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管中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与叉臂悬件铰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叉臂悬件两侧,第一连接臂转动平面和第二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调节件安装在叉臂悬件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转动至预定位置,第二调节件安装在叉臂悬件上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转动至预定位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应用上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通过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动作进而调节车身的高度,实现车身的整体升降和角度的改变,在崎岖的路面上行驶时可以抬高车身以防底盘被路面刮擦,在较好的路况行驶时可以降低车身以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阻力,适应不同的路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叉臂悬件(1)、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22)、第一调节件(31)、第二调节件(32);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与叉臂悬件(1)铰接,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位于叉臂悬件(1)两侧,第一连接臂(21)转动平面和第二连接臂(2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调节件(31)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至预定位置,第二调节件(32)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22)转动至预定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叉臂悬件(1)、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22)、第一调节件(31)、第二调节件(32);

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与叉臂悬件(1)铰接,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位于叉臂悬件(1)两侧,第一连接臂(21)转动平面和第二连接臂(2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调节件(31)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至预定位置,第二调节件(32)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22)转动至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件(31)具有第一执行部件,所述第一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执行部件与第一连接臂(21)连接;第二调节件(32)具有第二执行部件,所述第二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执行部件与第二连接臂(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第二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气缸通过隔板隔开形成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第一腔室(51)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腔室(52)内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穿过所述隔板的连接杆连接;

第一调节件(31)为第一气弹簧,所述第一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一腔室(51)连通,第二调节件(32)为第二气弹簧,所述第二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二腔室(5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固定连接,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之间转动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臂(23)和第四连接臂(24),第三连接臂(23)与叉臂悬件(1)铰接并与第一连接臂(21)位于叉臂悬件(1)的同侧,第三连接臂(23)的转动平面与第一连接臂(21)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四连接臂(24)与叉臂悬件(1)铰接并与第二连接臂(22)位于叉臂悬件(1)的同侧,第四连接臂(24)的转动平面与第二连接臂(2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第二弹性件(62)和连接件(63),第一连接臂(21)远离叉臂悬件(1)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61)与连接件(63)连接,第二连接臂(22)远离叉臂悬件(1)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62)与连接件(63)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应用一个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中的气缸分别为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

还包括换向阀和第一截止阀(71)、第二截止阀(72)和第三截止阀(73);

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换向阀的两个出气口连通,第一截止阀(71)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二截止阀(72)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与第三管路连接处和换向阀之间设有出气口,第三截止阀(73)设于所述出气口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为一组,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一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二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车身不能实现整体的升降以及车身角度的改变,在行驶的崎岖的路面上时,如果车辆底盘过低,底盘会受到地面的刮擦,在路况较好的路面上行驶时,如果车身较高,则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较大,在路面倾斜角度较大时,如果车身前后的角度不能改变,车辆上坡或下坡时容易发生倾覆;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实现整体的升降以及车身角度的改变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包括叉臂悬件、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

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与叉臂悬件铰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叉臂悬件两侧,第一连接臂转动平面和第二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调节件安装在叉臂悬件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转动至预定位置,第二调节件安装在叉臂悬件上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转动至预定位置。

优选地,第一调节件具有第一执行部件,第一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第一执行部件与第一连接臂连接;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二执行部件,第二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第二执行部件与第二连接臂连接。

优选地,第一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第二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

优选地,还包括气缸,气缸通过隔板隔开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穿过所述隔板的连接杆连接;

第一调节件为第一气弹簧,所述第一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调节件为第二气弹簧,所述第二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二腔室连通。

优选地,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固定连接,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之间转动安装在叉臂悬件上。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第三连接臂与叉臂悬件铰接并与第一连接臂位于叉臂悬件的同侧,第三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与第一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四连接臂与叉臂悬件铰接并与第二连接臂位于叉臂悬件的同侧,第四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与第二连接臂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连接件,第一连接臂远离叉臂悬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臂远离叉臂悬件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叉臂悬件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远离叉臂悬件的一端用于与车轮连接,在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驱动下,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可转动至不同位置,并且确保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关于叉臂悬件对称,从而改变叉臂悬件的高度,进而改变车身的高度,以使车身适应不同的路况。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应用上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

