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论文和设计-陈云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属于矿棉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码垛的技术问题,包括排布装置、码垛装置,排布装置包括排布支架、设置在排布支架上且用于实现箱体纵向排布的第一传送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对箱体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实现箱体横向排布的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箱体推动到第二传送机构上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一侧设置为出料端,且第一传送机构的出料端设置为第二传送机构的进料端,第二驱动机构位于第一传送机构的上方。该自动码垛生产线,其具有快速将箱体进行码垛的优点,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多个包覆有矿棉板的箱体(1)进行水平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1)的排布装置、用于将多组箱体(1)整齐的堆放在一起的码垛装置,所述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排布装置的出料端设置为码垛装置的进料端,所述码垛装置远离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排布装置包括排布支架(2)、设置在排布支架(2)上且用于实现箱体(1)纵向排布的第一传送机构(31)、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31)对箱体(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2)、用于实现箱体(1)横向排布的第二传送机构(41)、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31)上的箱体(1)推动到第二传送机构(41)上且驱动第二传送机构(41)对箱体(1)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2),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一侧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的出料端设置为第二传送机构(41)的进料端,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的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2)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多个包覆有矿棉板的箱体(1)进行水平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1)的排布装置、用于将多组箱体(1)整齐的堆放在一起的码垛装置,所述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排布装置的出料端设置为码垛装置的进料端,所述码垛装置远离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排布装置包括排布支架(2)、设置在排布支架(2)上且用于实现箱体(1)纵向排布的第一传送机构(31)、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31)对箱体(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2)、用于实现箱体(1)横向排布的第二传送机构(41)、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31)上的箱体(1)推动到第二传送机构(41)上且驱动第二传送机构(41)对箱体(1)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2),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一侧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的出料端设置为第二传送机构(41)的进料端,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的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2)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1)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转动支撑在排布支架(2)上的第一传送转辊(311),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转动支撑在排布支架(2)上的第二传送转辊(411),所述第二传送转辊(411)和第一传送转辊(311)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1)和其中一个第一传送转辊(311)之间通过第一皮带(322)实现两者联动,位于所述第二传送转辊(411)一侧的多个第一传送转辊(311)之间通过联动链条(323)实现其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2)包括固设在排布支架(2)上的驱动支架(421)、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31)上方且用于推动箱体(1)的推板(422)、设置在驱动支架(421)上且用于驱动推板(422)沿第二传送机构(41)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423),所述推板(422)垂直第二传送机构(41)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42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板(422)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4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23)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31)上方的固定座(4231)、转动支撑在固定座(4231)上且垂直第二传送机构(41)输送方向的转动辊(4233)、用于使转动辊(4233)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4232),所述转动辊(4233)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驱动滚轮(4235),所述驱动支架(421)沿第二传送机构(41)输送方向开设有与驱动滚轮(4235)相适配的驱动滑道(42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装置包括码垛支架(51)、设置在码垛支架(51)上且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两个安装座(52)、设置在两个安装座(52)之间且用于承接一组箱体(1)的第三传送机构(61)、用于驱动第三传送机构(61)沿安装座(52)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62),所述安装座(52)靠近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安装座(5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传送机构(61)的两倍,所述码垛支架(5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座(52)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四驱动机构(7),两个所述安装座(5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三传送机构(61)上的一组箱体(1)从第三传送机构(61)上掉落在两个安装座(52)之间且实现箱体(1)码垛的第五驱动机构(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包括设置在两个安装座(52)之间且与两个安装座(52)一一对应的两个安装杆(611)、多个沿安装杆(61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两个安装杆(611)之间的第三传送转辊(612),所述安装杆(611)沿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第三传送转辊(612)垂直输送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传送转辊(612)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安装杆(6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2)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52)出料端之间的驱动转辊(622)、设置在安装座(52)上且用于使驱动转辊(622)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621)、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52)进料端之间的从动转辊(624),所述驱动转辊(622)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一带齿皮带轮(623),所述从动转辊(624)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二带齿皮带轮(625),所述第一带齿皮带轮(623)和第二带齿皮带轮(625)之间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带齿皮带(626),所述带齿皮带(626)套设在第一带齿皮带轮(623)和第二带齿皮带轮(625)外周面且形成腰形,所述安装杆(611)位于带齿皮带(626)形成的腰形内且固定在带齿皮带(626)的内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7)包括设置在安装座(52)上方的配重块(72)、转动支撑在码垛支架(51)出料端处且垂直输送方向的第一联动转辊(73)、设置在码垛支架(51)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联动转辊(73)转动的第四驱动电机(71)、转动支撑在码垛支架(51)进料端处且垂直输送方向的第二联动转辊(74),所述第一联动转辊(73)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一驱动链轮(731),所述第二联动转辊(74)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二驱动链轮(741),所述第一驱动链轮(73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链条(732),所述第一驱动链条(732)的一端固设在安装座(52)的出料端上、另一端绕过第一驱动链轮(731)固设在配重块(72)上,所述第二驱动链轮(74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链条(742),所述第二驱动链条(742)的一端固设在安装座(52)的进料端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链轮(741)、第一联动转辊(73)固设在配重块(7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2)和码垛支架(51)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77),所述第三导向组件(77)包括固设在安装座(52)上的第三导向杆(771),所述码垛支架(51)的侧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三导向杆(771)相适配的第三导向凹槽(51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棉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

