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催化论文_郝健,夏洪强,郭庆杰,陈君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材料,催化剂,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纺丝,硫化物。

电化学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郝健,夏洪强,郭庆杰,陈君飞[1](2019)在《碳材料在电化学催化还原CO_2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电化学催化还原反应(CERR)是一种潜在的CO_2转化方法,可以将CO_2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化学燃料,实现温室气体的高效清洁利用,对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ERR中催化剂的性质是决定和控制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与金属催化剂相比,非金属催化剂(碳材料)由于其具有组成可控、能量效率高和稳定性优异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笔者总结了近几年CERR杂原子掺杂碳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催化性能,及其在CERR中的催化活性中心和相关机理,总结了杂原子掺杂碳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赖洁,杨楠,袁健发,曾嘉瑛,马丽[2](2019)在《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破坏,其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催化剂促进二氧化碳向能源分子的转化,不仅缓解了环境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能源短缺问题。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再利用在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方面意义深远,而产物选择性、电流效率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主要难点。本文就异相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二氧化碳还原的电解质体系、主要产物、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开发出成本低、稳定性好、效率高、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尤其是直接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为醇和碳氢化合物的催化策略等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翁苗苗[3](2019)在《模板法合成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使发展新型能源成为当前最紧急的任务之一,燃料电池由于能量效率高、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通常是由铂、钌、铱等贵金属催化剂组成的,虽然其催化效率高,但是有限的储量、高昂的价格和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制备一种催化活性高,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电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正在研究的具有高效活性位点的材料包括不含金属的杂原子(N,P,S)掺杂碳材料,过渡金属氮掺杂(M-N-C、M为铁、钴、钼、镍、铌)材料、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酞菁(卟啉)及其与碳纳米材料复合物。其中,过渡金属杂原子掺杂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二个部分:(1)采用硬模板法合成一种新型的Fe_3C纳米颗粒负载的3D多孔氮掺杂碳(Fe_3C/NC)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取决于热分解温度及前体的组分,在1000℃热解时获得的材料(命名为Fe_3C/NC-1000)的催化剂电催化活性最好,与Pt/C(20 wt.%Pt)相比具有更正的起始和半波电位,并且显示出较好的甲醇交叉反应耐受性,在经过3000次循环伏安测试后,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偏移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计。(2)采用微乳法成功合成一种新型的锌钴硫氮共掺杂碳空心球材料(Zn@Co/NSC)作为高效的酸碱性介质中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软模板)。该方法将微乳的球形结构与MOFs的生长特性相结合,制备出具有空心球形结构的Zn@Co/NSC催化剂。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的氧还原起始电位分别为1.0和0.882 V,同时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甲醇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邝春霞[4](2019)在《过渡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催化和储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通过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与能源相关的新技术,努力研究和解决这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中,能源转换和储存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碳纳米材料作为当今最热门基础材料的前沿之一,也成为了推动当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为许多工业领域的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和和扩展潜力。到目前为止,具有独特形状、优良性能的纳米结构的材料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实现了在纳米电子器件、能源材料、环境安全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纳米纤维是纳米材料中的最重要的纳米结构之一。其中,静电纺丝技术已经成为制造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控组合物的纳米纤维的直接方法,适用于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过渡金属Co和Fe制备不同碳纳米材料用用于电催化和锂离子电池方面。