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形态论文_汪佑宏,张菲菲,薛夏,季必超,李担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管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管,形态,动脉,主动脉,远期,超声,疗效。

导管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汪佑宏,张菲菲,薛夏,季必超,李担[1](2019)在《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导管及维管束形态特征径向变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的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培育和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用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导管分子及维管束形态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节间与节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981.363和2666.883μm、198.235和202.402μm、3.611和3.784个·mm~(-2);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23.466和534.794μm、373.624和379.823μm、3.078和3.202个·mm~(-2)。经F检验,仅节间与节部的导管分子长度差异极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周菲,蔡瀚,张如钿,林琳,苏津自[2](2019)在《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节段形态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对肾动脉去神经术导管操作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节段形态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对肾动脉去神经术(RDN)导管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各种原因接受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患者748例,按肾下腹主动脉节段扭曲度分为:主动脉扭曲Ⅰ型(任一成角135°~<165°,n=213)、扭曲Ⅱ型(任一成角≤135°,n=23)、无扭曲型(任一成角≥165°,n=512);按腹主动脉与肾动脉主干走行成角分为:A型(成角≥100°,n=33),B型(成角60°~<100°,n=262)和C型(成角≤60°,n=453);其中27例行RDN治疗患者,按导管操作策略分型,常规策略:导引导管直接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一,导引导管在导丝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二,导引导管在导丝和造影导管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并深插至肾动脉中远段;策略叁,使用可控弯导引导管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扭曲型、扭曲Ⅰ型、扭曲Ⅱ型患者分别有512(68.45%)、213(28.48%)、23例(3.07%)。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Ⅰ型患者女性比例高(44.13%比17.97%)、年龄大[(56.1±14.1)比(48.7±14.9)岁]、高血压病程长[6(0.1~40)比3(0.1~30)年,均P<0.05];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69.57%比17.97%)、年龄大[(63.0±10.6)比(48.7±14.9)岁]、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长[6(0.5~30)比3(0.1~30)年,8(6~30)比7(0.5~30)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86±1.14)比(2.29±1.05)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1.34±0.32)比(1.13±0.35)m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82.52±25.88)比(97.78±24.71)mL/min,均P<0.05]。与扭曲Ⅰ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糖尿病病程长、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HDL-C高。A型、B型、C型患者分别有33(4.41%)、262(35.03%)、453例(60.56%)。与B型患者相比,C型患者体质量轻[(68.4±12.6)比(71.4±13.7)kg]、体质量指数(BMI)低[(25.02±3.65)比(25.71±3.67)kg/m~2]、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69±1.07)比(2.45±1.09)个,均P<0.05]。在RDN中,ⅡB型和ⅠC型患者,当RDC导引导管无法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时,应尽快采用策略一或策略二;ⅡC型的患者,可直接选择策略叁。结论主动脉扭曲与动脉硬化有关;肾腹主动脉成角与动脉硬化及慢性肾脏病有关;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对于肾下腹主动脉扭曲Ⅱ型合并肾腹主动脉B型或C型患者,应尽快采取策略二或策略叁以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瑞庆,王震,韩爱华,汪敏慧,张莉[3](2019)在《四种鲜食葡萄茎段导管长度与形态指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品种鲜食葡萄茎段为试材,利用简易注气法测定了木质部导管长度相关参数,分析了导管长度指标与形态学指标的关系,以期为研究鲜食葡萄导管形态与功能关系提供相关信息。