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诔文论文-彭国怡

哀诔文论文-彭国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哀诔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袁桷,哀诔文,文体

哀诔文论文文献综述

彭国怡[1](2018)在《论袁桷的哀诔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哀诔类文体在古代文人文学创作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此类题材韵散结合,哀悼亡者,记颂生平,颇具文学情感及思想价值。袁桷是元代大德、延佑年间的文坛大家,其哀诔类文体计118篇,在其韵文、散文创作中数量颇为可观。袁桷的哀诔文一扫江西之文晦涩弊病,承前宋欧阳修、王安石手笔,深得其师戴表元之精髓,发展出尚实情真、雅理旷远的哀诔文风,对元代文坛哀诔文体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洋[2](2015)在《浅论潘岳的哀诔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岳生活在内忧外患的西晋时代,虽才名甚高却身世坎坷,下场悲惨。善于写哀是潘岳作品的总特色,其哀诔文借助多种文体来表达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独特。潘岳写哀不仅感情真挚、悲怆凄凉,而且在艺术手法上婉转曲折。借助多种表达手法,把凄切缠绵的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赵爽[3](2014)在《《潘岳集》“哀诔文”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太康年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一时期辞赋作家中,潘岳是富有代表性的一位,萧统《文选》所收西晋的十五篇赋中,潘岳的作品就占了八篇。本论文重新整理搜集潘岳的作品力求对作品,的搜集接近于完整。论文以严可均的《全上古叁代秦汉叁国六朝文》为底本,张溥的《汉魏六朝百叁名家集》为参校本。在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遍查各种类书,总集等古代典籍,参校众本,重新辑佚潘岳的哀文和诔文。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解读文献,使我们能较全面地认识潘岳的作品成就,了解潘岳的作品的文学贡献,并借以保存他的相关史料。论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介绍了潘岳的生平事迹,然后介绍作品的流传情况,最后是研究哀诔文产生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潘岳的文,现存叁十九篇。在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叁代秦汉叁国六朝文》有39篇。除了诗歌、文赋外,潘岳善为哀诔文之文。今存诔、哀辞、祭文等二十多篇,大多数为亲人、朋友所作。本部分主要对潘岳现存的哀诔文进行辑佚、校勘、注释。第叁部分为附录,包括《历代资料汇编》等,以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据现有资料对潘岳哀诔文进行整理,力求为阅读和研究潘岳的作品,提供一部较为实用的版本。(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韫[4](2013)在《北宋以前哀诔文演进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哀诔文诸体是在韵散两大文体的的基础上,于先秦孕育并形成雏形,于汉代逐渐独立,于文学走向自觉的魏晋六朝得到较大发展,于唐宋古文运动走向成熟与繁荣。哀诔诸体因产生于丧葬礼俗的不同阶段与场合,有着不同的功用,因而其体式与风貌等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韫[5](2013)在《欧阳修哀诔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修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其诗、词、文创作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欧阳修的哀诔文占其广义散文的百分之七以上,且与其诗文一样,对文体与文风进行了明显的改革与创新,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哀诔文是哀悼死者的文体类型,包含着内容和形式有着微妙差异的多种不同体式。欧阳修哀诔文以神道碑、墓志铭、墓表、祭文、行状等体式见长,这些也是唐宋以来运用最广的哀诔文体。先唐哀诔文随着文学的自觉至六朝已走上骈俪华美的道路,至唐代韩愈渐趋散体化,而晚唐宋初又回复华美骈俪之旧途。欧阳修则继承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以“史迁之髓”的写实笔法为基础,为哀诔文构建出韵散合理、功能齐全的文体结构,并在命题、谋篇布局、长于议论等方面别具一格,从而形成欧阳修哀诔文独具特色的文体特征。主题思想的深化及内涵容量的拓展,儒家思想所促成的价值观之包容性,程式化抒情的减弱与纪实性叙事的加强,构成了欧阳修哀诔文最重要的内容特征。文体构筑需要所促成的韵散结合与骈散变化,内容表达需要所促成的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文学性需要所促成的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则体现出欧阳修哀诔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欧阳修哀诔文内容与艺术的整合与统一,形成了其庄重、自然而又轻柔的独特艺术风格。具体而言,其正直的为人促成了端方正直的基本格调,其直率的个性促成了平易自然风格的形成,其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促成了轻柔婉转风格的形成。这样的风格与欧阳修散文的整体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欧阳修哀诔文骈散或韵散相结合的文体文风特征,既影响到以元好问、欧阳玄为代表的金元作家,又影响到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明代豫章派、唐宋派作家,还影响到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乃至整个清代之文坛。(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5-06)

潘润娇[6](2007)在《潘岳哀诔文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岳,字安仁,与陆机齐名,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世积乱离的现实刺激,悲美风尚的间接影响,文体发展的自然推动,不幸的个人和家族遭际等多方作用下,潘岳用饱蘸泪水的笔写下了一系列质量上乘、流传千古的伤悼作品。他的哀诔文打破了前人千篇一律的写哀风格,依据对象与用途的不同,形成了庄严肃穆、亲切凄美、悲怆哀绝和荡气回肠等多元风貌。在吸纳前人的创作观念与手法的基础上,潘岳潜心求新求变,在文体的选择、叙悲技巧的运用、述德写哀两分结构的突破,史传哀诔大序的造就和哀诔文的融合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促进了文体的向前发展。可以说潘岳是中古哀诔文的集大成者,也是引发哀诔创新的推动者。然而潘岳哀诔文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其作品丰富的审美价值,它们还生动地记录了中古的丧葬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事死如生、慎终追远的悠久传统,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命意识,传递了潘岳悲悯苍生、珍惜生命的朴素情感。更弥足珍贵的是潘岳悼亡诗赋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文特别欠缺的男女情爱色彩。(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哀诔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潘岳生活在内忧外患的西晋时代,虽才名甚高却身世坎坷,下场悲惨。善于写哀是潘岳作品的总特色,其哀诔文借助多种文体来表达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独特。潘岳写哀不仅感情真挚、悲怆凄凉,而且在艺术手法上婉转曲折。借助多种表达手法,把凄切缠绵的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哀诔文论文参考文献

[1].彭国怡.论袁桷的哀诔文[J].河池学院学报.2018

[2].宋洋.浅论潘岳的哀诔文[J].榆林学院学报.2015

[3].赵爽.《潘岳集》“哀诔文”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王韫.北宋以前哀诔文演进述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王韫.欧阳修哀诔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3

[6].潘润娇.潘岳哀诔文刍议[D].华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哀诔文论文-彭国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