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类存在句论文-鹿士义,邓彧君,杨诗雨

着类存在句论文-鹿士义,邓彧君,杨诗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着类存在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存在句,构式,语义特征,构式义

着类存在句论文文献综述

鹿士义,邓彧君,杨诗雨[1](2019)在《“V着”类存在句构式的语义特征及其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查了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多领域"中"V着"类存在句构式的统计特性,发现出现在该类构式中的动词类-形符频率符合齐夫定律(Zipf’s law),构式对动词具有选择性。同时,依据联想学习理论,利用忠实度、互信息(MI)和关联度(ΔP)等指标对构式与动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测量;通过构建构式中动词的语义网络提取网络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矢量中心度等四个量化语义中心性的指标,探索了"V着"类存在句构式的构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黄诗涵[2](2018)在《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V着”类存在句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和意义,每种语言都受其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长期以来的语言习惯影响,对于表示事物存在的意义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汉语语言中,存在句便是表示这一意义的句式,用来描写人或事物存在于某时某地的状态。存在句包括很多种类型,其中“V着”这一类别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于存在句的研究广之又广,但针对“V着”类存在句的教学研究仍有不足,而且该句型在留学生学习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于是本文将“V着”类存在句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本文对叁种业界常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汉语教程》、《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叁本教材对于“V着”类存在句的设置有着各自的不同,但是存在着一些课文、语言点讲解以及习题中的共同问题。本文在考察教材中问题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找出教材对留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点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第二章,本文进入留学生偏误语料库中提取并收集留学生在运用“V着”类存在句时出现的偏误语句,并基于使用条件对其进行划分分类与整理归纳,归纳为陈述焦点、存在状态、语序排列与成分冗余几个方面,并分析研究其成因,旨在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得出针对该偏误的解决办法。第叁章,本章节在前文对教材的考察以及对留学生偏误及成因的分析研究之后,针对目前“V着”类存在句所存在的偏误现象及其成因,提出在教材编排与教学策略方面的意见建议,旨在解决“V着”类存在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类存在句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当中。结语,汉语国际教育的“V着”类存在句的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掌握该类存在句的用法时常常出现偏误现象,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分析研究了学生出现偏误的多方面成因,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杨龙[3](2014)在《现代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存在句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NPL+V+着+NP”存在句的生成机制问题是现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Huang(1997)汉语轻动词句法理论为依据,借助神经电生理学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设计实验考查汉语存在句的生成理解过程,实验任务是图片——句子的匹配判断任务,实验材料分别为静态及物“V着”存在句、静态不及物“V着”存在句、动态不及物“V着”存在句及其每个类型相应的变换句。基于ERP实验结果,比较几类句型加工机制的异同,进而对“V着”类存在句的生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考察汉语存在句实时的生成理解过程,以期为汉语存在句,轻动词句法等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支持。实验结果显示:存在句与变换句之间在LPC成分上有显着差异,不同类型存在句在N400成分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V着”在N400和P600成分上都具有显着差异,而不同类型存在句在LPC成分上不存在显着差异。通过对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汉语相关句法理论研究,文章得出结论:第一,N400和P600成分上差异显着表明叁类“V着”的加工存在差异,而不同类型存在句在LPC成分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叁类存在句的整体加工没有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对“V着”类存在句的划分应当先从动词角度入手,依据动词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二价及物动词存在句、非宾格动词存在句、非作格动词存在句,然后再根据“V着”表达意义的不同,区分“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第二,对比存在句和变换句,发现存在句加工在脑电上诱发的LPC波幅更大,需要耗费更多的大脑资源,这表明这两种句型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句法转换过程,而存在句及其变换句之间存在轻动词移位关系,这表明轻动词的句法解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陶芳璃(DAO,PHUONGLY)[4](2013)在《越南学习者汉语“V着”类存在句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对比了汉越“V着”存在句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进而考察了初中高级汉语水平越南学习者“V着”类存在句的使用情况,偏误分布,偏误类型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研究现状综述等。本文以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作为奠基,从对越汉语偏误方面的研究,汉越的存在句本体研究到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中国和越南学者在存在句方面己做过的研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流程、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数据搜集及分析等。第叁章对汉越“V着”类存在句的分类、句法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越南学习者在习得“V着”存在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出假设。第四章通过考察越南学习者汉语“V着”存在句的实际使用情况,归纳其偏误类型并解释偏误成因,检测前期假设的准确度,最后揭示偏误出现的规律。第五章基于第四章所得到的结果以及《汉语教程》“V着”存在句的呈现特点及其教学情况分析与思考,针对越南学习者就汉语“V着”类存在句提出了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张鸽[5](2012)在《基于汉英对比的“V着”类存在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存在句是用“话题—述题”结构来表示存在,与英语表存在的句式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句时常常出现偏误。“V着”类存在句作为存在句的下位句型之一,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目前针对这一句式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此外,留学生在使用汉语“V着”类存在句时,出现偏误的频率也很高。因此,本文将汉语“V着”类存在句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英对比、偏误分析、教材考察及教学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汉语“V着”类存在句在本体、汉英对比、偏误和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第二章,在对汉语“V着”类存在句和英语存在句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以叁个平面的理论为依据,分别将二者的A段、B段、C段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叁章,利用从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语料,提取留学生使用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偏误用例,划分偏误类型,并从母语负迁移、教材编排欠佳和教学引导不足叁个方面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以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四套对外汉语教材为对象,对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其编排的优点和缺点。第五章,在汉英对比、偏误分析和教材考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V着”类存在句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2-03-13)