背景技术

矿棉板一般指矿棉装饰吸声板,具有很好的隔声、隔热效果,其主要是以矿物纤维棉为原料制成。在将矿棉板加工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矿棉板进行包装,即将多个矿棉板放置在箱体内,之后将装有矿棉板的箱体整齐的排放在一起,以便于矿棉板的储存和运输。

现有技术中在对箱体进行码垛时,一般采用人工搬运摆放的方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其具有快速将箱体进行码垛的优点,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包括用于对多个包覆有矿棉板的箱体进行水平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的排布装置、用于将多组箱体整齐的堆放在一起的码垛装置,所述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排布装置的出料端设置为码垛装置的进料端,所述码垛装置远离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排布装置包括排布支架、设置在排布支架上且用于实现箱体纵向排布的第一传送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对箱体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实现箱体横向排布的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箱体推动到第二传送机构上且驱动第二传送机构对箱体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一侧设置为出料端,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出料端设置为第二传送机构的进料端,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位于第一传送机构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箱体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箱体移动,并在箱体的出料端纵向排布,之后箱体在第二驱动机构的推动下进入第二传送机构上,然后第二驱动机构再次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箱体推入第二传送机构上,并在第二传送机构上横向排布,从而于水平面内整齐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之后一组箱体在第二驱动机构的推动下进入码垛装置,并实现箱体的码垛。该自动码垛生产线,其具有快速将箱体进行码垛的优点,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转动支撑在排布支架上的第一传送转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转动支撑在排布支架上的第二传送转辊,所述第二传送转辊和第一传送转辊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箱体放置在多个第一传送转辊上,多个第一传送转辊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并使箱体移动,之后箱体进入多个第二传送转辊上,第二驱动机构推动箱体移动,并进入码垛装置内,实现箱体的码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其中一个第一传送转辊之间通过第一皮带实现两者联动,位于所述第二传送转辊一侧的多个第一传送转辊之间通过联动链条实现其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第一传送转辊转动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皮带带动其中一个传送转辊转动,且多个第一传送转辊通过联动链条实现联动,从而使第一驱动机构的使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排布支架上的驱动支架、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方且用于推动箱体的推板、设置在驱动支架上且用于驱动推板沿第二传送机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推板垂直第二传送机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板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箱体移动时,驱动组件带动推板沿第二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移动,推板带动箱体移动,从而实现箱体的移动,且推板在第一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沿高度方向移动,避免推板影响箱体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输送,提高了第二驱动机构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方的固定座、转动支撑在固定座上且垂直第二传送机构输送方向的转动辊、用于使转动辊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辊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支架沿第二传送机构输送方向开设有与驱动滚轮相适配的驱动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推板沿第二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移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驱动滚轮转动,驱动滚轮在驱动滑道内滑动,并带动推板移动,使推板的移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码垛装置包括码垛支架、设置在码垛支架上且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两个安装座、设置在两个安装座之间且用于承接一组箱体的第三传送机构、用于驱动第三传送机构沿安装座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安装座靠近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安装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传送机构的两倍,所述码垛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座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四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安装座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三传送机构上的一组箱体从第三传送机构上掉落在两个安装座之间且实现箱体码垛的第五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布装置将多个箱体于水平面内整齐的排布在一起并形成一组箱体,一组箱体进入第三传送机构上,第四驱动机构带动安装座沿高度方向移动,安装座带动第三传送机构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三传送机构带动一组箱体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三驱动机构带动第三传送机构移动,第三传送机构带动一组箱体移动,使第三传送机构位于第五传送机构远离进料端的一侧,第五传动机构对箱体进行限位,并将第三传送机构上的一组箱体从第三传送机构上掉落,实现箱体的码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安装座之间且与两个安装座一一对应的两个安装杆、多个沿安装杆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两个安装杆之间的第三传送转辊,所述安装杆沿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第三传送转辊垂直输送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传送转辊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两个安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组箱体经过排布装置进入多个第三传送转辊上,此时第三驱动机构带动第三传送机构移动,即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多个第三传送转辊移动,第三传送转辊带动一组箱体移动,从而使第三传送机构的使用更方便、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出料端之间的驱动转辊、设置在安装座上且用于使驱动转辊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进料端之间的从动转辊,所述驱动转辊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一带齿皮带轮,所述从动转辊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二带齿皮带轮,所述第一带齿皮带轮和第二带齿皮带轮之间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带齿皮带,所述带齿皮带套设在第一带齿皮带轮和第二带齿皮带轮外周面且形成腰形,所述安装杆位于带齿皮带形成的腰形内且固定在带齿皮带的内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第三传送机构移动时,启动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转辊转动,驱动转辊带动第一带齿皮带轮转动,第一带齿皮带轮带动带齿皮带转动,带齿皮带带动安装杆移动,安装杆带动第三传送转辊移动,从而实现第三传送机构的移动,使第三驱动机构的使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方的配重块、转动支撑在码垛支架出料端处且垂直输送方向的第一联动转辊、设置在码垛支架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联动转辊转动的第四驱动电机、转动支撑在码垛支架进料端处且垂直输送方向的第二联动转辊,所述第一联动转辊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一驱动链轮,所述第二联动转辊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第二驱动链轮,所述第一驱动链轮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链条,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一端固设在安装座的出料端上、另一端绕过第一驱动链轮固设在配重块上,所述第二驱动链轮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链条,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的一端固设在安装座的进料端上、另一端绕过第二驱动链轮、第一联动转辊固设在配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安装座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启动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联动转辊转动,第一联动转辊带动第一驱动链轮转动,第一驱动链轮带动第一驱动链条移动,同时第一联动转辊通过第二联动转辊、第二驱动链轮带动第二驱动链条移动,第一驱动链条、第二驱动链条带动安装座沿高度方向移动,此时配重块在第一驱动链条、第二驱动链条的作用下与安装座反方向移动,使安装座的移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和码垛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固设在安装座上的第三导向杆,所述码垛支架的侧面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三导向杆相适配的第三导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导向杆在第三导向凹槽内移动,对安装座的移动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安装座的移动更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码垛生产线,其具有快速将箱体进行码垛的优点,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2、通过排布装置将多个箱体于水平面内整齐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之后通过码垛装置将多组箱体沿高度方向整齐排布,实现箱体的快速码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第二驱动机构不仅实现了将第一传送机构上的箱体推动到第二传送机构上,同时实现了对第二传送机构上箱体的移动,使第二驱动机构的使用更稳定。

