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菏泽地区放射工作者免疫功能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1](2021)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医务人员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下放射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离辐射累积有效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白内障、甲状腺激素、外周血象变化的影响,分析电离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相关指标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辐射生物学效应及电离辐射剂量截断值,为预防控制放射医务人员辐射损伤和完善辐射防护基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15-2017年依托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对东莞市全部放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及个人剂量监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共有1285名放射医务人员参与研究,排除20名基线外周血象异常的研究对象;随访调查在2019年6月完成,28名研究对象失访,最终纳入了1237名研究对象。累积有效剂量按四分位数间距(Inter Quartile Range,IQR)(2.586-3.757)分为0.212~2.585 m Sv、2.586~3.316 m Sv、3.317~3.757 m Sv和3.758~31.272 m Sv四个水平的暴露剂量组,以0.212~2.585 m Sv为内对照,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剂量对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其健康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累积有效剂量与不同健康指标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累积有效剂量对健康指标变化影响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截断值。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基本情况:共纳入1237名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均数±标准差)为2.0±0.4年,累计随访2342人年,随访率为97.79%。年龄中位数为35(29-43)岁,放射工龄中位数为7.5(3.0-13.5)年,男性为主(72.84%),放射医师职业人群占63.86%,诊断放射学工种居多(67.50%),一级及以下医疗单位较少(17.46%),仅25.79%的放射医务人员有吸烟习惯。对照组0.212~2.585 m Sv有317人,2.586~3.316 m Sv有302人,3.317~3.757 m Sv有311人和3.758~31.272 m Sv有307人。基线观察指标: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容积比、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中位数分别为0.50(0.30-0.80)%、0.10(0.10-0.20)×109/L、2.00(1.20-3.20)%、44.50(41.20-47.10)%、147.20(135.20-155.20)g/L、29.30(28.10-30.50)Pg、328.60(332.30-336.60)g/L、8.40(7.70-9.20)f L、17.60(16.70-19.30)f L、0.20(0.20-0.20)%、211.80(193.10-258.20)×109/L、5.05(4.70-5.38)×1012/L和12.50(11.20-13.30)%;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中位数分别为4.35(4.01-4.71)pmol/L、1.57(1.42-1.75)nmol/L和82.80(74.68-91.78)nmol/L。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红细胞压积[0.80(-0.80-2.50)%]、血红蛋白[3.80(-1.11-8.60)g/L]、红细胞[0.10(-0.10-0.29)×1012/L]和甲状腺素[8.90(-1.23-21.75)nmol/L]在累积有效剂量为3.317~3.757 m Sv的区间内变化较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4.50(-4.60-10.60)g/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0.70(-2.70-0.00)f L]在3.758~31.272m Sv区间变化较大;这些指标在不同辐射累积有效剂量组间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疗单位等级越高放射医务人员红细胞压积(β=0.466,95%CI[Confidence Interval,置信区间]:0.053-0.87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β=2.345,95%CI:0.170-4.520)增大,血小板分布宽度(β=-0.514,95%CI:-0.837--0.192)、甲状腺素(β=-3.364,95%CI:-6.554--0.173)减小;有糖尿病家族史是红细胞压积(β=-2.286,95%CI:-4.450--0.122)和红细胞(β=-0.276,95%CI:-0.519--0.033)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吸烟习惯的放射医务人员甲状腺素增加(β=2.680,95%CI:0.171-5.189);与其它放射职业相比,放射医师、放射技师甲状腺素降低(β=-6.660,95%CI:-12.076--1.243)、(β=-5.976,95%CI:-11.650--0.301)。剂量-反应关系:调整性别、年龄、工龄、职业、工种、医疗单位等级、吸烟习惯、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后,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电离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放射医务人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甲状腺素变化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值<0.05)。ROC曲线及剂量截断值分析:累积有效剂量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AUC分别为0.731和0.604,而甲状腺素变化的AUC(95%CI)为0.857(0.807-0.908)(P<0.001),且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90.9%,约登指数为0.701,最佳截断值为2.225 m Sv。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累积有效剂量对放射医务人员外周血象和甲状腺激素均有影响。医疗单位等级高是放射医务人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大的危险因素,也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甲状腺素减少的危险因素,放射医师、技师职业的甲状腺素降低明显。累积有效剂量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及甲状腺素变化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这些指标中,累积有效剂量对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影响最大。
郭绮珊[2](2021)在《电离辐射与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放射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诊疗这种高效、安全、无痛的方法,在诊断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放射工作人员由于特殊职业性在工作过程中难免要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的环境。职业电离辐射依然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广州市作为国内放射诊疗应用最多的城市之一,随着放射诊疗频次增加,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受辐射剂量也随之增加。当前状况下的电离辐射与临床放射职业人群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和评估。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健康情况;探索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与放射职业人群健康之间的关联性,为评价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0~2019年期间20家广州市三甲医院中从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的“职业健康体检系统”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基本人口学信息、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和年度放射体检结果等资料,建立数据库。1.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2011~2019年共有3819名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满足纳入排除标准。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的有效剂量,用简单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总体年有效剂量的变化趋势。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工种、不同性别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的差异。2.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情况调查:采用现况调查设计,整群抽取1804名2018年广州市在岗临床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2018年年有效剂量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年有效剂量=0.12 m Sv,n=991人),B组(年有效剂量>0.12 m Sv,n=813人);比较不同剂量组间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代表指标及晶状体、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电离辐射剂量对各项体检指标异常的影响。3.