(1)本章通过化学合成法制成钴基普鲁士蓝类似物(Co_3[Co(CN)_6]_2·nH_2O,命名为Co-PB),将分散的Co-PB和聚丙烯腈(PAN)制备纺丝前驱体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o-PB/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好的纳米纤维首先在28 ~oC的温度下在空气中进行预氧化,然后在氮气环境中高温炭化以获得表面生长碳纳米管的柔性3D Co@CNT-CNF碳纤维膜。所得的柔性薄膜可直接用作电催化析氢(HER)和析氧(OER)的催化电极。通过对不同掺Co-PB比例及温度条件的探索,合成了一系列Co@CNT-CNF复合碳纤维材料,并通过测试选出最优掺杂比例为10%及最优炭化温度为1000 ~oC的产品。作为HER催化电极,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的催化过电位为129 mV。作为OER催化电极,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的催化电位为162 mV。同时还将此膜材料用于1 mol L~(-1)的KOH溶液水裂解,对于整体水裂解只需要较低的1.53 V过电位就能达到电流密度10 mA cm~(-2),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及高催化耐久性。这主要得益于Co@CNT-CNF碳纤维大的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纳米多孔复合结构。(2)本章通过设计将SiO_2纳米球作为牺牲模板,PDA作为氮源和碳源,次磷酸钠作为磷源,制备了由掺碳掺氮的超薄CoP@NC纳米薄片组成的空心纳米球(CoP@NC HNS)。合成的空心球尺寸约为320 nm,球壳厚度约为40 nm。将CoP@NC HNS作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产氧测试,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过电位为320 mV,Tafel斜率为68 mV dec~(-1),在碱性电解质中稳定性显着,这电催化产氧性能优于商业化的IrO_2催化剂。当反应温度达到60 ~oC时,催化性能进一步提高(电流密度10 mA cm~(-2)时过电位约为290 mV,Tafel斜率为61 mV dec~(-1))。CoP@NC HNS具有独特的空壳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组成成分,具体来说就是Co与P、N的协同作用以及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层次化空壳纳米球结构,这些都可以为催化反应提供足够的电催化活性位点,提高了电催化产氧性能。该催化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CoP@NC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地球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水分离应用前景。(3)本章使用植酸(PA)作为磷和碳源,利用沉淀法简单合成含有植酸和铁的前驱体。进一步高温退火合成FeP_x。同时,在原材料中掺杂石墨烯合成FeP_x@C材料,用作高性能的LIB负极材料。结果显示,FeP_x和FeP_x@C复合材料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提供637和818.3 mAh g~(-1)的锂离子存储容量。磷掺杂的碳材料改善了导电性并减轻了在充电-放电过程中FeP_x的体积变化,保持了结构完整性。另外,基于其优异的锂电性能,设计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前驱体纺成纳米纤维,经过空气中预氧化和氮气下高温碳化形成柔性的FeP_x@CNF碳纳米纤维材料,用作柔性的锂电负极材料。结果显示,这种柔性的碳纤维可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提供98.2 mAh g~(-1)的锂离子存储容量。(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赵紫薇[5](2019)在《基于MOF-199功能化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OFs),又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PCPs),是由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通过配位作用自组装而成的一种具有永久孔道性的开放结晶骨架,具有密度极低、孔体积大、结构可调谐和孔径分布明确的特点。MOFs作为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有着传统无机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已被用于电化学催化、电致化学发光及电化学传感领域。MOFs多孔和高比表面积的特点使其可以负载客体分子和/或直接催化目标物,从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使电化学检测灵敏度得到提升,因此MOF及其衍生材料为以材料修饰电极为主要工具的电分析化学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基于MOF-199的功能化修饰,采用水热及高温煅烧方法制备了不同性质的复合材料,进而通过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生物活性分子及环境污染物的电化学分析检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运用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氧化石墨烯-MOF-199复合材料(GO@MOF),该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后经过原位电化学还原得到还原石墨烯-MOF-199复合材料(rGO@MOF),并以此构建了多巴胺(DA)和尿酸(UA)电化学传感器。进而对DA和UA在电极上的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证实此传感器对二者具有电化学催化氧化效果。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采用差分脉冲法对两种物质的混合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在10~85μM(R~2=0.9927)和250~1500μM(R~2=0.9935)范围内得到了DA的线性校正曲线,在50~1000μM(R~2=0.9935)范围内得到了UA的线性校正曲线。