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赋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可或缺(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东[1](2021)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淮安市洪泽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
孔程程[2](2021)在《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的德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在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将这种高尚的道德通过学生传播到社会,帮助社会树立向上向善的道德面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也彰显了教师师德培育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施教主体,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价值观的责任,只有中小学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因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培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针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小学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找出其师德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适切路径,以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帮助。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四个维度,对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2名中小学新手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对中小学新手教师的师德现状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并以现状为基础,归纳概括了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情怀不高,奉献意识薄弱;道德约束力偏低,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学识有待提升,教学经验不足;仁爱之心淡薄,公平意识不足四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从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三个维度对影响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建设的因素进行总结。着眼问题与影响因素,从学校、社会以及中小学新手教师自身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培育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适切路径: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最后,要提升新手教师加强师德培育的自觉性。
薛茂婷[3](2021)在《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在稳步提升,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逐渐突出,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缺失极大地阻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直至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和商业银行等。在建筑行业中,相关建筑企业已逐步建立起信用评价体系,而建筑主体人员职业信用方面虽已有大量学者开始着手研究,但还未形成完善的建筑市场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基于此,结合建筑市场职业信用现状,以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建筑行业信用发展现状及信用评价研究现状展开梳理,分析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的行业背景及政策背景,并从伦理层面、法律层面、货币经济三个层面描述造价人员的信用内涵;在此基础之上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用及其对本文研究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梳理造价人员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主要职责并对其失信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法律法规、规范准则以及国家地方的政策文件进行指标收集整理,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择优选取信用评价指标;再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指标做进一步的确定,并对最终指标基于SPSS18.0进行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归类优化,构建最终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即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职业信用评估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述。最后,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前文论述的方法以某公司三名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信用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最终得出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较强的应用性。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研究丰富了建筑行业主体人员的个人职业信用研究内容,构建一套统一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个人职业信用的把控意识,同时对用人单位个人职业信用的监管提供借鉴意义,促进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徐梅[4](2021)在《N市G区基层干部培训项目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桑晓晨[5](2021)在《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石嘴山市星海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公共服务产出效益低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府,是直接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对社会基层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星海镇为例,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界定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将其分为内显能力和外显能力,选取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为星海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首先介绍星海镇政府整体概况,其次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阐述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内显能力和外显能力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了影响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从乡镇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群众参与政治,人员保障这六个方面入手分析原因;第五章为对策建议。从合理赋权、供给主体、资金支持、健全完善机制、人员保障这几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曾亚梅[6](2020)在《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哲,邓丰[7](2020)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逻辑解构与突破向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研究逻辑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即协同互促的"认识—实践"逻辑,由内而外的"结构—属性—功能"逻辑,见仁见智的"现象—本质"逻辑,灵活辩证的"特殊—普遍"逻辑。目前的研究问题可以表述为研究视角的内向局限,研究理论的系统诠释不够,研究范畴的深化不足,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失衡。未来时期的研究突破方向应是推动基本分析框架的调整及内容聚类,形成"百花齐放"的理论支撑合力,促进体制机制的上下游有序联动,主张实证方法的回归与合理介入。
