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互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互主体性德育观,亲历性课程范式,教学改革
交互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崔燕[1](2019)在《论交互主体性德育观视域下亲历性课程范式的建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德育观而言,对"主体-客体论"理论预设、"双主体论"理论预设和"互为主客体论"理论预设进行学术反思,使得具有"理解网络"、"视界融合"和"共生意识"性质的交互主体性德育观成为可欲的课程范式。在交互主体性德育观的视域下,经由"对话"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视界融合"、知识探究者角色定位及其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者角色叁种建构路径,亲历性课程范式得以确立。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得以强化。(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0期)
谭浩[2](2019)在《谭浩:交互设计正在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谭浩教授在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交互设计,他从个人经历的视角,将中国交互设计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作为教育从业者,谭浩教授认为,国内的交互设计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交互设计相关的教育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当前,交互设计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论体系上进行发展。(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李娜[3](2019)在《机器人辅助上肢训练的VR引导范式与人机交互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机交互的模式,在士兵训练、运动员训练、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提高机器人辅助的上肢康复训练的运动学习效果,VR范式设计和人机交互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建立了运动效果的评价方法,再针对基于VR的视觉反馈引导范式,误差放大和误差减小的人机交互策略对运动学习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机器人引导的运动训练提供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上肢画圆和画直线任务以及同体对侧画圆任务的评估参数及评价方法,通过试验初步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也显示评估参数可以有效的评价左、右手顺、逆时针画圆以及不同画直线(垂直线和倾斜线)的运动功能差异性,而同体对侧试验可以验证人体的不完全对称性。为了探究在右手顺时针画圆任务中实时视觉轨迹的VR引导范式反馈对运动学习的影响,设计了有无实时视觉轨迹的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视觉轨迹有利于此次画圆任务的快速学习和技能保持。为了研究在不同的运动学习阶段提供的不同人机交互策略对运动学习的影响,设计了误差放大策略和误差减小策略的右手逆时针画圆任务,进行了先误差放大后误差减小、先误差减小后误差放大、无误差干扰叁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运动学习受到不同策略影响,人的主观情绪即内在动机在运动学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误差放大策略时激发了人的努力,在误差减小策略时增加了对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对任务的兴趣度。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对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的VR引导范式设计和人机交互策略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5)
李玉栋,沈红[4](2018)在《从交易型到交互型:学科与产业协同的范式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型,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所呈现的应用情境化、社会化弥散和跨学科合作等特征促使学科与产业逐渐摒弃以往零星的、碎片化的线性交易方式,转而以注重主体间交叉互动,促进跨组织、跨部门和跨学科知识生产的多向度立体协同方式为主。高等教育学科与产业的协同范式由此经历从"交易型"到"交互型"的变革过程,交互型协同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区域促进知识生产、优化学科与产业结构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其发展过程包括产业研发、学科创业、学科与产业融合阶段,并产生高等教育学科与产业协同演变的新特征。(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8年10期)
张小龙,吕菲,程时伟[5](2018)在《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范式的含义,然后讨论人机交互领域中范式这一概念的使用.以人机交互领域最有影响力的WIMP范式为例,讨论界面范式所包含的主要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智能系统的界面的特点和不足.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智能系统界面设计的RMCP界面范式,强调智能系统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角色(role)、交互模态(modal)、交互命令(commands)和信息展示方式(presentation style)这几个基本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慧,姚乃明,董健,朱频频,陈辉[6](2018)在《基于Bots的人机交互界面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聊天机器人为代表的Bots带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交互体验.基于多通道自然语言交互的Bots不再依赖于桌面的图形环境,源于桌面隐喻的传统WIMP(windows,icon,menu,pointor)范式也不再适用于基于Bots的人机交互,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支持移动交互的界面范式来规范界面的描述.为此,本文对化身隐喻(avatar metaphor)进行扩展,提出了基于化身交互隐喻的ASLI(avatar,scenario,language,instrument)界面范式,并给出了基于ASLI范式的界面实例和交互框架,为基于Bots的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了界面设计的指导.最后,讨论了未来ASLI范式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和衍生的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志军,特里·安德森,陈丽,王诗佳[7](2018)在《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的研究范式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上的教学交互研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为了对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研究方法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本研究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将教学交互研究分为面向认识规律的研究范式和面向改进实践的研究范式两种,并总结了一种教学交互理论建构的思想。