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易于控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并对实际样品UA和D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2)通过在N掺杂石墨烯(NGA)表面组装MOF-199晶体得到NGA-MOF复合材料,进而修饰到电极表面进行原位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并成功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构建了一种电流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了GOD/AuNPs/NGA@MOF/GCE电化学行为,证明GOD成功固定,并保持生物活性。0.06~1.8 mM之间I_(O2)和I_(glucose)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达到0.99以上。但浓度大于10.8 mM后由于GOD与AuNPs对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达到极限后葡萄糖与Cu(Ⅱ/Ⅰ)的氧化还原形成竞争机制,导致峰值降低。采用比率电化学的方法测定大于1.8 mM时葡萄糖浓度,测定范围可扩大到18 mM,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IO_2/ICu呈线性增长,且R~2>0.999,表明双信号输出提高了该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精准度。(3)以MOF-199为前驱体,经过高温热解,制备了铜掺杂的多孔碳基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了该材料保留了金属中心原子和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碳骨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叁维结构的金属-碳(Cu-C)框架。不仅具有MOFs材料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优异性能,同时还具有高效的电子传递能力。由于骨架中金属Cu被完全保留,为其模拟漆酶进行电化学催化提供了可能。本工作利用这种模拟酶酶催化剂,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化学模拟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分析成功检测了漆酶底物对苯二胺、邻苯二胺(0.07~16 mM,R~2=0.9976;0.2~16 mM,R~2=0.9948)和对苯二酚、邻苯二酚(0.07~50 mM,R~2=0.9998;0.07~42 mM,R~2=0.9996)。(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涛[6](2019)在《基于两相界面的电化学催化及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是指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因为我们周围的物质是以气、液、固叁种状态存在,所以也就有了气、液、固叁相。在各相之间存在着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和固-固5种不同的界面。当组成界面的两相中有一相为气相时,通常被称为表面。我们通常所熟知的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功能就表现在改变液体的表面、液-液界面和液-固界面的性质,而其中液体的表(界)面性质是最重要的。液/液界面(或称油/水界面)化学是化学和材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材料合成及电化学分析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合成金纳米颗粒、有机半导体、多相异质结构以及合金材料等方面均可用到基于两相界面的合成方法。此外,两相界面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子转移反应、非电活性物质的离子转移反应。基于这些优点,界面化学逐渐成为分析化学尤其是电分析化学方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论文主要利用了两相界面的方法,在材料合成领域实现了新型电化学催化剂的两相合成以及在生物传感领域内利用两相界面电化学探针实现了小鼠脑内钾钠离子的同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一)利用两相合成方法制备了新型蚯蚓状碳纳米管包裹Co_9S_8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氧气高效双功能催化的研究。1)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孔道内外的亲疏水性不同,使用两相合成方法在UiO-66-NH_2的孔道中引入硫脲和钴离子的配位复合物;2)使该混合物进一步在氮气氛围下高温裂解,制备了碳纳米管包裹的Co_9S_8纳米复合材料(Co_9S_8@CT-800);3)Co_9S_8@CT-800对ORR和OER过程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性能与商业化的Pt/C和RuO_2相当;4)通过DFT计算进一步表明最高催化活性位点位于Co_9S_8上的Co位点,并且材料吸附O_2生成OOH*这一反应中间过程为催化O_2反应的决速步;5)基于MOF孔状结构的两相合成方法为新型碳基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合成的新型MOF基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氧气电化学催化活性,其催化性能优于商业催化材料Pt/C和RuO_2。Co_9S_8@CT纳米材料不仅对氧气的催化有优异的活性,其甲醇耐受性和循环稳定性也优于商业化的材料,在连续循环测试12个小时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稳定性非常高。这种既具有催化活性又有极高稳定性的材料正是电池阴极/阳极材料的最合适选择。最终,利用该方法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我们成功实现了氧气的电化学双功能催化的研究。(二)基于微管液-液界面探针进行小鼠脑内K~+和Na~+的活体同时分析。1)合成了triazacryptand(TAC)分子,该分子具有四个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和一定尺寸的环结构空腔,在此基础上TAC可以选择性的结合钾离子和钠离子,而由于钾钠离子的性质不同,TAC对钾钠离子的结合力也不同,因而离子发生迁移的电位也不同,依据不同的迁移电位可以实现钾钠离子的同时检测。2)构建液-液界面电化学检测平台。利用激光拉制仪制备了管口直径约为5 um的石英玻璃管,在玻璃管内插入Pt丝并填充有机相及有机相支持电解质,再通过外接电化学工作站即可成功搭建液/液界面电化学检测平台。3)在线活体分析。由于小鼠脑内颅内压的影响,液液界面探针直接植入鼠脑内检测较为困难,需要将液/液界面平台稍加修改即可满足在线活体检测要求。向有机相中引入适量的聚氯乙烯(PVC),可实现有机相的轻微固化,消除颅内压的影响。最终,基于上述分析性能,成功实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疾病模型小鼠脑内钾、钠离子的同时检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28)