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队列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2010~2019年期间共纳入2946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首次体检时间为基线,以末次体检时间为离组时间,构建队列。按从事工种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放射诊断组(n=1267人),放射治疗组(n=613人),核医学组(n=252人),介入放射组(n=814人)。外照射个人剂量采用热释光剂量计监测;以年均有效剂量代表受照剂量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随访期间研究对象三项激素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1.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2011~2019年间纳入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3819人,共监测20208人年。年有效剂量>5 m Sv人数在各年间所占比例均<1.00%;2011~2019年间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从0.21(0.28)m Sv下降至0.15(0.13)m Sv;总体年有效剂量呈下降趋势;核医学工作人员总体年有效剂量在随访期间均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除了2011、2012、2014年外,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总体年有效剂量高于女性。2.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情况调查:血常规方面(RBC、WBC、Hb和PLT):不同剂量组间四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方面(TSH、T3、T4):年有效剂量B组人员T3水平高于A组(P<0.001)。年有效剂量B组人员ALT水平高于A组(P<0.001)所有研究对象中,晶状体混浊率为9.53%,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率为2.66%;心电图异常率为27.76%;高血压检出率14.63%。多因素分析得出,年有效剂量与血常规相关指标异常、血清学甲状腺相关指标异常、晶状体混浊、心血管相关指标异常、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异常、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无关。3.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队列研究:多因素GEE分析得出,放射工作年限与T3、T4水平呈负相关:βT3=-0.015,95%CI:(-0.018,-0.012)nmol/L;βT4=-2.294,95%CI:(-2.426,-2.162)nmol/L;以女性放射工作人员为参照组,男性放射工作人员TSH、T3、T4水平的偏回归系数β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33(95%CI:-0.215,-0.052)×10-3 U/L、0.127(95%CI:0.106,0.148)nmol/L和1.401(95%CI:0.103,2.700)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年均有效剂量组放射工作人员T3水平高于最低组(P=0.008)。依据性别分层,女性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组T4水平分别比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高4.951nmol/L、6.741 nmol/L和5.191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2011-2019年广州市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总体年有效剂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当前广州市放射诊疗机构及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到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提高有关;从事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最高,提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是当前广州市放射诊疗机构中放射防护的重点人群。2.横断面调查得出,基于当前较低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职业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不会对临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明显的损伤。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总体情况良好。3.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临床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随着从事放射工作年数增加而降低;提示电离辐射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内分泌;从事核医学放射工作女性的T4水平比其他放射工种的女性低,考虑与核医学工作辐射暴露风险大,女性甲状腺异常对电离辐射更为敏感有关。应加强对该职业人群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对该人群进行长期个人剂量及职业健康监测。
张哲[3](2021)在《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放射防护用品、放射质量控制设备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分布、配置公平性和职业卫生监护现况进行调查,获得新疆地区现有医疗放射资源及利用现况,以期为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放射工种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根据职业心理健康因素探索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最终为改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地区14个地州768个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及职业卫生现状,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评价配置公平性;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5个放射诊疗机构共计3372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89份,剔除填写内容不足90%的或连续勾选相同选项超过10项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92份,有效率为88.73%;3)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Work Ability Index,WA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行为习惯特征(吸烟、饮酒)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特征基线一致的研究对象,调查职业特征(岗位类别、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视觉损害)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个三级放射诊疗机构的625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为无干预组(140人)、健康教育干预组(126人)、工作场所干预组(161人)和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干预组(198人)。实施干预8个月后再次使用ERI、CMBI、SDS和WAI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区域内768个放射诊疗机构均可开展放射诊断项目,42家开展介入放射项目,12家开展放射治疗项目,8家开展核医学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常规X射线诊断686.76万人次,CT诊断249.46万人次,其他X射线诊断21.89万人次,介入治疗7.22万人次,放射治疗9.05万人,核医学诊断10.68万人次,核医学治疗4560人;2)调查区域内每万平方千米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4.63个,每百万人口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35.28个,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疗机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和0.43;每万人口医用放射设备拥有量为0.87台,设备类型主要以DR和口内牙片机居多;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断类设备和CT的基尼系数小于0.30,基于人口数量的介入放射类设备和DSA的基尼系数在0.30~0.40之间,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核医学类和放射诊疗类设备的基尼系数大于0.50;3)调查区域内每台放射诊断类设备平均配有3.82件放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类设备为23.89件/台,核医学类设备为13.97件/台;除阿克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每家放射诊疗机构配置的放射质控设备远低于1台;4)本次调查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共计5038人,每万人口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拥有量为2.31人,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基尼系数分别是0.29和0.22;2018年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2.28%,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41%,放射防护培训率为94.27%;5)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状态、糖尿病、饮酒、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紧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男性、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离异或丧偶、患糖尿病、护士、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P<0.05);护士、技师