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因特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国际关系退化,信息资源不对称,网络跨文化冲突
国际因特网论文文献综述
段祥伟[1](2015)在《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日益浮现,导致了在虚拟而不虚假的现实世界里冲突不断。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主要表现有政治观念冲突、管理制度冲突、治理手段冲突等,这些冲突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发展,人类的共同繁荣进步。深入剖析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产生的原因,方能正本清源,为人们建构一个和谐的网络共同体扫清障碍、消除隔阂。国际关系的退化、信息资源的不对称、网络跨文化冲突、网络帝国的崛起是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产生的根源。欲消弭或控制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必先从发展和谐的国际关系、公平合理地分配信息资源、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多元文化、打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垄断等方面做起。(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段祥伟,唐少清[2](2014)在《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的网络里蛰伏着现实的不和谐,这些不和谐因素在虚拟而不虚假的网络社会里诱发了一件件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政治观念冲突、管理制度冲突、治理手段冲突等。这些国际冲突就像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坦途上的芒刺一般,不但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影响世界和谐稳定发展、人类共同繁荣进步。深度剖析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及其影响,将有利于消除虚拟世界里的不和谐因素,为人们建构一个和谐的网络共同体查找冲突根源、扫清和谐障碍、消除区域隔阂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4年08期)
唐雪瑜[3](2011)在《论国际因特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对以纸张和印刷术为基础的传统国际版权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版权保护的历史沿革入手,以版权保护的相关国际公约为支撑,具体分析了因特网环境下国际版权保护的新发展,并对版权保护研究的方向提出思考。(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中旬)》期刊2011年11期)
夏亮亮[4](2009)在《因特网与国际政治传统研究主题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特网是目前仅有的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是连接世界各国的计算机之网络。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使人类超越了传统工业社会的局限,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飞跃。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其对国际政治领域的渗透和影响日见显现,国际政治的领域从现实向虚拟拓展,从地缘空间、外层空间拓展到了网络空间。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军事、政治叁大支柱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国际政治霸权的争夺也从之前制海权、制陆权、制空权、制天权、制波权进入到了对信息权的争夺。本文主要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与国际体系等叁大国际政治传统领域。随着因特网的产生,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冲击,并呈现出了四个新特点:外延从领海、领空发展到信息边疆;呈现相对化趋势;向内部和外部扩散;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加剧国家主权事实上的不平等。随着这些新特点的展现,各国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信息主权。国家安全在网络时代重也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新特点:威胁出现潜在性、瞬间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非国家力量成为信息安全威胁的主体之一;网络化程度高的国家更易受到信息的攻击;地理的“天然”作用基本消失,国家的所有重心都容易受到直接的攻击;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网络战将是未来国际冲突的新形势。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战场扩展到了网络的虚拟空间,而恐怖分子也利用因特网的帮助进行破坏活动。在国际体系方面,因特网的发展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信息霸权现象产生并使国际体系产生马太效应。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也明显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使各个国家面对更多的霸权与安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周新芳[5](2008)在《因特网财务报告及规范的国际发展动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其中,网络财务报告就是网络时代财务信息用户需求变革与信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期刊2008年02期)
沈永言[6](2007)在《从国际因特网到行星际英特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它具有无穷的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和能力。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小鹰号月球着陆器成功登上月球表面,以他个人的一小步,为人类迈出划时代的一大步。(本文来源于《卫星与网络》期刊2007年05期)
黄文旭,罗一荣[7](2006)在《比较方法、因特网与国际私法趋同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方法在国际私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国际私法趋同化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广泛使用,获取外国法律资料已变得非常便捷。因此,比较方法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必将上升到新的高度,而国际私法趋同化的走势也将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6年04期)
贾丹华[8](2004)在《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全球经济和全球市场,面对现实经济系统的变化,以国际因特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基点,从各国因特网发展相互联系,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角度,在各领域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因特网与网络经济新范式的理论探讨,从而充分证明了国际因特网对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并以各国公共政策选择与国际因特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为切入点,运用系统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国际因特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下,国际公共政策选择推动和保障国际因特网平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以中国因特网发展为案例,以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确定了显着影响因特网发展的政策变量,提出了公共政策选择目标的制定应该与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相一致的原则和建议,以促进国际因特网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接入和应用。该研究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也是当今国内外公共经济和政策研究中较少有人涉足的前沿问题。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背景、主要研究思路以及对相关文献综述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国际因特网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本章以大量的最新数据和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因特网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速度、成长特点、当今规模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了国际因特网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崛起到发展壮大,从美国境内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今后十年,因特网将进入网络宽带化、互联区域化、应用商务化的新时期。