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论文和设计-韩丙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平尾骨架为框架结构,平尾骨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为弯曲结构且弯曲结构由三段平直段组合而成,平尾骨架的两端边框为平直结构,平尾固定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横梁连接固定且若干支撑横梁左、右两侧对称排列,若干支撑横梁中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两个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且下部为弯勾结构,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于两侧相近的支撑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平尾骨架蒙皮连续完整,左右受力在中间平衡抵消,气动外形完整,结构简单,重量降低,能更好的适配微型飞行器,输出更大的倾转扭矩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板、左侧板、连接隔板、舵机、小丝轮、传动丝束、平尾骨架、大丝轮、轴承、螺纹柱,所述平尾骨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平尾骨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为弯曲结构且弯曲结构由三段平直段组合而成,所述平尾骨架的两端边框为平直结构,所述平尾固定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横梁连接固定且若干支撑横梁左、右两侧对称排列,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中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两个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右侧板、左侧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且下部为弯勾结构,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于两侧相近的支撑横梁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连接有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之间通过螺纹柱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隔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端面上开有长方形开口结构,所述两个连接隔板、右侧板、左侧板之间围城的空间内侧设置有舵机,所述舵机一端穿过右侧板上部开设的开口结构且连接有小丝轮,与所述右侧板下部弯勾结构相连接的支撑横梁侧面连接有大丝轮,所述大丝轮通过传动丝束与小丝轮连接,所述小丝轮与舵机的输出端相对固定,所述两个连接隔板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的侧边处分别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耳板结构,所述舵机与右侧板的内侧端面连接固定,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长横梁连接固定,所述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之间垂直分布,所述大丝轮的一端穿过长横梁。

设计方案

1.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板、左侧板、连接隔板、舵机、小丝轮、传动丝束、平尾骨架、大丝轮、轴承、螺纹柱,所述平尾骨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平尾骨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为弯曲结构且弯曲结构由三段平直段组合而成,所述平尾骨架的两端边框为平直结构,所述平尾固定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横梁连接固定且若干支撑横梁左、右两侧对称排列,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中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两个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右侧板、左侧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且下部为弯勾结构,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于两侧相近的支撑横梁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连接有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之间通过螺纹柱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隔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端面上开有长方形开口结构,所述两个连接隔板、右侧板、左侧板之间围城的空间内侧设置有舵机,所述舵机一端穿过右侧板上部开设的开口结构且连接有小丝轮,与所述右侧板下部弯勾结构相连接的支撑横梁侧面连接有大丝轮,所述大丝轮通过传动丝束与小丝轮连接,所述小丝轮与舵机的输出端相对固定,所述两个连接隔板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的侧边处分别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耳板结构,所述舵机与右侧板的内侧端面连接固定,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长横梁连接固定,所述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之间垂直分布,所述大丝轮的一端穿过长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上、下两侧为圆弧结构且上、下两侧时间连接有若干垂直支撑梁连接支撑,所述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若干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所述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最低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飞行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

背景技术

微型飞行器具有和大型飞机一样的飞行原理,广泛应用在遥控模型飞机和小型无人机领域,其中平尾是固定翼飞行器必不可少的部位,平尾控制飞行器俯角度,起飞、降落、转向和修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尾可分为舵面平尾,全动平尾两种,全动平尾结构上省掉了单独的小舵面和安装舵面的梁,结构重量有一定降低;气动外形上由于取消了舵面的沟槽,整个平尾倾转,阻力更小,舵效也有一点的提升,尾容量计算中,同等效果,可以缩小10%的面积,但是传统全动平尾转轴处受力较大,结构重量较高,现有的微型飞行器上很少适配全动平尾。

