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电弧,催化剂,碳源,合成气,预热器,视场。
热等离子体论文文献综述
郝祖慧[1](2019)在《非热等离子体可灭活空气中90%蓝耳病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热等离子体可灭活空气中90%蓝耳病病毒,早在201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Herek L.Clack博士的一项研究就有结论。传统的生物安全措施几乎只针对表面传染源的传播起作用。然而蓝耳病病毒可以在环境空气中从源头,传播至数公里外。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报》期刊2019-11-03)
杜长明,蔡晓伟,余振棠,宋春莲,俞哲[2](2019)在《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近零排放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废物污染(尤其是危险废物)是全球特别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为这些废物的合理处置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炬和等离子体工艺技术的分类、异同点以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就热等离子体在医疗垃圾、电镀污泥、废石棉、废旧武器弹药、含氯废物、垃圾焚烧飞灰、电子废物和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等领域的研究展开了综述,包括典型工艺、机制原理及相关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的近零排放潜力,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热等离子体技术将是危险废物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宏瑞,赵彦伟,白柳杨,李军平[3](2019)在《高频热等离子体法合成纳米ZrC粉体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炭黑和甲烷分别作为碳源,四氯化锆作为锆源,采用高频热等离子体法合成了超细ZrC粉体。分别采用XRD、高频红外燃烧、SEM、化学重量法对实验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超细ZrC粉体的物相、纯度、粒径与碳源及进气量之间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碳源所合成的ZrC粉体粒径均在100 nm以下,相比较炭黑为碳源,甲烷作为碳源合成的产品纯度高,氧含量低,产率大,因此,甲烷作为碳源更适于批量制备超细ZrC粉体。(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李天阳,安航,李岳,REHMET,Christophe,程炎[4](2019)在《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等离子体甲烷裂解过程,建立了直流电弧反应器的数值模型,使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对反应器内的电弧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电弧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射流场特点,并分别耦合热力学平衡模型和宏观动力学模型探索了裂解反应的特点及其与电弧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电弧做规律运动和形态变化,惰性无反应气氛下电弧形态变化不显着,运动平稳。放电区发生反应时,一方面气体的组成及热力学性质发生迅速变化,气体放电特性受到影响,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下降,化学反应是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反应和扩散的特征时间小于电弧运动变化的特征时间,各物质在空间的分布较为均匀,受温度场非均匀性的影响较小,模拟的甲烷转化率和乙炔收率与实验结果相近。本工作尤其是等离子体物理模型与甲烷裂解化学反应模型的耦合,为理解热等离子体裂解相关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苏斌,孔令高,张爱兵[5](2019)在《一种2π视场高分辨热等离子体分析仪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热等离子探测中大通量动态范围、宽视场和高分辨率的需求,以带顶盖球形静电分析器为基础设计了2π视场热等离子体分析仪(Hot plasma analyzer, HPA),探测性能得到显着提升。通过优化球形剖面视场偏转系统以及粒子光学系统,实现对热等离子体的2π视场高角度分辨率探测,可探测能量范围覆盖50 eV~20 keV,能量分辨率优于10%。利用顶盖电压控制方式实现几何因子在两个量级内连续可调,可以满足对太阳风和磁层热等离子体的全空间高分辨探测需求。(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杏,延廷琪,赵磊磊,戴玉伟[6](2019)在《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的节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通过对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利用蓄热式换热器回收其烟气余热用以预热垃圾、气化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等离子体炬电耗的目的。综合考虑回转式预热器内的换热方式,建立了一维传热模型,归纳了能量守恒方程式及对流、导热、辐射换热系数。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预热器内垃圾物料经预热获得的总热量及各部分热量占总传热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预热医疗垃圾会减少17%~28. 8%的等离子体炬电耗。(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立[7](2019)在《热等离子体法制备新型钼基催化剂及其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不断枯竭,以及石化能源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一种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显得十分必要。低碳醇由于其高热值、高辛烷值、低污染等特性能够作为一种优良的汽油替代品,并且低碳醇是很多产业的化工中间体,潜在经济价值极高。由合成气制取低碳醇不论从经济性还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方面都是一条具有重大意义的路线。催化剂是该路线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保证催化剂转化效率的同时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一直是这个领域研究者追求的目标。钼基催化剂由于其类贵金属的特殊性质而展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但是传统方法制取的钼基催化剂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催化剂的转化效率、选择性和耐久性等仍未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不同制备方法的催化剂在形貌结构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别,寻找一种新型的方法来制取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就显得十分必要。