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医师的1.623倍、1.421倍和1.643倍,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1.444倍、0.193倍、0.484倍和0.716倍,5~9年放射工龄和10~20年放射工龄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560倍和2.226倍,视觉损害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无损害的2.233倍;6)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7.2%,其中29.6%为轻度职业倦怠,22.6%为中度职业倦怠,5.0%为重度职业倦怠;不同年龄、学历、糖尿病、工作岗位、放射工种、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39岁、本科学历、患糖尿病、护士、诊断放射学、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532倍、0.578倍和0.655倍,5~9年放射工龄的职业倦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278倍,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风险是未患病者的1.553倍和2.233倍;7)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抑郁(63.17%),51.70%为轻度抑郁,10.23%为中度抑郁,1.24%为重度抑郁;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抑郁水平高于未患病人群(P<0.05);患甲状腺疾病者的抑郁风险是未患病的1.429倍;8)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中下的占比为42.08%,工作能力优良的占比为57.9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状态、糖尿病、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岁以下、男性、初级及以下职称、研究生学历、未婚、牙科放射学、放射工龄小于5年、无甲状腺疾病和无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最好(P<0.05);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种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449倍、0.603倍、0.611倍和0.697倍,10~20年放射工龄和大于20年放射工龄的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373倍和0.676倍;9)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等级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紧张的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是无职业紧张者的1.855倍;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医务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分别是无倦怠者的2.225倍、3.734倍和13.355倍;(10)不同干预组间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历、工作岗位、放射工种和放射工龄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不同(P<0.05);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缓解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且以同时实施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和抑郁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最佳。结论:1)新疆地区的放射诊疗资源在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的分布均较不公平,整体以北疆在数量和结构上优于南疆为主要特点,其中乌鲁木齐市的放射医疗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州;放射诊断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绝对公平,介入放射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基本公平,核医学类和放射治疗类设备因费用、操作要求高,难以实现配置的相对公平;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但放射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相关标准;2)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水平较高;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和职业暴露敏感器官疾病和机能改变等因素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影响,工作岗位护士、放射工种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有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建议用人单位在持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测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缓解不良职业心理情绪,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工作场所的管理重点为放射场所防护性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职业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放射防护基础知识、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及法规概述、各放射工种放射防护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需根据职业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陈倩姝[4](2016)在《德州市放射医务工作人员健康及放射防护现状调查》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530名放射医务人员的健康检查资料和个人剂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以及对德州91家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水平的整体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德州市放射医务人员的健康现状以及各级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现状,为其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德州市530名放射医务人员2013年度健康检查资料,按照性别、工种(放射诊断:2A、放射治疗:2D、和介入治疗:2E)、工龄(0-、10-和20-工龄组)以及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市级、县级和乡镇级)等项目对健康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健康检查指标包括心血管系统、眼晶状体、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染色体异常及微核检验等。(2)收集530名放射医务人员2013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的检测报告,按照工种(2A、2D、2E)和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市级、县级和乡镇级)等项目对个人剂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以91家医疗单位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场所为代表,对其放射防护水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现场检测部分和对其机房面积、防护设施配置情况的摸底调查部分,并对调查结果按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医疗单位三个等级进行统计分析。以上研究资料均由专人负责,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复查。采用SAS9.1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X2检验,采取双侧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认为P≤0.05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德州市男女放射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比较分析(1)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男性放射医务人员在血压、ALB、GLOB、ALT、STB、UREA和UA的异常率以及染色体等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女性放射医务人员,其中血压、UA等指标异常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放射医务人员在Hb、PLT、WBC、NEU%、LYMPH%和MONO%、TP的异常率以及微核阳性率等指标异常率均高于男性医务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与工龄之间的关系:0-工龄组男性放射医务人员血压异常率(17.95%)明显低于10-(32.22%)和20-工龄组(35.34%)(P<0.05);20~工龄组男性放射医务人员的眼晶状体异常率为62.93%,明显高于0~工龄组(14.74%)、10-工龄组(14.44%)(P<0.05);20-工龄组的男性放射医务人员MONO%指标的异常率为37.93%,明显高于0-,10~工龄组(P<0.05);20-工龄组女性放射医务人员血液系统中LYMPH%指标异常率为26.32%,明显高于10-工龄组(5.56%)(P<0.05)。(3)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市级和县级医疗单位男性放射医务人员的NEU%指标异常率分别为24.14%和23.08%,显着高于乡镇医疗单位(9.09%)(P<0.05);县级医疗单位男性放射医务人员在MONO%=ALB、UA等指标的异常率方面明显高于乡镇级医疗单位(P<0.05):县级医疗单位男性放射工作人员在STB等指标的异常率方面明显高于市级医疗单位(P<0.05)。