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橄榄型”社会是中产阶级占社会大多数,以“中间大、两头小”为基本特征、形同“橄榄”的收入格局的社会。“橄榄型”社会被普遍认为是稳定社会。从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角度分析,美国不是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正确认识美国“橄榄型”社会,对正确认识美国和如何构建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 橄榄型 辨析
经济学家赵海均在《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中提出“橄榄型”社会结构后,我国学术界对“橄榄型”社会的研究开始多起来。“橄榄型”社会是中产阶级在社会占大多数、以“中间大、两头小”为基本特征、形同“橄榄”的收入格局的社会。因为中产阶级对社会有重要的稳定作用,所以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被普遍认为是稳定的社会。有人分析并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这一结论经不起深究。剖析美国稳定“橄榄型”社会,对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和如何构建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橄榄型”社会的判定
1.目前“橄榄型”社会判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要根据国民收入多寡辅以职业结构、身份认同等来划分社会阶层,只要中产阶级在社会中占大多数就判定形成了“橄榄型”社会。这种判定注重由收入多少和身份认同等划定的中产阶级对社会矛盾起到的缓冲作用,即中产阶级使贫富两极间产生一“缓冲带”,整个社会在收入和财产多寡上形成逐级变化的连续层级,让社会底层看到逐层而上的希望,进而有效平和因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处于稳定状态。根据这种判定标准分析美国,发现其中产阶级在前些年已超过一半,“美国的中间阶层约占总人口的60%”,进而得出结论,美国形成了稳定的“橄榄型”社会。
这正中美国资产阶级下怀。资产阶级利用中产阶级中大多数政治心态较温和、社会变革态度保守的特点,能对社会稳定起重要的“缓冲”作用,把维护社会稳定的期望寄托于他们。资产阶级一再强调用收入的多少来划分出的中产阶级的比例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的稳定。1980年美国将年收入17000至41000美元的家庭规定为中产阶层,用意就在此。
从收入分配和生活消费财产多寡辅助以受教育水平、从事职业等因素来划分社会阶层,把有中等收入的群体判定为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这种判定忽视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一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首先关注生产资料所有制,然后由此决定分配、消费及人们的社会地位即阶级或阶层。生产资料所有制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美国是私有制国家。
忽略了所有制,使“中产阶级”内涵模糊,淡化了原本对立的社会各阶级或阶层间的矛盾与对立。此前提下,将有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在社会中所占比例做标准,便得出美国是稳定“橄榄型”社会的结论。
2.“橄榄型”社会判定
“橄榄型”社会被普遍认为是稳定的社会。
假设系统当中的各决策主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集中决策时的总利润,设制造商、零售商、物流服务集成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各自的利润比例分别为 λ1、 λ2、 λ3和 1-λ1-λ2-λ3, 且 0≤λ1≤1、 0≤λ2≤1、 0≤λ3≤1, 称为分配因子, 分配因子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决策主体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
以沈阳石佛寺水库淡水冰的三点弯曲试验为例,系统的阐述了三点弯曲的试验方法。包括现场冰坯的采集与三点弯曲标准试样的制备、冰晶体薄片制备和冰晶体结构观测、冰密度测量、试验设备、试验数据存储方式、试验操作步骤和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试样的破坏形式。目前诸多学者研究冰三点弯曲强度均会采用本试验方法,希望能够为他人研究提供参考。
美国是典型的私有制国家,根本不是也决不可能建成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
在美国,少数资产阶级把控着生产资料和政治权力,处于社会最高决定层,他们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决定和调控分配关系与消费关系。
稳定社会,表现为社会各阶级阶层间冲突和矛盾能有效化解,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社会地位的平等是一个社会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本利益的一致使得社会成员间矛盾可以调和,真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社会地位的平等使人们相互间不再有剥削与压榨。
私有制条件下不会有稳定的“橄榄型”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剥削和压榨的根源,是人与人不平等的源头,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根本原因。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仅仅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的一个条件。有人分析日本中产阶级面临“塌陷”危机是“缘于中产阶层在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中并未取得与资本家相抗衡的经济权力,也没有在经济社会政策中取得应有的政治权力”。美国同样。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形成稳定社会的先决条件。它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群体分化为对立两极和产生剥削、压榨的经济条件。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能调和的。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通社会成员在不同层级自由游动的各种渠道,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社会大多数,通过经济基础、社会主体身份、行为联系和转换能力四大要素的构建,最终促成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
二战后,美国采取一系列制度设计,将世界各国分化为不同等级,自己则独居顶端。在由美国主导而构建的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美国处在消费国和生产国地位,众多发展中国家处在资源国地位。美国在“政治上,通过操纵、影响联合国及其他途径,经济和金融上,通过世界货币体系,贸易上,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控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形成一个潜在的广布于世界各地的利润提取层。”利润提取层就是利润制造层。众多发展中国家为处于顶层的美国创造利润。换言之,众多发展中国家是美国剥削的对象和转嫁国内矛盾的场地,充当其“橄榄”社会的庞大底层。
二、美国“橄榄型”社会辨析
