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解读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解读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张书华

摘要:探索性命题是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灵活性和隐秘性,解法灵活多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特别是运用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不确定;发散性思维;探索性

作者简介:张书华,任教于安徽省宿松县实验中学。

开放、探索性试题是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条件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使得解题的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解决开放性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审视。探索性问题是指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已经给出,而结论(或条件)需要我们自己运用观察、归纳、猜想、尝试、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发现,然后给予必要证(说)明的一类数学问题。它的本身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等都具有重要价值。通常这类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条件开放与探索,结论开放与探索、方案设计、策略开放、规律探索、存在性探索等。下面就前两种类型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条件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条件开放与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命题的结论已知,需要探索的是结论成立所具备的条件。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运用“执果索因”的手段,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进行逆向思维,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再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取舍,最终得到恰当的答案。

例1、已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1)k为何值时,△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k为何值时,△ABC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ABC的周长。

分析:(1)由BC为Rt△ABC的斜边知

再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解得:

这是学生容易急于求成,出现或2两个答案的错误。因为当时,原方程为,解得:,两根均为负值,不能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当k=2时,原方程,解得:,符合题意。

(2)若AB=AC,则△=0,而△=,即不可能有AB=AC.若AB=BC=5或AC=BC=5,则5一定为原方程的一个根,由根的意义知:,解得。

当k=3时,原方程为,解得:,即等腰三角形三边长为4,5,5,△ABC周长为14。

当k=4时,原方程为,解得,此时三角形三边长为5,5,6,△ABC周长为16。

例2、已知△ABC内接于⊙0,

(1)当点0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CB为直角?

(2)在满足(1)的条件上,过点C作直线交AB于0,当CD与AB有怎样的关系时,△ABC∽△CBD∽△ACD?

(3)画出符合(1)、(2)题意的两种图形,使图形的CD=2cm,

分析:(1)要使∠ACB=90°,弦AB必须是直径,即点0应为AB的中点,(2)当CD⊥AB时,结论成立;(3)由(2)知:CD2=AD·DB,即AD·DB=4,可作直径AB为5的⊙0,再在AB上取一点D,使AD=1,BD=4,过D作CD⊥AB交⊙0于C点,连结AC,BC即可。

解:(1)当点0为AB中点时,∠ACB为直角。

(2)∵∠ACB为直角,

∴当CD⊥AB时,△ABC∽△CBD∽△ACD。

(3)以AB为直径作⊙0,在⊙0上取一点C,连结AC、BC,得△ABC即为所求(如图1),作直径为5的⊙0,在直径AB上取一点D,使AD=1,BD=4,过D作CD⊥AB交⊙0于点C,连结AC、BC,即为所求(如图2)。

二、结论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或者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需要解题者进行推断,它要求解题者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得到结论。

例3、如图形操作,两等圆⊙01和⊙02相交于A、B两点,且两圆互过圆心,过B任作一直线,分别交⊙01、⊙02于C、D两点,连结AC、AD。

(1)试猜想△A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2)若已知条件中两圆不一定互相过圆心,试猜想三角形的形状是怎样的?证明你的结论。

(3)若⊙01、⊙02为两个不相等的圆,半径分别为R和r,那么(2)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那么AC和AD的长与两圆半径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分析:这是一道猜想型试题,要求同学们先结合图形凭直观猜测,然后借助圆中的有关性质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论证。

(1)△ACD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略。

(2)△ACD为等腰三角形。

因为两圆为等圆,如图4,连结A01、A02、B01、B02,则A01=A02=B01=B02,所以∠A01B=∠A02B,所以∠ADB=∠ACB,故△ACD为等腰三角形。

(3)不成立,此时。

如图5,分别作⊙01、⊙02的直径AE和AF,分别交两圆于E、F点,连结CE、DF、AB,则∠ACE=∠ADF=90°。

又∵∠ABD为圆内接四边形ABCE的外角∴∠ABD=∠AEC

又∵∠ABD=∠AFD∴∠ABD=∠AFD

∴△ACE∽△ADF∴。

总而言之,开放与探索性问题,是数学命题中的一个新的热点。解答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发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何光峰.数学开放题及教学的研究综述[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1(17).

[2]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数学通讯社.2001(5).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246500

OnOpenandExploratoryProblems

ZhangShuhua

Abstract:Exploratoryproblemsaredifficultpointsinmathematicscollegeentranceexamsandtheyareofhighinterest,flexibilityandconfidentiality.Thewaystosolvetheseproblemsareflexible,whichcancheckstudents’variousabilities,especiallytheabilitytoapplyknowledgetoanalyzeandsolveproblems.

Keywords:uncertainty;pergentthinking;exploratory

标签:;  ;  ;  

解读开放与探索性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