结果表明:4个葡萄品种最大导管长度间差异显着(P<0.05),由大到小分别为"夏黑"(122.69 cm)>"巨玫瑰"(82.17 cm)>"阳光玫瑰"(73.80 cm)>"醉金香"(61.86 cm)。平均导管长度也存在显着差异,从大到小分别为"夏黑"(54.00 cm)>"巨玫瑰"(28.64 cm)>"阳光玫瑰"(24.98 cm)>"醉金香"(17.40 cm)。最大分布导管长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夏黑"(27.00 cm)>"巨玫瑰"(14.32 cm)>"阳光玫瑰"(12.49 cm)>"醉金香"(8.70 cm)。不同葡萄品种平均导管长度、最大导管长度与节间距、直径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品种间最大导管长度和平均导管长度均与节间距显着正相关,而与茎段直径不相关。品种内和品种间,葡萄茎段最大导管长度与平均导管长度均呈极显着线性相关。(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王墨扬,宋光远,牛冠男,王媛,张倩[4](2018)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一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09至201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Venus-A主动脉瓣膜行TAVR并完成1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随访的30例患者。通过术后CT多水平测量人工瓣膜椭圆率、膨胀率、瓣膜置入深度和瓣叶增厚情况等指标,分析人工瓣膜形态特点,以及其结果对术后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Venus-A主动脉瓣膜功能水平(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良好,为(106.7±17.2)%。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术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与叁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6.9±17.7)%vs(103.6±1.5)%,P=0.132]。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23)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7)比较,术前CT主动脉根部径线、钙化体积、术中是否球囊后扩张、术后1年CT检测的瓣膜置入深度、人工瓣叶增厚比例、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的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相比,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最大跨瓣流速更低[(2.1±0.4)m/s vs(2.6±0.5)m/s,P=0.023]。结论 :置入Venus-A主动脉瓣膜后1年CT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水平完全膨胀程度较高,血流动力学总体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张米荣[5](2018)在《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将150例孕26~41周孕妇按不同孕周分为3组:A组(孕周26~31+6周)、B组(孕周32~36+6周)、C组(孕周37~41周)3组,每组5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检查,观察3组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与动脉导管瘤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孕妇共检测221次。C组直线型动脉导管比例较A组、B组显着减少(P<0.05),B组较A组显着减少(P<0.05);而显着弯曲C/S型动脉导管比例C组较A组、B组显着增加(P<0.05),B组较A组显着增加(P<0.05)。B组检查出1例动脉导管瘤合并卵圆孔闭锁并房间隔瘤胎儿,C组检查出1例动脉导管瘤胎儿。结论超声诊断有助于清晰显示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情况,并提示动脉导管形态变化时应有效结合胎儿有无心脏结构异常改变,否则无法确诊为动脉导管异常。(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飞,徐晶晶,朱士俊,李建宇,朱淼[6](2017)在《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组织形态及发病年龄分析,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收集33例确诊导管内癌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形态导管内癌形态特征,并进行发病年龄统计。结果 33例导管内癌中,乳头型2例(6.1%),低乳头型4例(12.1%),筛状型4例(12.1%),粉刺型8例(24.2%),实性型15例(45.5%)。结论导管内癌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SMA、P63联合应用,对观察导管内癌是否出现微浸润有重要意义。导管内癌在各年龄组中的发生率并无差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冯建钦[7](2017)在《基于电磁定位复合血管内超声导管的真实血管形态重建及高通量组织学对比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显示,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平均每1分钟死亡6人。近年研究发现,多数急性心脑血管病患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AS斑块发生于动脉管壁,斑块演变过程涉及炎症、凝血等多环节,单纯显示动脉管腔狭窄度的诊断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IVUS)可以弥补了这种不足,其可显示管壁的斑块形态、负荷程度乃至斑块的组成成分。由于IVUS提供的是二维血管横截面图像,仅能显示局部血管病变信息,血管内超声成像叁维重建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目前的血管内超声叁维成像仍不能反应血管的弯曲度及翘曲。