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视觉文化转向与消费主义浪潮,女性的身体审美标准走向多元化,其围绕身体进行的消费活动愈发频繁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女性在追求身体形象的完美呈现及享受“被凝视”带来的快感体验的过程中,走向新的自我规训。在福柯规训理论基础上结合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的理论研究成果,反思资本、媒介及男性目光隐性在场的“他者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及其主体性弱化的现实困境,提出构建女性主体性认同的路径选择,回归身体原有的信仰。
关键词:女性身体消费;视觉凝视;规训;反思
20世纪早期,西方学术界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30年代早已预言世界即将进入“图像时代”。[1]当下大众被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包围着,身体所特有的味觉、嗅觉、听觉、思想、感情越来越被视觉化继替。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缝合,深刻影响了女性身体审美标准的变化。消费作为一种强势的普遍性话语席卷大众生活领域,伴随商品高频率的更新换代与产品的短时效性,时尚化、网络化消费流行于大众日常生活领域,消费文化的多元性、流动性、可选择性为女性身体的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的身体、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彰显了自我的个性、品味。但福柯指出,现代社会是一规训社会,现代社会权力特征造就了被规训的个体,规训因权力而产生,权力因规训而运作,规训的对象往往指向身体,女性身体常成为其目标。[2](P27)为达到商业、资本、媒介所传播与规范的身体审美标准,女性乐此不疲地追求身体塑形的完美呈现,享受“身体在场”时“被凝视”的快感体验,但在追求差异化过程中陷入同质化、自我主体性丧失及自我规训的困境,并且始终难以完全摆脱男性审美的窠臼。基于此,从女性身体消费活动出发,在福柯规训理论的基础上纳入视觉文化相关理论与后现代的消费理论成果,有助于审视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约制与束缚。
文献[11]提出了基于余弦函数(记为COSGWO)和二次函数(记为2GWO)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收敛因子更新方法,更新公式为式(23)、式(24),仿真结果表明优于基本GWO,且基于余弦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收敛因子非线性动态变化效果接近。
他瞪眼过去,对方却浑然不惧,朝他皱鼻嘟嘴,以示回敬。他有心还击,但顾忌天葬师威仪,只好恨恨地别过头去。
一、相关文献回顾
随着传统视觉理论的终结,人们将视觉的阐释的重心从光影形式和透视法角度转移到更加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历史与政治领域,将视觉对象厘定为社会文化和权力话语建构的产物。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传统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事物之间只维系着相对暂时的联系,大众主体文化往往以视觉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凭借机械复制和虚拟技术,各种视觉符号形象的生产和消费在当下消费社会变得几近疯狂。[3](P55)视觉与身体关系紧密并象征着一种权力与规训的力量。在以往哲学的传统中,身体这个维度一直受到压抑和排斥,哲学家们始终倾向于从精神与理性秩序的角度来压制与规范身体,从而也限定了“被赋予精神的肉体”的形而上学的身体观。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强调“身体信仰”与“身体想象”认为身体是权力意志的建构物,权力寓于身体之中并赋予身体行动的主动性。[4](P35-126)梅洛·庞蒂(Merle au Ponti)深化身体的哲学意蕴与扩展身体主体存在的维度,认为身体是个体与自然、社会和世界发生关系的重要场域、是知识论述、权力运作和道德监控的对象。[5]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创造性地将语言嵌入身体美学研究中,为身体问题提供一套意义的逻辑框架。[6](P24-58)值得一提的是,身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被社会学家搁置一旁的。伴随20世纪80年代妇女运动的政治冲击、技术的快速扩展及身体的消费化,社会学的“身体转向”才由此发生。[7]米歇尔·福柯、皮埃尔·布迪厄、迈克·费瑟斯通等后现代理论家都为身体消费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材料。总之,身体如同一个极具可塑性的符号,受到界内的普遍关注与探讨。
国内学者对身体消费的研究视角走向多元化的过程,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陶东风从消费文化的语境中分析了以男性审美为取向的女性身体的“形象消费”以及身体美学陷入异化和简单化,并指出处于“被看”的客体地位的女性不同程度地受到男权话语的约束。曾莹以大众传媒的作用为切入点,总结出传媒创造的身体景观呈现出象征性、主体性、叙事的隐喻性和视觉效果一律性。周平从大众传媒推行的身体美学标准与确立身体消费文化中男性话语载体的身份的作用出发,着重分析身体消费的合法化、大众化与世俗化。
女性在“凝视”活动中获得的快感体验往往受到“他者话语”的直接刺激与引导,外来因素的影响与渗透逐渐转化成女性内在心理的驱动力,即自我规训,最终在视觉审美与消费社会语境下衍生出身体困境,筮需对其进行深刻反思与透视。
二、女性身体消费的特征与主观体验
