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程序调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并行程序,不确定性,错误检测工具,辅助调试
并行程序调试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1](2019)在《一种面向并行程序的代码调试分析工具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程序的应用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往往难以复现,传统的调试工具越发难以满足并行程序的调试需求.据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并行程序错误检测以及确定性回放的方法,针对并行程序中容易发生的数据竞争、死锁、原子性违反这几类错误进行检测判断;对并行程序的运行进行插桩以保证程序重复执行时的次序一致.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实现了Eclipse插件.通过试验,该工具可以对并行程序易发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检测判断,较大程度地减少程序调试的工作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灿恒[2](2019)在《面向适航验证的并行程序调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机载软件多样化和复杂化,软件规模逐渐增大并且向并行化方向发展。机载并行程序的设计在提高软件效率的同时由于自身调度的不确定性,给程序带来了一些不易检测调试的潜在异常,潜在的异常很难通过当前的调试方式得到验证和修复,导致软件调试问题日益突出,这给软件质量的保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难以满足软件适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关于并行程序调试和异常检测的基础上,面向并行的C语言程序展开研究,以实现并行程序的过程重现、变量动态跟踪定位和异常检测定位为目的。首先,基于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设计插桩信息模板库,用于获取程序运行时的实时执行信息以及进行异常的检测判断;接下来,以并行程序中的变量为研究对象,结合变量依赖关系和变量插桩模板提出了一种轻量级插桩的变量动态跟踪定位技术,实现变量的动态跟踪,与此同时研究了与变量相关的常规异常的运行时实时检测技术;其次,为了实现并行程序的可重现调试,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时轻量化混合监控的并行程序确定性重现技术,同时提出并行异常的检测方法;最后,基于Eclipse插件开发机制设计实现了可视化的机载并行程序适航验证工具,经实例验证该工具能够实现变量的动态跟踪定位和异常的检测定位,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运行时轻量化混合监控的并行程序确定性重现技术的正确性,该方法能够在记录阶段减小时空开销,在回放阶段实现确定性的重现。(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戴卓方,张为华[3](2014)在《并行程序错误调试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核设备的普及,主流软件系统的构建模式已经由单线程串行转为多线程的并行方式.然而,由于并行程序的不确定性,使得调试并行程序错误要比串行程序的错误困难很多.因此,如何高效地调试并行程序错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并行错误调试技术做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调试技术的优劣,也对并行调试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4年10期)
蒋杰,方力,卢凯,刘杰,武林平[4](2013)在《SSTD: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程序调试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调试工具SSTD,在并行程序异常退出时获取进程栈帧信息,辅助用户快速定位程序故障,提高调试效率。详细讨论了SSTD系统架构以及可扩展通信结构、进程等价类划分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张文喆[5](2012)在《面向并行程序调试的确定性执行和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程序由于其不确定性非常容易出错,并且其错误难以复现和调试。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并行程序的可靠性并增加了其开发和调试的难度。确定性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方向,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行程序如果能够确定性的执行,那么就能确定性的复现错误,极大地方便了并行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提高了并行程序的可靠性。本文针对线程级别的多线程程序,研究确定性执行模型的高效实现方法和优化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不在程序中插入全局同步的确定性执行模型(Syn-Free模型),研究其实现上的困难和特殊的优化手段。另外,现有的确定性执行系统对多线程程序中的一类特殊的同步操作(Ad-hoc同步)不能很好的识别,导致其只能够运行不含Ad-hoc同步的程序。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Ad-hoc同步的检测机制,可以自动地检测出程序中的Ad-hoc同步。经测试,本文的检测机制准确率高,且误报较少。最终,本文实现了一个不在程序中插入同步语句的确定性执行系统原型,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确定性执行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方便了调试和开发。(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11-01)
樊源泉,伍卫国,张磊强,赵海祥[6](2011)在《PPDT:一种并行程序调试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可视化远程并行程序调试工具(PPDT).客户端基于Eclipse插件机制,提供可视化的并行程序调试接口.服务器端采用树形调试控制结构.针对PPDT中服务器端调试器命令行接口(GDB/MI)产生的调试结果消息进行分析与归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GDB/MI结果消息解析与提取算法,同时针对提取后的消息进行分类与合并,提出了一种树形消息聚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PDT具备并行程序调试器的基本功能,GDB/MI结果消息解析与提取算法以及树形消息聚集机制的引入有效缩短了调试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调试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S1期)