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定位信息与IVUS图像的血管叁维重建的方法:首先将IVUS图像根据电磁定位系统得到的有关图像坐标、角度的信息,将二维坐标转化到叁维坐标系之中;然后通过边缘提取IVUS血管图像中的内膜与外膜,通过采用曲面拟合技术完成管腔外表面的拟合,从而得到最终的血管叁维重建图。通过对血管段的叁维重建,能准确计算出血管斑块体积。血管内超声技术对易损斑块的识别有重要意义。在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中,通过回撤,可观察到整个血管段的所有横截面信息。如何验证IVUS对易损斑块的识别,需要对血管行组织学分析,而这种分析会涉及到一整段长度的动脉,大量的图像和切片分析,工作量巨大。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原理和Lab颜色空间,使用Matlab环境自行研制一款高通量的组织切片图像分析软件,并通过与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该软件的准确性。结论:(1)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基于聚类分析和Lab颜色空间的适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切片自动分析的软件,所测结果与目前公认分析软件测值间有良好的一致性,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可成批大量分析病理切片。(2)复合导管检查可准确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3)复合导管可同步实现血管内超声图像和叁维空间信息获取,呈现血管真实空间形态,并利用虚拟内窥式呈递便捷地实现一段血管病变的多视角观察和定位。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和随后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主要原因。血管内超声技术对易损斑块的识别有重要意义。在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中,通过回撤,可观察到整个血管段的所有横截面信息。但是对比IVUS图像和组织学结果,会涉及到一整段长度的动脉大量的图像和切片,工作量巨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研究中,通常使用一种染色剂为一构成分染色。目前大多数商用软件提供了宏观直方图分析工具。即使在这个成批处理中,参数包括病理信号颜色的阈值,ROI边界,等等,仍然需要为每个不同的情况下手动调整最优结果。显然,大量直方图分析系统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会对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主观因素均有很大帮助。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原理和Lab颜色空间,使用Matlab环境自行研制一款高通量的组织切片图像分析软件,并通过与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验证软件的准确性。1.研究方法1.1软体开发:软件在Matlab环境下研制,首先对动脉内膜和外膜的边界分别手动勾画边界并存储,病理切片每个像素的颜色分散至CIE-LAB颜色空间,基于组件a和b通过使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每个像素集群。k最好的聚类数是通过基于在轮廓分析中一个默认从3-5的范围比较集群的结果设定。1.2.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10只,体重1.5~2.0 kg,前期予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周,以3%戊巴比妥钠(1ml/kg)麻醉成功后,经股动脉入路,以充盈球囊反复回撤损伤腹主动脉内膜3次;术后予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4周,以建立腹主动脉斑块模型。1.3.取材球囊拉伤第24周末,麻醉兔子成功,取腹主动脉,截取血管组织分别进行冻结、石蜡包埋处理。1.4.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组织切片以5 μm厚度制片。分组进行油红0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抗α-SMC染色、抗RAM-11染色,分别观察分析脂质成分、胶原蛋白、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每个切片是由显微镜观察(10和20 x,依次)并且图像存储为TIFF格式。1.5.统计学处理对每组样本分别用IPP软件和基于MATLAB研制的软件测量斑块内的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脂质及巨噬细胞面积占组织切片面积的百分比。定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选用SPSS13.0软件以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及Newman-Keuls检验分析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自10只动脉粥样硬化兔腹主动脉共采集50块组织样本,分别在X10和X20倍数下对油红0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抗a-SMC染色、抗RAM-11染色进行拍照。IPP软件和自行研制的软件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本实验中合适的聚类分析分类数分别是:油红OX10、油红OX20、天狼星红X10、天狼星红X20、平滑肌X20为3;巨噬细胞X10、平滑肌细胞X10为5;而巨噬细胞X20为4和5,但更倾向于5。也就是说每种染色方法均能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分类数(一般选择3~5,但不局限于3~5),获取准确的聚类分析结果。Bland-Altman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两种分析软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在0.72-0.99间。3.