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摘要:当前经济学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背景出现了深刻变化,而现行经济学的发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在人口老龄化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常态之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学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基本背景的一种深刻变化,由此将催生新的经济理论乃至新的经济学科。为了适应老龄经济分析的需要,亟待在经济学框架内建立与发展老龄经济学。老龄经济学是在经济学框架内,研究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约束条件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中,人口老龄化深刻改变资源的稀缺性,是老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学发展;老龄经济学
概述
经济学是指导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理论,旨在为理解、分析经济现象及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因此,经济学是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密切的学科,由此决定了经济学发展的状况同其所处的时代有紧密的关系。目前经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形成于20世纪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因此可以说,当前经典经济学理论带有明显的20世纪经济社会背景特征。这意味着,当前的经典经济学更多的是适用于20世纪经济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花样跳绳与大课间活动相互融合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进行花样跳绳练习,设计花样跳绳活动方案,积极开展花样跳绳活动以及提高花样跳绳的创新程度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通过本文对推广花样跳绳进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创新路径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促进小学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世纪是人口“爆炸”式增长的世纪。在这一背景下,劳动力在许多经济学理论中被假定为是无限供给的,即劳动力不是约束性、稀缺性资源。例如,在经典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力被假定为按一定的正常速率增长,生产函数不受劳动力供给的约束。这一假定意味着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是持续且无限进行的。放在20世纪人口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这种假定具有合理性。再如,经济学中一些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是以微观个人行为为基础的,且假定个体无差异,于是这种假定的结果等同于宏观是微观的同比放大,其结果实际上是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结构变动(例如人口结构变动)。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人类经济社会的背景已经并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虽然预计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将不断下降,劳动力稀缺性程度将不断提高。事实上,目前在一些国家中,如日本及欧盟一些国家,劳动力总量已经呈现减少趋势。而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早已经成为现实。自2012年起,我国15~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出现下降。
可以预见,21世纪的劳动力供给将不再是无限的,劳动力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条件。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意味着劳动力的稀缺性程度将不断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而带来的经济社会负担将不断加重。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使得现行经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前提条件不再适用,由此必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或者说,未来经济学的发展,必须适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如此才能有其真正的适用性,才能有指导现实经济发展的价值。
一、20世纪是人口激增的时代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世纪是人口激增的时代。数据显示:在19世纪(1800—1900年)的百年时间里,世界人口总量只增加了6.72亿,约为20世纪人口增量的1/15;而在1900—2000年的百年时间里,世界人口总量从16.5亿增加到61.2亿,即在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世界人口总量增加了44.7亿,平均每年增加约4 470万;19世纪的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2%,而20世纪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32%,即20世纪的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是19世纪的2.5倍。①数据来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 Report 2004 Data。表1、表2具体给出了从公元10世纪至20世纪期间,世界人口总量及年均增长率的数据,图1及图2分别是相应的图示。从表1、表2及图1、图 2可以看到:20世纪,世界人口经历了显著的快速增长;16世纪至 18世纪 (1500—1800年)的三百年时间里,世界人口仅从约5.0亿增加到9.8亿,即在三百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只增加了4.8亿,年均增长率为0.22%;在此之前的世界人口增长率则更低。
表1 1000-2000年期间世界人口总量
数据来源:1000—1900年数据来自联合国UN Report 2004 Data;2000年数据来自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0 Revision,UN。采用中方案预测结果。
?
表2 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而得。
?
