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家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儒家,诗学,心性,海德格尔,不平则鸣,词章,理路。
儒家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贾玮品[1](2019)在《海德格尔诗学视阈下儒家“仁”的境域生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逐渐被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控制的世界,相反人们处于技术的摆置之下,整日忙忙碌碌而淡忘了自己诗意生存的特性。如何通过诗性的还原创生出一个诗意的自由世界便成为当今思想家和文学家们所努力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着借鉴对当代中西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学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在儒家核心概念"仁"的境遇生成性,以期二者能够有互参意义上的补充和融通甚至于开出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海德格尔是对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他把革命性地突破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理论,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层面。他的诗学思想通过进入《存在与(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王国雨[2](2019)在《早期儒家《诗》学中的心性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早期儒家心性论建构过程中,早期儒家《诗》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于《诗》言人之"情志",《诗》之情感世界为早期儒家阐发自身的心性论提供了丰富的经典思想资源和广阔的诠释空间。《诗》是早期儒家讨论和论证礼乐文化内在本质的话题和依据,也是其借以展开性情与礼义关系讨论的思想资源。在子思学派论证"慎其独"即是"慎其心"的心性哲学和天道观过程中,引《诗》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朴性日[3](2019)在《儒家诗学在朝鲜王朝前期的发展——以“文道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道论"探究了文与道间的关系:譬如韩愈、柳宗元在古文运动时提倡的"文以贯道"、北宋周敦颐的"文以载道"、二程之"作文害道"等,是古代儒家不断在思考的哲学问题。13世纪,儒家思想被传到高丽后,士大夫阶层尝试将儒家思想放进文学概念,主要探索文与道之间的关系。后来激进派成功引导了朝鲜王朝开国。由于建国初提倡"性理学之国",对文道观的理解比较偏向于二程和朱子。后来朝廷开始录用士林派(建国前的非激进派),这不仅在朝鲜王朝前期使得政治体系发生了变化,而且在文艺概念上产生了对"文"与"道"的新看法,最终形成了"道学派"与"词章派"观念的对立。文章主要探析朝鲜王朝前期如何体现文道论思想,以及后来道学派和词章派对立时,文道观的流变是如何被呈现的。(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代伟[4](2019)在《儒家诗学批评与明代传奇》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纷纷投身传奇戏曲创作。由于文人的身份首先是诗人,所以他们在文体上主动向诗靠拢,并以作诗的思维作曲,把"载道说""不平则鸣说""美刺说"等儒家诗学批评自然而然地移植进了戏曲中。明代传奇中的"载道说"强调传奇应发挥教化功能,这与明代独尊程朱的政策相适应;"不平则鸣说"体现了传奇作家科场不遂、人生艰难的苦闷心态;"美刺说"则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社会政治的腐朽和人心风俗的浇漓。(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陶礼天[5](2018)在《中古诗论与儒家诗学——《魏晋南北朝诗论史》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梅运生先生《魏晋南北朝诗论史》(单行本)的序言。本序以"导读"的方式进行叙述,力图客观地评述原着,主要包括叁部分内容:首先,对是书《概说》内容进行了简介;其次,围绕是书关于中古诗论史的具体四大类型的研究内容进行评述,主要围绕第一种主要类型的论述加以介绍;最后,略举数例,说明本书的诸多创见。通过本文评述,说明这部《魏晋南北朝诗论史》是作者的代表着作,在扎实的文献考辨和已有的丰富研究基础上,厘正廓清了许多存在问题,在总体的学术大判断上,实事求是,以自己的研究所得为裁断,突出地强调中古诗学主要都"尊奉、沿用和发扬儒家诗学的风、雅体制"。这就与诸多研究论着不同,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古文论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论》期刊2018年00期)