(4)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与工种之间的关系:从事2A和2D工种男性的血压异常率分别为39.13%和29.79%,显着高于从事2E工种的男性放射医务人员(8.77%)(P<0.05);2D工种的男性放射医务人员UREA指标异常率(13.04%)明显高于2A工种(1.06%)(P<0.05);心电图、眼晶状体、血液系统、肝功、染色体异常率及微核阳性率等指标异常率与所从事工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德州市放射医务人员个人剂量情况在研究530名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所接受的个人剂量又做了进一步分析。人年均剂量水平调查结果显示,2E工种最高为1.96mSv/a,其次为2A工种(0.40 mSv/a)、2D工种为最少(0.17mSv/a),所有监测数值均低于国家限值的10%。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医疗单位放射医务人员人年均剂量水平分别为0.74mSv/a、0.38mSv/a和0.44mSv/a,也均低于国家限值的10%。3、德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本课题还对德州市91家医疗单位(市级13家、县级27家和乡镇级51家)总共205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外辐射水平进行现场检测,初步调查其辐射防护状况。结果表明: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外辐射水平平均合格率为98.53%,市级医疗单位、县级医疗单位和乡镇医疗单位的机房外辐射防护水平合格率分别为99.51%、99.25%和96.08%。对机房面积和放射防护设施配置等情况现场调查发现,各级医疗单位均存在诸如警示标志缺失、工作指示灯不亮、通风装置损失、机房面积不足、布局不合格等问题,乡镇级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研究结论1、德州市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对放射医务工作人员的某些健康指标有影响。男性与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其差别与工种、工龄及不同等级医疗单位有关。2、放射医务人员人年均剂量当量以2E工种为最高,但均低于国家限值的10%。3、德州市各级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乡镇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林雪君[5](2015)在《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个省级行政区,对各省已取得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及近三年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内容。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217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机构总数的77.0%,民营企业占12.9%,职业病防治所占7.4%,研究所占2.3%,高校卫生检测中心占0.5%。地市级及以上机构占机构总数的66.4%,县(市、区)级机构占33.6%。公立机构占机构总数的87.1%,民营机构占12.9%。所有民营机构均在近5年内取得资质,67.9%的机构在近3年取得资质。(2)公立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中位数为42岁,民营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中位数为32岁,两组人员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51,P<0.001)。公立机构返聘人员占公立机构总人数的3.7%,民营机构返聘人员占民营机构总人数的17.6%。(3)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2.597,P<0.001)。公立机构人员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符率(80.3%)高于民营机构(56.9%)。(4)地市级及以上与县(市、区)级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2.454,P<0.001)。地市级及以上机构的高级职称比例(34.4%)高于县(市、区)级机构(28.0%)。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6.243,P<0.001)。公立机构的高级、中级职称比例(35.5%、34.0%)均高于民营机构(24.8%、21.8%)。(5)地市级及以上与县(市、区)级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402,P<0.001)。地市级及以上机构硕士及以上、本科学历比例(16.4%、58.7%)均高于县(市、区)级机构(8.2%、49.8%)。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9.467,P<0.001)。公立机构的硕士及以上、大专和中专学历比例(16.5%、21.1%、9.6%)均高于民营机构(9.0%、14.6%、3.0%)。(6)2011年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预评价总量为818项、控制效果评价总量为1418项、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总量为12290个、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检测总量为7658台、个人剂量监测总量为108901人次;2012年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上述工作总量依次为1206项、1772项、14685个、9899台、120589人次;2013年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上述工作总量依次为1294项、2066项、13802个、11402台、133225人次。(7)地市级及以上机构和县(市,区)级机构近三年开展的预评价(Z=-3.735,P<0.001)、控制效果评价(Z=-3.710,P<0.001)、场所放射防护检测(Z=-5.174,P<0.001)、设备防护性能检测(Z=-3.777,P<0.001)和个人剂量监测(Z=-2.879,P<0.001)工作量均有差别;县(市,区)级机构开展的工作量较少。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近三年开展的控制效果评价(Z=-1.954,P=0.051)和个人剂量监测(Z=-0.475,P=0.635)工作量均无差别;但开展的预评价(Z=-2.322,P=0.020)、场所放射防护检测(Z=-3.538,P<0.001)和设备防护性能检测(Z=-4.372,P<0.001)工作量均有差别;公立机构开展的工作量较少。结论:(1)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发展刚刚起步。(2)民营机构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较公立机构人员年轻,退休返聘人员较公立机构人员多。民营机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相符率低于公立机构。(3)地市级及以上机构与县(市,区)级机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学历分布不同。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学历分布不同。(4)2011-2013年,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总量均呈上升趋势。(5)地市级及以上机构和县(市,区)级机构近三年开展的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场所放射防护检测、设备防护性能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量均有差别,地市级及以上机构开展的工作量多。(6)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近三年开展的预评价、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和设备防护性能检测工作量均有差别,民营机构开展的工作量多。
姜晶[6](2014)在《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用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浑浊率、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影响以及我国放射健康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国内外主要相关数据库,辅以查阅文内文献,查找1990—2013年发表的关于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的Meta分析中最终纳入中外文文献28篇,总研究对象数17608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影响的Meta分析中最终纳入21篇文献,总研究细胞数1970626个。用stata12.0软件做Meta分析,用Q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纳入文献间是否有异质性,其来源用敏感性分析法和亚组分析法进行识别,发表偏倚的识别使用漏斗图法、Egger线性回归法和Begg秩相关法。结果1.职业照射与眼晶体浑浊的关系23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2.51(2.01,3.13),纳入文献间有中度异质性(χ2=51.10,P<0.05,I2=56.9%),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以工龄分层的亚组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的来源,无发表偏倚。2.职业照射与眼晶体后囊下浑浊的关系3个横断面研究、2个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4.03(2.77,5.85),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1.95,P>0.05,I2=0.0%),敏感性分析结果和以研究类型分层的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3.职业照射与染色体型畸变的关系5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3.03(2.59,3.56),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5.24,P>0.05,I2=23.7%),敏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4.职业照射与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畸变的关系8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4.12(2.99,5.67),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6.31,P>0.05,I2=0.0%),敏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5.职业照射与易位的关系6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2.73(1.67,4.46),文献有中度异质性(χ2=16.45,P<0.05,I2=69.6%),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了异质性来源,有发表偏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6.职业照射与微核细胞率的关系9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1.70(1.40,2.06),纳入文献间有高度异质性(χ2=94.95,P<0.05,I2=91.6%),按微核的检测方法分层后异质性降至低度,有一定的发表偏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的职业防护状况下,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致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后囊下浑浊率、染色体型畸变、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微核细胞率显着上升,职业暴露与眼晶体浑浊、易位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为预防职业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辐射防护。
