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脊髓灰质炎,技术,抗体,标记,出血热,小儿麻痹。
空斑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子峰,秦笙,陈晓红,莫自耀,王丹芬[1](2009)在《甲型流感病毒空斑形成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株和临床样本病毒滴度的空斑形成方法。方法在12孔板按照不同感染复数(MOI)感染MDCK细胞,覆盖改良营养物(含0.8%琼脂糖,0.005%DEAE,0.2%BSA,1.25μg/ml TPCK),孵育一定时间后固定染色,计算空斑形成单位。以空斑形成法和血凝滴度同时测定感染1~6 d后培养液病毒滴度。结果甲1型流感病毒PR8株可形成直径1~3 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斑,滴度达1×107空斑形成单位;临床标本病毒滴度为5×103~1.2×107PFU/ml;PR8株最佳扩增感染复数为0.01,高峰期为感染后第4天。结论该方法经改进可应用于标准病毒株及临床样本的病毒定量检测和确定流感病毒最佳感染复数;低MOI感染复数易于获得高滴度流感病毒。(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7期)
安祺,董关木,刘文雪,杨立宏,孔艳[2](2004)在《SARS冠状病毒空斑技术的建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SARS病毒空斑形成试验 ,用于病毒滴定和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用Vero E6细胞接种6孔塑料细胞培养板 ,加两层含琼脂糖培养基 ,以中性红为染色剂建立空斑试验 ,以能减少 5 0 %的空斑为标准 ,测定抗SARS中和抗体。结果 应用空斑试验能稳定清晰地形成SARS病毒特异性空斑 ,可用于病毒滴定、抗SARS病毒抗体的测定和疫苗效力的检定。结论 为正确滴定病毒、检测中和抗体、评价疫苗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李明才,马春桃,杨继红,胡巧玲[3](2000)在《用空斑技术测定口服脊髓灰质炎叁价疫苗的效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 ,测定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的效价多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其实脊髓灰质炎叁价糖丸疫苗是一种活疫苗 ,象其它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一样 ,在某些培养的单层细胞中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测定空斑形成的数量可准确地了解病毒的感染性 ,获得比 5 0 %细胞培(本文来源于《湖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吴长新,刘秀梵[4](1999)在《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细胞病变阳性(positive cytopathogenic effect,CPE+ )病毒马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 virus, MDV)血清1,2,3 型以及细胞病变阴性(negative cytopathogenic effect,CPE- )病毒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强毒与弱毒和鸡新城疫病毒(New castle diseasevirus. NDV)Lasota 毒株及其对应的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特异抗体为试验材料,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 该技术不仅能克服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技术不能计数细胞病变阴性病毒和一种样品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的各自空斑数的缺点,能迅速准确计数出CPE- 病毒和多病毒样品中病毒各自空斑数及其空斑总数,具较高敏感性、良好的可重复性.(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1999年04期)
吴长新,刘秀梵[5](1998)在《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2、3型毒株及其对应的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型特异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型共同单抗为试验材料,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该技术能克服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技术不能计数一种样品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的各自空斑数的缺点,能迅速准确计数出多病毒样品中病毒各自空斑数及其空斑总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良好的可重复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吴长新,刘秀梵,张如宽,甘军纪[6](1994)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PCTIIFS),用其检测鸡马立克氏病(MD)二价疫苗,可快速准确地计数疫苗中不同血清型病毒各自的空斑形成单位(PFU)及其PFU总数。克服了常规法不能计数二价苗中两种病毒各自空斑数的缺点,敏感性显着高于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姚智慧,俞永新[7](1993)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空斑技术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细胞混悬接种法代替单层吸附法改进了空斑技术。两种方法检测的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结果均无差异。覆盖物营养层内含适量HEPES对空斑形成有促进作用。血清中和试验时中和作用温度为4℃,同时加适当补体可明显增加中和抗体的滴度。本方法空斑形成所需时间较原方法提前3~4天,试验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适于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1993年02期)
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8](1990)在《速成单层法半微量病毒空斑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一种不需预先制备细胞单层的速成单层法半微量病毒空斑技术(简称速成法)及其在空斑中和试验与空斑纯化试验中的应用。作者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代表,对速成法的实验条件、可靠性、敏感性、重复性等作了系统研究,并以此法对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进行了空斑滴定。结果提示速成法简单快速、经济方便、敏感稳定、可靠易行,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杂志》期刊1990年04期)
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9](1989)在《速成单层法病毒空斑技术影响因素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速成单层法病毒空斑技术是一种新的病毒空斑技术。本文以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 Ⅰ)Mahoney株为代表,探讨速成单层法病毒空斑技术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选用HeLa细胞、以0.02%EDTA消化、加含20%小牛血清的营养液制成细胞悬液,用国产16孔组织培养板、每孔加细胞4×10~5/0.4ml,置CO_2培养箱吸附贴壁60~90min,并取国产琼脂糖作覆盖物凝胶是速成单层法PV Ⅰ空斑滴定的较佳条件,这对其它病毒-细胞系统的速成单层法空斑试验也具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4期)
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10](1989)在《轮状病毒半微量空斑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轮状病毒(RV)Wa株和SA-11株为代表,采用国产16孔组织培养板,进行了RV半微量空斑技术的研究,并与常规培养瓶空斑法和TCID_(50)滴定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RVWa株与SA-11株在MA_(104)细胞上的空斑特征和感染滴度有较大差异,半微量法空斑数目与病毒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试验能获得相近空斑滴度,显示了经济方便、稳定可靠的优点。此外,应用空斑中和试验测定了RV型特异性抗血清的中和效价,并首次注意到用活性染料中性红染色的空斑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可长期保存不褪色。(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期刊1989年02期)
空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建立SARS病毒空斑形成试验 ,用于病毒滴定和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用Vero E6细胞接种6孔塑料细胞培养板 ,加两层含琼脂糖培养基 ,以中性红为染色剂建立空斑试验 ,以能减少 5 0 %的空斑为标准 ,测定抗SARS中和抗体。结果 应用空斑试验能稳定清晰地形成SARS病毒特异性空斑 ,可用于病毒滴定、抗SARS病毒抗体的测定和疫苗效力的检定。结论 为正确滴定病毒、检测中和抗体、评价疫苗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子峰,秦笙,陈晓红,莫自耀,王丹芬.甲型流感病毒空斑形成技术的改进和应用[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9
[2].安祺,董关木,刘文雪,杨立宏,孔艳.SARS冠状病毒空斑技术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4
[3].李明才,马春桃,杨继红,胡巧玲.用空斑技术测定口服脊髓灰质炎叁价疫苗的效价[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
[4].吴长新,刘秀梵.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的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1999
[5].吴长新,刘秀梵.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的建立[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6].吴长新,刘秀梵,张如宽,甘军纪.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空斑计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
[7].姚智慧,俞永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空斑技术的改进[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
[8].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速成单层法半微量病毒空斑技术的研究[J].病毒学杂志.1990
[9].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速成单层法病毒空斑技术影响因素的探讨[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89
[10].孟继鸿,朱圣禾,孙永良.轮状病毒半微量空斑技术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