郭晓玲[8](2020)在《合作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以S协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建设和治理的主力军。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纷纷委托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服务与管理本地社会工作事务。社会工作行业协会逐渐成为行业政策发展的推手、社工与社工机构的代言人和社会需要的传感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不成熟、协会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深层次问题,例如行政化色彩浓厚、组织能力不足等。合作治理理论是当前研究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注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重构,强调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网络化治理关系的建立和合作协商的治理方式。合作治理理论对于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优化治理机制,规范行业秩序,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S协会为例,将合作治理理论引入到社会工作行业协会运作的具体实践中,对合作治理的内涵、要素特征等进行理论梳理。通过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从多元互动关系及多样化治理机制两方面分析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逻辑,深入探讨合作治理状态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治理失灵”的困境,归纳总结影响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治理绩效的三大因素。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先进经验,多角度为优化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提供思路。文章除导论外共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阐释合作治理理论的内涵、核心要素及基本特征,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功能,认为多元主体关系网络、能力建设是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治理的关键,提出将合作治理理论引入社会工作行业协会运作的必要性。第二章以S协会为例,梳理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逻辑。将治理主体多元关系网络作为切入点,描述了合作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治理状况,包括政府的嵌入治理、会员的自主治理及社会的协作治理,并结合S协会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项目作具体说明分析。在与各治理主体互动的过程中,沟通协商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柔性化治理机制能够促使行业协会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第三章探讨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在合作治理状态下易陷入“治理失灵”的困境,出现法律基础薄弱、关系网络失衡和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围绕规范性、资源性和行动性因素,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针对常见的治理失效问题,在借鉴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深圳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优秀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路径优化建议,明确治理主体地位、构建多元治理网络和加强治理能力建设都是促进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不断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协会走向“善治”。
潘莹[9](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游族网络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使得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愈发活跃,但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用户至上等特性,传统的财务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企业的绩效评价,如何准确、客观地对互联网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构建适合于互联网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游族网络为案例对象,分析其绩效情况,探究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梳理了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以平衡计分卡作为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体系进行互联网企业的绩效评价;并根据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影响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围绕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进行指标的选择,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合理赋权。其次,运用构建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游族网络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游族网络存在市场占有率不高和用户数增长乏力等问题,并从各个维度出发提出改善企业绩效的建议。同时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要想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充足的用户资源与强劲的研发能力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素质人才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也与企业价值创造密不可分。最后,分析上述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评价体系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补充。
张铭凯[10](2020)在《基于审慎风险管理视角的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资产评估机构作为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资产评估机构内部运营关键,在其日常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内部控制质量对资产评估机构如此重要,就亟需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以达到不断促进其质量提升的目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资产评估机构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尚未明确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基于这种现状,本文系统研究了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问题,以期助力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评估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系统回顾了当前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及质量评价现状,并对比了最新版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要求,研究发现当前资产评估机构存在着内控环境薄弱、控制程序未有效落实、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慎风险管理视角出发,系统设计了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企业战略制定、组织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氛围、业务目标设定、业务流程应用、企业绩效支撑、信息沟通改进、效果监控反馈九个一级指标和对应的36个二级指标。本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赋权,选取NY评估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靠性。最后本文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两点:第一,本文设计的涵盖了指标体系、赋权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内的评价流程能够对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具有较好的推广适用性。第二,为进一步提高资产评估行业内部控制质量,应该发挥审慎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实现内部控制动态化管理,推进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资产评估内部控制质量的发展脉络和评价方法,不仅整理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有关部门对资产评估内部控制监管的法规准则,也总结了目前大多数资产评估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框架。因此在归纳影响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本文从企业战略制定、组织治理结构和信息交流报告等九个方面建立了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广适用性。
二、合理赋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可或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赋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可或缺(论文提纲范文)
(2)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
2.师德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应然诉求 |