孔雪源[7](2014)在《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该类特殊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自我调适及干预措施,为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方法1、测量工具:采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发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及国内广泛应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样本采集:样本来自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及国内运行的核电厂操纵人员,抽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本课题选取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焦虑、抑郁为心理健康研究项目。3、施测:由专业人员安排、监督、指导进行。要求被试者施测前要休息好,测试按统一指导语一次性完成。测试环境要安静、舒适,尽量避免噪声及其他干扰。4、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结果1、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初步分析1.1人口学变量对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的影响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安定性、乐观性、聪颖性、活泼性、虚幻性、焦虑性因子得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放射工作人员在聪颖性、恒定性、焦虑性、自律性、紧迫性因子得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放射工作人员在安定性、固执性、冒险性、倾向性、虚幻性、焦虑性因子得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在安定性、虚幻性、焦虑性因子得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放射工作人员聪颖性、安定性、活泼性、冒险性、倾向性、虚幻性、自律性与年龄相关显着,聪颖性、安定性、活泼性、虚幻性、自律性与工龄相关显着。1.2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SAS平均分42.55±10.29,SDS平均分51.94±10.18,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2=47.21,P<0.05);学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培训与否是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2=329.83,P<0.05)。2、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与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的比较分析2.1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与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比较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在倾向性、焦虑性、紧迫性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核电厂操纵人员(P<0.05);在聪颖性、安定性、活泼性、恒定性、虚幻性、激进性因子、X1外向性、X2感情性、X3果断性、Y2创造力因素得分上显着低于操纵人员(P<0.05);两者在乐观性、固执性、冒险性、圆融性、自律性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与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团体比较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等级分布在一般及以上者占60.91%(174/281),其中,优秀者占3.91%(11/281),良好占者17.79%(50/281);而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等级分布在一般及以上者占85.77%(241/281),其中,优秀者占15.30%(43/281),良好者占41.64%(117/281)。两组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得分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干预措施的初步探讨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SAS、SDS测评结果提示: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中存在心理健康异常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结论本课题采用《心理健康测评量表》、SAS、SDS对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进行了初步研究,可有效反映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总体正常,可基本适任其岗位要求,但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张巍[8](2013)在《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自1895年11月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电离辐射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已成为电离辐射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等放射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防病治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风险与利益往往共存,医用辐射的潜在危害及防护也成为关注的重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医疗照射是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最大人工来源。如今,医用辐射防护问题因为涉及所有公众成员及其后代的健康安全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加强医用辐射防护,保障从业人员及公众安全,国际国内制定了很多法规标准。但研究结果表明,依靠技术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的安全目标,管理和组织措施可以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目标,但要从根本保障安全,最终要靠建设辐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人员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这清楚的表明,安全文化是独立于法律和制度之外确保辐射安全应用的一种观念或意识形态,它是无形的,但受很多具体因素的影响,又无时无刻不在有形的和具体的事物中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对辐射安全文化进行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立论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现实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医用辐射技术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进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行列,医院的辐射设备日益先进,很多医院的硬件设施已具赶超发达国家之势,但辐射安全的意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伴随着放射诊疗手段的日益普及,医用辐射成为人群群体剂量升高的最大贡献,辐射安全特别是医疗照射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关注。(2)辐射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的缺乏。安全文化研究和评价在煤炭、航空、核能等领域多见,但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和辐射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甚少。目前的现状是辐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研究均缺乏。(3)政策及管理措施的补充。目前,我国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已有其模式,在辐射设备的合理配置、放射诊疗许可准入、职业照射危害控制等方面也颇具成效。但在辐射安全意识的建立、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医疗照射危害的控制等方面呈无力之态。