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申黎艳1郑春喜2田润华3韩斌3

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青岛266000;

2青岛市商业职工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00;

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00

作者简介:申黎艳,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基金项目:青岛市重大科技技术攻关项目(12-4-1-36nsh)。【摘要】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社会对这类疾病的防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的体内代谢过程有助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的病情控制,其对此类疾病的防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就L-阿拉伯糖在2型糖尿病的防控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L-阿拉伯糖;血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退;2型糖尿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R32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26-02

2型糖尿病(T2DM)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有印度、中国和美国,其发病前期糖耐量减退(IGT)的潜在人群更为庞大,为社会防控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此类疾病的防控除进行必要的临床诊治及健康教育外,在人们生活习性及饮食结构方面进行积极地干预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系统工程。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的体内代谢过程有助于T2DM和IGT的病情控制。因此,就其对此类疾病的防控应用前景应当是十分广阔的。

1L-阿拉伯糖对血糖水平的控制

L-阿拉伯糖是一种五碳醛糖,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的组织中,是植物组织中的半纤维素成分[1]。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12号公告将其批准为可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合法添加剂[2]。动物模型实验表明,因L-阿拉伯糖的半纤维素特点,其体内代谢过程可抑制肠道内蔗糖水解酶的活性使肠道内的蔗糖不被分解为单糖和葡萄糖被吸收,从而在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状态下降低血糖水平,而血糖回归正常水平是临床诊治T2DM的首要指标。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不良是其急、慢性损伤的病理基础。血糖的持续升高形成的糖基化产物及其它物质代谢紊乱是T2DM患者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多系统病变的根本原因。血糖水平的稳定需多种激素的共同参与,其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对血糖的调节至关重要。其分泌特点为双时相脉冲式分泌,第一时相分泌量反映了胰岛储备及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对控制餐后高血糖、避免餐后糖毒性和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提炼及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天然营养素大量流失,存在于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吸收后,大量单糖和葡萄糖涌入血液,对正常人来说加重了胰岛负担。而对许多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消失的T2DM患者,进食后的高血糖浓度对胰岛的损伤可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病情。长期高血糖导致胰岛负荷过重是胰岛B细胞损伤衰竭的重要原因,而胰岛B细胞损伤衰竭又是T2DM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减轻胰岛负担,保护胰岛残存功能是临床防控和治疗T2DM的重要手段。L-阿拉伯糖在肠道内可抑制蔗糖水解酶的活性,进食的同时服用L-阿拉伯糖,可使双糖水解为单糖及葡萄糖的量减少,从而避免餐后大量葡萄糖吸收入血,起到了减轻了胰岛B细胞负担及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对T2DM患者病情的控制极为有利。正常人群中的研究报导已证实这一点。但对糖尿病人群的控制效果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2L-阿拉伯糖对胰岛素抵抗的控制

多项研究表明,T2DM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生物学活性下降的状态,研究认为在DM2的发病机制中,IR是始动因素,胰岛B细胞损伤是发病的中心环节[3-4]。由于IR的存在,血糖利用障碍,胰岛素反馈性的合成增多。因此,许多T2DM患者体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负荷进一步加重,而最终引发T2DM,并且它们以尚未阐明的作用方式导致糖尿病人出现组织特异性代谢缺陷和系统代谢缺陷[5]。组织代谢性缺陷如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胰岛素作用靶器官,糖尿病人骨骼肌Ⅰ型纤维减少,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骨骼肌的IR[6-7],影响人体整体的糖稳态;再如,胰岛素与肝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肝脏而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研究表明肝脏在引发糖尿病发病的IR中也有重要作用,由于肝脏是糖、脂、蛋白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枢纽,因此T2DM患者会出现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系统代谢缺陷如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等的代谢紊乱。此外脂肪组织可能是系统炎症中心的激活位点,可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参与IR,加重糖、脂代谢紊乱;因此,肥胖、脂代谢紊乱也是糖尿病人出现的主要临床体征及代谢缺陷。