黄中辉[6](2008)在《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习得难点预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比汉英存在句的角度出发,专门讨论"V着"类存在句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从而总结汉英存在句的异同,并以此判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可能受到的母语干扰,从而预测其习得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测试内容和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8年06期)

黄中辉[7](2007)在《“V着”类存在句的汉英对比分析及习得难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遵循对比分析理论的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四个步骤,即描写两种语言;选择出对比的语言项目;对比并认定差异和共同点;预测可能引起偏误的语言点。具体就这篇论文而言,就是描写“V着”类存在句的概念,结构,意义,分类;选择英语存在句的典型句式“There + be+ NP+(PP)”作为对比对象;从句法-语义的角度系统的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其异同点,有针对性地预测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这类句式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设计调查问卷,并做了一定的调查,以使预测更为准确。对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留学生习得这类汉语存在句式并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理由,论文研究价值和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论文的理论依据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全篇文章提供理论支持。(2)“着”字存在句的界定、范围及特点。讨论存在句的概念和分类、“V着”类存在句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V着”类存在句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这个部分较为详细的描写了文章要讨论的对象即“V着”类存在句的界定、范围及特点。(3)“着”字存在句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这一部分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把存在句分为A、B、C叁个部分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汉英存在句A、B、C叁段的构成,意义以及位置的变换。是文章的主体部分。(4)汉语“V着”类存在句习得的难点预测及分析。这一部分紧接上个部分,进一步总结了汉英存在句的异同,并以此判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可能受到的母语干扰,从而预测其习得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测试内容和解决方案。(5)结语。再次归纳了汉英存在句的异同,提出不足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着类存在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和意义,每种语言都受其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长期以来的语言习惯影响,对于表示事物存在的意义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汉语语言中,存在句便是表示这一意义的句式,用来描写人或事物存在于某时某地的状态。存在句包括很多种类型,其中“V着”这一类别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于存在句的研究广之又广,但针对“V着”类存在句的教学研究仍有不足,而且该句型在留学生学习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于是本文将“V着”类存在句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本文对叁种业界常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汉语教程》、《博雅汉语》和《发展汉语》。叁本教材对于“V着”类存在句的设置有着各自的不同,但是存在着一些课文、语言点讲解以及习题中的共同问题。本文在考察教材中问题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找出教材对留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点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第二章,本文进入留学生偏误语料库中提取并收集留学生在运用“V着”类存在句时出现的偏误语句,并基于使用条件对其进行划分分类与整理归纳,归纳为陈述焦点、存在状态、语序排列与成分冗余几个方面,并分析研究其成因,旨在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得出针对该偏误的解决办法。第叁章,本章节在前文对教材的考察以及对留学生偏误及成因的分析研究之后,针对目前“V着”类存在句所存在的偏误现象及其成因,提出在教材编排与教学策略方面的意见建议,旨在解决“V着”类存在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类存在句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当中。结语,汉语国际教育的“V着”类存在句的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掌握该类存在句的用法时常常出现偏误现象,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分析研究了学生出现偏误的多方面成因,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着类存在句论文参考文献

[1].鹿士义,邓彧君,杨诗雨.“V着”类存在句构式的语义特征及其提取[J].当代外语研究.2019

[2].黄诗涵.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V着”类存在句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杨龙.现代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ERP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4].陶芳璃(DAO,PHUONGLY).越南学习者汉语“V着”类存在句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张鸽.基于汉英对比的“V着”类存在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2

[6].黄中辉.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习得难点预测与分析[J].考试周刊.2008

[7].黄中辉.“V着”类存在句的汉英对比分析及习得难点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着类存在句论文-鹿士义,邓彧君,杨诗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