在市场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双重作用下,网络、电影等大众媒介的广泛普及与呈现,人们对视觉审美的需求以及商品符号价值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极大推动了新消费形式—“视觉经济”的发展。女性的身体消费在“视觉经济”的带动下呈现出新特征,伴随“视觉凝视”的社会行动的导向,女性主体的快感体验得到更加充分的阐释。
(一)精细化与规训化:“视觉经济”下女性身体消费的动态呈现
正如居伊·德波(Guy Debora)所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阶段发展到一个独特的景观阶段,在此阶段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已经被异化成景观的形式,所有活生生的东西都变成了表征,景观成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社会统治机构和意识形态。[8](P36-78)视觉文化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商品消费和网络社会领域,并作用于身体,带来身体审美观念和标准的巨大改变。身体作为“景观”之一与价值符号不断地运作与生产,其蕴含的个人生活机遇、社会地位及品味越来越成为女性自我认同感的来源。首先,在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缝合的背景下,女性身体消费具有精细化特征。“视觉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市场与资本不断创新消费项目与制造新的消费工具,也加重了女性对其身体外观的过度关注。形象化的审美标准渗透于女性的消费意识形态与消费行为中,先进的医疗美容技术可以弥补女性外观的不足。2018年国内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2245亿元,中国美容协会预计2030年美容行业市场规模或达8000亿,超过美国、巴西等国家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容业依托市场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行多项技术更新并不断扩大女性消费市场规模。[9]那些身材姣好、脸蛋漂亮的女性,在男性择偶、就业收入、商业广告等方面往往占据良好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美丽与成功的几率是成正比的。因此,女性将身体作为获取社会资本、个人满足感的中介,围绕身体进行服饰、饰品、化妆、瘦身等一系列的消费实践,女性从头到脚的每一寸皮肤,都置于精细化的消费生产与再生产的支配逻辑中。
另外,媒介作为消费话语的宣传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女性身体消费实践及其规训。媒介以其足够的媒体声量与戏剧性的传播方式对化妆、美容的大肆宣传、将“青春”、“性感”等形容词汇转诸于男性审美的认知,而以男性为主流的历史话语隐蔽于消费社会的支配逻辑与新的权力关系中并以此为中介与遮掩的幌子,将男权文化的普遍性话语夸张化,用男性目光的隐性在场引导女性自愿进行“自塑”与符号消费,利用个体有关值得欲求的身体意象延续既存的社会不平等。[11]在诸如天猫淘宝一类的网购平台上,“口红一哥”李佳琦对迪奥、阿玛尼、香奈儿等品牌口红的推销与宣传,各种美妆博主的美妆心得与护肤产品的推荐,以及穿搭博主对优衣库、森马、ZARA等大众与小众品牌的引荐,无非是引诱女性一天24小时处在消费状态,增加消费者不该有的冲动花费与“虚假需要”的可能性,同时,媒介与资本共同抛出爱情、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的绣球,培养女性个体对推陈出新的消费品的需求与痴迷,迎合男性目光的隐性在场,由此形成的固定思维方式与习惯潜伏于女性的潜意识场域中。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里,个体被媒介打造的消费景观包围的同时,也被景观同化,个体很难脱离网络媒介而单独存在。因此,“他者话语”对女性的束缚始终存在并不断加重。
其次,在媒介景观审美强权与工具理性的逻辑牵涉下,女性身体消费呈现规训化特征。各种景观的庞大堆集构成生活的本真,汇集现代艺术精粹与时尚元素的景观王国—各大商场/广场,不仅带给女性感官与视觉的刺激与享受,也成为女性身体塑造与规训的最佳场所之一。另外,健身房作为权力规训与施展“身体技术”的场域,则构成典型的“全景敞视主义”结构,拥有各种规范化的手段、封闭的空间、健身教练等组成要素,对成员进行分组与集中培训。媒介与资本市场合谋,不断刺激女性的消费欲望,男性则通过对医疗、整容技术的认可与崇拜,从而以正确、合理姿态引导女性实现对身体的建构。视觉化的审美对女性外在形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符合公众对女性身体审美的认知,女性最直接地通过整形美容、健身、饮食减肥、服饰的身体价值的自我欣赏式投入塑造消费话语所规训的“视觉形象”与“理想身体”并以各种姿态频繁出现于广告、杂志封面等媒介领域。以“抖音”为代表的火爆的网络短视频平台及各种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充斥着媒介所规训的标准化图像,身体符号在商业资本打造下纳入流水线化的复制与生产,造就“明星同款”、“网红同款”及“一夜成名”的美好神话,不断刺激女性期待获得他人对自己关注的社会性欲望及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装饰自我形象,主动进行自我规训。
(二)“被凝视”的快感与满足:女性身体的规训化体验与阐释
福柯认为规训以身体为目标,持续不断地对“全景敞视监狱”里的每位社会成员进行凝视并解冻规训。凝视涉及理性思维意识的参与,是一种复杂的观看行为与活动,并构成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凝视产生的力量来源于主体的观看与他者观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而不是主体对物体或他者的单向观看,并且能指着主体与他自己的自我或形象之间的距离。凝视活动本身消解一个个处境化和肉身的主体,并作用于对时间、时间及对象活动的编码,将多方面、多含义、多角度的影响驱散于躯体本身。在福柯笔下,凝视作用于规范被监禁的囚犯身体,而当下,凝视转化成一股“温和的注视力量”,一方面给女性带来狂欢式的快感体验,另一方面关涉到女性自我认同的建构,使得女性的身体同时扮演“看”与“被看”的双重角色。