因此设计一种适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改进全动平尾转轴连接,进一步降低结构重量的全动平尾,正是实用新型人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能实现适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改进全动平尾转轴连接,进一步降低结构重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其包括右侧板、左侧板、连接隔板、舵机、小丝轮、传动丝束、平尾骨架、大丝轮、轴承、螺纹柱,所述平尾骨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平尾骨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为弯曲结构且弯曲结构由三段平直段组合而成,所述平尾骨架的两端边框为平直结构,所述平尾固定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横梁连接固定且若干支撑横梁左、右两侧对称排列,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中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两个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右侧板、左侧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且下部为弯勾结构,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于两侧相近的支撑横梁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的弯勾结构分别连接有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之间通过螺纹柱连接,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隔板,所述右侧板的上部端面上开有长方形开口结构,所述两个连接隔板、右侧板、左侧板之间围城的空间内侧设置有舵机,所述舵机一端穿过右侧板上部开设的开口结构且连接有小丝轮,与所述右侧板下部弯勾结构相连接的支撑横梁侧面连接有大丝轮,所述大丝轮通过传动丝束与小丝轮连接,所述小丝轮与舵机的输出端相对固定,所述两个连接隔板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右侧板、左侧板上部的侧边处分别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耳板结构,所述舵机与右侧板的内侧端面连接固定,所述若干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长横梁连接固定,所述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之间垂直分布,所述大丝轮的一端穿过长横梁。

进一步,所述支撑横梁的上、下两侧为圆弧结构且上、下两侧时间连接有若干垂直支撑梁连接支撑,所述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若干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所述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最低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耳片下挂平尾方式,实现了平尾骨架蒙皮连续完整,左右受力在中间平衡抵消,气动外形完整,结构简单,重量降低,能更好的适配微型飞行器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超轻的丝驱动做舵机和平尾的连接,带有减速比,实现了输出更大的倾转扭矩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右侧板;2-左侧板;3-连接隔板;4-舵机;5-小丝轮;6-传动丝束;7-平尾骨架;8-大丝轮;9-轴承;10-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整体装配侧视图,其包括右侧板1、左侧板2、连接隔板3、舵机4、小丝轮5、传动丝束6、平尾骨架7、大丝轮8、轴承9、螺纹柱10,平尾骨架7为框架结构,平尾骨架7的前、后两侧边框为弯曲结构且弯曲结构由三段平直段组合而成,平尾骨架7的两端边框为平直结构,平尾固定架的前、后两侧边框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横梁连接固定且若干支撑横梁左、右两侧对称排列,若干支撑横梁中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两个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右侧板1、左侧板2,右侧板1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且下部为弯勾结构,右侧板1、左侧板2上的弯勾结构分别于两侧相近的支撑横梁连接,右侧板1、左侧板2上的弯勾结构分别连接有两个轴承9,两个轴承9之间通过螺纹柱10连接,右侧板1、左侧板2上部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隔板3,右侧板1的上部端面上开有长方形开口结构,两个连接隔板3、右侧板1、左侧板2之间围城的空间内侧设置有舵机4,舵机4一端穿过右侧板1上部开设的开口结构且连接有小丝轮5,与右侧板1下部弯勾结构相连接的支撑横梁侧面连接有大丝轮8,大丝轮8通过传动丝束6与小丝轮5连接,小丝轮5与舵机4的输出端相对固定,两个连接隔板3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右侧板1、左侧板2上部的侧边处分别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耳板结构,舵机4与右侧板1的内侧端面连接固定,若干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长横梁连接固定,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之间垂直分布,大丝轮8的一端穿过长横梁。

支撑横梁的上、下两侧为圆弧结构且上、下两侧时间连接有若干垂直支撑梁连接支撑,长横梁与若干支撑横梁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若干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支撑横梁上、下两侧圆弧结构的最高点、最低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小丝轮5和大丝轮8上有丝束槽,限制丝束位置,防止脱掉,小丝轮5由舵机4带动做90°范围旋转摆动,旋转角度由舵机4信号控制决定,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舵机4带动小丝轮5转动,通过丝束驱动大丝轮8,进一步带动整个平尾骨架7改变角度,产生不同的气动力,控制飞行器姿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耳片下挂平尾方式,平尾骨架7蒙皮连续完整,左右受力在中间平衡抵消,气动外形完整,结构简单,重量降低,能更好的适配微型飞行器,采用超轻的丝驱动做舵机4和平尾的连接,带有减速比,输出更大的倾转扭矩。

设计图

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85051.4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535445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4C 5/02

专利分类号:B64C5/02

范畴分类:32E;

申请人:太原师范学院

第一申请人:太原师范学院

申请人地址:030619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319号太原师范学院

发明人:韩丙辰;张京坤;陈春旭

第一发明人:韩丙辰

当前权利人:太原师范学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微型飞行器的全动平尾论文和设计-韩丙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