王立[6](2018)在《以复古求革新——何景明诗学对儒家诗学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于中州,濡染着儒家传统思想,在回归古典审美理想的道路上,何景明期冀通过对儒家诗学"文以载道"的诗教形式、以缘情为本并推重比兴和风人之义、"中庸"诗学准则的重倡,注重诗歌的独立性,在文学层面革除台阁体和陈庄体芜弱空疏的弊端,并在社会层面倡导的气象和蓬勃进取的精神。何景明诗学虽看似在复古道路上博涉诸家,但他始终推崇儒家诗学,尤其在后期挽救复古分化颓势,以复古求革新的诗学用意构建了何景明的诗学体系,是明代文学复古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马草[7](2018)在《儒家诗学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诗学思想存在着内在的理路,决定了其内在架构与本质特征。儒家诗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功用,并以功用为起点建构起了诗教体系。儒家秉持认识论的思维方式,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正向的、直接的反映,是客观的再现。功用强调普遍性,其实现的前提为内容的普遍性。公共性的"志"成为诗教的必要前提,故儒家主张"诗言志"。通过话语阐释,儒家把《诗经》政教化,将其本旨阐释为"言志"。志形于言乃为诗。志需要普遍性的表达方式,即普遍性的言,才能确保诗教的顺利实现。赋比兴是儒家认同的普遍性表现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经典范式。儒家把言道德化,确立了诗教的形式基础。(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贾名党[8](2017)在《论曹操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曹操推尊儒家经典,信守儒家的诗学精神。他对儒家诗论的贡献不是理论阐述,而是创作实践。曹操的诗歌散文作品抒发了盛世太平、国家统一、追慕圣贤的理想,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真切关心民生疾苦,推遵孝道、厚重人情、奉忠崇义,表达了挟持天子的无奈、功业难成的苦闷、光阴虚度的悲情,为以"兴、观、群、怨"为核心的儒家诗学精神的典型体现。建安诗坛上,曹操是遵循并实践儒家诗学精神的文士,其诗文作品在诸多层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徐燕凌[9](2017)在《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儒家经典来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唐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标志着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叁百年的唐代,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白居易作为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与其说白居易是一个诗人,倒不如说是一位学者,本文将深入剖析一位深受儒家经典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与儒家经典之间的联系,将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儒家经典来源探究清楚。(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7期)
曹建国,张莉莉[10](2016)在《儒家心性《诗》学原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战国中后期心性主题的大讨论中,《诗》与心、性的关系也被不断强化。儒家心性学派以"志"为桥梁,讨论《诗》与心、性之关系。对于性,诗与《诗》之用在养;对于心,诗与《诗》之功在于发现。在此基础上,心性学派进一步扬升《诗》之道德形上意义及终极依据,即天道。近出的简帛文献中保留了一些战国心性学派《诗》说材料,涉及读《诗》的意义和读《诗》的方法。进入汉代以后,四家《诗》学将普泛意义的《诗》教诗学观的美刺功能发挥到极致,使《诗》成了"谏书"。而心性《诗》学逐渐式微,先秦时期的心性《诗》说仅少许材料存录于《札记》《韩诗外传》《说苑》等汇编之书而得以流传。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心性派重视《诗》之天道意义对谶纬《诗》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16年02期)
儒家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早期儒家心性论建构过程中,早期儒家《诗》学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于《诗》言人之"情志",《诗》之情感世界为早期儒家阐发自身的心性论提供了丰富的经典思想资源和广阔的诠释空间。《诗》是早期儒家讨论和论证礼乐文化内在本质的话题和依据,也是其借以展开性情与礼义关系讨论的思想资源。在子思学派论证"慎其独"即是"慎其心"的心性哲学和天道观过程中,引《诗》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家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贾玮品.海德格尔诗学视阈下儒家“仁”的境域生成性[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国雨.早期儒家《诗》学中的心性论建构[J].中华文化论坛.2019
[3].朴性日.儒家诗学在朝鲜王朝前期的发展——以“文道论”为中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代伟.儒家诗学批评与明代传奇[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陶礼天.中古诗论与儒家诗学——《魏晋南北朝诗论史》序[J].中国文论.2018
[6].王立.以复古求革新——何景明诗学对儒家诗学的接受[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马草.儒家诗学思想的内在理路[J].孔子研究.2018
[8].贾名党.论曹操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徐燕凌.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儒家经典来源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
[10].曹建国,张莉莉.儒家心性《诗》学原论[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