20世纪90年代,英国社会学者阿伯克龙比(Abercrombie)与朗赫斯特(Longhurst)在其专著《受众》中提出了景观/表演理论,用以阐释受众如何通过当下无处不在的媒介景观对自我的日常生活进行构建。[10]在网络化时代,大众作为主体去观看他人,同时也被作为客体被他们注视。为获得“被关注感”,女性一方面在学会辨别商品,利用各种服饰、美妆的品牌符号增添印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导向性”消费和提升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感受与消费着被他人关注的快乐(回头率),往往将“被凝视”带来的反馈及自我满足当作“自塑”的参照指标,并更加依赖于服装、美容等消费话语来获得“关注”及各种社会资本。逐渐地,这种令女性神往的情调和快感的体验被视为一种制度化义务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权利或享受。
大众传播媒介趋向形象传播,精神性的活动趋向形象化,身体审美趋向商业化、欲望化。根据埃利亚斯的情感社会学的论述,社会结构的日趋紧密,导致个体行动者更多地以他人为取向,尤其更多地关注他人对自我身体的评价,越关注他人,越想实现区分,越需要对身体施加一种自觉的控制。[12]媒介的的“功利性资本”与“形象化景观”的书写与再生产,使得女性难以真正摆脱“取悦他人”的角色定义而始终陷于“他者话语与取向”的主流群体——男性的设计与幻想中。传统男权社会所遗留的“性面具”及其“取悦他人”、“附属品”的角色定位与固化标签,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女性解构和颠覆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女性自我意识混乱、身陷主体性困境而无力自拔的一种表征。
三、“他者话语”下女性身体消费的规训化隐喻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文献梳理可发现,当前国内外对身体消费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但从现存的研究成果来看,尚未发展成熟,研究的专著少之又少,研究的理论视角单一化。在女性与身体消费方面,多是从“女性主义”与“消费社会”的理论视角对女性身体消费进行分析。因此,将视觉文化、消费社会及规训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剖析景观社会里女性身体消费规训化的现实困境。
视觉文化迎合消费主义的扩张带来身体审美的世俗化、表层化甚至异化。各种各样的品牌护肤品和化妆品打造完美的表层皮肤,最大可能地减少外来细菌、灰尘、紫外线、自然的衰老的侵害与扩散。不同的场合与情境搭配不同的服饰与妆容,服饰的功能已经符号化为对身体的“意义”的无限生产与拓展,而不仅仅停留于“表层”遮蔽生命体的、机械的自然功能。[13](P245)从本质上看,女性身体消费中的符号和意义的生产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以一种创新和差异的伪貌进行更为潜在和隐蔽的重复。网络传媒消除了人身体的知觉与符号指代物的距离,也取消了主体能动的思维过程,忽视对身体作用的本身。当自然的属性从身体中抽离与悬置时,围绕身体进行的消费活动的意义的生产也将朝向虚拟层次的单一维度扩展,个体的欲望不断异化于视觉认同下的符号消费体系之中。
(一)“他者话语”:女性身体规训背后的隐性在场束缚
同时,司法部将推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民营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将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作为重点,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化解,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又定分止争,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阿里成长到现在,也遇到许多批评指责。不少批评是中肯的,但是有的指责则是恶意的。船大了,风就来了嘛,我们“借假修真”,修出自己的真材实料。就拿我的脾气来说,过去一点就爆,现在也好多了。
(二)异化与弱化:女性身体及主体意识的现实困境与反思
“凝视”的快感体验的获得,面向身体的塑造并走向新的自我规训。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提出“外表拜物教”,认为脸是个体认同的符号和缩写,化妆以及代表身体文化隐喻的服饰的消费能够掩饰个体的生理缺陷。为追求“人鱼线、马甲线、天鹅臂”等“功用性美丽”与快感体验,女性在一轮又一轮的消费中倾注热情与情感能量,以使自身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社会中“不被湮没”。伴随着“全景监狱”到“全视监狱”的深化,女性行动者出于自身积极的意愿,主动接受学习有关身体的规范话语,在多数人观看多数人的“对视监狱”中,“被凝视”逐渐转化为“自我凝视与规训”,这种凝视的规训手段既不使用有形的武器,也不借助与恐怖的力量,而是在一种微妙的语境中在人的精神表层中内在化与日常化。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沉迷于感性的视觉图像世界,人的诸多欲望大都是被各种瞬息万变的景观所召唤出来的欲望,即拉康所说的他者的欲望。他者在拉康笔下是“社会象征结构”,人之主体正是在这种社会性象征结构中被建构。当下,人的欲望极易被消费绑架、设计乃至异化,并进行无边界的“意义的扩展”。根据拉康的他者理论,“他者的话语”包涵了除主体以外的“他者”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对自我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伴随消费主义浪潮嵌入女性消费动机与消费目标中,在符号的隐喻与表征下构成一种无意识的“伪欲望”。