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城:紧扣苏区局部执政,彰显中共执政初心——试评《苏区精神》论文

杨凤城:紧扣苏区局部执政,彰显中共执政初心——试评《苏区精神》论文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并号召全党和各族人民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策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编的《苏区精神》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的重要成果。

任何一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苏区精神也同样如此。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南方各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地方苏维埃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开始苏区局部执政的探索。随着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和发展,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十分害怕和恐惧,企图全力消灭之而后快。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在军事上敌强我弱、经济上物质短缺的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在革命战争和物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永恒的苏区精神。因此,苏区精神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这种特殊性不同于大革命时期,也不同于长征途中和延安时期。苏区革命实践和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是苏区精神产生的社会基础。《苏区精神》一书紧扣苏区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凸显了苏区精神产生的时代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它就确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苏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虽然认为目前所从事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是未来要建立的还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此,它在大革命失败后意识到城市革命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开始探索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当然,任何革命道路的尝试和探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困难和波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时,它就面临着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怀疑和责难。此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始终充满着信心。他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为了证明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毛泽东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走农村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在中央苏区开展了系列农村调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实践上证明了农村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在探索农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而且还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政权建设中,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认识到苏维埃政府是民众自己管理自己的政权机关,它的建立依靠民众,它的发展是为了民众。这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为了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经验数据,经过试验探索,最终确定以下加热方案:两次加热,每次加热时间5.5s,两次加热间隔0.5s。

第一,先后颁布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制定财政税收会计制度,建立民主监督的监察和检查机构,建立起反对贪污腐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查处了系列贪污腐败案件,严惩贪污腐败,建立高效廉洁的苏维埃政府。

阿多尼弗林碱对照品 (批号:111877-201201;浓度:0.092 μg·mL-1), 野百合碱对照品 (批号:111878-201102;纯度:99.8%),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感冒消炎片(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规 格 :0.3 g/片 , 批 号 :480003、480095、480097、480098、480099);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去离子水自制。

第三,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了不少模范省、模范县、模范区、模范乡,如赣东北苏维埃模范省、兴国模范县、瑞金壬田消费合作社模范区和兴国上社模范区、长冈乡和才溪乡等模范乡,创造了苏区“第一等工作”。

第二,建立高效精简的机构,实行苏区党政军、官民、官兵一律平等,广大苏区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形成了“自带干粮去办公”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三是在征询民意中增强使命感。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开展“镇村大走访”,用半年时间走访全市所有镇村,围绕生态环保领域正风肃纪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以及对环保投诉处置不及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建等问题的强烈反响,给走访干部极大触动,更激发了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的内生动力。

第四,最重要的是广大苏维埃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如中国共产党通过没收地主和富农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问题;通过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保障苏区民众的物质生活的供应,解决苏区民众生活困难;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如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和研究院,开展扫盲等社会教育,提高苏区民众群众文化水平;通过组织乡村、机关、儿童、红军俱乐部,创办列宁室,丰富了苏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加强苏区军民的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教育,开办红军医院、地方医院,进行农村卫生大扫除,举办各级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赛等体育活动,提高了苏区民众健康水准。

《苏区精神》一书,围绕着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从内容方面构建起“革命信仰——革命道路——执政理念——苏区民众支持”的党、政府与苏区民众互动关系网络,融合党、政府、军队和苏区民众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心,从而使“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苏区精神成为苏区凝聚民心、军心的重要精神资源,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历史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杨凤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周艳红]

标签:;  ;  ;  ;  ;  ;  ;  ;  ;  ;  ;  

杨凤城:紧扣苏区局部执政,彰显中共执政初心——试评《苏区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