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服务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服务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

管保忠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探究情景的创设,落实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教学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更突出地强调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先行者。

一、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技术的能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尤其强调四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并强调教学组织的开放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体系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信息技术服务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研究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1)教学设计目的: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2)课例:在讲八年级物理“压强”这一节时,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不用急于把“压强”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入:

师:(播放视频)小学生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走路很吃力;一群大人在雪地上滑雪橇对地面也有压力,他们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并滑的很轻松。难道大人对雪地压力小于小学生吗?那又为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本节课。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包含什么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想知道答案,听课就会更认真了。在本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一些物理现象的重现,便于学生理解。

(3)效果分析: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使初中物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有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概念、规律变的形象、直观,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比较容易使学习方式发生变革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可以检索更多的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师和学生的协助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的思考。

教学设计:

(1)利用计算机创建图像

在探究海波和蜂蜡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为了揭示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学生三五成群组成设计小组,然后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后,到计算机上利用Excel绘图,一名学生操作,打开Excel,一名学生念数字,一名学生监督,把数据输入到Excel的单元格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电子表格选择图表向导-xy散点图,进行图像修饰可从中找出规律。

(2)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验数据,寻找规律,也可得到数学表达式,还可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分析观察、实验数据、寻找规律,并且用公式表达是物理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这可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例如:开普勒分析天文观测数据得出行星三大定律花费了10年的时间,今天有了计算机实验数据的处理就容易多了。

教学设计: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按如下流程图: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变得“整齐划一”,通过学习,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知识面拓宽了、求知欲迫切了,质疑点增多了。这样,他们会自己动手去网络中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整个教学以:“设计----探究----发现”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可进行仿真探究,如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提供虚拟电学工具,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配以文字形式的操作指导语,进行探究学习设计,可以根据任务和指导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体现新课程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利用信息技术能实现“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传统教学对学生经常是“一刀切”,不容易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是最先进的教学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很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因而能更加突现因人施教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既可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也可照顾到学生的共性。因而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既能让接触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不会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涨”的难受。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为开展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教学设计:

在讲“浮力的应用”一节中,学生对用铁制成的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可以实现上浮和下潜、热气球能升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初中物理”网中,查找这方面的资源和素材,只见学生眼睛盯着显示屏,手拿着鼠标,不亦乐乎地忙乱起来,这边学生查到了轮船浮在水面的原因,也知道了“排水量”,那边查出了潜水艇是靠改变什么实现上浮下潜的。一节课下来程度不同的学生收获不同,有的看了轮船航行的图象,有的弄清了飞艇升天的原理。有的观看了“曹冲称象的动画剪辑”,弄清了其称象的原理;有的还观看了潜水艇浮沉的视频讲解,以及密度计、降落伞、飞艇无线通信等。

效果分析: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使智者更智,愚者开窍,学生在享受获取知识喜悦的同时,没有谁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4.利用信息技术便于突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在“动能和势能的的转化”一节中,笔者从远程教育网和其他相关网站中剪辑资料、画面,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无闻奉献的航天设计师。给学生营造了喜悦、满足、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中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空气污染、浪费等现象,让学生去批判,从而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物理学史中的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如在讲欧姆定律一章时介绍欧姆,在电磁感应时介绍法拉第等,我们可在网上下载他们的故事,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效果分析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情绪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通过整合,学生的能力和成绩、置疑和创新的能力都有不用程度的提升。

总之,随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兴中学017000)

标签:;  ;  ;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服务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