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是卫生政策体制完善的有益补充,也是卫生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研究目的在辐射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辐射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合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现状调查,构建一套切合实际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探索建立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分原则的研究方法,并用研究所得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辐射安全文化和辐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对其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较为满意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此项研究对于我国放射诊疗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学的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辐射安全文化理论、人因失误理论、综合评价理论等方法,经过“评价体系总体框架构建——指标初步拟定——指标论证与确立——指标权重确定——综合评价初步实践”的步骤,构建了辐射安全文化评价的研究思路,并依据该思路确立了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中采用文献复习法、抽样调查法用于资料的收集和总体思路的建立;利用专家论证法和预实验的方法探讨评价指标的完善和建立;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方案,并进行组合权重系数的计算;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计算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计算;最后采用方差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的方法对综合评价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通过上述研究活动,本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辐射安全文化系统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剖析。研究共包括14个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有:安全意识(管理者安全意识、员工安全意识)、安全需要、组织承诺、管理参与、激励约束、员工授权、沟通报告、教育培训、安全作业环境;外部影响因素有社会安全价值观、社会安全需要、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法规标准。经回归分析得知员工授权和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素与辐射安全文化系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49,其余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本研究选取的14个变量对辐射安全文化系统的解释力为92.9%。可以较好的对辐射安全文化系统进行概括和分析。(2)调查了山东省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结果显示不同等级医院的辐射安全文化水平有显着性差异。在辐射安全文化知晓情况、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安全防护人员配备、领导公开承诺安全职责、安全责任分工、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科室安全防护设备配备等方面三级医院均好于二级和其他等级医院;不同等级医院在健康查体、辐射事故后的改进方面差异不明显;调查发现,个人防护用具,特别是患者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很低、患者就医时的辐射剂量和辐射危害基本不被关注,这在被调查的各级医院和不同的医务人员间未见明显差异。(3)基于安全文化及相关理论,提出了针对医院决策层、科室管理层、员工执行层三个评价主体,结合内、外工作环境层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根据辐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和现状的调查研究,拟定了具体的二、三级评价指标和相关的评价标准;通过专家多轮次的论证和预实验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讨论稿进行增减、修订和完善,确定了由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9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进一步对确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并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4)为明确辐射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践操作性,对山东省26家医院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就各级医院的总体得分情况、不同等级医院辐射安全文化水平、不同评价主体间辐射安全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得分在55分以下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总数的11.54%,说明这些医院尚处于辐射安全文化发展的低级阶段;有13家医院得分在55-75分之间,处于辐射安全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34.62%的医院得分在75~95之间,处于辐射安全文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得分大于95分的仅有一家,占被调查医院总数的3.85%。(5)信度与效度考核:研究中分别对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统计学检验:(1)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各影响因素变量或评价指标的克朗巴赫a系数达到“较好(0.6-0.8)”或“极好(0.8以上)”以上认定标准;(2)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构想、指标的确定、评价标准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赋值,均采用了理论借鉴、多轮次专家论证及专家咨询法,并得到专家的认可,保证了该评估指标体系良好的内容效度;(3)结构效度较好,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提取公因子均可获得较好的专业解释。(4)该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区分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评价人群,检验结果提示区分效度好。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和可行。结论和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中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全面、有效:(2)评价指标确定和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方法是合理可行的;(3)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和结果是科学和准确的。(4)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经证实是可靠的和有效的。鉴于我国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倡导观念建设,提高思想境界水平;(2)建立制度约束,规范规章制度举措;(3)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管理机制;(4)有效行为激励,培育健康医疗行为;(5)大力宣传教化,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着眼于我国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管理的特殊起点,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开创性的研究:(1)目前对辐射安全文化研究较少,研究者将安全文化的研究理论与辐射技术医疗应用行业相结合,对辐射安全文化的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做了深入归纳和剖析,完善了辐射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2)在山东省内较大范围抽样调查辐射安全文化认知情况、辐射安全管理情况,揭示了目前医疗机构放射诊疗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辐射安全文化提升的必要性和途径。(3)针对辐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失,结合医疗机构的行业特点,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立了辐射安全文化综合评价的各级指标和指标的权重系数。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填补了国内对辐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的空白,缩小了与其它行业的差距。(4)利用专家咨询法和综合评分法构建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型经统计学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经实践验证切实可行。研究证明辐射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型可以作为医疗机构开展自我评价的有用工具,也可为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加强辐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的不足:(1)个别指标的设计还可进一步完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科学的应用,得以对无形的辐射安全文化系统进行评估。但因为安全文化的特性,某些方面不易被准确度量,这在实证研究中有一定难度。如何全面、准确的反映这些指标,还需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2)进一步扩大实证研究的调研范围。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经济类型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安全文化评估,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数据,建立不同医院间的比较,为下一步提高辐射安全文化建设和水平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王曼[9](2013)在《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与放射防护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苏州市2006年至2011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放射防护培训资料以及部分放射工作人员2011年和2012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观察职业照射对放射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对该地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收集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20062012年的职业健康体检、放射防护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导入Excel表格中,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行×列表的卡方检验和CMH方法,分析职业健康体检指标的差异及其原因,放射防护培训的影响因素以及个人剂量结果。