研究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基于聚类分析和Lab颜色空间的适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切片自动分析的软件,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分析颜色个数,自行研制软件所测结果与目前公认分析软件测值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所研制的软件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成批大量分析病理切片,具有良好的使用推广价值。近年研究发现,在多数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AS斑块是发生于动脉管壁的病变,斑块从稳定到不稳定的过程涉及炎症、凝血等多环节,单纯显示动脉管腔的诊断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IVUS)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单纯显示管腔的不足,其可显示管壁的斑块形态、负荷程度乃至斑块的组成成分。由于二维血管横截面图像仅能提供局部血管病变信息,血管内超声成像叁维重建和可视化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的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可借助系统配备的回撤装置实现对一段血管的观察,但其叁维重建和可视化是把序列图像按采集顺序迭加起来形成一个直管模型的血管段。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在图像获取过程中血管自身的弯曲形态。另一种方法为利用多角度CAG提取血管骨架并顺序迭加血管内成像的图像,但基于多角度CAG图像的重建,影响DSA图像与血管内成像图像的配准。且这些重建方法忽略了导管回撤过程中的离平面运动造成图像法平面的翘曲,影响重建后图像显示,尤其是虚拟内窥环境的呈递。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定位信息与IVUS图像的血管叁维重建的方法:首先将IVUS图像根据电磁定位系统得到的有关图像坐标、角度的信息,将二维坐标转化到叁维坐标系之中;然后通过边缘提取,提取出图像中血管的内膜与外膜,通过采用曲面拟合技术完成管腔外表面的拟合,从而得到最终的近似的血管的叁维重建图。通过将电磁定位系统得到的空间信息以及从IVUS图像序列中获取的管腔横切面信息整合起来,实现感兴趣血管段的叁维准确重建。研究目的:1.设计基于电磁定位跟踪系统的IVUS复合导管。2.验证基于电磁定位跟踪系统的IVUS复合导管的叁维成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识别及准确性。研究方法:1.使用PVA冷凝胶(PVA-CG)制备血管仿体25个。动脉粥样硬化兔腹主动脉斑块11个。2.复合导管的设计安装:在IVUS探头近端平齐以下0.2mmm处安放NDI线圈并固定于IVUS外鞘壁上,一直固定到达IVUS近端,组合成复合导管;在复合导管外套装鞘管。IVUS及NDI分别连接主机,可同步进退,并进行信息整合。3.准确性验证3.1NDI电磁定位精度验证通过不同位置,观察静止状态下电磁线圈在磁场显影中的振幅。采用位移平台观察比较动态位移。结果显示随距离的增加,其观测到的电磁振幅呈增大趋势,离磁场40cm以内,经降噪处理后最大振幅所产生的误差为0.155mmn以内。遂设定本系统的精度为0.2mmmm。复合导管运动状态下,距离磁场15cm、30cm处时,磁场所显示的位移值与位移平台所对应的位移值无统计学差异;距离45cm时均有统计学差异。Bland-Altman法亦证实,在距离磁场15cm、30cm处,一致性界限的可信区间(LOACI)内,均在95%以上,同时可信区间均未超过可接受的临界值范围,即0.2mm。3.2仿体实验:3.2.1采用体外密封装置,装置内注入去离子水,从密封阀内安装7F动脉鞘管,将血管模型两端分别固定在动脉鞘管末端,血管模型缠绕于直径为84mm筒状物体上,使其呈弧形弯曲。在0.014mm指引导丝引导下,从动脉鞘管插入IVUS复合导管。接通IVUS装置及电磁装置,并同时启动自动回撤,获取血管仿体图像信息。将获得的IUVS及电磁定位信息通过软件进行整合,进而得到血管仿体的叁维立体结构。3.2.2复合导管测量出的血管模型斑块体积,与仿体实际斑块体积进行比对分析。3.3实验动物动脉粥样斑块模型检查:3.3.1穿刺已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新西兰兔股动脉,沿导丝置入复合导管到达腹主动脉,同时开启复合导管内的IVUS及NDI,在复合导管回撤过程中同步采集IVUS图像信息及NDI位置信息。以上信息进行整合,以取得腹主动脉叁维信息。3.3.2分离腹主动脉,结扎腹主动脉侧支,然后缠绕于直径为84mm圆柱上,两端固定连接鞘管加压注水充盈。置入复合导管到达腹主动脉内,标记血管,同时开动IVUS及NDI,在复合导管回撤过程中同步采集IVUS图像信息及NDI位置信息。回撤结束,再次标记血管。以上信息进行整合,以取得缠绕后的腹主动脉叁维信息。3.3.3病理学染色:把以上血管剪切成长度为5mm的血管段,记录顺序,放入4%多聚甲醛中,4℃情况下固定24-48小时。随后石蜡组织包埋,以5um厚度连续切片,每隔50um保留2张切片,行HE染色。3.3.4计算斑块体积并比较:病理切片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层迭加,算出斑块体积,与复合导管测量出的对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进行比对分析。3.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以及MedCalc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以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意义。研究结果:(1)复合导管检查能准确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本研究中共观测血管仿体25例,实验动物血管段11个。血管仿体检查中复合导管检查与实际斑块体积对比、实验动物中复合导管检查与病理切片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复合导管可同步实现血管内超声图像和叁维空间信息获取,呈现血管真实空间形态,并利用虚拟内窥式呈递便捷地实现一段血管病变的多视角观察和定位。研究结论:(1)复合导管检查可准确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2)复合导管可同步实现血管内超声图像和叁维空间信息获取,呈现血管真实空间形态,并利用虚拟内窥式呈递便捷地实现一段血管病变的多视角观察和定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02)