刘川[7](2019)在《面向电化学催化和传感的过渡金属纳米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慢性高血糖会导致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增加,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肾衰竭、中风、冠心病和神经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将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3–8 mmol L~(-1))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首先便需要一种准确灵敏的葡萄糖传感器。在检测葡萄糖的各种方法中,无酶葡萄糖电化学检测法因其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相比于其他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独特的形貌结构以及丰富的电子通道,有利于进行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因而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迫在眉睫。各种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开发,同时此类资源偶然性强、可持续性较差,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电池系统将各种绿色能源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在各种电池当中,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电极材料的种类及相应材料结构的组成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尤为重要。在考虑将各种绿色资源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的同时,人们还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其中氢气便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环保能源。由于人类很难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氢气,因此解决高效制氢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在各种制氢工艺当中,电解水制氢(HER)工艺既清洁又快速,而该工艺的关键便是要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在各种HER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以及丰富的电子通道,有利于电催化反应的进行。本文将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HER反应催化剂,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工作如下:(1)本实验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片组装成的花状N-MoS_2纳米材料。当N元素掺杂到MoS_2纳米片中之后会显着改善纳米片的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边缘效应,还能够增大材料在电解水析氢反应中的活性位点数量。花状N-MoS_2纳米材料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HER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其过电位可低至114 mV。同时,此类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在经过了5个小时的工作后催化电流仍然保持在10 mA cm~(-2)左右。并且经过5000次的循环扫描后,LSV曲线能够很好的与第一圈相重合,说明该纳米材料具有非常理想的循环寿命。(2)本论文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VS_2@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电池性能的测试。其初始的充放电容量分别为460 mAh g~(-1)和970 mAh g~(-1),相应的库伦效率为47.4%。在低的电流密度(0.1 A g~(-1))下,经过实验计算得知其电容量为1133 mAh g~(-1),而当电流密度达到2 A g~(-1)时,仍然表现出了非常可观的电池容量(610 mAh g~(-1))。在充放电循环达到200圈左右的时候,材料的电容量仍然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通过对材料进行XPS、SEM、TEM、EDS等测试,充分证明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元素的组成与所预期的结果相一致。并且这种新型的结合方式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3)本实验通过回流法配合高温煅烧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棒状结构的NiMoO前驱体,并且通过化学沉积配合一步水热法得到了柔性NiMoS@GO Paper(NiMoS-GP)材料。通过SEM、XRD、XPS等表征手段验证了所合成材料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及其键合状态等特征。该NiMoS-GP纳米材料应用在葡萄糖传感器当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其检测范围在0.01 mM-0.8 mM之间,最低检出限(LOD)为113 nM。本实验中所合成的这种材料是一种柔性的纳米材料,可以直接作为工作电极来进行葡萄糖的测试,并且还能够满足各种环境下的检测工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董沙[8](2019)在《缺陷及应变对二维材料电化学催化性质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传统化石燃料储量有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寻找和开发绿色、高效、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迫在眉睫。氢能,具有高能量密度、便于储存和运输、以及环境友好性的优点,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青睐。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是能够连续产生氢的经济方法。具有高转换效率的电化学催化剂是析氢反应关键。目前电催化制氢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贵金属铂,钌,铱等,但由于这些材料价格高,储量小,阻碍了在商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寻找新型高效的电化学催化剂是电化学制氢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类石墨烯的二维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作为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这类材料的活性位点主要位于其少的边缘处,大的基面表现出催化惰性。为了增强二维材料电化学催化活性,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掺杂、缺陷及应变等来调控二维材料电化学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研究了单层MoS_2晶界(GBs)的催化活性。计算结果表明,氢在晶界处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ΔG_H)约为0.01 eV,接近于最佳条件0 eV,说明晶界的存在可以激发其基面在析氢反应(HER)中的催化活性。S空位,Mo-Mo二聚体的桥位和S-S二聚体S原子的顶位是催化活性位点。电子性质分析表明增强的催化活性是由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的增加引起的。2.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应变对单层SnSe_(2(1-x))S_(2x)(x=0~1)合金电子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层SnSe_(2(1-x))S_(2x)合金具有连续变化的带隙,在x=0(即SnSe_2)时,带隙值为0.8 eV,在x=1(即SnS_2)时,带隙值为1.59 eV。另外还能通过应变来调控材料的电子性质。并且当应变为10%时,单层的SnSeS和SnSe_(0.5)S_(1.5)合金在析氢反应中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我们计算了Ni掺杂对MoS_2催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基面,Mo边缘和S边缘处用Ni代替Mo的形成能值分别为5.30 eV,1.83 eV和2.83 eV,表明用Ni置换Mo的可能性较小。掺杂的Ni原子容易吸附在MoS_2的S边缘,在Ni原子吸附在S边缘后,氢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为0.1 eV,表明单个Ni的引入明显改善了S边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培芳,李莉,王玲玲,张宗文[9](2019)在《电化学催化中的表面微观结构与特殊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作为能源转换中最具潜力的技术,燃料电池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但是燃料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十分缓慢,经常需要增加电压才能发生,让燃料电池输出受到了局限,因此对于催化剂的研究成为了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石墨烯、Fe3O4@Fe/N-C、CoO@Co/N-C、HCNT/Mn3O4四种催化剂为例,对催化剂表面结构以及反应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孙宁,田云龙[10](2018)在《电化学催化氧化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废水电解电极及电解氧化处理方法,电解电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镀层和钛板结合牢固、电解氧化效率高等特点,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和氯离子,尤其适于高盐高COD或高盐低COD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并可降低处理成本、避免二次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8年10期)