图1 1000-2000年世界人口总量(单位:亿人)
数据来源:同表1。
图2 1000-2000年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同表2。
现行的主流经济学正是在上文所描述的人口快速增长背景下发展形成的。将人口与劳动力不相区分,忽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因素,将人口与劳动力视为无限供给,是一些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常见的假设前提。对劳动力与人口不加区分,导致在目前的经典经济学理论中缺乏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效应的分析。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一局面使得一些经典经济学理论的适用性程度明显降低。如在经典的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中,其主要结论是以劳动力被假定为无限供给为前提的,而这一假定同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已经严重不符,由此已经不能有效解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将始终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理论乃至整个经济学亟待获得新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有关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发展形势将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主要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人口总量的增速明显下降;二是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后一种特征,即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萧乾的自译作品可以看出,斯坦纳提出的阐释运作理论对自译过程的描述同样具有适应性。但同时,自译比阐述运作理论描述的翻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享有“二度创作”的自由。自译作为一种翻译的特殊存在形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萧乾在翻译中运用异化、归化、文内加注等翻译策略,但仍以删减为主,这与自译者的特殊身份有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兼作者的双重身份使译者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与自主性,实现了创造主体与译者主体的统一。
在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单从老年人的视角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因此必然对应着经济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重要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源稀缺性的改变,随着劳动力资源稀缺性的不断增强,劳动力及人口将成为经济中的约束条件。在此背景下,需要在经济学的框架内重新审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以及老龄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学科价值。
虽然目前学界以“老龄经济学”“老年经济学”或“老龄化经济学”为名称的成果已经出现,但是从这些成果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老年人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并不在标准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内,即不属于标准经济学意义下的老龄经济学。如1976年舒尔茨(James H Shulz)出版的《老龄化经济学》 (Economics of Ageing),主要是根据美国的经验探讨老年人所面临的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物质生存问题,具体涉及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老年人是工作还是不工作、老年人的退休计划、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冲突等方面的问题。李建民教授(2001)论述了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区分,认为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但是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老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及其决定因素与宏观经济影响,老龄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对老年人的经济影响。然而其研究仅限于对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的属性进行分析。熊必俊教授(2009)出版了《老龄经济学》一书,主要论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保障、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老年人参与发展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以及发展老龄产业等方面的问题。按熊必俊教授自己在该书中的表述,老龄经济学在学科体系上是老年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彭松建(1987)将人口老龄化经济学表述为研究生命周期最后阶段人口的经济关系,并认为这门学科结合生命周期,考察老年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老年人口的影响。
2000年日本政府支持了一项“千年计划”国际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出版了由多国经济学者共同完成的《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an Ageing Population)。该书是2000年以来较全面地在经济学框架内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学术成果,主要涉及人口转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转变与养老金系统、人口转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三大主题,并基于大规模的日本产业数据和多国跨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写作背景是21世纪初以日本和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老龄问题凸显而经济增长减速。但是该书实际上是有关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关系的论文集,还谈不上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分析之理论体系。
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有关经济变量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与作用。20世纪人口激增的背景,决定了劳动力稀缺性程度较低,而资本与技术的稀缺性程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表现为过剩。因此,在一些经济学模型中,人口与劳动力作为经济的背景因素而固定下来,也就是作为外生条件甚至是所谓可以忽略的条件。然而,人口老龄化将深刻影响资源稀缺性的变化,而资源稀缺性变化的效应将反映在价格变动的效应方面。人口老龄化将不断增强劳动力的稀缺性,从而劳动力成本或价格将在总体上呈不断上升态势。在20世纪人口激增的背景下,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忽略人口结构因素,成为一些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显然,在劳动力稀缺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劳动力及人口作为无限供给的假定已经不合时宜。
三、人口结构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结构。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由此导致老年人口占用更多的经济资源,具体表现为: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加重,企业支付的养老金增多,社会需要配置更多的资源给老年人口,等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方面利益关系。
图3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基本机制
在现实经济中,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运行状况及模式与其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经济中劳动力的多少、人口总量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重要的关系,即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人口老龄化在统计上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即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长的过程。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经济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的变化,由此必然对应着经济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并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系统性影响。