同时,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区域差距明显可见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因特网互联市场和网络经济发展上的先发优势仍是不可替代的。大量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创新、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以及市场经济机制的激励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国际因特网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世界各国的经验已证明在这一动力机制中,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不仅是国际因特网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是因特网发展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第叁章因特网技术经济特性与网络经济新范式。充分论证了因特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国际性基础设施的必然性,为全文的立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国际因特网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科学技术的空前的新技术特征,因此,笔者从因特网的技术特征分析切入,在当代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上,论述了因特网的技术特征与其经济特性的联系。并进一步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等多领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因特网营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分工,扩大了市场规模,产生递增报酬,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使得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传统经济转向网络经济新范式。并由此对网络经济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特点及其与传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统经济学的联系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解释.有力地支撑了笔者的立论,即,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选择应该促进本国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也应该制定推动国际因特网在全球平衡发展和应用的国际公共政策。 第四章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问题。本章通过对大量的、最新的国际数据和资料的对比分析,实证研究,概括出以下在因特网发展中越来越突显的“数字鸿沟”、“南北差距”、以及国际互联市场的垄断和现代监管的缺失等叁个方面的问题,及其必然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信.息化时代被边缘化的威胁,导致贫困化加深,世界范围内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且进一步对因特网发展中问题产生和激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解决国际因特网发展中问题的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公共政策选择应该努力方向。 第五章国际社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接入的公共政策选择.本章是从经济全球化分析角度对前一章分析逻辑的承续。首先,以环境变迁推动了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论证了公共政策学是动态发展的,并始终被要求必须保持与经济技术环境的适应性。根据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特征,基于对公共政策概念的合理延伸,提出了国际公共政策的概念。可以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规则及其基本价值、程序构成了国际公共政策选择的依据。其次,以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社会福矛.J的帕累托准则为理论基J出,进行了规范研究。主张国际社会应该保护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时代的发展权,保证全球因特网的平街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健康的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案例分析:中国因特网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从发展中国家政府发展因特网的系列公共政策选择的效用的角度,以中国因特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对象,以大量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中国的实践充分验证了发展中国家因特网发展中公共政策选择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目前发展中国家发展因特网的公共政策选择应以解决本国在国际、国内的“数字鸿沟”和“南北差距”问题为目标。定量评测了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国内外“数字鸿沟”,验证了因特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4-11-01)
张晨曦[9](2004)在《论因特网时代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因特网的蓬勃发展,其全球性和管理分散性的特征正在使传统的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美国在因特网时代的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给解决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冲突提供了借鉴,但它的准国际私法性质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各国只有在立足于其现有国内法的基础上加强沟通,通过管辖权的国际条约和公约来规范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冲突才是惟一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网络法律评论》期刊2004年01期)
郑会颂,靳燕[10](2004)在《国际因特网互联的区域发展与自我帮助》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因特网互联模式是各国ISP完成国际业务服务的重要选择,而发展中国的ISP与上游ISP之间的高转接费却增加了其成本负担。在ITU布鲁塞尔会议提出的ISP战略合作与帮助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ISP业务流量与所占市场份额的关系,提出较小网络通过战略合作进行区域化发展和自我帮助能加强其竞争实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国际因特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拟的网络里蛰伏着现实的不和谐,这些不和谐因素在虚拟而不虚假的网络社会里诱发了一件件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政治观念冲突、管理制度冲突、治理手段冲突等。这些国际冲突就像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坦途上的芒刺一般,不但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影响世界和谐稳定发展、人类共同繁荣进步。深度剖析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及其影响,将有利于消除虚拟世界里的不和谐因素,为人们建构一个和谐的网络共同体查找冲突根源、扫清和谐障碍、消除区域隔阂指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因特网论文参考文献
[1].段祥伟.因特网治理国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段祥伟,唐少清.因特网治理的国际冲突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4
[3].唐雪瑜.论国际因特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J].经济视角(中旬).2011
[4].夏亮亮.因特网与国际政治传统研究主题的拓展[D].厦门大学.2009
[5].周新芳.因特网财务报告及规范的国际发展动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
[6].沈永言.从国际因特网到行星际英特网[J].卫星与网络.2007
[7].黄文旭,罗一荣.比较方法、因特网与国际私法趋同化[J].理论观察.2006
[8].贾丹华.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9].张晨曦.论因特网时代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J].网络法律评论.2004
[10].郑会颂,靳燕.国际因特网互联的区域发展与自我帮助[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