4、通过第三传送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一组箱体的码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的码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箱体码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排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了表示转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码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为了表示第三传送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为了表示第一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部放大图;

图9是为了表示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为了表示第五驱动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箱体;2、排布支架;31、第一传送机构;311、第一传送转辊;312、第一轴承座;32、第一驱动机构;321、第一驱动电机;322、第一皮带;323、联动链条;41、第二传送机构;411、第二传送转辊;412、第二轴承座;42、第二驱动机构;421、驱动支架;4211、固定杆;4212、支撑杆;422、推板;423、驱动组件;4231、固定座;4232、第二驱动电机;4233、转动辊;4234、第二皮带;4235、驱动滚轮;4236、驱动滑道;424、第一驱动气缸;51、码垛支架;511、固定横杆;512、第一支撑立柱;5121、第二导向凹槽;5122、第三导向凹槽;513、第二支撑立柱;5131、第四导向凹槽;52、安装座;521、安装凹槽;522、第一导向凹槽;53、加强固定杆;61、第三传送机构;611、安装杆;612、第三传送转辊;613、第三轴承座;62、第三驱动机构;621、第三驱动电机;622、驱动转辊;623、第一带齿皮带轮;624、从动转辊;625、第二带齿皮带轮;626、带齿皮带;627、第一导向组件;6271、第一导向杆;7、第四驱动机构;71、第四驱动电机;72、配重块;73、第一联动转辊;731、第一驱动链轮;732、第一驱动链条;74、第二联动转辊;741、第二驱动链轮;742、第二驱动链条;75、转动链轮;76、第二导向组件;761、第二导向杆;77、第三导向组件;771、第三导向杆;78、第四导向组件;781、第四导向杆;8、第五驱动机构;81、固定块;811、安装空腔;82、转动杆;83、限位组件;831、限位杆;832、连接杆;833、加强杆;84、第二驱动气缸;85、联动组件;851、齿轮;852、齿条;91、第一限位组件;911、第一气缸;912、第一限位板;92、第二限位组件;921、第二气缸;92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对包覆有矿棉板的箱体1进行排布的排布装置,排布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排布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用于对箱体1进行码垛的码垛装置。排布装置将多个箱体1于水平面内整齐的排布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排布装置将六个箱体1整齐的排布为两排三列,且形成一组箱体1。码垛装置将多组箱体1沿高度方向整齐的排放在一起,形成码垛。