然后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对叁种教学交互水平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对教学交互研究中常用的五类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叁种教学交互水平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对话分析法;常用的五类教学交互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法、元分析研究法、混合式研究法、测量法以及人种志、扎根理论和现象学等其他研究方法。我们期待通过对国际上已有的教学交互相关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总结,推动国内教学交互的研究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远程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赵雅薇[8](2017)在《并行脑力负荷任务与混合范式脑-机接口系统及其交互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不依赖于由外围神经和肌肉组成的正常脑输出通路的对外交互控制系统,当前该技术已可实现较为可靠的思维信息解码和转化,并已逐步进入临床试验。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工具,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系统效率及用户体验,对BCI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并行脑力负荷任务、混合范式脑-机接口及其交互影响,探讨了大脑并行任务对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BCI系统的性能影响,提出了混合范式BCI系统的异步策略,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并行任务对该混合范式BCI的影响。本文研究中首先探索了并行脑力负荷任务对SSVEP-BCI的影响,15名被试者完成SSVEP-BCI和并行n-back脑力负荷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并行脑力负荷任务造成了SSVEP-BCI识别正确率的显着降低,高负荷4-back任务下BCI平均识别正确率较低负荷1-back任务下降低8.67%。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正确率显着降低的被试,其SSVEP特征同样显着衰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并行任务对于SSVEP-BCI的影响要弱于同类任务对传统P300-BCI的影响。研究中进一步构建了一种基于P300和SSVEP阻断(SSVEP Blocking,SSVEP-B)的并行混合范式BCI系统异步控制策略,通过建立控制态和空闲态判别模型并进行两次模型映射后,实现了多轮次脑电数据决策置信度的后验概率估计和异步控制判别。对10名被试者进行了36指令集的在线混合范式BCI实验,平均异步分类正确率为83.8%,平均信息传输速率达43.2bit/min,验证了上述异步策略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并行脑力负荷任务对上述混合范式BCI系统性能的影响,14名被试者并行完成n-back脑力负荷任务和基于P300和SSVEP-B特征的36指令混合范式BCI输出任务。实验结果显示高并行脑力负荷任务下混合范式BCI系统的识别正确率会显着降低,但小于传统P300-BCI的降低幅度,1-back和3-back任务下正确率仅相差2%,证明了该混合范式BCI系统具有更强对并行任务干扰的拮抗鲁棒性。本文针对并行任务和混合范式脑-机接口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提高BCI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安兴伟,曹勇,焦学军,明东[9](2017)在《基于视听交互刺激的认知机理与脑机接口范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人类视听觉感知密切相关的图像、语音和文本(语言)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机接口(BCI)是无需外围神经肌肉便可操控外部设备、使"思想"直接变成"行动"的创新技术,基于视、听觉刺激的BCI系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目前认知心理学研究普遍认为视听交互刺激模式可产生比视或听单模态刺激更强的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因而可使识别大脑思维模式的正确率更高和响应速度更快,然而BCI研究至今尚难有充分验证其优势的成果。分别从认知心理机制和BCI实验范式两方面综述了视听交互刺激的信息整合机制、视听刺激之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匹配度对刺激效果的影响及相关BCI实验范式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视听交互刺激范式未在现有BCI系统中体现其优越性的原因;最后从BCI实验范式选择、系统硬件性能改进、脑电信号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并展望了基于视听交互刺激BCI范式研究未来动向。(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坤[10](2016)在《交互纪录片:一种纪录片的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交互纪录片是纪录片艺术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一种新范式。同传统纪录片一样,交互纪录片也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就交互性而言,通过作者与观众之间传受身份的张力及其相应的交互叙事,交互纪录片实现了作者、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机交互;就美学特征而言,不同于传统的时间蒙太奇,交互纪录片在形式构成上遵循着空间蒙太奇的法则,从而使其真实美学呈现为一种生成真实。正是交互纪录片的这些新特征促使我们思考纪录片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可能未来。(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交互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谭浩教授在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交互设计,他从个人经历的视角,将中国交互设计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作为教育从业者,谭浩教授认为,国内的交互设计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交互设计相关的教育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当前,交互设计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论体系上进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互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崔燕.论交互主体性德育观视域下亲历性课程范式的建构路径[J].社科纵横.2019
[2].谭浩.谭浩:交互设计正在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范式[J].设计.2019
[3].李娜.机器人辅助上肢训练的VR引导范式与人机交互策略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李玉栋,沈红.从交易型到交互型:学科与产业协同的范式变革[J].高教探索.2018
[5].张小龙,吕菲,程时伟.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范式[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8
[6].王慧,姚乃明,董健,朱频频,陈辉.基于Bots的人机交互界面范式[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8
[7].王志军,特里·安德森,陈丽,王诗佳.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的研究范式与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8
[8].赵雅薇.并行脑力负荷任务与混合范式脑-机接口系统及其交互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安兴伟,曹勇,焦学军,明东.基于视听交互刺激的认知机理与脑机接口范式研究进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
[10].李坤.交互纪录片:一种纪录片的新范式[J].文艺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