陈其青,郭盛兰,覃诗耘,麦媛[8](2016)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PDA0患者术后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影响其左室形态改变的相关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成功行经皮导管PDA0患者156例(未成年97例,成人59例)。收集术前及术后3天内、1月、3月、6月、1年、2年及2年以上的TTE测量结果: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内径。收集该156例患者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PDA收缩期峰值分流速度、PDA收缩期峰值分流压差、PDA最窄内径及介入术中导管所测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经体表面积对上述术前指标进行标化,比较156例PDA术前患者Qp/Qs、PDA最窄内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等,寻求影响PDAO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并经ROC曲线分析确定其最佳临界值。并纳入707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1、与正常组LVEDD比较,PDAO术后随访至2年及2年以上LVEDD恢复正常143例,约占91.67%。其中,93例(95.87%)未成年人患者在术后6月LVEDD恢复正常。50例(84.74%)成年人患者在术后1年LVEDD恢复正常。随访至2年及2年以上仍有13例(成年人9例,未成年人4例)LVEDD未恢复正常,约占8.33%。2、156例PDAO术后3天内LVEDDI的变化与术前Qp/Qs、LVESVI、ΔP、Age呈负相关(B=-0.563,P<0.01;B=-0.098,P<0.01;B=-0.052,P<0.01;B=-0.087,P<0.01)。其多元逐步回归方程:LVEDDI=-0.563×Qp/Qs-0.098×术前LVESVI-0.052×/Δp--0.087×Age+8.531,(R2=0.912)。3、经ROC曲线分析,术前Qp/Qs、LVESVI、ΔP、Age等影响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85、0.73、0.82,说明上述指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约3.3、45.6 mL/m2、87.5mmHg、26.5y,分别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1、多数PDAO术后左心形态能在1年内恢复至正常范围。2、术前Qp/Qs、LVESVI、△P、Age等可作为影响PDAO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并为临床对PDAO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1-18)