第一,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供给。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经济中不同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从而改变了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关系,使劳动力的相对数量(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乃至绝对数量减少,从而不利于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源于人口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一方面,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劳动力影响经济的供给;另一方面,人口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影响经济的需求。因此,人口对经济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对总体经济运行产生系统性影响。可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待建立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约束条件的有关资源有效配置与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即需要研究在经济学框架内的老龄经济学理论。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基本机制如图3所示。
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增强,从而形成推动人工成本上升的内在动力。由此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是复杂而深刻的: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将产生重要影响,长期来看,将影响到产业结构、出口模式乃至经济增长方式。
(1)处理的原则: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因为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最难以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问题,尤其是在地基处理上,不同地域的差异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车辆行驶速度,本试验采用了波形曲线分析与现场实时录像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跨中挠度最大值取自80 Hz低频滤波后曲线。由于试验数据较多且各试验梁规律相同,此处只给出FCB梁、PCB梁跨中最大动挠度与速度的关系,见图9。
第四,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投资(储蓄)消费比例关系。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资本劳动比率关系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经济中,只有投入大量的资本,才能满足劳动力与资本组合的需求,从而在劳动力过剩的国家通常表现为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及低消费率,这与其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第六,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需求结构及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会影响到未来产业的发展。其中,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第五,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资本市场。在微观的个人方面,人口老龄化对应着个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为保持个人退休期间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消费者就需要根据现期及未来预期的收入,进行储蓄与消费的安排,同时也涉及对个人资产形式的选择,如购买养老保险、有价证券甚至投资房产以实现“以房养老”等。微观个人行为汇集到宏观经济上的效应,是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与资本经济两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在生物教材中主要以概念图、示意图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的螺旋上升过程。凌乱、繁杂的知识无法有效纳入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知。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迁移。而概念模型是对事物的抽象提炼,能让知识有序编码,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形式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接、整合,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概念模型是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工具。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模型是解决认知无序性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丰富素材,发挥概念模型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综上可知,人口结构因素对于经济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将其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十分必要。传统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对人口结构变量的分析是非常不够的,从而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现实背景下有关经济学分析的需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强对人口结构变量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学发展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基本背景的一种深刻变化,由此将催生新的经济理论乃至新的经济学科。为了适应老龄经济分析的需要,亟待在经济学的框架内建立与发展“老龄经济学”。从具体的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方面看,人口老龄化将影响到传统理论与方法的适用性。如在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后,对有关的条件假定、变量设定、数据选取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或调整,否则可能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一)关于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微观个体加总方法的适用性
在现实经济中,一部分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再次从事有偿甚至是职业性工作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而随着人类身体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退休后的老年人进行从业选择或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事情。我们可将此现象简单理解为老年人从业或再就业问题。退休的老年人从业现象,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增加了劳动力供给。而从业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将成为影响劳动力供给乃至人口结构变动效应而值得考虑的因素。可见,老年人的健康因素以及老年人的从业情况,或将成为影响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劳动力成为稀缺性资源的影响
目前在经济学领域涉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尚处于不成体系的状态,很多有关的文献都是针对特定区域的具体现实问题而展开的研究,并不能成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原理,更未形成包含老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主体内容的研究框架。因此可以说,在标准经济学框架内的老龄经济学尚未真正形成,或者说,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经济学框架内的分析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的系统性理论。