赵海祥,伍卫国,赵增,李海龙[7](2009)在《一种应用于远程并行程序调试系统的新型消息聚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行程序调试相对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消息聚集机制,实现了适用于调试大规模并行程序的远程源码级调试原型系统.核心的消息聚集策略包括:消息收集和传送的树形控制结构;合并调试命令的返回结果消息.通过改进固定分支数的树形结构,将树分成2层,节点内部构成一棵树,节点之间构成一棵树,以此最大程度地减少节点间的消息传递量.系统底层集成了串行调试工具GNUgdb,以完成单个进程的调试.另外,设计了一种能同时满足4类gdb结果情况的消息合并方法,在最终的结果消息中保留了gdb的原始输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调试原型系统能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并简化了远程计算资源的方式,屏蔽了复杂的服务器硬件结构及处理流程.(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李永强[8](2007)在《机群系统并行程序调试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并行计算在军事、科技、商业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并行技术处理问题。但目前并行机的软件开发环境还比较薄弱,限制了并行计算的普遍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开发一个并行程序集成开发环境,用来降低使用并行计算系统开发程序的复杂度。并行程序调试器是集成开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实现是一个突出的难点。本文在深入研究了现有的调试器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机群系统的并行程序调试器。该调试器支持从Windows平台远程调试Unix/Linux平台PVM和MPI并行程序,使更多Windows程序开发人员能很快进行并行程序的开发调试,解决了并行计算系统使用的复杂性和互操作难等问题,使用户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应用问题本身,促进了并行计算的普遍应用。与相关工作的比较显示,该调试器降低了开发并行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机群系统的使用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在分析了现有的并行程序调试器的基础上,针对控制阻塞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模型,使得调试器的系统结构更适合远程调试;在分析了现有的一个具有远程调试功能的并行程序调试器的基础上,针对它的远程控制模式的不合理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远程控制方式,该方式更适合远程调试机群系统并行程序,并能有效避免多个进程间切换所带来的系统开销;研究了跨平台远程调试的相关通信技术,并且针对跨平台远程调试的特点,设计了能够控制调试命令作用范围的方法,以及断点的管理方法;研究了目前并行程序调试器的可移植性实现,针对调试器使用的GDB解释器在可扩展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效率上都存在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新的机器接口GDB/MI的改进方案,使得调试器的运行更加稳定、高效;研究了用于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全局谓词检测技术,该技术一直在消息传递系统中使用,通过提出附加谓词的概念,使全局谓词检测技术应用到了共享存储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具有跨平台远程调试功能的调试器系统结构,并根据这个系统结构实现了一个基于机群系统的并行程序调试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7-04-15)
李永强,兰巨龙,刘建,杨广文[9](2007)在《跨平台可移植远程并行程序调试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个跨平台远程并行程序调试器的设计与实现.该调试器实现了平台可移植和模块可移植,支持从Windows平台远程调试Unix/Linux平台PVM/MPI并行程序.与相关工作的比较显示,该调试器降低了开发并行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机群系统的使用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7年03期)
唐俊奇[10](2006)在《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中并行程序的调试策略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的并行性实现方法对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程序的并行性进行合理的调试从而确定并行性实现方法的优劣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调试策略和几种调试方法。(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并行程序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航空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机载软件多样化和复杂化,软件规模逐渐增大并且向并行化方向发展。机载并行程序的设计在提高软件效率的同时由于自身调度的不确定性,给程序带来了一些不易检测调试的潜在异常,潜在的异常很难通过当前的调试方式得到验证和修复,导致软件调试问题日益突出,这给软件质量的保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难以满足软件适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关于并行程序调试和异常检测的基础上,面向并行的C语言程序展开研究,以实现并行程序的过程重现、变量动态跟踪定位和异常检测定位为目的。首先,基于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设计插桩信息模板库,用于获取程序运行时的实时执行信息以及进行异常的检测判断;接下来,以并行程序中的变量为研究对象,结合变量依赖关系和变量插桩模板提出了一种轻量级插桩的变量动态跟踪定位技术,实现变量的动态跟踪,与此同时研究了与变量相关的常规异常的运行时实时检测技术;其次,为了实现并行程序的可重现调试,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时轻量化混合监控的并行程序确定性重现技术,同时提出并行异常的检测方法;最后,基于Eclipse插件开发机制设计实现了可视化的机载并行程序适航验证工具,经实例验证该工具能够实现变量的动态跟踪定位和异常的检测定位,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运行时轻量化混合监控的并行程序确定性重现技术的正确性,该方法能够在记录阶段减小时空开销,在回放阶段实现确定性的重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程序调试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一种面向并行程序的代码调试分析工具设计实现[J].河南科学.2019
[2].张灿恒.面向适航验证的并行程序调试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戴卓方,张为华.并行程序错误调试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
[4].蒋杰,方力,卢凯,刘杰,武林平.SSTD: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程序调试工具[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
[5].张文喆.面向并行程序调试的确定性执行和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6].樊源泉,伍卫国,张磊强,赵海祥.PPDT:一种并行程序调试工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赵海祥,伍卫国,赵增,李海龙.一种应用于远程并行程序调试系统的新型消息聚集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
[8].李永强.机群系统并行程序调试器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
[9].李永强,兰巨龙,刘建,杨广文.跨平台可移植远程并行程序调试器的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
[10].唐俊奇.松耦合多处理机系统中并行程序的调试策略之我见[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