结果:1.参加放射防护培训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工业领域男女职员的性别差异更大;非医用领域人数上升比医用领域人数上升快。每年参加放射防护培训的人员多于参加体检的人员;参加放射卫生培训的工作人员中,女性和医学领域的工作人员更多地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硕士以上文化水平的工作人员逐年增多,大学和高专文化程度人员最多的年份占总人数的86.11%。在参加培训的放射工作人员中,较高文化水平的从业人员更多地参加职业健康体检。2.每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年轻化的态势;B超和胸透检查结果的异常率逐年下降;血红蛋白年异常检出率高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年异常检出率;B超异常结果随工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白细胞各放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0年工龄组的异常率较高。结论:1.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良好地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2.医用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3.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山东省人民政府[10](2012)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政发[2012]4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二、菏泽地区放射工作者免疫功能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菏泽地区放射工作者免疫功能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医务人员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2 样本量估计 |
2.3 剂量评估 |
2.4 研究结局 |
2.5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
2.5.1 基线资料的收集 |
2.5.2 随访 |
2.6 标本采集 |
2.7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
2.7.1 材料 |
2.7.2 微量全血培养步骤 |
2.7.3 淋巴细胞标本制定 |
2.8 术语及定义 |
2.9 统计分析 |
2.10 质量控制 |
2.10.1 调查表设计 |
2.10.2 调查员培训 |
2.10.3 实验室检测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基本人口学特征 |
3.1.2 既往病史、家族史 |
3.1.3 累积有效剂量 |
3.2 低剂量电离辐射与外周血象的剂量-反应关系 |
3.2.1 放射医务人员外周血象变化情况 |
3.2.2 外周血象变化在不同辐射累积有效剂量组间的分布情况 |
3.2.3 放射医务人员外周血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4 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外周血象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 |
3.2.5 累积有效剂量与外周血象变化的ROC曲线分析 |
3.3 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反应关系 |
3.3.1 放射医务人员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 |
3.3.2 甲状腺激素变化在不同辐射累积有效剂量组间的分布情况 |
3.3.3 放射医务人员甲状腺素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4 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甲状腺素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 |
3.3.5 累积有效剂量与甲状腺素变化的ROC曲线分析 |
3.4 低剂量电离辐射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反应关系 |
3.4.1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指标变化在剂量组间分布情况 |
3.4.2 放射医务人员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3 辐射累积有效剂量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 |
3.4.4 累积有效剂量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的ROC曲线分析 |
3.5 放射医务人员白内障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低剂量电离辐射放射医务人员健康评估 |
4.2 低剂量电离辐射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的影响因素 |
4.3 累积有效剂量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甲状腺素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 |
4.4 累积有效剂量与甲状腺素变化的ROC曲线分析 |
4.5 局限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电离辐射与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
1.2 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与优势 |
1.3 放射诊疗机构中电离辐射的特征与危害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含量估算 |
2.1.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2.1 实验仪器与器材 |
2.2.2 热释光剂量法检测原理 |
2.2.3 实验室个人剂量检测流程 |
2.2.4 个人剂量的评估 |
2.2.5 质量控制 |
2.3 统计分析 |
2.4 结果 |
2.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4.2 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 |
2.4.3 不同工种、性别个人剂量水平比较 |
2.5 讨论 |
2.6 全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市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情况调查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资料收集与分组 |
3.2.2 调查项目与检查方法 |
3.2.3 质量控制 |
3.3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4.2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3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激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4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5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心电图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6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高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7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血糖、血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4.8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肝、肾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5 讨论 |
3.5.1 电离辐射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
3.5.2 电离辐射对甲状腺的影响 |
3.5.3 电离辐射对晶状体的影响 |
3.5.4 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3.5.5 电离辐射对其他体检指标的影响 |
3.6 全章小结 |
第四章 电离辐射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队列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1.1 样本含量估算 |
4.1.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4.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4.2.1 资料收集 |
4.2.2 调查方法 |
4.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 |
4.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
4.4.2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单因素GEE分析 |
4.4.3 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多因素GEE分析 |
4.4.4 依据不同性别分层TSH、T3、T4 水平的多因素GEE分析 |
4.5 讨论 |
4.6 全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放射诊疗资源及职业卫生现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现况调查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放射诊疗工作者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
综述 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德州市放射医务工作人员健康及放射防护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3 数据管理与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二、结果与分析 |