(三)关于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老年人健康与就业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是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方面所体现的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的经济效应,实际上可以进一步考虑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可替代的影响因素。例如,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仍然可以从事劳动,这部分老年人可成为劳动力的一种重要补充。这可以说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效应。产生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而随着人类健康状况的变化,关于“老年人”的概念界定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变化,即“老年人”的概念界定具有相对性而非绝对性。如果在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过程中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相应不断提高,那么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界定势必也将相应上调,从而对经济中的人力资源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不难发现,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构件质量直接关联到项目的质量。在开展这项新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用到的构件包括了无机的夹心预制式的外墙板、成品的楼梯段和空调板,叠合楼板等,以及要保证剪力墙要具有装配式功能。项目技术人员在综合考察项目现场情况的条件下,了解项目的设计要求,才能进行图纸初期的设计,并且明确项目各个环节开展的时间以及工期等。在项目施工进行时,现场施工人员务必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进度,对所使用的钢筋和构件的数量,构件需要预埋的具体位置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1]。
传统经济学中通常采用由微观个体加总而得到宏观总体的研究方法,例如,现行的一些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是以微观个体无差异为假设前提的。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口结构变动和人口老龄化因素的效应,因为微观个体无差异假定下的加总结果等同于微观的同比例放大。以储蓄率为例,微观个体无差异假定下的个人储蓄率等同于国民储蓄率,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储蓄率的变动情况同国民储蓄率的变动情况却是非常不同的。
11月12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正式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建成投产后将供气给香港、广东及海南。陵水17-2气田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储量规模超过1000亿立方米,于2014年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勘探发现。该气田最快有望于“十三五”末期投产,每年生产30亿~35亿立方米天然气。
五、老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及主体内容
总体上看,人口老龄化已经不仅是有关养老、老年人照护、老年人医疗及老年人社会保障等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更是事关经济增长、国民储蓄、政府财政乃至经济系统性风险等重大的经济问题。然而,针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问题,目前的研究仍主要是在人口学、社会学及老年学等领域进行,在现行经济学体系内,尚没有形成关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运行关系分析的系统性理论。尤其在我国,将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经济研究的领域起步很晚。在2012年之前,在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有关经济研究领域部分里,不论是在“理论经济”领域还是在“应用经济”领域,都未出现过同人口老龄化有关的选题,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项目仅出现在“人口学”“社会学”等领域中。
(一)人口老龄化对应资源稀缺性的深刻变化是老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经济学的产生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即是关于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管理的理论。资源稀缺性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经济学的发展需要适应资源稀缺性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相对乃至绝对下降。这意味着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的稀缺性将不断增强,即人口老龄化也是人力资源稀缺性不断变化的过程。人力资源是经济中至关重要的资源,而重要资源稀缺性的深刻变化,必然要求有相应经济学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老龄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是,人口老龄化不断改变资源的稀缺性,从而需要有以人口老龄化为约束条件的经济分析理论。
在日本,1985年墨田区建成的相扑摔跤竞技场成为著名的大规模雨水利用设施。这个竞技场里的建筑物屋顶是雨水利用系统的集水面,集水面积达8 400 m2,收集的雨水被导入地下存储罐中用于冲洗厕所和清洗空调。在社区层面,一个被称为“Rojison”的简单和独特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已在东京地区的居民住宅屋顶普遍推广开来,所收集的雨水被用于浇花、消防和紧急情况下的饮用。截至目前,东京大约有750处私人和公共建筑物上安装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其对经济运行的约束程度,由此影响经济运行方式与路径。在20世纪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稀缺性相对较强,而人口与劳动力处于充分供给的状态,表现为资本与技术是经济中的主要约束因素,因此经济增长主要为投资驱动或技术驱动。进入21世纪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结构正处于不断深刻变化之中,人口老龄化成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约束条件。其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稀缺性不断增强,由此不断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同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能力趋于下降;二是人口老龄化对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不断提高消耗与经济资源的占用比例,由此深刻改变原有的经济资源配置关系。
而在经济学中,资源稀缺性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学学科的一种重要因素,即按稀缺资源来划分经济学的学科。例如,将研究能源为主要约束条件的经济学理论归为能源经济学,将研究环境为主要约束条件的经济学理论归为环境经济学。然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的稀缺性或是不同的,原来的非稀缺资源可能成为稀缺资源,而原来稀缺的资源或由于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成为非稀缺资源。因此,经济学需要适应资源稀缺性的变化而发展,而不是永远不变。
(二)标准经济学框架内的老龄经济学的主体内容
基于上述关于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老龄经济学是研究以人口老龄化为约束条件,如何进行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管理的经济学理论。按此定义,老龄经济学主要涉及两方面研究内容:一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效应分析,即关于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的研究;二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选择问题研究,即关于经济层面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而老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标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其不同之处在于所研究对象的约束条件不同。在老龄经济学中,人口老龄化是作为所研究相关经济问题的基本背景和约束条件的。具体地说,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投资、消费、储蓄等,都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将这些问题置于人口老龄化背景,即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的约束条件而展开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则属于老龄经济学的范畴。