3.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是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核心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新手教师 |
2.师德 |
二、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理论依据 |
(一)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
(二)ERG理论 |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三、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的现状审视 |
(一)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二)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2.学生评价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结果与分析 |
3.不同阶段教师评价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结果与分析 |
四、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情怀不高,奉献意识薄弱 |
1.入职动机功利性显着 |
2.奉献意识淡薄 |
(二)道德约束力偏低,人际沟通能力较弱 |
1.为人师表意识欠缺 |
2.与家长沟通不够 |
(三)学识有待提升,教学经验不足 |
1.提升方式单一 |
2.教学经验不足 |
(四)仁爱之心淡薄,公平意识不足 |
1.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 |
2.对学生存在差别对待的现象 |
五、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社会因素 |
1.功利主义价值观抬头 |
2.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 |
3.家长教养观念错位 |
4.社会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二)学校层面 |
1.工作任务繁重,薪资待遇偏低 |
2.师德培训缺乏系统性 |
3.师德评价标准尚未健全 |
4.师德师风监督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 |
(三)教师自身因素 |
1.教师自身对师德重视不够 |
2.非师范的教育经历 |
六、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培育的路径 |
(一)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
1.树立价值引导新风向 |
2.创设尊师重教新局面 |
3.建立教师准入新机制 |
4.把握社会舆论新导向 |
(二)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 |
1.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
2.完善师德培训机制 |
3.改进师德考评方式 |
4.规范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 |
(三)提升新手教师加强师德培育的自觉性 |
1.树立理想信念 |
2.培育道德情操 |
3.掌握扎实学识 |
4.加强仁爱之心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3)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对象 |
1.2 文献综述 |
1.2.1 建筑市场信用研究 |
1.2.2 建筑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研究 |
1.2.3 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
1.2.4 综合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职业信用分析 |
2.1 信用评价体系概述 |
2.1.1 信用体系的发展 |
2.1.2 信用评价原理 |
2.1.3 信用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
2.2 信用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用 |
2.2.2 信用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作用 |
2.3 信用分析 |
2.3.1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存在的问题 |
2.3.2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全过程主要职责及失信行为分析 |
2.3.4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影响因素与失信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
3.1 职业信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方法 |
3.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3.1.2 指标的选取方法 |
3.2 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1 信用评价指标的初始识别 |
3.2.2 信用评价指标的优化调整 |
3.2.3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 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4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 |
4.1 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结构图 |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赋权方法的确定 |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4.2.3 熵权法确定权重 |
4.2.4 组合权重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和隶属函数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
5.1 实例背景 |
5.2 实例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附录B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C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致谢 |
(5)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石嘴山市星海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基础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星海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 |
第二节 星海镇公共服务内显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星海镇公共服务外显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影响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 |
第一节 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内显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外显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五章 提升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内显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二节 提升星海镇政府公共服务外显能力的对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意度调査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逻辑解构与突破向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逻辑归纳及内涵解析 |
(一)协同互促的“认识—实践”逻辑:基于政策驱动的追本溯源 |
(二)由内而外的“结构—属性—功能”逻辑:对组织运行机理的检视 |
(三)见仁见智的“现象—本质”逻辑:理论嫁接与方法匹配的创新应用 |
(四)灵活辩证的“特殊—普遍”逻辑:从模式选择到矛盾化解的路径生成 |
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遗漏与不足 |
(一)研究视角存在“内部聚集多、外部发散少”的局限 |
(二)研究理论常以局部剖析为主,欠缺对新型形态结构的系统诠释 |
(三)研究范畴的核心与边界亟待反复触碰和持续延伸 |
(四)研究方法存在理性思辨主流而实证解题非主流的失衡 |
三、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重点突破及运行趋向 |
(一)从体系建构到内容布置:推动基本分析框架的调整及聚类 |
(二)再丰富、再阐释与再弥合:形成理论合力的适应性切入与精准撬动 |
(三)“不变”与“变”的共生共存:促进体制机制研究链的“上游—下游”有序联动 |
(四)经验范式走向科学范式:主张实证方法的回归、介入与优选 |
(8)合作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以S协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核 |
第一节 从“管理”到“治理”:合作治理的内涵解读 |
一、合作治理的概念解析 |
二、合作治理的核心要素 |
三、合作治理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功能 |
一、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基础性治理功能 |
二、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特殊性治理功能 |
第二章 共同治理: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逻辑 |
第一节 合作治理的出发点:关系网络的构建 |
一、嵌入治理: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
二、自主治理: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会员的代表关系 |