2.1 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监护结果 |
2.2 个人剂量监测 |
2.3 医用诊断X射线机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防护措施调查 |
三、讨论 |
3.1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医务工作者健康的影响 |
3.2 放射医务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情况分析 |
3.3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防护现状分析 |
四、结论 |
五、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医学放射性职业危害 |
1.1.1 医学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 |
1.1.2 放射性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2 放射卫生防护现状 |
1.2.1 医用诊断 X 射线机防护现状 |
1.2.2 乡镇卫生院放射卫生防护 |
1.2.3 各省市诊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 |
1.3 放射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监督管理 |
1.4 立题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问卷设计 |
2.3.2 现场调查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
3.2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获得资质情况 |
3.3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
3.3.1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性别 |
3.3.2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与专业年限 |
3.3.3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 |
3.3.4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 |
3.3.5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
3.3.6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和从事专业 |
3.3.7 获得资质后增加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
3.4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近三年开展工作情况 |
3.4.1 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近三年工作的开展 |
3.4.2 十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近三年工作开展的比较 |
3.4.3 机构近三年开展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比较及完成报告书和报告表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
4.2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情况 |
4.2.1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性别 |
4.2.2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专业年限 |
4.2.3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与职称 |
4.2.4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
4.2.5 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 |
4.3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情况 |
4.3.1 近三年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开展趋势 |
4.3.2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工作情况 |
4.3.3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项目开展 |
4.4 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议 |
4.4.1 加强机构自身建设,形成服务竞争机制 |
4.4.2 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
4.4.3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放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
4.4.4 加强机构资质评审和检测能力考核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细胞遗传学效应影响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 |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影响 |
讨论 |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影响的 meta 分析的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 |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效应影响的 meta 分析的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 |
3.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心理健康理论概述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各维度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初步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与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人格因素的比较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干预措施的初步探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 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安全文化与辐射安全文化 |
2.1 安全文化理论 |
2.2 辐射安全文化 |
2.3 其它研究理论 |
第三章 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及现状调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实证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分析与结论 |
6.1 总结与分析 |
6.2 结论与建议 |
6.3 论文的创新点 |
6.4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学术活动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与放射防护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职业健康体检与放射防护培训情况分析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样本含量 |
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2.1 体检库和培训库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1.2.2 性别、行业类别、文化程度和工种对放射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和放射卫生防护培训行为的影响 |
1.3 讨论 |
2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数据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
2.1.4 质量控制 |
2.2 研究结果和分析 |
2.2.1 2006 年至 2011 年所有参加职业健康体检人员基本信息 |
2.2.2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的趋势分析 |
2.2.3 按照工龄分类的各个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异常情况的卡方检验结果 |
2.3 讨论 |
2.3.1 内科检查 |
2.3.2 血常规 |
2.3.3 染色体畸变 |
3 个人剂量监测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质量控制 |
3.2 结果和分析 |
3.3 讨论 |
4.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四、菏泽地区放射工作者免疫功能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医务人员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刘宁.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2]电离辐射与临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关联性研究[D]. 郭绮珊.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3]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德州市放射医务工作人员健康及放射防护现状调查[D]. 陈倩姝. 山东大学, 2016(02)
- [5]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与分析[D]. 林雪君. 吉林大学, 2015(08)
- [6]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D]. 姜晶. 南华大学, 2014(03)
- [7]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D]. 孔雪源. 苏州大学, 2014(11)
- [8]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 张巍. 山东大学, 2013(04)
- [9]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与放射防护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的分析研究[D]. 王曼. 苏州大学, 2013(S2)
- [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