象中的“心里环境”——大街。有关搬道具情节请看台词:
宝儿娘:大茶壶,快把板凳扛着,我走累了好坐着歇会儿。
大茶壶:是。(扛起板凳)
又通过走圆场,唱念做舞唤起观众的领悟力,顺利迁换成观众心里环境空间。既完成了舞台时空的迁换,也完成了道具的搬移。
三、发挥假定性,提倡一种道具多种用途
在拉场戏的舞台时空结构中,主要是在假定性的主控下,以演员表演展现和控制时空主体的同时,提倡一种道具多种用途,在此方面早就有“椅当墙头桌当床”的做法。
假定性是自有戏剧以来就与观众达成的一种默契,约定俗成,也是拉场戏的强项。拉场戏继承和发展了说唱艺术的结构特点,主要靠演员的唱念做打舞等程式化的表演和相应的道具,引发出观众想象中的特定事物、特定时空,抽象化的概括生活,与生活的原形距离较大。观众在台上并没有真正看见真风真雨、真海真江、真山真水、真楼真巷、真船真马、真门真窗、真针真线、真酒真汤、真日真月、真桥真墙……而是全靠演员表演魅力的诱导、配合简单道具或代用道具、直观的形象与想象中的形象相结合,唤起观众观念中的真实景物形象,使观众相信舞台上的人物是活动在真实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真实可信的戏剧情境。这不能不说是假定性的功劳。若像话剧那样利用布景灯光等科技手段去仿真求实,只能是弄巧成拙。
一种道具多种用途的成功之作有很多,如《开棺验尸》。该剧从头至尾场面迁换十三次,台上的一桌两椅是通用的,演出受到观众的认可。
四、利用幕后戏省略场面和道具
为了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有时要把那些无法搬上舞台的、不必要搬上舞台的冲突和行动放在幕后处理,并使幕前幕后整体呼应、铺垫得体、富有悬念。既起到了场面集中的目的又省略了道具。最忌面面俱到,结构平平。如有的剧团在演出《秦雪梅吊孝》的第六场和第八场,秦员外在写回帖的两段戏里就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
由于省略了家人,场上又不具备笔墨纸砚的书写条件,扮演秦员外的演员只好从怀中掏出一支毛笔往来帖上写回帖,实在是牵强附会。若把写回帖的情节转移到幕后,秦员外下而复上递上回帖,戏就基本合理了。
五、有关使用“暗转”的几点见解
在拉场戏舞台上出现的“暗转”是从其它剧种中借鉴而来的舞台灯光技术。在演出中通过暂短的闭灯,使舞台片刻黑暗,造成“抢景”机会,使之快捷地表明时间、地点的变换,达到分场的目的。
拉场戏该不该用暗转?怎样用暗转?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我认为,作为外来技术的暗转在拉场戏的舞台上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使用,补充转场戏的不足,当然,用暗转迁换出来的时空也是一种假定性,但它属于制造“生活幻觉”的舞台科技,而拉场戏的舞台结构核心是以演员表演为依托的虚拟,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拉场戏不宜过多使用暗转。应提倡创造性地去使用,若一味使用暗转,拉场戏就显得不伦不类,同时也削弱了拉场戏时空观念的超脱性。
以上是拉场戏在转场戏时如何使用道具的有关方法,希望更多的同行广开思路,大胆创新,进一步完善拉场戏的结构体系,使拉场戏永存不衰,更好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