三、协作治理: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社会的伙伴关系 |
四、案例分析:S区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基地项目 |
第二节 合作治理的发生器:治理机制的应用 |
一、法律保障机制 |
二、组织运行机制 |
三、沟通协商机制 |
四、监管约束机制 |
五、行业自律机制 |
第三章 治理失灵: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困境 |
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治理危机 |
一、法律基础薄弱 |
二、关系网络失衡 |
三、内生动力不足 |
第二节 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治理的滞动因素 |
一、规范性因素:发展环境的约束 |
二、资源性因素:政会关系的异化 |
三、行动性因素:组织能力的缺失 |
第四章 走向“善治”: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的动力重铸 |
第一节 相关地区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启示 |
一、专业化发展: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 |
二、规范化建设:深圳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 |
三、自主化治理: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
四、小结 |
第二节 完善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治理的建议对策 |
一、明确治理主体地位 |
二、构建治理关系网络 |
三、加强治理能力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游族网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 |
1.2.2 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系统管理理论 |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2.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 |
2.2.2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 |
3 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
3.1.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 |
3.1.2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 |
3.2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况 |
3.2.1 互联网企业规模及类型 |
3.2.2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趋势 |
3.3 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的难点分析 |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4.2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
4.2.1 财务维度 |
4.2.2 客户维度 |
4.2.3 内部流程维度 |
4.2.4 学习和成长维度 |
4.3 层次分析法下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构造判断矩阵 |
4.3.2 通过判断矩阵确定相对权重 |
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游族网络绩效评价的研究 |
5.1 游族网络的公司概况 |
5.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游族网络不同维度的绩效状况 |
5.2.1 财务维度 |
5.2.2 客户维度 |
5.2.3 内部流程维度 |
5.2.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5.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游族网络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
5.3.1 评价过程及结果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提高游族网络平衡计分卡各维度绩效的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基于审慎风险管理视角的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贡献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慎风险管理 |
2.1.2 内部控制 |
2.2 审慎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传统审慎风险管理理论 |
2.2.2 现代审慎风险管理理论 |
2.2.3 全面审慎风险管理理论 |
2.3 内部控制及其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2.3.2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 |
第3章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和问题的调研分析 |
3.1 调研准备和实施 |
3.1.1 问卷设计与修正 |
3.1.2 调研设计与数据整理 |
3.2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
3.2.1 影响因素的识别 |
3.2.2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
3.3 资产评估机构内控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 |
3.3.1 内控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晋升通道 |
3.3.2 风险管理机制缺位,执业程序各阶段存在潜在风险 |
3.3.3 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 |
第4章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流程设计 |
4.1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 |
4.1.1 基于审慎风险管理的指标选取原则 |
4.1.2 一级和二级指标的确定 |
4.1.3 二级指标指代性指标的确定 |
4.2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 |
4.2.1 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2 指代性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 |
4.3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5章 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案例分析 |
5.1 NY机构简介 |
5.2 NY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的访谈分析 |
5.2.1 访谈方案设计 |
5.2.2 访谈结果分析 |
5.3 NY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过程 |
5.3.1 指标权重计算和指标无量纲化 |
5.3.2 计算结果及评价 |
5.4 NY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启示 |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提升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的政策建议 |
6.2.1 发挥审慎风险管理导向作用,实施全面审慎风险管理 |
6.2.2 构建多层次内控质量评价体系,夯实长远发展制度基础 |
6.2.3 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动态化,建立全流程信息支持平台 |
6.2.4 增强内控与风控联系,形成交叉监督新格局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重要性排序 |
附录三 二级指标权重 |
致谢 |
四、合理赋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可或缺(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治理视角下淮安市洪泽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研究[D]. 孔令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2]中小学新手教师师德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D]. 孔程程.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D]. 薛茂婷. 西华大学, 2021(02)
- [4]N市G区基层干部培训项目化管理研究[D]. 徐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石嘴山市星海镇为例[D]. 桑晓晨.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 [6]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D]. 曾亚梅. 东南大学, 2020
- [7]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研究的逻辑解构与突破向度[J]. 赵哲,邓丰. 现代教育管理, 2020(07)
- [8]合作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以S协会为例[D]. 郭晓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9]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游族网络为例[D]. 潘莹.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基于审慎风险管理视角的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及优化研究[D]. 张铭凯.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