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包括操作平台、设置于操作平台上的操控箱、转动连接于操控箱上的绕线轴,操控箱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滑槽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架,导线架上转动连接有转线轴,转线轴的侧边设置有过线板,过线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铜线的线槽,线槽沿垂直于绕线轴的方向设置,线槽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铜线移动的驱动辊,驱动辊沿垂直于线槽底面方向设置,过线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辊的微型电机,滑槽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轴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变压器上的铜线绕线缠绕均匀,从而保证变压器质量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设置于操作平台(1)上的操控箱(3)、转动连接于操控箱(3)上的绕线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箱(3)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沿平行于绕线轴(4)的方向设置,所述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远离滑槽(5)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架(8),所述导线架(8)上转动连接有转线轴(10),所述转线轴(10)的侧边设置有过线板(9),所述过线板(9)固定连接于导线架(8)上,所述过线板(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铜线的线槽(11),所述线槽(11)沿垂直于绕线轴(4)的方向设置,所述线槽(11)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铜线移动的驱动辊(12),所述驱动辊(12)沿垂直于线槽(11)底面方向设置,所述过线板(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辊(12)的微型电机(13),所述滑槽(5)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轴(4)移动的驱动装置(7)。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设置于操作平台(1)上的操控箱(3)、转动连接于操控箱(3)上的绕线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箱(3)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沿平行于绕线轴(4)的方向设置,所述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远离滑槽(5)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架(8),所述导线架(8)上转动连接有转线轴(10),所述转线轴(10)的侧边设置有过线板(9),所述过线板(9)固定连接于导线架(8)上,所述过线板(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铜线的线槽(11),所述线槽(11)沿垂直于绕线轴(4)的方向设置,所述线槽(11)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铜线移动的驱动辊(12),所述驱动辊(12)沿垂直于线槽(11)底面方向设置,所述过线板(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辊(12)的微型电机(13),所述滑槽(5)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轴(4)移动的驱动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5)中往复丝杠(71),转动连接于往复丝杠(71)上的丝杠螺母(72),所述连接杆(6)上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沿连接杆(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槽(15)的槽口位于连接杆(6)的端面,所述丝杠螺母(72)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5)中,所述丝杠螺母(72)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5)中,所述往复丝杠(71)远离导线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槽(15)侧壁上的齿轮(73)、固定连接于连接杆(6)上与齿轮(73)转动啮合的齿条(74),所述操控箱(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齿轮(73)的驱动电机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固定连接于滑槽(5)中的推动气缸(75),所述推动气缸(75)沿滑槽(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推动气缸(7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连接杆(6)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7),所述导向杆(17)沿连接杆(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5)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17)配合滑动的导向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20),所述钢珠(20)与滑槽(5)贴合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板(9)上固定连接有挡线板(14),所述挡线板(14)覆盖于线槽(11)的槽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在电力行业的使用非常广泛,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转换装置,具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等作用,在制作变压器过程中,变压器内部的线圈需要进行绕制,一些电源开关变压器都带有飞线,且飞线都比较粗,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飞线进行绞线。
变压器绕线装置通常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绕线圈,胶带盘放架,操作平台上还设置有操控箱,操控箱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变压器的绕线轴。工人通过拉扯铜线,将铜线固定于绕线轴上,并通过绕线轴的转动从而将铜线缠绕于变压器上。
然而,人工进行绞线工作量大,而且为了保证变压器的质量,往往需要保证线圈上的铜线在缠绕过程中需要保持缠绕均匀,但是仅仅靠绕线轴的转动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从而导致变压器质量不合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其具有变压器上的铜线绕线缠绕均匀,从而保证变压器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包括操作平台、设置于操作平台上的操控箱、转动连接于操控箱上的绕线轴,所述操控箱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平行于绕线轴的方向设置,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槽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架,所述导线架上转动连接有转线轴,所述转线轴的侧边设置有过线板,所述过线板固定连接于导线架上,所述过线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铜线的线槽,所述线槽沿垂直于绕线轴的方向设置,所述线槽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铜线移动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沿垂直于线槽底面方向设置,所述过线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辊的微型电机,所述滑槽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轴移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穿插于线槽中在驱动辊的作用下持续将铜线输送到绕线轴处,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导线架沿垂直于线槽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导线架带动铜线运动,从而实现将铜线均匀地缠绕在变压器上,从而保证变压器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中往复丝杠,转动连接于往复丝杠上的丝杠螺母,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位于连接杆的端面,所述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于安装槽中,所述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于安装槽中,所述往复丝杠远离导线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一带动往复丝杠转动,往复丝杠在转动的过程中,丝杠螺母沿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沿垂直于线槽长度方向上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噪声小,有利于导线架的平稳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槽侧壁上的齿轮、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上与齿轮转动啮合的齿条,所述操控箱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齿轮的驱动电机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在运行的过程中齿轮带动齿条沿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移动。