电化学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破坏,其含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催化剂促进二氧化碳向能源分子的转化,不仅缓解了环境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能源短缺问题。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再利用在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方面意义深远,而产物选择性、电流效率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主要难点。本文就异相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二氧化碳还原的电解质体系、主要产物、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开发出成本低、稳定性好、效率高、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尤其是直接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为醇和碳氢化合物的催化策略等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郝健,夏洪强,郭庆杰,陈君飞.碳材料在电化学催化还原CO_2领域的应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赖洁,杨楠,袁健发,曾嘉瑛,马丽.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J].新能源进展.2019

[3].翁苗苗.模板法合成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4].邝春霞.过渡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催化和储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5].赵紫薇.基于MOF-199功能化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刘涛.基于两相界面的电化学催化及分析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刘川.面向电化学催化和传感的过渡金属纳米结构[D].青岛科技大学.2019

[8].董沙.缺陷及应变对二维材料电化学催化性质的调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刘培芳,李莉,王玲玲,张宗文.电化学催化中的表面微观结构与特殊反应性能[J].化工管理.2019

[10].孙宁,田云龙.电化学催化氧化工艺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8

论文知识图

和B-Pt的循环伏安图:电解...、5-HT、AA在人工脑脊液中的循环伏...(A)葡萄糖氧化酶/N-掺杂石墨烯/GCE...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模型物5在不同浓度HOAc(O,2,4,6,8,1...在HOAc存在下的EECC催化机理基于以上...

标签:;  ;  ;  ;  ;  ;  ;  

电化学催化论文_郝健,夏洪强,郭庆杰,陈君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