如图2所示,排布装置包括排布支架2,排布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实现箱体1纵向排布的第一传送机构31,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一侧设置为出料端。排布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传送机构31对箱体1进行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2。排布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实现箱体1横向排布的第二传送机构41,第二传送机构41靠近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且第二传送机构41的进料端即为第一传送机构31的出料端,第二传送机构41远离第一传送机构31的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排布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一传送机构31上的箱体1进入第二传送机构41上且驱动第二传送机构41对箱体1进行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2。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送机构31包括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一传送转辊311,即第一传送转辊311沿水平横向设置。第一传送转辊311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轴承座312,且第一传送转辊311和第一轴承座312转动连接。第一轴承通过螺栓固设在排布支架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1,第一驱动电机321和远离第二传送机构41一端的第一传送转辊311之间通过第一皮带322实现两者的联动。位于第二传送机构41靠近第一驱动电机321一侧的多个第一传送转辊311通过联动链条323实现其联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传送机构41包括沿输送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传送转辊411,即第二传送转辊411沿水平纵向设置,多个第二传送转辊411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1出料端的一侧。第二传送转辊411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轴承座412,且第二传送转辊411和第二轴承座412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座412通过螺栓固定在排布支架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42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1输出端的上方。第二驱动机构42包括驱动支架421,驱动支架42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箱体1的推板422,推板422沿水平纵向设置。排布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板422沿水平横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423,驱动组件42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板422沿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424。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支架42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41两侧的固定杆4211,固定杆4211位于第二传送机构41的上方,固定杆4211沿第二传送机构41输送方向设置,即固定杆4211沿水平横向设置。固定杆4211的两端分别固设有支撑杆4212,支撑杆421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支撑杆4212的顶端固设在固定杆4211上,支撑杆4212的底端固设在排布支架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423包括设置在两个固定杆4211之间的固定座4231,固定座4231的顶面固设有第二驱动电机4232,固定座4231的顶面于第二驱动电机4232的一侧转动支撑有转动辊4233,转动辊4233和第二传送转辊411平行,即转动辊4233沿水平纵向设置。转动辊4233和第二驱动电机4232之间通过第二皮带4234实现两者的联动。转动辊4233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驱动滚轮4235,即驱动滚轮42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滚轮4235和两个固定杆4211一一对应,固定杆4211靠近固定座4231的侧面开设有与驱动滚轮4235相适配的驱动滑道4236,驱动滑道4236沿固定杆4211长度方向设置,驱动滚轮4235于驱动滑道4236内滚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气缸424的活塞杆固设在推板422的顶面,第一驱动气缸424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固设在固定座4231上,且第一驱动气缸424位于固定座4231靠近第二传送机构41的一侧。

如图2和图5所示,码垛装置包括码垛支架51,码垛支架51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移动的两个安装座52,两个安装座52沿水平纵向间隔设置,即安装座52沿水平横向设置,安装座52靠近第二传送机构41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两个安装座52的出料端之间固设有加强固定杆53,加强固定杆53沿水平纵向设置。两个安装座52上设置有用于承接一组箱体1并实现多组箱体1码垛的第三传送机构61,安装座5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传送机构61的两倍,第三传送机构61靠近第二传送机构41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且第三传送机构61的进料端即为第二传送机构41的出料端,第三传送机构61远离第二传送机构41的一端设置为出料端。安装座5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传送机构61沿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62。码垛支架5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座52沿高度方向移动的第四驱动机构7。两个安装座5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三传送机构61上的一组箱体1从第三传送机构61上掉落在两个安装座52之间且实现箱体1码垛的第五驱动机构8。