低温热等离子法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技术,具有超高反应温度、高反应能量和淬灭过程快速的特点,这些特殊性质使其能够快速制取高稳定性、多缺陷的超细纳米颗粒催化剂。本论文采用这种新型制备方法,聚焦于热等离子体对钼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调控,制备出系列钼基催化剂,研究了等离子体法对催化剂形貌结构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对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催化性能,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探索了催化反应路径及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叁个方面:(1)采用低温热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出纳米级的MoO_2球形颗粒,颗粒粒径在20 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得到的MoO_2颗粒具有特殊的核壳型结构,其表面为无定形物质而体相为结晶态,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催化剂表面电子密度降低,从而有利于催化剂对CO分子的吸附与活化。对MoO_(2-)Pla催化剂进行了300 h的寿命试验,发现其活性完全没有降低,这是由于在热等离子体的超高温环境下生成了铠甲式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进行了物理钝化,抗烧结与抗积碳能力明显提高。对催化剂进行了Co助剂的优化调控,结果表明,添加钴助剂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活性位点数量都有所增加,在Co/Mo=0.5的时候,Mo与Co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钴助剂调控了CO的解离吸附位点与非解离吸附位点的比例,提升碳链的增长作用明显,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提高。(2)以热等离子体法制备了MoO_2-MoC双活性相催化剂,MoO_2颗粒为20 nm左右而MoC颗粒为5 nm左右,催化剂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同时发现催化剂表面的低价Mo物种为缺电子状态,MoC物种对CO的吸附与活化能力更强。此外等离子体法能够使MoO_2-MoC-Pla催化剂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并且通过调控不同活性位点的比例,使得其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对原料钼酸铵与六次甲基四胺的比例进行了优化,发现随着六次甲基四胺含量的升高,催化剂中MoC物相的含量逐渐升高,但是MoO_2-MoC-Pla-1/20催化剂生成了大量的碳膜,这是由于六次甲基四胺含量过高分解生成的。通过BET与CO-TPD的表征结果发现,这些碳膜不利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的暴露。而MoO_2-MoC-Pla-1/15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的数量较多,并且位点的吸附类型多样,使得其合成气制低碳醇的性能达到最佳,在300℃,其转化率为21.7%,醇类选择性达到62.2%,C_(2+)OH选择性达到74.4%,时空产率达到132.7 mg·g~(-1)·h~(-1)。(3)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热等离子体法制取了MoS_x催化剂。催化剂颗粒相对于传统方法制取的硫化钼催化剂粒径大幅减小,硫化钼堆垛数只有5-10层,这种较低结晶性、高分散、高混乱度的形貌能够增大MoS_x物种暴露的活性表面。催化剂表面为缺电子状态的特殊电子结构,这能够增大催化剂对CO的吸附活化能力。相较于MoS_2-TPR,MoS_x-Pla和MoS_x-S-Pla催化剂的CO转化率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在等离子体剧烈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了单质钼。MoS_x-Pla和MoS_x-S-Pla的醇类选择性和C_(2+)OH选择性有明显提升,说明等离子体法能够优化催化剂表面物种,提升低碳醇选择性。原料中加入硫粉对催化剂物相和催化活性都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在300℃,MoS_x-Pla催化剂性能为最佳,转化率为23.7%,醇类选择性和C_(2+)OH选择性分别达到60.7%和71.3%,时空产率194.7 mg·g~(-1)·h~(-1)。(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2)
樊星,亢思静,李坚,安登飞[8](2019)在《非热等离子体强化尿素-SCR脱除NO_x》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温条件下尿素-SCR存在的尿素分解不完全以及脱硝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非热等离子体,并将其与同时具有催化尿素分解和催化NO_x还原活性的MnO_x/Al_2O_3催化剂相结合,考察了非热等离子体对于低温(100℃)下尿素催化分解制氨以及NH_3-SCR和尿素-SCR脱除NO_x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仅有催化作用时100℃下尿素难以分解,NH_3-SCR也仅能脱除23. 0%的NO_x。在催化床层内施加较低放电功率(约10 W)的非热等离子体既可促使尿素在低温下高效分解制氨,又可显着强化NH_3-SCR对于NO的脱除,并最终在MnO_x/Al_2O_3催化剂表面实现尿素-SCR高效脱除NO。(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东星,李达,贾伟迪,周远良,张雪峰[9](2018)在《原位热等离子体法组建碳纳米管封装锡纳米棒及其电子输运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易的电弧放电等离子法,用块体锡作为原料靶材、甲烷作为气态碳源组装了多壁碳纳米管封装单晶锡纳米棒(Sn@CNT NRs). Sn@CNT NRs直径为40–90 nm,长为400–500 nm.碳纳米管保护了内部的锡纳米棒免于氧化,并且构建了一种结合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温度相关的I-V曲线及电阻率的测量显示,在超导临界温度3.69 K之上Sn@CNT NRs的介电行为归因于碳纳米管壳,且按照莫特-戴维变程跳跃(ln R(T)∝T~(-1/4))模式,半导体-超导体的转变(SST)是Sn@CNT纳米棒的一个显着特征.此外,发现Sn@CNT NRs的超导行为是由锡/碳纳米管/锡的层结构形成的约瑟夫森结导致的.(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8年12期)
