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素问,阴阳,大论,汤阴,黄帝内经,注释,实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江涛,余功,徐彬智,胡桥,谢斌[1](2019)在《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探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癌性发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阴阳病机,探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为该中药药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谌子诺,陶春晖[2](2017)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寒热”“形气肿痛”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辛小红,张星平,安艳丽,李亚金[3](2015)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而“汗不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阳胜则身热……汗不出"一段经文,历来争议较多,其焦点在"阳胜"却见"腠理闭……汗不出"之上。文章结合古今注家之论述,参阅仲景学说,联系《黄帝内经》不同篇章,并结合后世温病学家之理论,全面理解该段经文之要义,以利于指导身热无汗病症之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杜青雄[4](2014)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关系之感悟》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领悟:认识"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包涵着阳与阴的连动关系,阳与阴共进退,阳主阴从;"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本来要在上,反而在下;阴本来在下,反而在上,谓之"此阴阳反作",正因为"阴阳反作"而产生"病之逆从";提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中"极"的两个意思:一是(尽)头,二是(两)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关系的最完美表达。(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4年09期)
陈玉龙[5](2012)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授课拾零》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本文对其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叁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为阴阳二气的固有正常作用,但阴阳主生长和杀藏万物时各有特点;"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出"作为"趋向"理解,由此说明阴阳交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讲的为伏邪温病,但"冬不藏精"参与了其中病理过程,春气生发和温热之气为重要诱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2年08期)
周杰,段延萍[6](2000)在《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寒热病机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其本义是针对药食气味而言的,后世医家多从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进行阐述,这不仅丰富了病机学说的内容,也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原文本身的含义。本文在阐释原文本义的同时,对后世医家的引申义也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使人们对该段原文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学刊》期刊2000年02期)
陈明[7](1995)在《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札记五则》一文中研究指出1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寒”与“热”在此分别用来代表“阴”与“阳”,此为以具体代言抽象之笔法。对于“生”字,多数注家作“产生”解,谓寒产生浊气,热产生清气。于理似嫌不通。愚谓:“生”者,性也。《吕氏春秋·知分》曰“立官者以全生也”,《中华大字典》注“生,谓性也”,并引《大戴礼记》有关文字以证。“生”在此指“生理特性”而言,这种用法在《内经》中并非绝无仅有。如《灵枢·五音五味》篇说“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所谓“妇人之生”,显然是指“妇女的生理特性”而言,可资佐证。因此,本句意为:阴气其性重浊,阳气其性轻清。阳气轻清故主升,阴气(本文来源于《中医函授通讯》期刊1995年02期)
韩葆贤[8](1995)在《读经叁要——学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内经》有叁难,一是词义古奥,二是章句难通,叁是经旨难明。针对叁难,学习中可注意叁个要领,即重小学以定词义,用语法以通章句,发隐微以明经旨。 一、小学明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内经》重点篇章,但篇中多有词义未明之处,甚至易被曲解误译。如“生杀之本始”中的“始”,注本多无注释。“始”字从女从台,而台又通胎,当为女子怀胎,故有孕育产生之义。据(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1995年01期)
宋永莉[9](1993)在《学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关清阳浊阴论述点滴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被蒸发而上腾为云,天气凝聚而下降为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人也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人体的清升浊降之气,都是从脾胃水谷的精气产生的,营养全身的营气,就是来自水谷的精气产生的,营养全身的营气,就是来自水谷之气。谷气盛,地之阳气上行奉于心肺,心肺将营养物质象雨露一样输布到全身表现为清阳出上窍而耳目聪明,内养脏腑,外发腠理而温(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期刊1993年04期)
李国卿,曹洪欣[10](1989)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浅识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阐述了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应贯通之理,强调了以阴阳为本对人之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摄生、保健的重要意义。可谓论述阴阴理论的重要篇章。然是篇疑难点颇多,每有令人费解之嫌,故荟集叁则而析之,并求教于同道。(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江涛,余功,徐彬智,胡桥,谢斌.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探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癌性发热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谌子诺,陶春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寒热”“形气肿痛”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3].辛小红,张星平,安艳丽,李亚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而“汗不出”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4].杜青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关系之感悟[J].亚太传统医药.2014
[5].陈玉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授课拾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
[6].周杰,段延萍.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寒热病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
[7].陈明.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札记五则[J].中医函授通讯.1995
[8].韩葆贤.读经叁要——学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J].新疆中医药.1995
[9].宋永莉.学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关清阳浊阴论述点滴体会[J].天津中医.1993
[10].李国卿,曹洪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浅识叁则[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