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中的气缸分别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还包括换向阀和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换向阀的两个出气口连通,第一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二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与第三管路连接处和换向阀之间设有出气口,第三截止阀设于所述出气口上。

优选地,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多个,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为一组,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一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二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车辆,通过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动作进而调节车身的高度;具体地,在行驶的崎岖的路面上时,所有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车身整体抬高,从而底盘被抬高,避免底盘受到路面的刮擦;在路况较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所有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车身整体下降,从而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节省油耗;当车辆上坡时,靠近车身前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前方的车身高度下降,靠近车身后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后方的车身高度抬高,从而改变车身的倾角,避免车辆向后倾覆,当车辆下坡时,靠近车身前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前方的车身高度抬高,靠近车身后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后方的车身高度下降,从而改变车身的倾角,避免车辆向前倾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应用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车身,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多个第一气弹簧和多个第二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多个第一气弹簧和多个第二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示意图。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包括叉臂悬件1、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22、第一调节件31、第二调节件32;

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与叉臂悬件1铰接,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分别位于叉臂悬件1两侧,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关于叉臂悬件1对称,第一连接臂21转动平面和第二连接臂2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调节件31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至预定位置,第二调节件32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用于驱动第二连接臂22转动至预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均呈“U”形结构,所述“U”形的两端与叉臂悬件1铰接,所述“U”形的中部用于与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叉臂悬件1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远离叉臂悬件1的一端用于与车轮连接,在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的驱动下,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可转动至不同位置,并且确保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关于叉臂悬件1对称,从而改变叉臂悬件1的高度,进而改变车身的高度,以使车身适应不同的路况;参照图2-3,图2中叉臂悬件1的高度高于图3中叉臂悬件1的高度,进而图2中与叉臂悬件1连接的车身高度高于图3中与叉臂悬件1连接的车身高度,根据不同的路况,控制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动作实现车身的升降。

第一调节件31和第二调节件32可以为各种不同的机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件31具有第一执行部件,第一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第一执行部件与第一连接臂21铰接,第一执行部件带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第二调节件32具有第二执行部件,第二执行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第二执行部件与第二连接臂22连接,第一执行部件带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第二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当车辆行驶在崎岖的路面上导致车身震动,由于第一执行部件和第二执行部件可弹性伸缩,第一执行部件和第二执行部件可以减轻车辆的震动幅度,起到减震作用。

具体地,第一调节件31可以是电机、液压缸、气缸等结构中的一种,为了实现减震效果,在电机、液压缸、气缸输出轴上可以增加弹性件来实现减震功能;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件31为第一气弹簧,第二调节件32为第二气弹簧,第一气弹簧本体与叉臂悬件1铰接,第一气弹簧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接臂21铰接,第二气弹簧本体与叉臂悬件1铰接,第二气弹簧的输出轴与第二连接臂22铰接,从而实现第一气弹簧驱动第一连接臂21转动,第二气弹簧驱动第二连接臂22转动;

还包括气缸,气缸通过隔板隔开形成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第一腔室51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腔室52内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穿过所述隔板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一腔室51连通,所述第二气弹簧的气腔与第二腔室52连通,实现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同步动作,进而使得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转动过程中始终关于叉臂悬件1对称,避免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转动角度不同导致车身倾斜的状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固定连接,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之间转动安装在叉臂悬件1上;在另外的一种设计方式上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分别与叉臂悬件1铰接。

为了提高提高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与车轮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还包括第三连接臂23和第四连接臂24,第三连接臂23与叉臂悬件1铰接并与第一连接臂21位于叉臂悬件1的同侧,第三连接臂23的转动平面与第一连接臂21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四连接臂24与叉臂悬件1铰接并与第二连接臂22位于叉臂悬件1的同侧,第四连接臂24的转动平面与第二连接臂2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三连接臂23和第一连接臂21连接同一个车轮,第四连接臂24和第二连接臂22连接同一个车轮。