现代医学已证实对糖尿病人肥胖状态的改善、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都可改善IR抵抗和减轻胰岛B细胞负荷及损伤,从而控制T2DM的病情或延缓继发性的机体损害。有研究发现,大鼠进食小麦的半纤维素(食物纤维),消化道中的半纤维素成分减少,即五碳糖在消化道中会以寡聚糖的形式发生溶解,后被机体吸收或肠内细菌利用。说明L-阿拉伯糖可能具有与那些在胃酸条件下分离出来,并以游离糖形式发挥作用的食物纤维相同的功能,即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清中性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的增值等作用。还能够抑制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亦有研究表明小肠中的蔗糖酶在有L-阿拉伯糖情况下,蔗糖无法被分解,就以原样状态转运动大肠,大肠中的细菌可能将所剩蔗糖变成短链脂肪酸,从而亦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8],改善脂代谢紊乱。韩伟[9]等对新西兰兔的研究中发现,L-阿拉伯糖有明显的降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周克夫[10]等也在高糖、高脂喂养的小鼠研究中发现L-阿拉伯糖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饲养小鼠的空腹血糖,增强糖耐量,并能有效减缓体质量增长趋势。亦有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可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还有报道称L-阿拉伯糖有改变骨骼肌纤维成分的功效,可增加Ⅰ型骨骼肌纤维的数量[11],从而改善IR状态。

3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的防控

目前,T2DM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是一类重大慢性疾病。其发病前的潜在状态糖耐量受损(IGT)人群更为庞大。遗传、营养过剩、肥胖、氧化应激、炎症、活动减少都是致IR和B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而引发T2DM,临床防治主要措施一是使用降糖药物,二是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很多学者在饮食辅助治疗中都发现从天然动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对T2DM进行防治相比化学合成的药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梁梅[12]等在对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苦丁茶提取物,阿拉伯糖及乌龙茶提取物所做的动物研究中证实:L-阿拉伯糖对肥胖症、高血脂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L-阿拉伯糖作为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具有与蔗糖相近的口味,可替代蔗糖满足人们对饮食的一般要求,与六碳糖葡萄糖相比其可抑制体内胰岛素的生成减轻胰岛B细胞负荷,不增加肥胖、不对机体造成伤害而在血糖控制,降低体重,降低血脂方面都有作用,并且体内代谢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等优点使得该糖在T2DM防治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现该糖已收录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学中心(CFSAN)的食品添加数据库中,并通过全部最新毒理学审查;美国医疗协会也将L-阿拉伯糖列入抗肥胖剂的营养补充剂或非处方药。Tanaka等也报道了含有L-阿拉伯糖的酶处理物、减肥食品、糖尿病食品、水果、蔬菜汁的制造方法。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高纯度L-阿拉伯糖为食品添加剂(作甜味剂使用),同时将其收录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特定保健用食品降血糖原料清单中,如三井株式会社开发出在蔗糖中添加3%L-阿拉伯糖的“健康糖”于2006年投放市场,日本Unitika公司以“尤尼契卡阿拉伯糖-N”为商品名作为抗糖尿病食品和减肥食品在健康食品和一般食品领域使用。不仅如此,在制药业方面,L-阿拉伯糖的应用也有出色的表现,如以L-阿拉伯糖为原料合成的药物2'-脱氧-2'-氟-5-甲基-β-L-阿拉伯糖基尿嘧啶是对抗乙肝病毒和抗EB病毒的活性药剂。因此,L-阿拉伯糖无论是在食品加工业[13]、制药业[14]还是其它行业都证明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多项动物研究[10,15]都表明,L-阿拉伯糖在对T2DM发病机制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T2DM代谢缺陷上都有较大作用,可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阿拉伯糖对调糖,调脂的表现仅限于动物模型,在人群中大样本的疗效观察和防治应用未见有明确报道。要想使得该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进行人群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秦海敏,喻宗沅,容如滨.L-阿拉伯糖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2):5052

标签:;  ;  ;  

L-阿拉伯糖对2型糖尿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