从及物动词的内部分类看,“买”是只能带体词性宾语(名词、代词、数量词)的动词;根据语义的主要特征和与之相关的语法特征,动词“买”属于动作动词中的弱持续动词;从动作行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角度看,“买”属于自主动词,从语义上说它是能表示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即“买”这个动作行为是能由动作发出者做主、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
1.从国内阶级关系分析
将对立的矛盾转化为可调和的矛盾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在稳定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应是平等的,关系应是融洽的,不应分化为富豪、权贵和穷人、弱者,只应存在对某特定资源能更优利用的劳动者和对某资源的应用处于相对劣势的劳动者。人与人不会因不同劳动而产生利益对立,社会也不会有制度性障碍而阻断人们在各层级间自由流动,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意愿在任一领域利用任一资源做自己所能及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奋斗者,更是为社会不断生产价值的贡献者,因自身差异而产生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传统遗传算法搜索空间较大,限制了算法的运行效果,且接近最优解时,算法收敛速度降低,相同时间内路径适应度增加不显著。本文采用弹性网格概念,初步采用低密度网格坐标系,减少算法搜索空间;当算法接近当前最优解时,针对各转向点增加局部网格密度,将该点的邻近点构成的方形网格进一步划分,且以该网格为新的变异空间,继续进行算法寻优。例如初级密度网格见图4,次级网格密度见图5,图中曲线为当前路径,图中B点为路径各转向点。
美国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的中产阶级。为方便,本文仍用“中产阶级”一词。美国中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在资产阶级控制下生产和劳动。分配什么产品、分配多少产品不由中产阶级决定。他们实际仅有的权限是,利用被分配到手的、主要以工资形式存在的产品进行交换和消费。他们被置于社会消费层的最底层,完全处于被分配、被消费状态。
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相对应,美国中产阶级的政治权力也受极大限制。他们只能利用被分配到手的工资改善生活条件,仅有极小可能挤入社会制度制定层,更不可能上升至社会统治高层。美国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美国经济生产发展的重要消费底端,仅在收入上达到划定为中产阶级的指标而已。他们被强置于中产层级,作为稳定经济的“蓄水池”与缓和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而存在。
美国统治阶级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微调国内分配,使原处社会低层的无产阶级在社会安全网的支撑下,消费状况接近或达到中等消费阶层水平。结果是,有效冲淡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形象,弱化了社会底层的被剥削感,增强了社会各层的公平感,维护了美国社会稳定。社会一旦动荡,如经济危机爆发,处于社会消费底层的中产阶级即被抛出,为资产阶级分解和承担社会动荡恶果。严重时,中产阶级即会萎缩甚至塌陷,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型”社会便下坠成“金字塔”社会。
2.从国际角度分析
在稳定的“橄榄型”社会中,人们仅仅由于工作领域的不同而分为不同层级,而社会地位应是平等的,有同等机会利用任何自己能驾驭的资源,使自己在社会不同层级间自由游动。
美国通过主导全球化制度设计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其“金字塔”的巨大下部并隐藏起来,且通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发动战争来固化底层国家,并不断依靠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来减轻对国内中产阶级的压榨程度,进而缓和国内劳资矛盾,维持其稳定的“橄榄”社会。2018年对我国实施贸易制裁,充分昭示美国欲把其他发展中国家置于其“金字塔”底层的意图。在美国的不断排挤和吞并下,其他已形成“橄榄”社会的欧美发达国家也会逐步垮塌。
美国是“伪橄榄”社会,是深藏巨大下体的世界性“金字塔”社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世界人民的觉醒,美国所谓的“橄榄型”社会必暴露出真实面貌。
三、结语
综上分析,私有制的美国,不是真正稳定的“橄榄型”社会,而是隐藏庞大下体于全球的世界性“金字塔”社会。美国“橄榄”社会有庞大底层支撑。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全球化设计,用众多发展中国家作底层取代狭小的国内底层,并达到弱化国内剥削和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美国中产阶级完全处于被分配、被消费状态,仅在收入和消费水平上达到划定中层指标。我们不能把收入与消费增加所形成相应“橄榄”状态的社会和稳定的“橄榄型”结构社会等同。
分析美国伪“橄榄”社会,可认识到真正稳定“橄榄型”社会是如何建构的。建立形成“橄榄型”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从根本上保证社会成员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进行制度合理化构建,保证社会成员能在社会各领域自由流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和消费格局,最终实现社会所有成员经济关系平等、社会主体责任担当、行为联系紧密和能力转换自由的有机统一,造就社会“橄榄型”动态平衡。
年过四十的富翁站起,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给大家敬酒说:“很高兴与各位相识,感谢你们!今天我诚恳拜托大家以后多多提携我女友。来,干杯!”
全景相机 随着全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景制作人员对采用相机+鱼眼镜头的拍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加快速地拍摄全景照片,全景相机技术应运而生。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全景相机有双鱼眼镜头和多镜头两类。多镜头的全景相机普遍价钱较高,所以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双鱼眼镜头的全景相机。使用全景相机拍摄全景图片,拍摄后,相机自动将拍摄的照片进行拼接处理,直接生成全景照片,十分方便。这种拍摄方式也有自身不足之处,比如在前后两个镜头光线不同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不一致,导致出现拼接处有明显痕迹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军,黄立营.“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范式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15-18.
[2]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橄榄型社会”的构建及其危机: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启示[J].观察与研究,2012(11):57-62.
[3]张学森.美国真的是“橄榄型”社会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14.
[4]支玲琳.不应误读的“橄榄型”社会[N].解放日报,2006-10-1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249—02
[作者简介]王锦孝,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刘健
标签:社会论文; 橄榄论文; 美国论文; 中产阶级论文; 稳定论文; 《现代交际》2019年第19期论文; 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