陈其青[9](2016)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患者封堵术后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影响PDA封堵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成功行经皮导管PDA封堵术的单纯型PDA患者156例,其中,未成年人97例,成年人59例。收集其术前及术后3天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2年以上(最长随访至术后8年)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测量结果,包括: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um end-systolic diameter, 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主肺动脉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MPAD)。并收集该156例患者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PDA收缩期峰值分流速度(velocity of PDA shunt, V)、PDA收缩期峰值分流压差(pressure drop of PDA shunt, △P)、PDA最窄内径及介入术中导管所测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比值(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tio, Qp/Qs)。经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对上述术前指标进行标化,比较156例PDA患者术前Qp/Qs、PDA最窄内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LVEDDI)、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index, LVESD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index, 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V、△P、年龄(Age)等,寻求影响PDA封堵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并经ROC曲线分析确定其最佳临界值。同时纳入707例(未成年人284例,成年人4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其TTE测量结果。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LVEDD比较,PDA患者封堵术后随访至2年及2年以上LVEDD恢复至正常范围143例,约占91.67%。其中,93例(95.87%)未成年人患者在术后6个月LVEDD恢复至正常范围。50例(84.74%)成年人患者在术后1年LVEDD恢复至正常范围。随访至2年及2年以上仍有13例(成年人9例,未成年人4例)LVEDD未恢复至正常范围,约占8.33%。2、成年人PDA患者封堵术后3天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2年以上LAESD、LVEDD、LVESD、MPAD较术前缩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2年以上LAESD、LVEDD、LVESD、MPAD术后3天内亦有不同程度缩小,与术后3天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ESD、LVEDD、 LVESD、MPAD均于术后3天内缩小最显着,此后呈缓慢缩小趋势。3、156例PDA患者封堵术后3天内LVEDDI与术前Qp/Qs、LVESVI、 △P、Age呈负相关(B=-0.563, P<0.01; B=-0.098, P<0.01; B=-0.052, P<0.01; B=-0.087, P<0.01)。说明上述指标可作为影响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术前Qp/Qs、LVESVI、AP、Age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85、0.73、0.82,上述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最佳临界值分别约3.3、45.6mL/m2、87.5mmHg、26.5y,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1、多数PDA患者封堵术后左心形态能在1年内恢复至正常范围。2、成年人PDA患者封堵术后左心形态于术后近期缩小最显着,此后呈缓慢缩小趋势。3、术前Qp/Qs、LVESVI、AP、Age等指标可作为影响PDA封堵术后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为临床对PDA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冠志,刘果厚,兰庆,李红颖,曹瑞[10](2016)在《黄柳与小红柳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柳和小红柳为浑善达克沙地2种重要的水土保持灌木,黄柳适宜在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生长,而小红柳适宜在丘间低地生长,二者既可混生,也可形成纯林,存在规律性分布。该研究采用组织离析法和显微照相技术,对黄柳和小红柳的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的关系,为黄柳和小红柳次生木质部解剖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显示:(1)黄柳和小红柳导管分子均以网纹和两端具尾、一端具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互列纹孔。(2)黄柳与小红柳的根部导管分子长度、直径、端壁斜度差异显着,且黄柳较小红柳的直径大、端壁斜度小,为进化特征,而长度较长,为原始特征;但茎部导管分子长度、直径、端壁斜度无显着差异。(3)黄柳与小红柳的导管分子的形态特征与生境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黄柳根部导管具有高输水性而较小红柳适应干旱环境。该研究为黄柳和小红柳造林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导管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节段形态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对肾动脉去神经术(RDN)导管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各种原因接受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患者748例,按肾下腹主动脉节段扭曲度分为:主动脉扭曲Ⅰ型(任一成角135°~<165°,n=213)、扭曲Ⅱ型(任一成角≤135°,n=23)、无扭曲型(任一成角≥165°,n=512);按腹主动脉与肾动脉主干走行成角分为:A型(成角≥100°,n=33),B型(成角60°~<100°,n=262)和C型(成角≤60°,n=453);其中27例行RDN治疗患者,按导管操作策略分型,常规策略:导引导管直接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一,导引导管在导丝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二,导引导管在导丝和造影导管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并深插至肾动脉中远段;策略叁,使用可控弯导引导管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扭曲型、扭曲Ⅰ型、扭曲Ⅱ型患者分别有512(68.45%)、213(28.48%)、23例(3.07%)。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Ⅰ型患者女性比例高(44.13%比17.97%)、年龄大[(56.1±14.1)比(48.7±14.9)岁]、高血压病程长[6(0.1~40)比3(0.1~30)年,均P<0.05];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69.57%比17.97%)、年龄大[(63.0±10.6)比(48.7±14.9)岁]、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长[6(0.5~30)比3(0.1~30)年,8(6~30)比7(0.5~30)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86±1.14)比(2.29±1.05)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1.34±0.32)比(1.13±0.35)m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82.52±25.88)比(97.78±24.71)mL/min,均P<0.05]。与扭曲Ⅰ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糖尿病病程长、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HDL-C高。A型、B型、C型患者分别有33(4.41%)、262(35.03%)、453例(60.56%)。与B型患者相比,C型患者体质量轻[(68.4±12.6)比(71.4±13.7)kg]、体质量指数(BMI)低[(25.02±3.65)比(25.71±3.67)kg/m~2]、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69±1.07)比(2.45±1.09)个,均P<0.05]。在RDN中,ⅡB型和ⅠC型患者,当RDC导引导管无法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时,应尽快采用策略一或策略二;ⅡC型的患者,可直接选择策略叁。结论主动脉扭曲与动脉硬化有关;肾腹主动脉成角与动脉硬化及慢性肾脏病有关;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对于肾下腹主动脉扭曲Ⅱ型合并肾腹主动脉B型或C型患者,应尽快采取策略二或策略叁以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管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汪佑宏,张菲菲,薛夏,季必超,李担.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导管及维管束形态特征径向变异规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方周菲,蔡瀚,张如钿,林琳,苏津自.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节段形态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对肾动脉去神经术导管操作的指导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3].王瑞庆,王震,韩爱华,汪敏慧,张莉.四种鲜食葡萄茎段导管长度与形态指标关系[J].北方园艺.2019

[4].王墨扬,宋光远,牛冠男,王媛,张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一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8

[5].张米荣.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形态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8

[6].王飞,徐晶晶,朱士俊,李建宇,朱淼.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

[7].冯建钦.基于电磁定位复合血管内超声导管的真实血管形态重建及高通量组织学对比验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7

[8].陈其青,郭盛兰,覃诗耘,麦媛.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9].陈其青.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左室形态改变的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

[10].刘冠志,刘果厚,兰庆,李红颖,曹瑞.黄柳与小红柳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术前主动脉造影动脉导管形态及大...储存60d导管形态(×10)Figure7...大豆属4种类型植物导管形态影像结果标示硬膜外残留导管形态显微结构图像及其导管形态提取...大豆属4种类型植物导管形态

标签:;  ;  ;  ;  ;  ;  ;  

导管形态论文_汪佑宏,张菲菲,薛夏,季必超,李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