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审美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民族,音乐,舞蹈,西游记,传统,文化。
民族审美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赖永慧[1](2019)在《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以20世纪60~70年代中期钢琴改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有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技巧、审美情趣与评价方式,而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文化和长期形成的民族心理渊源颇深,一个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也促成了这个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的形成。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中华民族音乐审美的脉络,这一时期创作的钢琴改编曲正是符合了中国听众的审美心理特征,深受广大中国听众的喜爱。(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唐淑慧[2](2018)在《浅析现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必要需求,人都是向美而生的,通过对美的观察可以获得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如何在实际发展中将民族舞蹈与现代人们的审美联系起来,是民族舞蹈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就会导致民族舞蹈断层,甚至在艺术理论中留下很多模糊的概念。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外来文化占据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他们对于民族舞蹈了解甚少。因此,想要让民族舞蹈在当前时代发展下去,必须将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李唯唯[3](2018)在《谈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审美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其沉淀的文化根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和动乱,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却从未间断其发展。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而本文就从民族声乐的角度来解读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11期)
刘玥璇[4](2017)在《从音乐审美心理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以《中国民族乐器》一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欣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教学形式多样化已成为明显趋势,但是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缺陷,以至于课堂活动看起来内容丰富、设计合理,实际学生对于音乐本体的内容了解不足,欠缺对音乐本身各要素的理解,从而对审美客体的鉴赏理解不深入。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讨论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7期)
李欣学[5](2017)在《《西游记》中的民族审美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记》作为我国经典文学名着,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虽然不同影视版本在人物刻画、剧情细节方面略有不同,但故事主线始终保持不变,且影视文本中所呈现的民族审美心理也基本趋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审美心理。(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06期)
向恩[6](2017)在《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舞蹈文化传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且,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促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的改善促使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也有所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我国民族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要求。特别地,本文就对我国当前人们的现代审美心理以及民族舞蹈文化传统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05期)
杭红梅,史永清[7](2017)在《民族审美心理下的大视野——评林华着《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之大,民族之多,音乐生态花样之繁,穷此一生,也不能概览,但若能抓住司题根本的关键词,或许对它的认识就可能有个最基本的态度,至少可以让我们在思考音乐司题时,有个导引"~①。这段引自林华先生《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结论部分的话语,既是他这部六十万字的着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更是他试图用几个"关键词",对"穷此一生"的经历与所概览之音乐的思考心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思想容量极其可观的书中,包含(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7年01期)
肖霄[8](2016)在《观念置换——论民族审美心理的排他性对当代油画的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念置换"在这里包含叁层含义:其一,艺术形式被观念置换;其二,传统观念被当代观念置换;其叁,西方观念被民族审美心理观念置换。文章重点探讨第叁个问题,即"西方观念被民族审美心理观念置换"而产生的排他性继而对当代绘画的影响,探讨民族审美排他性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17期)
张静[9](2016)在《民族审美心理对戏曲人物性格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民族的文学艺术,包括戏曲艺术,都和这个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审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审美心理对文学作品以及古典戏曲作品人物性格的表现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声一无听""清水芙蓉"是我们民族重要的审美心理特征,它对我国文学作品以及古典戏曲人物性格的表现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海维清[10](2016)在《论当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舞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代的审美心理都如一把特殊的标尺,度量着这个时代的一切艺术形式。传统民族舞蹈艺术在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市场化生存困境,其症结恰恰就在于时代变迁中审美差异产生的巨大鸿沟。所以,只有以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当代审美的本质和时代性特征进行全面详实的把握,再通过以充分尊重本土的当代审美心理为标准,对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科学的现代性变革,弥合民族舞蹈艺术其自身与当代审美心理间存在的巨大裂隙,才能使民族舞蹈艺术在当代继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6年01期)
民族审美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美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必要需求,人都是向美而生的,通过对美的观察可以获得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如何在实际发展中将民族舞蹈与现代人们的审美联系起来,是民族舞蹈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就会导致民族舞蹈断层,甚至在艺术理论中留下很多模糊的概念。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外来文化占据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他们对于民族舞蹈了解甚少。因此,想要让民族舞蹈在当前时代发展下去,必须将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审美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赖永慧.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以20世纪60~70年代中期钢琴改编作品为例[J].民族音乐.2019
[2].唐淑慧.浅析现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8
[3].李唯唯.谈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审美心理[J].中国文艺家.2018
[4].刘玥璇.从音乐审美心理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以《中国民族乐器》一课为例[J].北方音乐.2017
[5].李欣学.《西游记》中的民族审美心理研究[J].现代交际.2017
[6].向恩.现代审美心理与民族舞蹈文化传统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
[7].杭红梅,史永清.民族审美心理下的大视野——评林华着《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J].人民音乐.2017
[8].肖霄.观念置换——论民族审美心理的排他性对当代油画的积极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
[9].张静.民族审美心理对戏曲人物性格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海维清.论当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舞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J].四川戏剧.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