在新媒体网络社会时代,更嵌入了媒介、资本甚至自我规训的声音。表面上,女性打破一元与权威性话语体系,自主选择时尚、化妆的方式凸显身体的性感与欲望,极大挑战了传统社会压抑女性身体欲望的社会规范并打破僵化的性别身份和身体形象,但女性的欲望仍然被男性的“视觉”所主宰与建构,传统男权文化的霸权对女性身体的解读与塑造,从前台封建纲常的直接压制转为幕后女性的“自我规训”。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发展对高校科研支撑的需求日益强烈,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将成为检验高校科研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成为驱动行业技术变革、管理创新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在以往电影所惯有的男权文化“视觉愉悦”机制中,处于“被看”境遇的女性带来主动观看的愉悦体验,影片加入商业化时尚的元素,使得女性的身体与欲望凸显与流露,这种“性面具”的隐喻却给女性形象蒙上了“颓废”的色彩。人们求新立异的符号价值意识被不断更新换代的视觉媒介所唤醒,而处于视觉“客体”境遇的女性,在自我文化身份认同过程中陷入焦虑、彷徨与踟蹰挣扎中,自我救赎如此艰难。女性身体的奇观,“大视觉理念”、商业化的时尚满足男性的偷窥欲望。身体传达一系列蕴含着权力、真理和控制力的行为在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压制下,性别政治依然存在,阶级意识掩盖了性别身份。同时,传媒乐此不疲地参与创造消费的新形式和新格局,不断引导与刺激女性整容、购物、减肥等欲望,掩盖了劳动剥削和权力关系,突出放大“光晕”符号价值与象征意义,也使得女性在媒介创造的“美丽神话中”物化与符号化,女性主体意识弱化,其本身的特性消失殆尽,走向新的束缚。
来华留学生博士论文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根源还在于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不完善。与欧美等教育国家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留学生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际化水平关键指标——来华留学生数量与高校外籍教师所占比例都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语言障碍、学位含金量不够都影响着我国留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决定着留学生博士论文管理水平,最终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作为载体呈现。
四、女性身体消费的主体性建构路径
(一)“重新发现”女性身体对消费的意义
伴随着视觉化的消费意识形态及“他者话语”的压制与束缚,规训的目标与手段已经从自然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身体与空间的界限逐渐交融。在自然空间,身体主要通过触觉展开活动,而在虚拟空间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比触觉更带有抽象性、符号性的潜质,容易引发女性的身体消费实践,视觉上的仿真与消费带来的不是意义的增殖,而是意义的压缩与空洞化。国内学者王宁认为消费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社会化了,消费的社会属性掩盖了其自然属性。因而,女性需要重新认识与发现女性身体对消费的意义,减少对身体外观形象的过度包装与消费,培养理性的思维判断,抵制视觉文化中低俗、混乱的信息,克服身体的异化,重视身体意识、身体感受及其内在体验。
(二)重塑符号价值
消费社会里,人们被各种功能性符码包围,物的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被符号价值掩埋,人与物、物与符号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女性消费者在对健康美丽的功能符码的追求过程中强化自我认同与快感体验,但功能符码在不断增殖的同时也消解了自身的重要性。个体在对符号进行编码时,往往容易导致自身与符号之间关系的失衡,而被迫处于“被消费”的地位。表层化、欲望化得身体审美及性面具下女性主体的挣扎对主体产生无限衍义并消解主体的自我、抽空意义内容的符号价值。媒介与商业资本的推动下消费符号的制造与诱惑永无止境,身体虽无法远离消费,但女性可以唤醒自己的理性,正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消费性的符号,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健康,而非外貌形象等视觉化标准,对身体审美有正确认知与判断,充分挖掘身体的可塑性,重塑身体的符号价值的同时防止被价值符号左右。
(三)创建“去性别化”的话语空间
当下消费界刮起“去性别化”的浪潮,“去性别化”是尊重个体的自由,不被性别所束缚,从而释放个性。越来越多的女性看漫威、打电竞、跳街舞,男性也越来越重视脸部的护理和保养,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身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外在话语权力的规训。社会对女性形成的审美标准始终以男性审美取向的,欲望的本性趋向生成于他者,既然无法清除他者的意识形态与权力规训的命运,女性可以借助他者的视角与他者的话语,拓展主体的深度与广度,对自我-主体与对象-客体进行明确区分。追求身-心的统一性,避免在视觉主导与媒介规训下盲从,接受多元女性身份认同,加强女性主体性建构,媒介需提高社会素养、加强社会责任,积极为女性创造“去性别”的话语空间并创建女性新话语,抵制传统男权话语束缚,回归身体原有的信仰。