李铭书[10](2018)在《污泥处理用热等离子体基本特性及污泥处理产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我国污泥产量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而大幅增加,然而目前污泥处理能力不足,污泥处理处置形势严峻。我国常见的污泥处置传统方法存在一定局限,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随着日趋严格的环境标准,及国家对能源回收利用要求的逐步提高,探索、发展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意义重大。本文对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污泥进行探索,研究了热等离子体在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热等离子体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在建立转移弧热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氩气、氦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热等离子体基本特性的影响,及工作参数、电极形状、喷嘴结构对热等离子体基本特性的影响。同时,建立了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及射流的模型,研究了工作参数对温度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基于模拟结果,探讨了适合热等离子体处理污泥的工作气体选择和热等离子喷枪的参数设计,并开展了热等离子体污泥处理反应器设计。2、开展热等离子体工作基本特性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伏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发射光谱诊断和射流特性研究等。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污泥用热等离子体呈典型电弧放电的伏安特性。可通过增大电流或增大气体流量的方法提高热等离子体输出功率。研究还发现,相同工作参数时,电压和功率大小为: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热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结果表明,氮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工作气体较氩气具有更高的温度和电子密度,在100 A、10L/min时氮气和二氧化碳热等离子体射流焰心温度可到10 000K以上,电子密度可达10~(23) m~(-3),此时热等离子体达局部热力学平衡。热等离子体射流形态的影响参数研究表明,相同工作参数下,氮气和二氧化碳较氩气具有更长的热等离子体射流,在100A、5L/min时,氮气和二氧化碳射流可达35 cm,维持稳定及较长弧长的热等离子体射流。工作电流和气体流量等工作参数可有效调节热等离子体射流形态。3、热等离子体处理污泥的基本特性实验研究。分别采用转移弧热等离子体和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开展了热等离子体处理污泥样品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污泥含水率、工作气体种类、工作电流等对热等离子体气体产物的影响规律,以及污泥热等离子体处理后残渣的基本特性。当采用转移弧热等离子体,以二氧化碳为热等离子体工作气体处理焦化厂剩余污泥时,气体成分以CO和H_2为主,未检出复杂气体化合物,气体热值达8.43 MJ/m~3,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进一步采用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以氮气为热等离子体工作气体处理市政污泥时,气体产物热值可达5.10 MJ/m~3,以二氧化碳为工作气体处理市政污泥时,气体热值可达9.20 MJ/m~3。同时,热等离子体能有效处理高含水率污泥,含水率的增加有效促进合成气的生成,并提高H_2/CO比例,含水率增大到65%时,H_2/CO比例提高至2.0,H_2/CO比例的调整可拓展合成气资源化利用范围。两种热等离子体气体产物特性对比可得,均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但转移弧热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而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对污泥样品要求不高,具有更简易的操作方式、更小的工作气体流量、灵活可控的工作参数,并适用于高含水率的污泥处理,更具有应用价值。热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固体残渣分析表明,固体残渣的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浓度限值,添加二氧化硅有助于降低重金属浸出浓度。固体残渣呈无定形态,微观表面致密平整,比表面积显着减小,密度显着增大,市政污泥固体残渣和焦化污泥固体残渣的比表面积分别降低为污泥样品的12.90%和40.86%,密度分别增至污泥样品的2.33和1.65倍,减容率分别为57.08%和39.4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污泥可有效实现无害化及资源化回收利用,并具有明显的减量化效果。热等离子体可有效处理较高含水率污泥,并能拓展合成气资源化利用范围,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热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废物污染(尤其是危险废物)是全球特别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为这些废物的合理处置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炬和等离子体工艺技术的分类、异同点以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就热等离子体在医疗垃圾、电镀污泥、废石棉、废旧武器弹药、含氯废物、垃圾焚烧飞灰、电子废物和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等领域的研究展开了综述,包括典型工艺、机制原理及相关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的近零排放潜力,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热等离子体技术将是危险废物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等离子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郝祖慧.非热等离子体可灭活空气中90%蓝耳病病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9
[2].杜长明,蔡晓伟,余振棠,宋春莲,俞哲.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近零排放技术[J].高电压技术.2019
[3].刘宏瑞,赵彦伟,白柳杨,李军平.高频热等离子体法合成纳米ZrC粉体及其表征[J].宇航材料工艺.2019
[4].李天阳,安航,李岳,REHMET,Christophe,程炎.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过程的数值模拟[J].化工进展.2019
[5].苏斌,孔令高,张爱兵.一种2π视场高分辨热等离子体分析仪设计与仿真[J].宇航学报.2019
[6].王杏,延廷琪,赵磊磊,戴玉伟.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的节能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9
[7].李建立.热等离子体法制备新型钼基催化剂及其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8].樊星,亢思静,李坚,安登飞.非热等离子体强化尿素-SCR脱除NO_x[J].环境工程.2019
[9].王东星,李达,贾伟迪,周远良,张雪峰.原位热等离子体法组建碳纳米管封装锡纳米棒及其电子输运行为(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8
[10].李铭书.污泥处理用热等离子体基本特性及污泥处理产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