如图5所示,码垛支架5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三传送机构61两侧的固定横杆511,固定横杆511沿输送方向设置,即固定横杆511沿水平横向设置。两个安装杆611靠近出料端的一端分别固设有第一支撑立柱512,第一支撑立柱51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支撑立柱512的底端和地面相抵触。两个安装杆611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第二支撑立柱513,第二支撑立柱513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支撑立柱513的底端和地面相抵触。两个安装座52位于两个第一支撑立柱512、第二支撑立柱513之间。

如图6所示,第三传送机构61包括设置在两个安装座52之间的两个安装杆611,两个安装杆611与两个安装座52一一对应,两个安装杆611沿水平纵向间隔设置,安装杆611沿水平横向设置。两个安装杆611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即第三传送转辊612沿水平纵向设置。第三传送转辊612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三轴承座613,且第三传送转辊612和第三轴承座613转动连接。第三轴承座613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杆611上。

如图6所示,第三驱动机构62包括固设在安装座52上的第三驱动电机621,两个安装座52的出料端之间设置有驱动转辊622,驱动转辊622沿水平纵向设置,且驱动转辊62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52,驱动转辊622的一端和第三驱动电机6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转辊622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带齿皮带轮623,第一带齿皮带轮623的轴线和驱动转辊622的轴线重合。两个安装座52的进料端之间设置有从动转辊624,从动转辊624沿水平纵向设置,且从动转辊6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52上。从动转辊624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带齿皮带轮625,第二带齿皮带轮625的轴线和从动转辊624的轴线重合。第二带齿皮带轮625和第一带齿皮带轮623之间设置有与两者相适配的带齿皮带626,带齿皮带626套设在第一带齿皮带轮623、第二带齿皮带轮625的外周面且形成腰形。安装杆611位于驱动转辊622和从动转辊624之间,且安装杆611位于带齿皮带626形成的腰形内,且安装杆611的底面固设在带齿皮带626的内侧面上。

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第三传送机构61移动的稳定性,安装座52靠近第三传送机构61的侧面开设有与带齿皮带626相适配的安装凹槽521,带齿皮带626于安装凹槽521内转动,安装杆611在带齿皮带626的带动下于安装凹槽521内移动。结合图7和图8所示,安装座52和安装杆61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安装杆611移动的第一导向组件627。第一导向组件627包括固设在安装杆611远离第三传送转辊612一端的第一导向杆6271,第一导向杆6271沿安装座52长度方向设置,安装凹槽521的内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杆6271相适配的第一导向凹槽522,第一导向凹槽522沿安装座52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杆6271于第一导向凹槽522内滑动。

如图5和图9所示,第四驱动机构7包括固设在固定横杆511上的第四驱动电机71,两个第一支撑立柱512之间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配重块72,配重块72位于安装座52的上方。两个固定横杆511的出料端之间转动支撑有第一联动转辊73,第一联动转辊73沿水平纵向设置,第一联动转辊73的一端和第四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联动转辊7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驱动链轮731,即第一驱动链轮73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驱动链轮731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驱动链条732,第一驱动链条732的一端固设在加强固定杆53的顶面上,第一驱动链条732的另一端绕过第一驱动链轮731固设在配重块72的顶面上。两个固定横杆511的进料端之间转动支撑有第二联动转辊74,第二联动转辊74沿水平纵向设置。第二联动转辊7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链轮741,即第二驱动链轮74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驱动链轮741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链条742,第二驱动链条742的一端固设在加强固定杆53的顶面上,第一驱动链条732的另一端绕过第一驱动链轮731、第一联动转辊73固设在配重块72的顶面上。为了提高第二驱动链轮741使用的稳定性,第一联动转辊73的外周面固设有与第二驱动链轮741相适配的转动链轮75,第二驱动链条742绕过转动链轮75。

如图5和图9所示,为了提高第四驱动机构7使用的稳定性,配重块72的两端和两个第一支撑立柱51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76。安装座52和第一支撑立柱512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77。安装座52和第二支撑立柱513之间设置有第四导向组件78。

如图9所示,第二导向组件76包括两个分别固设在配重块72两端的第二导向杆761,第二导向杆761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撑立柱512靠近配重块72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导向杆761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凹槽5121,第二导向凹槽5121沿第一支撑杆4212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导向凹槽5121位于安装座52的上方,第二导向杆761于第二导向凹槽5121内滑动。

