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_范安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氧化氢,功能,共价键,血红素,病原,真菌,昆虫。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文献综述

范安妮[1](2012)在《绿僵菌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MaKat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通过宿主体壁侵染害虫这种独特的侵染方式,因此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绿僵菌孢子粘附到昆虫体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形成附着胞这种侵染器官,然后穿透体壁,进入血淋巴,最终致死昆虫。真菌体表侵染阶段决定着是否能侵染以及侵染快慢,因此对这一时期绿僵菌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提高真菌杀虫剂的效率提供依据。我们课题组构建了绿僵菌在附着胞形成阶段均一化cDNA文库,在已知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我们克隆得到了绿僵菌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MaKatG1,并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MaKatG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我们根据已知的绿僵菌基因组序列,克隆得到了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并将其命名为MaKatG1,Genbank登录号为JN935023。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其开放阅读框为2205bp,编码一个含有734个氨基酸的蛋白。使用在线工具预测该基因的分子量为81kDa,理论等电点为5.88,而且不含信号肽。BLAST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发现,绿僵菌的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与其他真菌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2.采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对MaKatG1的功能进行分析为了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我们构建了MaKatG1的敲除载体pK2-pB-KatG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该载体转入到绿僵菌CQMa102菌株,对筛选得到转化子采用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ting的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到2个转化子菌株。3. MaKatG1与绿僵菌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分别将野生型菌株和敲除菌株接种到含有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PDA平板,观察菌株在氧化条件下的生长表型,结果发现缺失MaKatG1这个基因后,菌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升高,这种抑制更明显。过氧化氢的毒性测试发现,野生型菌株的半致死剂量为6.3mM,而敲除菌株仅为1.8mM。4. MaKatG1编码的蛋白具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我们检测了敲除菌株以及野生型菌株的过氧化氢酶酶活和过氧化物酶酶活,发现敲除菌株的过氧化氢酶酶活和过氧化物酶酶活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在氧化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5. MaKatG1影响绿僵菌的毒力我们对野生型菌株和敲除菌株进行了生物学毒力测定,采用注射的方式侵染蝗虫,野生型菌株和敲除菌株的半致死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采用点滴侵染的方式侵染蝗虫,敲除菌株的半致死时间显着长于野生型菌株。结果说明该基因很有可能在侵染前期起作用。6. MaKatG1影响绿僵菌穿透体壁的能力用敲除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分别采用点滴和注射的方式,对蝗虫进行侵染后,定时取血淋巴观察虫菌体的数量。实验发现,如果用注射的侵染方式,两种菌株侵染后蝗虫血淋巴的虫菌体数量基本没差异,但是用点滴侵染时,敲除菌株侵染的蝗虫血淋巴的虫菌体数量明显低于用野生型菌株侵染的蝗虫血淋巴的虫菌体数量。7. MaKatG1影响绿僵菌在活体蝗虫体表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我们将敲除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新鲜孢子分别接种到活体蝗虫翅膀和疏水性塑料表面,观察孢子的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在蝗虫翅膀,接种后18小时,敲除菌株的萌发率显着低于野生型菌株;接种后24小时,敲除菌株的附着胞形成率显着低于野生型菌株。但是在疏水性塑料表面观察不到这种差异,表明蝗虫体表可能存在一些物质,阻碍了敲除菌株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8. MaKatG1影响绿僵菌对紫外的耐受性我们将野生型菌株和敲除菌株在紫外照射1-4小时后培养24小时,分析这两种菌株的相对萌发率,实验发现野生型菌株的相对萌发率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然而敲除菌株的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4-01)

王伟,孙谧,刘万顺[2](2008)在《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高级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功能过氧化氢酶是在生物界广泛分布的抗氧化酶.近年来,人们在对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一级结构与生化性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十几种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高度保守的空间结构开展了研究.认识了其活性中心的血红素及周围保守残基,发现了酶的许多特殊结构,如方向不同的血红素,增强酶抗氧化性的侧链残基的共价键和保证酶高效催化的分子内通道等.本文综述了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研究现状,概括了酶构象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关注和争议较多的酶血红素、肽链侧链共价键及酶分子内通道等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是一挑战性的课题,它将推动酶蛋白高级结构形成和酶催化模式等基础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是在生物界广泛分布的抗氧化酶.近年来,人们在对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一级结构与生化性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十几种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高度保守的空间结构开展了研究.认识了其活性中心的血红素及周围保守残基,发现了酶的许多特殊结构,如方向不同的血红素,增强酶抗氧化性的侧链残基的共价键和保证酶高效催化的分子内通道等.本文综述了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研究现状,概括了酶构象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关注和争议较多的酶血红素、肽链侧链共价键及酶分子内通道等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是一挑战性的课题,它将推动酶蛋白高级结构形成和酶催化模式等基础理论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参考文献

[1].范安妮.绿僵菌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MaKat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2

[2].王伟,孙谧,刘万顺.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高级结构[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一5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四聚体空间...一4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亚基结构过氧化氢酶的蛋白质构形图(Soocheta...人源过氧化氢酶叁维结构和晶体结构图(引...文蛤过氧化氢酶磷酸化位点预测Fig.3Pr...文蛤过氧化氢酶保守结构域分析Fig.4Co...

标签:;  ;  ;  ;  ;  ;  ;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论文_范安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