新媒体时代的环境、可消费物品种类的“极度丰盛”,使得女性可以自主选择各种身体消费活动进行自我形象的挖掘与塑造,增加其可塑性、审美性、个性、多元化及其“性的资本”,但女性一轮又一轮的消费实践正快速奔向没有个性、没有内涵、没有特色、缺乏特定形式内容的生产与自主性迷失的困境,“他者话语”的微观化、日常化介入加快女性身体消费的异化。因此,女性身体的主体性建构不仅依赖于女性本身,更需要媒介及社会的关注与反思,从而打破“他者话语”约制下的身体枷锁,重塑身体美的维度。
参考文献:
[1]舒也.论视觉文化转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9,(5):46-51.
[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2012.
[3]曾胜.视觉隐喻—拉康主体理论与电影凝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王晓华.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乔纳森·特纳.身体与社会[M].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7]唐军,谢子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规训与区分[J].社会学研究,2019,(1):8-12.
[8]居伊·德波著.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邓祺,方宇.从规训的视角看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J].怀化学院学报,2014,(6):33-45.
[10]张钧涵.弱关系的建构与强关系的削弱—抖音对青年群体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3):5-11.
[11]杨月梅.鲍德里亚的身体消费理论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12,(1):48-50.
[12]诺贝特·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M].翟三江,陆兴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3]陈玲.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审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RegularizedReflectionsonWomen’sBodyConsumptioninPerspectiveofVisualMetaphor
XU Ying
(SchoolofsociologyandPolitic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visual cultural turn and consumerism wave,women’s body aesthetic standards tend to diversify,and their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 body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show some new features.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perfect presentation of body image and enjoying the pleasant experience of being gazed at,women move towards new self-discipline.On the basis of Foucault’s discipline theory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visual culture and consumer society,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capital,media and male’s recessive“other discourse”in the presence of female body’s discipline,and weakening subjectivity,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choice of constructing female’s subjectivity identity and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belief of the body.
Keywords:female body consumption;visual gaze;discipline;reflect1
中图分类号:C9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9)08-0050-05
收稿日期:2019-03-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与经济约束下的采煤沉陷区社会风险及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ZDB145)。
作者简介:徐颖(1993—),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费社会学。
(责任编辑:周 淳)
标签:身体论文; 女性论文; 视觉论文; 社会论文; 符号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宜春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与经济约束下的采煤沉陷区社会风险及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ZDB145)论文;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