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重要文本为依据解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梳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内容及其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学思想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前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一)《博士论文》阶段:原子的个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继承了年轻时期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通过对比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继而引出了他的“个人自由”。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对原子的解释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他更偏向于伊壁鸠鲁认为获得了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原子是人性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观点。马克思主张的是原子的个人,即精神的个人,在这里,原子和个人只是一种实质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统一于公民与市民的个人”
在探索哲学的道路上,马克思经历了一系列的在思想上的自我批判和否定,他的原子的个人的思想又被抽象的个人的概念所取代。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展示了他的抽象的个人的哲学概念。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马克思阐述了这一观点,“只有利己主义的个人才是现实的人,只有抽象的公民才是真正的人。”马克思批判了公民与市民的局限性,作为公民的个人体现着抽象性与虚幻性。同时作为市民的个人虽然体现自己的个体性,但是排斥他人。因而马克思说道“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由此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理想的个人应该是统一于公民与市民的个人。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类的个人”
费尔巴哈认为:人依靠自我意识从纯粹动物的生活中分离出人的类生活。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考察了人的类本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即“劳动”。
马克思认为,真正自由的劳动是是人的类本质的外化与实现。关于人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马克思把人的个体存在归因于人的社会存在。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与此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网络上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参考。因此,在旧有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建立一个适合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写作实践水平,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态度转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使英语写作教育生动有趣。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一)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的理论,阐述了现实的人的具体内涵。
《形态》通过对现实的人进行分析,清算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相关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
现阶段,城市发展日益加快,风景园林工程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就企业而言,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措施。所以把风景园林景观工程低成本控制做好,有利于企业信誉度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人的发展的目标,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具体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需求决定的。马克思认为,人的需求除了生理需求之外,还包括满足个体社会生存条件的一切需求。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够具体体现出人的需求,需求具有多重性、多样性的特点,终极需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的本性使然。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能够让人类自身所有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所有的力量得到彰显。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实践生存活动,包括生理需求、精神需求,也包括实践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两位学者认为,“费尔巴哈严重无视感性,无视人类感性活动、实践和历史发展,只把人当成直观的人。”费尔巴哈看到的人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的人,人只是人本身,因此他提出的观点非常抽象、简单和空洞,只从直观感性出发,完全忽略了人的社会关系、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历史条件,因此他的抽象的人的观点是片面的。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只有对抽象的人进行清算,才能确定其现实的个人思想,才能全面建立唯物史观。
设B层中与Aj相关的因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经过了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CI(j)、RI(j)已经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那么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他们指出,“人和世界均在不断的转化过程中,前者转化为意识,后者转化为对象,意识对对象的各种关系,集中体现在生活和历史的多样性方面。”“现实事物的观念和思想对个体的作用非常深远,脱离了这思想,就很难体现出现实的个人本质。存在于哲学观念中的个人,实际上就是思想中的个人,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个人。”
(二)人的实践与人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上述经典论述,我们能够明确:劳动就是人的本质。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已经充分体现到这一点,人的发展不仅仅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而是人的实践层面的发展。
第一,在《形态》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观点进行了全面阐述,马克思认为,“人并不是抽象物,也不是由单个人所构成,人的本质体现了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具有现实性特征。”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经典性的总结和论述,批判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才能成为现实的人。人除了单个的人之外,还受到社会关系、现实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是抽象的人、抽象的存在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中,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才能彰显出现实人的具体内涵,因此只有从社会关系中去分析人的本质,去探讨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形态》中,深入的揭示了人的本质,然后论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具体内涵,并从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阶段对此进行了论证,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历史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只有物质资料极其丰富,生产的高速发展,才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能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料。因此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和实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的生活方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人是实践的人。马克思对人的实践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探讨了人存在于实践活动中,不能够离开实践活动而存在,现实的人是建立在人的生存活动之上,拥有自身本质,而这一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劳动,二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在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诞生了现实的人,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人们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物质资料,满足自己的身心需求。因此人的存在和需求具有现实特征,是对生活资料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应该从物质存在的视角对人的生产和再生产方式进行考察,人们是通过生产和再生产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示自身的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现实的人的具体外化体现。在自我实践生存中,个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因此,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存实践活动是一致的,个人生产的物质条件决定这个人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需要指出的是,X404上堰沟主次峰在峰值和数据点的分布上差距较明显,在粒度区间-1Φ~0.27Φ主峰数据点个数占总个数的12.5%,而峰态平坦较宽的次峰数据点个数占总个数的77.5%,所以可能是主峰粗粒组受到搬运作用,沉积在该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原有粒组旁,且在这过程中受到了较差分选作用,使两粒组混合有限,主峰峰态表现为陡而窄。