如图5所示,第三导向组件77包括固设在安装座52远离安装杆611一端的第三导向杆771,第一支撑立柱512靠近安装座52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三导向杆771相适配的第三导向凹槽5122,第三导向凹槽5122沿第一支撑杆4212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三导向凹槽5122位于第二导向凹槽5121的下方,第三导向杆771于第三导向凹槽5122内滑动。

如图5所示,第四导向组件78包括固设在安装座52远离安装杆611一端的第四导向杆781,第二支撑立柱513靠近安装座52的侧面开设有与第四导向杆781相适配的第四导向凹槽5131,第四导向凹槽5131沿第二支撑杆4212长度方向设置,第四导向杆781于第四导向凹槽5131内滑动。

如图9所示,为了使箱体1的堆放更整齐,两个安装座52的出料端的顶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91。第一限位组件91包括固设在安装座52上的第一气缸911,第一气缸911的活塞杆固设有用于和箱体1相抵触的第一限位板912,第一限位板912沿输送方向设置,即第一限位板912沿水平横向设置,第一限位板912位于安装座52远离第一支撑立柱512的一侧。加强固定杆53的顶面固设有第二限位组件92。第二限位组件92包括固设在加强固定杆53上的第二气缸921,第二气缸921的活塞杆固设有用于和箱体1相抵触的第二限位板922,第二限位板922垂直输送方向设置,即第二限位板922沿水平纵向设置,第二限位板922位于加强固定杆53远离出料端的一侧。

如图10所示,第五驱动机构8包括两个固定块81,两个固定块81和两个安装座52一一对应,且固定块81固设在安装座52的顶面上。两个固定块8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2,转动杆82沿水平纵向设置。转动杆82的外周面固设有用于和箱体1相抵触且使第三传送机构61上的一组箱体1从第三传送机构61上掉落的限位组件83。其中一个安装座5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82转动的第二驱动气缸84,第二驱动气缸84固设在安装座52的顶面上。第二驱动气缸84和转动杆82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联动的联动组件85。

如图10所示,限位组件83包括设置在两个固定块81之间且与转动杆82平行的限位杆831,限位杆831的两端分别垂直固设有连接杆832,即连接杆832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杆832远离限位杆831的一端固设在转动杆82的外周面上。为了提高限位组件83的强度,两个连接杆832之间固设有加强杆833,加强杆833设置在转动杆82和限位杆831之间,且加强杆833与限位杆831平行。

如图10所示,联动组件85包括固定在转动杆82一端的外周面的齿轮851,齿轮85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852,齿条852沿安装座52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块81内开设有与齿轮851、齿条852相适配的安装空腔811,齿条852靠近第二驱动气缸84的一端贯穿安装空腔811位于固定块81外侧,且齿条852于位于安装座52外侧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气缸8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将箱体1放置在多个第一传送转辊311上,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21,第一驱动电机321通过第一皮带322、联动链条323带动多个第一传送转辊311转动,并使箱体1移动,并在箱体1的出料端纵向排布,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232,第二驱动电机4232通过转动辊4233、第一驱动气缸424带动推板422沿第二传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移动,推板422推动箱体1移动,并将箱体1推入多个第二传送转辊411上,并在多个第二传送转辊411上横向排布,从而于水平面内整齐排布并形成一组箱体1,一组箱体1在第二驱动机构42的作用下进入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上,启动第四驱动电机71,第四驱动电机71通过第一驱动链条732、第二驱动链条742带动安装座52沿高度方向移动,安装座52带动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移动,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带动一组箱体1移动,启动第三驱动电机621,第三驱动电机621通过带齿皮带626带动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移动,从而带动一组箱体1移动,并使一组箱体1位于第五驱动机构8远离进料端的一侧,启动第二驱动气缸84,并使限位杆831和箱体1相抵触,启动第三驱动电机621,并使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反向移动,此时箱体1在限位杆831的作用下无法移动,并使箱体1从多个第三传送转辊612上掉落,实现箱体1的码垛,从而使其具有快速将箱体1进行码垛的优点,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体1的码垛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限位组件91和第二限位组件92的相互配合,使箱体1更整齐的堆放在一起,防止箱体1出现错位的情况,提高了箱体1码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538.1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61838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5G 57/22

专利分类号:B65G57/22;B65G57/11;B65G47/8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河北阿美斯壮矿棉板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北阿美斯壮矿棉板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2260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泥马村西

发明人:陈云朋;李军广

第一发明人:陈云朋

当前权利人:河北阿美斯壮矿棉板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自动码垛生产线论文和设计-陈云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