一般地说,老龄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涉及宏观老龄经济理论、微观老龄经济理论、产业(行业或部门)与老龄经济理论、资本(金融)与老龄经济理论、制度与老龄经济理论等方面的问题。宏观老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选择问题。微观老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微观经济层面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以及企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有关经济问题,如涉及个人基于养老预期的消费与储蓄行为选择、就业与非就业的选择、养老方式的安排,以及企业退休金设计等有关问题的研究。产业(行业或部门)与老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行业或部门)经济的影响问题。这是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层面的老龄经济理论。资本(金融)与老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资本经济与金融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方面的问题。制度与老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相关经济制度、体制的影响以及制度选择方面的问题,如涉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金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问题。
2018年1月,比亚迪华为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轨正式开通。该“云轨”项目的无人驾驶系统已经达到无人驾驶四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UTO),可实现全自动运行,并且还具有安全追踪间隔最小、断电无人驾驶、自动诊断、休眠唤醒、客流实时监测、人脸识别等多项功能。
六、结论
从现有的学术文献来看,关于老龄经济学的研究即使在国际范围内也是非常缺乏的。究其原因,或是在经济学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比较优势通常不在人口结构与劳动力方面,因此普遍不被西方学者所关注。但此问题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独特性,与其他国家没有可比性。第二,中国以往的贸易比较优势是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价出口产品,这正是以我国以往的人口结构为基础的;而未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稀缺性增强,从而必然引起人工成本上升,因此传统的贸易比较优势将难以为继。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必将对我国传统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深刻影响,依靠传统出口模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三,目前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及模型的适用条件,主要是基于西方经济背景的情况而设定的,其中许多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即相对缺乏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指导意义。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不能简单套用国外经验,特别是不能以美国经验来简单看待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常态性、约束性背景因素,因此,未来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老龄经济,即是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约束条件的经济。而在目前经济学的框架下,尚缺乏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约束条件的系统性经济分析理论。因此,老龄经济学是未来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李建民.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9).
李军.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彭松建.当代西方人口老龄化经济学[J].经济科学,1987(2).
舒尔茨(James H Shulz).老龄化经济学(Economics of Ageing)[M].第7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王丽民.人口老龄化经济学分析的新进展[J].老龄科学研究,2017(1).
熊必俊.老龄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Martin 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Maxime Fougere,Marcel Merette.Population age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even OECD countries[J].Economic Modelling,1999,16(3):411-427.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Discussing the Economics of Age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onomics
LI Jun1,LIU Shenglong2
(1.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Technic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2.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For the time being,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lags far behind that of the real economy,an important reason for which is that current economics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in time to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societies in the 21st century.Population ageing has become irreversible and thus it will sure t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volvement of economics.Population ageing,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will expedite the generation of new economic theories and even new disciplines.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alysi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opulation ageing,we need to urgently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economics of age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onomics.The economics of ageing is a subdiscipline of economics that studies the ageing of popul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onomics.Population ageing can greatly change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serve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
Key words:population ageing;development of economics;economics of ageing
中图分类号:C913.6;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98(2019)02-0003-10
收稿日期:2018-10-20;修改日期:2019-01-22
作者简介:李军(1963—),河北石家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老龄经济、经济模型、宏观经济;刘生龙(1979—),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计量模型、数量经济分析、人口老龄化经济分析。
[责任编辑:魏彦彦]
标签:经济学论文; 人口论文; 人口老龄化论文; 经济论文; 老龄论文; 《老龄科学研究》2019年第2期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论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情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