上述设计方式中,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都是直接与车轮连接,这种结构为独立悬架,因为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在受到外界的干扰力后不会相互影响,进而与第一连接臂21连接的车轮受到外界干扰力后不会影响到与第二连接臂22连接的车轮的工作,与第二连接臂22连接的车轮受到外界干扰力后不会影响到与第一连接臂21连接的车轮的工作。

也可以将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计为非独立悬架,参照图4,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第二弹性件62和连接件63,第一连接臂21远离叉臂悬件1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61与连接件63连接,第二连接臂22远离叉臂悬件1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62与连接件63连接,连接件63的两端分别连接车轮,这样连接件63两端车轮的位置是相互性影响的,也就形成了非独立悬架,并且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可以起到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应用上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可以只应用一个,这种只应用一个上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车辆只能调节车身的倾角,而不能使车身整体升降;如果应用了多个上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当多个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同步动作,可以实现车身的整体升降。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车辆,通过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动作进而调节车身的高度;具体地,在行驶的崎岖的路面上时,所有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车身整体抬高,从而底盘被抬高,避免底盘受到路面的刮擦;在路况较好的路面上行驶时,所有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车身整体下降,从而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节省油耗;当车辆上坡时,靠近车身前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前方的车身高度下降,靠近车身后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后方的车身高度抬高,从而改变车身的倾角,避免车辆向后倾覆,当车辆下坡时,靠近车身前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前方的车身高度抬高,靠近车身后方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动作,使得后方的车身高度下降,从而改变车身的倾角,避免车辆向前倾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应用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车身,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参照图5,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中的气缸分别为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

还包括换向阀和第一截止阀71、第二截止阀72和第三截止阀73;

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换向阀的两个出气口连通,第一截止阀71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二截止阀72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与第三管路连接处和换向阀之间设有出气口,第三截止阀73设于所述出气口上。

工作过程中,当需要车辆整体升降时,关闭第一截止阀71和第三截止阀73,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供气,两个第一气弹簧和两个第二气弹簧内同时增压,进而两个第一连接臂21和两个第二连接臂22同步转动,实现两个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同步动作,进而实现车身的整体抬高;打开第三截止阀73排气,车身整体下降;当需要调整车身的倾斜角度时,关闭第二截止阀72和第三截止阀73,通过第二管路向第二气缸42供气,与第二气缸42连接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抬高,与第一气缸41连接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高度不变,从而改变车身的倾角,以适应上坡和下坡的路况,打开第二截止阀72和第三截止阀73,第二气缸42排气,车身恢复至原始状态。

参照图6,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设有多个,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为一组,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一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每组内所述的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的第二气弹簧的气腔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以具有八对车轮的车辆为例,车辆前方两对悬架为一组,车辆后方两队悬架为一组。

参照图7,当每组内的两个第一气弹簧和两个第二气弹簧分别相互连通后,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路面的凸起,当其中一个车轮到达凸起上方时,位于凸起上方的车轮被凸起顶高,车身也被顶高,迫使该车轮位置处的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压缩,第一气弹簧内被压出来的气体进入同组内的另一个悬架中的第一气弹簧,第二气弹簧内被压出来的气体进入同组内的另一个悬架中的第二气弹簧,使得与其他悬架连接的车轮向下移动,这样虽然车身被顶高,所有车轮依然是与地面向抵靠的,不至于车辆处于悬空状态,避免车辆倾覆;总的来说只要有一对车轮被顶高,与该对车轮同组的另一对车轮就会下降,以保持所有车轮与地面接触,避免车辆倾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3938.9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53467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0G 17/00

专利分类号:B60G17/00;B60G7/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城镇电子商务产业园4楼

发明人:管中林

第一发明人:管中林

当前权利人:定远县中林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金宇平

代理机构:34119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调节车身高度的悬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管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