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感论文_王甜甜

导读:本文包含了孤寂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孤寂,陕北,东坡,空巢,维度,血缘,情结。

孤寂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甜甜[1](2019)在《园艺治疗对认知症老人孤寂感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上海市某日间照料中心的认知症老人为服务对象,运用园艺治疗活动干预该日间照料中心认知症老人的孤寂感,以探讨园艺治疗活动对于认知症老人孤寂感的干预效果。运用MMSE简易认知状态量表筛查,以7位轻中度认知症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园艺治疗活动的干预。同时,采用孤寂感量表UCLA,作为孤寂感客观量化的依据,并在园艺治疗活动开展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通过量化数据以及质性资料的呈现,探讨园艺治疗对研究对象干预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孤寂感前后测具有显着性差异,即P<0.05,老人的孤寂感明显下降,园艺治疗活动对于降低轻中度认知症老人的孤寂感是有效的;通过园艺治疗活动过程记录发现,实验组融入园艺治疗活动的时间较长;通过研究观察得出研究对象的身心社灵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即园艺治疗活动对轻中度认知症老人的干预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红玉[2](2015)在《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的“孤寂感”在诗文中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是中国诗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文多义朦胧,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孤寂感",从孤寂感在诗文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李商隐诗文中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优秀作文》期刊2015年12期)

江维萍[3](2013)在《论穆时英小说中的孤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时英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摩登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为我们留下了《南北极》《公墓》《圣处女的感情》《白金女体的塑像》四部小说集和其他作品,因其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而同时被誉为“普罗文学之白眉”和“新感觉圣手”。虽然有不少穆时英的研究提到他作品中的孤寂,但一直没有对孤寂进行较完整地分析。本文旨在挖掘穆时英作品中的“孤寂”,主要研究他作品孤寂的呈现、孤寂的来源和孤寂对现代文学的意义这叁个方面。第一章绪论阐述笔者研究穆时英作品中的孤寂感缘由,并且对已有穆时英的研究做了总结。自叁十年代起,穆时英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新感觉派特色的写作技巧,引起不少文学家和批评家的评论。到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坛对穆时英的研究又焕发活力,大部分对穆时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作品的新感觉派写作特点,都市文化和精神分析叁方面。第二章分析穆时英作品中的孤寂用叁种方式呈现——无家的漂泊、情感的空虚和精神的隔膜。将穆时英叁种孤寂的类别与刘呐鸥、施蛰存作品中的孤寂进行比较,发现穆时英在展现都市文化和现代人精神困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深度。第叁章着重分析穆时英作品中的孤寂形成的原因。一是他自己年少时家道中落和成年后漂泊孤独的个人体验;二是他生活在天堂与地狱的两极发展上海都市社会,社会转型期带给现代人孤寂苦闷的都市生活体验。而且穆时英本人具有灵敏的触觉和较强的模仿能力,使得他在普罗小说和新感觉的作品中,能准确把握时代的灵魂,突出社会“南”“北”两极的矛盾,在作品中将整个时代和现代人的孤寂呈现到位。第四章论述穆时英的孤寂所带来的意义。结合刘再复的“文学四维度”理论,在四个维度上探讨穆时英作品中的孤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尤其在“国家·社会·历史”和“存在自身”的两个维度上,穆时英作品的孤寂感呈现的意义尤为突出。但我们同时也发现穆时英作品仍有不足之处,他在宗教维度上显得相对薄弱,这也和他有限的个人的生存体验有关。在“存在自身”——叩问人类存在意义的本体维度上,穆时英感受到了现代人的孤寂迷惘,并了解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迷失困境,试图以他的方式重新追寻自我存在,但最终他的追寻并没有真正解决自我存在迷失的困境,不免是个遗憾。(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杜瑞[4](2011)在《当代陕北革命老区农民的特殊心理——其浪漫性格和“英雄情结”引发的当下的孤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以其古今重大实事,人物因素,曾一度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繁荣一时。但如今,随着中心地位的迁移,面对现代经济的冲击,陕北农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斯巴达克斯式的"英雄情结"和唐吉诃德式的浪漫性格,使得他们无法忘记昨日的辉煌但又无力适应现代经济的价值观念,于是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无处排遣的孤寂感。(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1年06期)

苏鸿启[5](2003)在《身置“空巢”中 心无孤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老年朋友相聚时,几乎都会谈到“家庭空巢”这极为敏感的话题。儿孙另立门户或远在国外求学、供职,自己和老伴留守家中,虽衣食无虑却难以开解孤独相守的空寂,有时甚至靠回忆来打发时光。(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03年06期)

苏鸿启[6](2003)在《身置“空巢”中心无孤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老年朋友相聚时,几乎都会谈到"家庭空巢"这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儿孙另立门户或远在国外求学、供职,自己和老伴留守家中,虽衣食无虑却难以开解孤独相守的空寂,有时甚至靠回忆来打发时光。一位老友问我:为什么空巢会是我们生活中摆脱不掉的阴影?我依据自己的经历对他说: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快乐,一半是从给家中成员送去的关爱中获得,而家中成员生活得畅意,我们也共享其中的一份快乐。子女成人后另组自己的新家,(本文来源于《祝您健康》期刊2003年06期)

张剑锋[7](2002)在《凝重的孤寂感——论贾宝玉》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是一部深刻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巨着。贾宝玉作为书中一个颇为奇特而重要的角色格外引人注目。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充满凝重的孤寂的悲剧色彩。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主体背离封建杜会价值观的定位孤寂感 ;二、超越时空的思想孤寂感 ;叁、剥离现实人生的生存孤寂感 ;四、出家悲剧的先验孤寂感。这四方面有机统一于贾宝玉这一“新”人形象身上(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02年02期)

张承鹄[8](1995)在《“只有名花苦幽独”──从东坡咏物词看其孤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名花苦幽独”──从东坡咏物词看其孤寂感张承鹄一众所周知,苏东坡的情感性格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苏东坡的情感性格究竟有哪些主要主要特征呢?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词学家们或论之以“豪”,或论之以“旷”或“狂”。“豪”即豪放。对“旷”和“狂”,...(本文来源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5年02期)

孤寂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商隐是中国诗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文多义朦胧,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孤寂感",从孤寂感在诗文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李商隐诗文中的艺术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孤寂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甜甜.园艺治疗对认知症老人孤寂感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李红玉.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的“孤寂感”在诗文中表现[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

[3].江维萍.论穆时英小说中的孤寂感[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杜瑞.当代陕北革命老区农民的特殊心理——其浪漫性格和“英雄情结”引发的当下的孤寂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5].苏鸿启.身置“空巢”中心无孤寂感[J].科学大观园.2003

[6].苏鸿启.身置“空巢”中心无孤寂感[J].祝您健康.2003

[7].张剑锋.凝重的孤寂感——论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2

[8].张承鹄.“只有名花苦幽独”──从东坡咏物词看其孤寂感[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论文知识图

介助老人的坐与走老人经常在小卖旁逗留图的人际沟通唤起模式年建成由勒多赫设计的贝桑松剧场...(a)边面隔断的平面视图1张见《晚礼服》之感,M时宁静中却...

标签:;  ;  ;  ;  ;  ;  ;  

孤寂感论文_王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