最终通过HFSS参数优化设计,得到天线优化参数如下:L=28 mm,L1=9.5 mm,L2=1.5 mm,L3=16 mm,L4=6 mm,L5=3.1 mm,L6=6.9 mm,L7=1.4 mm,L8=2 mm,L9=2.4 mm,W=24 mm,W1=3.5 mm,W2=16.2 mm,W3=3.6 mm,W4=11 mm,W5=6 mm,W6=4.2 mm,a1=0.9 mm,a2=0.2 mm,a3=0.3 mm。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劳动能够体现出人的本质,是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的标志。人能够进行有理性、有意识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能形成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集中体现在人能够进行有理性的劳动,有意识地进行物质生产,而动物则不能。所以只有从社会条件中去寻找人和动物的区别,去判断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才能够充分认识人的本质。当人类开始有意识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生产时,人就不同于动物,从动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本身。马克思提出的这一经典性论述,能够明确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只有人能够进行有意识理性生产劳动,而动物则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人生产劳动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人的生理需求、肉体组织需求决定了人必须生存和存在于世界之上。不过衡量人本质除了从人的存在和在生产方面进行衡量,还要从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判断。“人的活动方式能够表现出生活方式,人能够有意识的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采取通过相对应的手段实现生活目标,也就是说,人的生活和生产是一致的。”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后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使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形态》中,马克思从多个方面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提出的人学思想来自于旧唯物主义,成为了马克思所批判的对象。马克思明确指出,费尔巴哈在其理论中对上帝和黑格尔绝对观念进行了批判,实际上已经让哲学思想回归到人和自然界方面,但是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但是费尔巴哈所提出的现实的人内容非常局限,仅仅局限在情感范畴之内,现实的人就是单独的人或者是肉体的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在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只把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存在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费尔巴哈所提出的现实的人,是从人的生理角度、人的自然存在意义方面进行阐述的,人的存在自然存在为基础的。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个体的社会关系发展具有全面性、丰富性特征,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离开了集体,个人的自由就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人属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活动,只有在社会关系活动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在某一规定方面,人并不是再生产自己,而是通过不断生产,提高自身的全面性。”所以根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能够完善和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理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是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对此进行了全面阐述,只有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详细的阐述了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概念,并把社会历史发展分为三大形态,其中,自由人联合体是最高层次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概念,首先个人能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其次,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生产能力空前强盛、社会财富极其丰富,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个性需求。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非常关注个性的发展,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马克思认为,个体自由全面发展,是形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前提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的价值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人”与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人学思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为现实的人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学问题,提出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推动了医学发展史的变革。所以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能够了解其精髓,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马克思在《形态》中详细的阐述了人学思想的内涵,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视角,对于以往的学说进行了批判分析,吸取精华,补充其中的不足,形成了马克思人学学说。该学说是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是从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去讨论人的本质,去分析人的生存状态,从科学的视角阐明了人本质。马克思人学思想认为,人类的归宿就是实现最终解放。只有进入共产主义阶段,生产力极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其丰富,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解放,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消灭当前人力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人类解放既包括历史活动的解放,也包括思想的解放。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能够推动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能够弥补我国人学问题研究的空白,推动人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二)实践价值
在《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类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最终归宿,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理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工人劳动异化现象,明确了在资本主义阶段,人的本质丧失,全部在劳动中异化。因此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结束人的异化现象,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物质资料极其发达,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彻底消除了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现象,真正恢复了人的本质。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物质资料极其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具有先进性,对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造和利用自然界,是进行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够让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和谐发展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形态》中提出的现实的人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活动作为自然界的感性活动,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创造出极大的社会财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立起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四,结语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然尖锐,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当前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价值体现。《德意志意识形态》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涵,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视角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继承和发展其中的精髓内容,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人学思想。利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能够全面解读现代性发展问题,能够妥善地解决和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巴黎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
[5]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M].商务印书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2-039-03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22)
[作者简介:李阳,广西医科大学辅导员。]
(责编:贾伟)
标签:马克思论文; 的人论文; 费尔巴哈论文; 人学论文; 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经济师》2019年第2期论文; 广西医科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