这种驱动方式传动力大,有利于导线架的稳定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滑槽中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带动连接杆沿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具有设置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配合滑动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滑动有利于连接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防止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铜线的绕线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所述钢珠与滑槽贴合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的设置可以减小导向杆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连接杆在移动过程中更省力,减小驱动装置的驱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线板上固定连接有挡线板,所述挡线板覆盖于线槽的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线板的设置可以防止铜线在运行过程中从线槽的上槽口偏移出,有利于铜线的稳定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连接杆、驱动装置、导线架的设置,可以起到铜线均匀地缠绕在变压器上,从而保证变压器的产品质量的效果;
2、通过当线板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止铜线在运行过程中从线槽的上槽口偏移出,有利于铜线的稳定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平台;2、胶带盘放架;3、操控箱;4、绕线轴;5、滑槽;6、连接杆;7、驱动装置;71、往复丝杠;72、丝杠螺母;73、齿轮;74、齿条;75、推动气缸;8、导线架;9、过线板;10、转线轴;11、线槽;12、驱动辊;13、微型电机;14、挡线板;15、安装槽;16、驱动电机一;17、导向杆;18、导向槽;20、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参照图1,包括操作平台1,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胶带盘放架2,操作平台1上还设置有操控箱3,操控箱3位于胶带盘放架2的侧边,操控箱3呈长方体设置,操控箱3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插接固定变压器的绕线轴4,绕线轴4沿水平方向设置。
参照图4,操控箱3上开设有滑槽5,滑槽5呈圆柱形设置且平行于绕线轴4设置,滑槽5的槽口位于绕线轴4所在的侧壁。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呈圆柱形设置,滑槽5中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杆6沿滑槽5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装置7。连接杆6背向操控箱3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架8(参照图1),导线架8呈倒置U型设置,导线架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线板9,过线板9呈长方体设置且沿平行于操作台台面方向设置,导线架8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铜线圈的转线轴10,转线轴10沿垂直于操作平台1的台面方向设置,转线轴10位于操作平台1远离胶带盘放架2一侧。
参照图1和图2,过线盘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铜线的线槽11,线槽11沿垂直于绕线轴4方向设置,线槽11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线槽11的两侧壁上对称嵌设有驱动辊12,驱动辊12沿垂直于线槽11底面方向设置,铜线穿接于两驱动辊12之间并与驱动辊12挤压抵触,驱动辊12呈圆柱状设置。过线板9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驱动辊12的微型电机13。在变压器绕线之前,将铜线圈放置转向走上,并将铜线穿接于线槽11中,使铜线与驱动辊12挤压抵触,在微型电机13的驱动下驱动辊12带动铜线移动。在对变压器进行绕线的过程中,利用驱动装置7带动连接杆6沿垂直于线槽11方向做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8移动,这种设置可以通过导线架8带动铜线运动,从而实现将铜线均匀地缠绕在变压器上,从而保证变压器的产品质量。
其中,过线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线板14,挡线板14呈长方体设置且沿平行于过线板9的上表面方向设置,挡线板14覆盖于线槽11的上槽口。挡线板14可以对线槽11中的铜线进行限位,防止铜线在移动的过程中从线槽11移出。
参照图4,驱动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5中的往复丝杠71、转动连接于往复丝杠71上的丝杠螺母72,其中,往复丝杠71沿滑槽5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杆6上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呈长方体设置且沿连接杆6的长度反向设置,安装槽15的槽口位于连接杆6远离导线架8一端的端面,往复丝杠71插接于安装槽15中,丝杠螺母72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5中。操控箱3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往复丝杠71的驱动电机一16,驱动电机一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杠71背向导线架8一端的端面上。启动驱动电机一16,驱动电机一16带动往复丝杠71转动,往复丝杠71在转动的过程中,丝杠螺母72沿往复丝杠71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8沿垂直于线槽11长度方向上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噪声小,有利于导线架8的平稳移动。
参照图1和图3,连接杆6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位于连接杆6的左右两侧,导向杆17呈半圆柱状设置且沿连接杆6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槽5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杆17配合滑动的导向槽18。导向杆17与导向槽18的配合滑动有利于连接杆6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防止连接杆6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铜线的绕线稳定。
参照图3,连接杆6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20,钢珠20沿连接杆6的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列,钢珠20与滑槽5贴合滚动。钢珠20的设置可以减小导向杆17与导向槽1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连接杆6在移动过程中更省力,减小驱动装置7的驱动负担。
实施例2: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参照图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7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5侧壁上的齿轮73、固定连接于连接杆6顶面上与齿轮73转动啮合的齿条74,操控箱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齿轮73的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齿轮73。启动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在运行的过程中齿轮73带动齿条74沿滑槽5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8移动。这种驱动方式传动力大,有利于导线架8的稳定移动。
实施例3: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绕线装置,参照图6,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7包括固定连接于滑槽5中的推动气缸75,推动气缸75沿滑槽5的长度方向设置,推动气缸7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连接杆6的端部。推动气缸75带动连接杆6沿滑槽5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导线架8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具有设置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1618.7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216777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1F 41/082
专利分类号:H01F41/082
范畴分类:38B;23E;
申请人:江阴立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阴立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杨路444号
发明人:唐林峰
第一发明人:唐林峰
当前权利人:江阴立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变压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